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江苏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员C2土建类考试题库(1898题)


第601题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事故分为: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3个等级。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56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根据生产安全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将事故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4个等级。


第602题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第一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和第三类危险源3类。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56页: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一般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第603题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安全生产事故的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 )的事件。


A.经济损失

B.间接经济损失

C.直接经济损失

D.设备损害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56页: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将“生产安全事故”定义为: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的事件。


第604题 人本原理的原则不包括( )。


A.动力原则

B.激励原则

C.能级原则

D.监督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教材P66页:
人本原理的原则:
1)动力原则。
2)能级原则。
3)激励原则。
4)行为原则。


第605题 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 )等特征。


A.集合性

B.相关性

C.目的性

D.单一性

E.适应性


参考答案:ABCE


解析:教材P66页: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按照系统的观点,管理系统具有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适应性6个特征。


第606题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杜绝危害和事故,避免生产过程中所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环境污染以及其他损失。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55页:
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和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造成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污染环境和其他损失等。


第607题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66页:
所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任何管理对象都可以作为一个系统。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子系统,子系统可以分为若干个要素,即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第608题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只要认识了现有危险源,就不会发生事故。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64页:
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受技术、资金、劳动力等因素的限制,对于认识了的危险源也不可能完全根除,因此,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上。


第609题 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在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差错,( )等方面。


A.行为差错

B.认知差错

C.分析差错

D.判断差错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68页:
人为失误主要表现在人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信息刺激人脑、人脑处理信息并作出决策的差错,行为差错等方面。


第610题 ( )是一切行为的来源。


A.需要

B.动机

C.目标

D.安全


参考答案:A


解析:教材P68页:
需要是一切行为的来源,人有安全的需要就会有安全的动机,从而就会在生产或行为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安全行动。因此,需要是推动人们进行安全活动的内部原动力。动机是为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念头和想法,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动力。


第611题 一般认为人群中具有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即( )。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E.少血质


参考答案:ABCD


解析:教材P70页:
一个人的气质是先天的,后天的环境及教育对其改变是微小和缓慢的。因此,分析职工的气质类型,合理安排和支配,对保证工作时的行为安全有积极作用。一般认为人群中具有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第612题 根据性格与安全的关系,一般认为胆怯型性格不容易发生事故。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69页:
胆怯型性格。懦弱、胆怯、没有主见,由于遇事爱退缩,不敢坚持原则,人云亦云,不辨是非,不负责任,因此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也很容易发生事故。


第613题 根据原动力的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71页:
根据原动力的不同,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两种。内在动机指的是个体的行动来自个体本身的自我激发,而不是通过外力的诱发。外在动机是指推动行动的动机是由外力引起的。许多心理学家特别强调外在动机对个体行为的影响和作用。实际上,任何的奖励和惩罚措施背后都隐藏着外在动机的作用。


第614题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69页:
个性是指个人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品质的总和。影响个性心理因素主要包括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性两个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指一个人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能力和情绪等,个性心理特征又是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个性倾向性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即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态度,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是个性中最活跃的因素,它制约着所有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个性的积极性。


第615题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包括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 )。


A.技术上的不足

B.管理上的缺陷

C.资金不足

D.设备老化


参考答案:B


解析:教材P57页: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第616题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安全与危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B.危险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


参考答案:C


解析:教材P55、64页:
系统工程中的安全概念,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事物中都包含有不安全因素,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危险性是对安全性的隶属度;当危险性低于某种程度时,人们就认为是安全的。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第617题 以下哪一类属于第二类危险源( )。


A.爆破施工中的炸药

B.物的故障

C.人的失误

D.管理缺陷

E.旋转的混凝土搅拌机


参考答案:BCD


解析:教材P56页:
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的后果越严重。例如,爆破施工中的炸药、旋转的混凝土搅拌机等属于第一类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广义上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环境不良以及管理缺陷等因素。第二类危险源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它出现得越频繁,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大。例如,不走安全通道进入施工现场、不做安全防护在临边洞口作业等。


第618题 系统安全理论认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参考答案:对


解析:教材P64页:
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危险源是一些可能出问题的事物或环境因素,而危险表征潜在的危险源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机会,可以用概率来衡量。


第619题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人体必然受到伤害。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61页: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能量失去了控制,超越了人们设置的约束或限制而意外地逸出或释放,必然造成事故。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因此,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第620题 人只具有社会性,不具有自然性。



参考答案:错


解析:教材P68页:
人是生物有机体,具有自然性。同时,人又是社会的成员,具有社会性。作为自然性的人,其行为趋向生物性;作为社会性的人,其行为趋向精神性。行为的精神含量越高,行为的心理过程就越丰富,行为受各种心理因素的支配就越明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