“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521题 关于安管人员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应由本人通过受聘企业向原考核机关申请证书延续
B.应由本人向考核机关申请证书延续
C.应当在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申请证书延续
D.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为2年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39页:
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
1)证书有效期。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证书式样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2)证书的延期。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届满需要延续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内,由本人通过受聘企业向原考核机关申请证书延续。准予证书延续的,证书有效期延续3年。
第522题 申请参加安全生产考核的安管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中不包括( )。
A.一定的安全生产工作经历
B.专业技术职称
C.专项技能等级
D.相应的文化程度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38页:
申请参加安全生产考核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具备相应文化程度、专业技术职称和一定安全生产工作经历,与企业确立劳动关系,并经企业年度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合格。
第523题 关于该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培训情况应记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B.企业应每年对安管人员进行培训,不必考核
C.企业应当制定年度培训计划
D.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
E.“组织制订并实施本单位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计划”是人力资源经理的安全责任
参考答案:ACD
解析:教材P39页:
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年度培训计划,每年对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培训情况应当记入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档案。
第524题 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在本省范围内有效,证书式样由省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39页:
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为3年,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证书式样由国务院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统一规定。
第525题 张某应与原聘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由原聘用企业到考核机关申请办理证书变更手续。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39页:
证书的变更。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变更受聘企业的,应当与原聘用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并通过新聘用企业到考核机关申请办理证书变更手续。考核机关应当在受理变更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办理完毕。
第526题 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已过期的两人,在重新申请考核获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前不能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参考答案:对
解析: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已过期的两人,在重新申请考核获得安全生产考核合格证书前不能从事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第527题 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 )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建设单位
D.设计单位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32页:
工程中涉及深基坑、地下暗挖工程、高大模板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还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
第528题 施工单位应当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 )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A.重点
B.定期
C.日常
D.全面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31页:
施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条件所需资金的投入,对所承担的建设工程进行定期和专项安全检查,并做好安全检查记录。
第529题 施工单位在采用( )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A.新材料
B.新建筑
C.新工艺
D.新设备
E.新技术
参考答案:ACDE
解析:教材P34页:
施工单位在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时,应当对作业人员进行相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第530题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34页:
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本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531题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34页: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建设工程施工的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定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工程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按照应急救援预案,各自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应急救援人员,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第532题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34页:
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施工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应当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第533题 安全泛指没有( )、不出事故的状态。
A.危险
B.风险
C.目的
D.原因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55页:
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即安全生产,指的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职业病、设备或财产损失”。
第534题 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相对于( )的程度来判定的。
A.危险
B.损失
C.局部
D.整体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55页: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第535题 一般意义上讲,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 )和( )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A.生产风险、生产机械
B.生产环境、伤害因素
C.事故风险、伤害因素
D.生产风险、事故风险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55页:
根据现代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一般意义上讲,安全生产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通过人、机、物料、环境的和谐运作,使生产过程中潜在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控制状态,切实保护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秉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确定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
第536题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看,( )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A.危险
B.事故隐患
C.危险源
D.风险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56页:
从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危险源则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和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
第537题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以对危险源进行分类。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的是( )。
A.第一类危险源
B.第二类危险源
C.第三类危险源
D.第四类危险源
参考答案:B
解析:
教材P57页: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例如,爆破施工中的炸药、旋转的混凝土搅拌机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不走安全通道进入施工现场、不做安全防护在临边洞口作业等。
第538题 下面( )是海因里希事故连锁理论事故发生过程中的五个部分。
A.管理缺陷;环境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B.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直接原因;事故;伤害
C.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D.基本原因;间接原因;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损失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58页:
美国人海因里希将事故连锁过程影响因素概括为5个:遗传及社会环境(M)、人的缺点(P)、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H)、事故(D)和伤害(A)。
第539题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 )。
A.安全管理
B.事故预防
C.事故隐患
D.工程技术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60页: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和原则。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上的缺欠,是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之一。
第540题 博德事故因果连锁理论主要观点,说法错误的是( )。
A.管理上的缺欠,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B.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
C.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
D.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如对受伤人员迅速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日对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60页:
1)控制不足——管理。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安全管理者应该懂得管理的基本理和原则。安全管理中的控制是指损失控制,包括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制。它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管理上的缺欠,是导致事故的基本原因之一。
2)基本原因——起源论。
所谓起源论就是强调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而不仅停留在表面的现象上。基本原因包括个人原因及与工作原因。个人原因包括缺乏知识或技能、动机不正确、身体上精神上的问题等。工作原因包括操作规程不合适,设备、材料不合格,通常的磨损及异常使用方法等,以及温湿度、粉尘、有毒有害气体、通风、噪声、照明、周围的状况等环境因素只有找出这些基本原因,才能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必须加以追究的原因。但是,直接原不过是基本原因的征兆,是一种表面现象。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不要抓住作为表面现象的直接原因,更要追究其背后隐藏的基本原因,才能从根本上杜绝事的再次发生。另一方面,安全管理人员应该能够预测和发现这些直接原因,采取恰当的改措施;同时,为了在经济上及实际可能的情况下采取长期的控制对策,必须努力找出其基原因。
4)事故——接触。
从实际角度出发,事故往往被定义为最终导致人员损伤和死亡、财产损失的事件。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能量的观点出发,把事故看作人的身体或构筑物、设备与超过其值的能量的接触,或人体与妨碍正常活动的物质的接触。因此,防止事故就是防止接触,以通过改进装置、材料及设施,防止能量释放,通过训练、提高工人识别危险的能力,佩戴个人保护用品等来实现。
5)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损失。
博德模型中的伤害包括了工伤、职业病以及对人员精神方面、神经方面或全身性的不影响。人员伤害及财物损坏统称为损失。
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采取恰当的措施(如对受伤人员迅速抢救,对设备进行抢修,以及平日对人员进行应急训练等)使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