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给图示30°N附近的人们生活建议是( )
A.适宜户外运动运动
B.注意添衣防冻
C.出行带好雨具
D.做好防晒保护
参考答案:C
解析:
C:从图中可以看出30°N附近为雨天,雨天时出行要带好雨具,C符合题意。
A:阴雨天气不适宜户外运动,A不符合题意。
B:题干说明了该季节为春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30°N附近春季天气已经回暖,B不符合题意。
D:雨天应注意出行要带好雨具,而不是防晒,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C。
第42题
图中哪个纬度附近空气质量指数最高( )
A.45°N
B.40°N
C.35°N
D.30°N
参考答案:B
解析:
ABCD:右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密度自高纬度向低纬度依次递减,45°N为下雪天气,40°N有沙尘天气,35°N为晴天,30°N为雨天,由此可知沙尘天气污染最严重,空气质量指数最高,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第44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气温高于乙处
B.甲、乙两处气温相同
C.甲处为海洋,乙处为陆地
D.甲处为陆地,乙处为海洋
参考答案:D
解析:
甲、乙位于同一纬度,但甲的气温要比乙的气温低;冬季,同纬度的陆地比海洋气温要低,所以可判断甲是陆地,乙是海洋。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气温分布图的判断。
第45题
2019年世界多地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灾害,下列事件中不属于气候变化引起的是( )
A.日本九州岛北部遭暴雨袭击,数十年一遇的暴雨成灾
B.印度尼西亚洪灾致八人死亡
C.欧洲多国强暴风雪导致至少七人丧生
D.法国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损失惨重
参考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可知,“由于全球气温升高,将导致严重的生命财产、经济、社会、环境和地缘政治后果,气候变化的短期影响叠加,最终将造成全球性重大紧急状况”,日本暴雨、印度尼西亚洪灾、欧洲多国强暴风雪都与全球气候变化有关,火灾发生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D正确,故选D。
第46题
下列行为能改善局地气候的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植树造林
C.毁林开荒
D.开垦湿地
参考答案:B
解析:
过度砍伐森林,使森林减少,对调节气候能力减弱,使气候变差,A错误;植树造林,增强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有利于改善局部气候,B正确;毁林开荒、开垦湿地都会破坏当地生态,不利于气候的改善,C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带来影响及寻气候的改善措施。全球气候的变化引起全球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增加,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有利措施是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
A.出生率
B.死亡率
C.自然增长率
D.人口移动
参考答案:C
解析:
阅读资料可知,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表示。人口的自然增长主要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依据题意,故选C。
第48题
下列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北美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极洲
参考答案:B
解析:
由资料可知,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其中,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选B。
第49题
北美洲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为什么人口增长比欧洲快得多?( )
A.出生率高
B.死亡率高
C.医疗条件改善
D.人口的空间移动
参考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美较为开放的移民政策使得该地区成为世界上移民人数最多的地区,每年移民到该地区的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地区。欧洲移民政策较为严格,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移民的数量。因此,欧洲和北美在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的情况下,移民数量多的北美地区人口增长要比欧洲快得多。依据题意,故选D。
第50题
有的国家人口出现负增长,会带来什么负面影响?( )
A.就业困难
B.劳动力短缺
C.饥饿贫困
D.交通压力增大
参考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欧洲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大洲,有的国家甚至出现负增长,这些国家容易出现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就业困难、饥饿贫困,交通压力增大,是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人口自然增长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和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高。
第51题 图示是下列哪个宗教建筑景观?( )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
C.佛教
D.犹太教
参考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上图所示宗教建筑中,上部为尖顶,顶上有十字架,说明该建筑是基督教的活动场所,故选A。
A.泰国
B.埃及
C.意大利
D.沙特阿拉伯
参考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三大宗教的分布。基督教分布: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等;伊斯兰教分布:西亚、中亚、北非、印度尼西亚等;佛教分布:东南亚、东亚等。意大利属于欧洲。依据题意,故选C。
第53题
结合上一小题,该国家有下列哪一世界文化遗产?( )
A.巴黎圣母院
B.金字塔
C.威尼斯城
D.自由女神像
参考答案:C
解析:
由上题可知,该国家为意大利,意大利的的世界文化遗产有水城威尼斯;巴黎圣母院位于法国;金字塔位于埃及;自由女神像位于美国。依据题意,故选C。
【点睛】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它们建筑所各具特色:基督教地形宗教建筑是教堂,尖顶、十字架是主要标志;伊斯兰教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圆形穹顶,新月标志;佛教典型宗教建筑是佛塔、寺庙、石窟等。
第54题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澳大利亚与下面哪个国家相似( )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巴西
参考答案:B
解析:
澳大利亚、美国经济发展水平高,都属于发达国家。中国、印度、巴西经济发展水平低,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第55题
澳大利亚东南部的主要人种是( )
A.黑色人种
B.白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种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澳大利亚东南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西北部居民以黑种人为主。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点睛】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经过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澳大利亚大量出口羊毛、小麦、煤和铁矿石,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称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参考答案:①. D ②. 昼短夜长 ③. 短 ④. 赤道 ⑤. 南回归线 ⑥. 春
解析:
【分析】本题以我国人口普查为材料,考查地球公转轨道图、昼夜长短现象及直射点的移动规律等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结合地图分析即可。
【详解】(1)普查标准时点是11月1日,这时地球是公转在图中D处,即在9月23日前后的秋分日至12月22日前后的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此时,对于北半球的我们来说,昼短夜长,且昼越来越短。
(2)当11月1日普查标点时,太阳直射点是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此时是北半球的秋分,南半球则季节相反,是春季。
参考答案:(1)乙;丁;丙;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西
(2)丁;热带雨林气候
(3)A
(4)该民居所在地气温高,(雨到)降水多,双层木楼/竹楼可以通风散热和透气,避免潮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柯本气候分类法”为材料,涉及气候的判读、分布、特征及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
【详解】(1)根据柯本提出的气温指标,甲、乙、丙、丁中,乙、丁终年高温,最热月均温≥18℃,属于热带气候,丙最冷月均温在0℃-18℃,最热月均温>10℃,属于亚热带气候,且雨热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30°-40°的大陆西岸。
(2)柯本提出,若每个月降水量均超过60mm,则具备“全年多雨”的特征;依据四种气候类型图可知,符合这一气候特征的是丁;该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其特点是全年高温多雨。
(3)据前面分析,图示甲温带气候,且降水稀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三幅景观图中,A为温带荒漠景观,分布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少雨,A正确;B为热带草原景观,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全年高温,降水分为干季和湿季,B错误;C为热带雨林景观,分布于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高温多雨,C错误;故能够反映甲气侯特征的是A。
(4)从气温降水统计图可看出,图示地区终年高温,降水较丰富,位于该气候区的传统民居是竹楼,竹楼主要以竹子为原材料,竹楼分上下两层,为防潮避湿,下层一般不住人,窗户大,有利于通风散热和透气。
参考答案:①. 平原 ②. 沿海 ③. 北 ④. 中低 ⑤. 自然条件优越(可写具体自然条件),农业发展较早 ⑥. 干早 ⑦. 湿热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为材料,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及世界的人口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点和图中信息理解解答,属于中等题。
【详解】(1)读图可得,从地形类型来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该地区地形平坦;从海陆分布来看,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该地区交通运输便利。
(2)读图可得,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
(3)左图中,ABCD地区均为世界人口稠密区,其中A是亚洲东部,B是亚洲南部,C是欧洲西部,D是北美洲东部。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地区人口稠密的原因是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4)左图中①②③④均为世界人口稀疏区,但.人口稀少的原因不同;其中,①地区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干旱,该地位于非洲北部,主要属于热带沙漠气候;而④地区是因为该地区气候过于湿热,该地位于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主要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A.熊二是沿着经线追光头强的
B.熊二是沿着纬线追光头强的
C.说明地球有可能是一个球体
D.熊二行进的距离大约是4万千米
参考答案:A
解析:
由熊二从赤道某地出发,沿赤道一直向东去追光头强,结果又回到了原出发点,说明地球有可能是一个球体,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大约是4万千米,BC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第60题
下列经纬度能正确表示乙地位置的是( )
A.(60°N,80°W)
B.(60°S,80°W)
C.(60°S,80°E)
D.(60°N,80°E)
参考答案:D
解析:
度数往北增加为北纬用N表示,度数往东增加为东经用E表示。由图可知,乙地位置为(60°N,80°E),故D正确;度数往南增加为南纬用S表示,度数往西增加为西经用W表示,故ABC错误。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