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七年级上人教地理期末试题试卷集(233题)


第101题

如果下图中乙点的气温为15℃,那么甲点的气温应该是( )



A.15℃

B.0℃

C.18℃

D.9℃


参考答案:D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地形因素对气温的影响及气温的计算。

【详解】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甲点海拔1500米,乙点海拔500米,相对高对是1000米,乙气温为15℃,甲点气温为9℃。答案为D


第102题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征相同的是(    )


A.周期

B.方向

C.绕转中心

D.产生的地理现象


参考答案:B


解析: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绕转中心为地轴;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昼夜更替,地方时差,以及地转偏向力。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绕转中心为太阳;产生的地理现象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形成。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概况。


第103题

下列是四位同学对一日天气的描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A.四季如春

B.电闪雷鸣

C.终年炎热

D.长冬无夏


参考答案:B


解析:

天气与气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区分这两个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天气是某地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变化,特点是多变;气候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具有稳定性.


【详解】四季如春、长夏无冬、终年炎热描述的都是某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属于气候现象,电闪雷鸣属于天气现象.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天气与气候的概念,理解解答有效.


第104题

下列哪种活动不利于大气环境的保护


A.大量燃烧煤

B.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

D.开发太阳能资源


参考答案:A


解析:

环境质量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类的身体健康。大量燃烧煤炭可以向环境中释放大量的烟尘、杂质和污染气体,使得空气质量下降;植树造林能够起到吸烟除尘、净化空气,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修建水库能够起到改善局地小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开发太阳能资源,减少矿物燃料的利用,同样也能起到改善环境质量的作用,故本题选A

【点睛】了解大气的污染和保护。


第105题

青岛降水比塔里木盆地多,可能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


参考答案:A


解析:

1)影响气候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

2)受海陆因素的影响,来自太平洋温暖湿润的气流难以深入内陆,使我国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降水逐渐减少.


【详解】青岛距海较近,属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多;塔里木盆地位于西北内陆地区,由于深居大陆内部,距离海洋遥远,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很难到达,因此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故选A


【点睛】考查海陆因素对气候的影响,要理解记忆.


第106题

下列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的证据有(   


A.日食的阴影是弧形的

B.远去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消失

C.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D.伽利略的环球航行


参考答案:C


解析:

日食的阴影是月球的影子,不能说明地球的形状,A错误;远去的帆船桅杆比船身先消失,桅杆比船身高,这种现象不可能发生,不能说明地球的形状,B错误;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证明地球形状是球体,C正确;伽利略没有进行环球航行,D错误;故选C


第107题

在图纸大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南省地图比卫辉市地图比例尺大,内容较为详细

B.绘制某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小,内容最详细

C.绘制卫辉市地图时,相比中国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

D.绘制卫辉市地图时,内容比中国地图更简略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故河南省地图比卫辉市地图比例尺小,内容较为简单,排除A;绘制某中学地图,比例尺最大,内容最详细,排除B;绘制卫辉市地图时,相比中国地图范围小,比例尺大,C正确;绘制卫辉市地图时,内容比中国地图更详细,排除D。故选C


第108题

下列国家中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参考答案:A


解析:

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通常可把世界上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题目中美国、日本、法国都是发达国家,只有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故选A。


第109题

下列关于海洋和陆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全球约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

C.北半球的陆地大于海洋

D.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


参考答案:C


解析: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A正确,不符合题意;太平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B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半球的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C错误,符合题意;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一大洲,D正确,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故选C


第110题

根据世界人口分布特征,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所有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区

C.南极洲至今无人居住,也无人涉足

D.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是世界人口稠密地区


参考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有分布,A错误,D正确。亚马孙平原属原始的热带雨林,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人口稀少,B错误。许多国家在南极洲建立了科考站,C错误。故选D。


第111题 聚落的建筑风格与其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面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

B.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

C.中国黄土高原——窑洞

D.我国西北地区——高架屋子


参考答案:D


解析:

聚落建筑外貌、建筑材料等因环境而异:寒冷地区的民居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而湿热地区的民居墙体相对单薄,门窗开的较大;热带沙漠地区的民居也具有墙体厚实,窗户比较小的特点;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有利于利用当地的充足的光照来凉晒粮食等物品。A选项热带沙漠地区--房屋厚墙小窗,正确;B选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冰屋,正确;C选项中国黄土高原--窑洞,正确;D选项我国西北地区的屋顶多平顶,错误。故选D


第112题

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B的经纬度A____B____


(2)D在C的____方向,A在C的____方向。


(3)C位于____(南、北半球),A位于____(东、西半球),B位于____(低、中、高纬度)。


(4)C、D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的是____。


(5)D位于五带中的____,特点是____。



参考答案:(1) ①. A(20°N,40°W) ②. B(20°S,20°E)
(2) ①. 西北 ②. 正西
(3) ①. 北半球 ②. 西半球 ③. 低纬度
(4)D
(5) ①. 北温带 ②. 四季分明


解析: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共设5个小题,主要考查同学们对经纬度位置、方向、南北半球的判断、东西半球的判断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由图可知,纬度度数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由此规律可知A20°N40°W),B20°S20°E)。


小问2详解】


由图可知,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以DC的西北方向,AC的正西方向。


【小问3详解】


由图可知,赤道划分南北半球,赤道以南南半球、赤道以北北半球,C位于北半球;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所以A位于西半球;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所以B位于低纬度。


【小问4详解】


由图可知,20°W160°E划分东西半球,所以D位于东、西半球分界线。


【小问5详解】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66.5°N,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N-90°N,南温带的纬度范围是23.5°S-66.5°S,南寒带的纬度范围是66.5°S-90°S,所以D位于北温带,温带地区四季分明。


第113题

“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外的短线上,用箭头画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


3写出地球公转至③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___日期是____


4当地球公转至②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____。此时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


5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至时,地球大致公转到____位置(填代码)此时澳大利亚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昼长夜短,昼短夜长,昼夜平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____现象。


6我国国庆节时,地球运行到(   )之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④①



参考答案:(1)
(2)一年
(3) ①. 冬至日 ②. 12月22日前后
(4) ①. 0° ②. 昼夜平分
(5) ①. ① ②. 昼短夜长 ③. 极昼
(6)B


解析:

【分析】本题以地球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六个小题,涉及地球公转轨迹的判读、地球公转方向、昼夜长短变化、四季的划分及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小问1详解】


根据地球绕太阳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绘制即可。


【小问2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地球公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日期是1222日前后。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当地球公转至位置即北半球秋分日位置时,太阳直射赤道,该纬线的纬度是,此时全球昼夜平分。


【小问5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当南半球的澳大利亚为冬至时,地球大致公转到位置即北半球夏至日位置,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位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亚昼短夜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产生极昼现象,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产生极夜现象。


【小问6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国庆节时为101日,地球运行到②③之间即北半球的秋分日与冬至日位置之间,B正确;①②之间为夏至日与秋分日之间,排除A③④之间为冬至日与春分日之间,排除C④①之间为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排除D;故选B


第114题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表示地形部位名称。A____C____D____


(2)甲山的海拔高度在____米之间,甲山在乙山的____方向。


(3)图中B为____,易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是____。


(4)E、F两地爬山较为省力的是____,原因是____。


(5)若甲乙两山峰的图上距离为3cm,则实际距离是____米。



参考答案:(1) ①. 山脊 ②. 鞍部 ③. 陡崖
(2) ①. 600~700 ②. 西南
(3) ① 山谷 ②. 东南向西北
(4) ①. E ②. 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5)1500


解析:

【分析】本题以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等高线的判读,海拔的计算,方向,实际距离的计算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相关知识的掌握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A处的等高线由数值高的向数值低的方向凸,为山脊;C处于两个山顶之间,为鞍部;D处的等高线出现重叠现象,为陡崖。


【小问2详解】


读图可知,等高距为400米-300=100米,甲的海拔高度为600~700米之间;由图中的指向标可知,甲山位于乙山的西南方向。


【小问3详解】


B处的等高线由数值低的向数值高的方向凸,为山谷,易形成河流,河流的流向为东南向西北。


【小问4详解】


读图可知,E低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F低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因此E地爬山较省力。


【小问5详解】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因此实际距离为3×500=1500米。


第115题

“嫦娥五号”从发射到成功返回,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   )


A.A→B

B.B→C

C.C→D

D.D→A


参考答案:C


解析:

娥五号1124日发射,1217日成功返回,刚好位于秋分日923日与冬至日1222日之间,即地球位于CD两点之间,并由C点向D点运动故本题选C


第116题

“嫦娥五号”探月期间,海门(   )


A.昼短夜长,且昼变短

B.昼短夜长,且昼变长

C.昼长夜短,且昼变短

D.昼长夜短,且昼变长


参考答案:A


解析:

秋分日C点昼夜平分,秋分日后昼短夜长,并且昼逐渐变短,夜逐渐变长,到冬至日D点昼最短,夜最长。嫦娥五号探月时间位于秋分和冬至点之间,所以北温带的海门昼短夜长,昼逐渐变短,故本题选A


第117题 下列四幅图中,与“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当天的地球光照图相似的是(   )


A.

B.

C.

D.


参考答案:B


解析:

北半球秋分点后昼短夜长,北极出现极夜,至冬至点,北半球极夜面积到达最大,范围为北极圈以北地区。嫦娥五号返回着陆时接近冬至日,北半球有极夜现象,且昼短夜长,A和D选项昼夜平分,B选项北半球昼短夜长,有极夜现象,C选项北半球有极昼现象,故本题选B。


【点睛】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第118题

珠峰不断长高的原因是其位于(   


A.两大陆板块的碰撞地带

B.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地带

C.两大陆板块的张裂地带

D.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张裂地带


参考答案:B


解析:

珠峰的不断长高是由于处在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处,是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下面导致山峰不断升高,故选B


第119题

珠穆朗玛峰常年积雪覆盖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海拔高,气温低

C.背风坡,风力小

D.坡陡,人类活动少


参考答案:B


解析:

事务所穆朗玛峰山顶终年积雪是由于山峰的海拔高、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导致终年积雪,故选B

【点睛】板块相对移动,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在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聚合带,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并形成深邃的海沟;大陆板块受挤.上拱,隆起并形成岛弧和海岸山脉,在两个大陆板块碰撞处,则形成高大的山脉,在板块张裂地区,常形成裂谷或大洋中脊。


第120题

该地主要地形类型是(   


A.丘陵

B.盆地

C.高原

D.山地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图松涛水库,图中区域等高线密集,且相对高度在200米以上,是五种地形类型中的山地,故选D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