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1题 甲村所在虚线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 )
A.高原
B.盆地
C.平原
D.山地
参考答案:C
解析: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村所在的虚线区域地形平坦开阔,海拔在200米以下,因此可以判断,甲村所在的区域内的地形类型是平原,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点睛】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形的判读要依据等高线的变化来做出。
第182题 医疗队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罗马,合理的飞行方向是( )
A.向东南
B.向西南
C.向东北
D.向西北
参考答案:D
解析:依据经纬度的判读,读图可知,罗马的经纬度约为42°N,13°E。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罗马位于上海(31.1°N,121.2°E)的西北方向,因此,医疗队乘飞机从上海前往罗马,合理的飞行方向是向西北。故选D。
第183题 亚平宁山脉的形成与板块之间的相对运动有关,据此可判断未来地中海将不断( )
A.扩大
B.缩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参考答案:B
解析:
亚平宁山脉位于欧洲南部,该山脉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因此地中海面积将随板块挤压而面积缩小,B正确。板块张裂会使面积变大,A错误。板块运动不会使面积不变,C错误。板块运动可以判断面积大小,D错误。故选B。
【点睛】根据板块构造理论,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形成海洋或裂谷;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
第184题
该地( )
A.气温年较差大于20℃
B.年降水量小于200mm
C.夏季降水少
D.冬季寒冷
参考答案:C
解析:
1.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所以该地气温年较差=25.2℃-11.2℃=14℃,A错误。该地年降水量=80.0mm+81.8mm+73.4mm+61.1mm+39.9mm+16.7mm+4.6mm+7.4mm+34.2mm+76.0mm+96.4mm+115.2mm=686.7mm,B错误。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该地6、7、8月气温较高为该地的夏季,而6、7、8月降水较少,C正确。通过数据可以看出,该地月平均气温最低的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1.2℃,较为温暖,D错误。故选C。
第185题
该地位于( )
A.热带
B.北温带
C.南温带
D.寒带
参考答案:B
解析:
通过该地各月平均气温数据可以看出,该地6、7、8月为高温,12、1、2月气温较温和,应位于北温带,B正确。故选B。
【点睛】北半球陆地的最热月是7月,最冷月是1月;北半球海洋最热月是8月,最冷月是2月。南半球大陆最热月是1月,最冷月是7月;南半球海洋最热月是2月,最冷月是8月。
第186题
十大赏秋地大部分在( ) ①北半球中纬度地区②北半球热带地区③﹣10℃~0℃等温线之间④0℃~10℃等温线之间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参考答案:A
解析:0゜到30゜为低纬度,30゜到60゜为中纬度,60゜到90゜为高纬度。结合图例可看出十大赏秋地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①正确;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温带地区,②错误;位于0℃到10℃等温线之间,③错误、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A。
第187题 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
A.气温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降低
B.气温自北向南升高
C.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D.最低温出现在北半球
参考答案:C
解析:从图中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大体与纬线平行,从低纬向高纬度逐渐降低,C正确、A错误;北半球气温自北向南升高,南半球气温自北向南降低,B错误;结合图例可看出最低温出现在南极地区,D错误。故选C。
第188题 甲地区成为纬度最低的赏秋地,主要受( )
A.纬度位置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地形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参考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的陆地轮廓可判断出,甲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成为纬度最低的赏秋地,主要受地形影响,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第189题 南半球等温线较平直,主要受( )
A.纬度位置影响
B.海陆分布影响
C.地形影响
D.人类活动影响
参考答案:B
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南半球海洋面积大,等温线比较平直,主要受海陆分布的影响,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0゜到30゜为低纬度,30゜到60゜为中纬度,60゜到90゜为高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北回归线到北极圈之间为北温带,北极圈以北属于北寒带;南回归线到南极圈之间为南温带,南极圈以南为南寒带。
第190题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 ) ①两极地区降水量多②赤道地区降水量多③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量较多④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量较多⑤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内陆地区多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④⑤
参考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是赤道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②③⑤正确,①④错误。故选B。
第191题 亚欧大陆内部降水量较少,主要因为( )
A.海拔高,水汽难以到达
B.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
C.气温高,难以形成降水
D.植被少,降水难以存留
参考答案:B
解析:
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大陆内部,距海远,加上重重山脉的阻挡,海洋湿润水气难以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 ACD错误,B正确,故选B。
【点睛】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考察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及降水的影响因素。
第192题 “人类大陆”的分布( )
A.非洲比亚洲多
B.东半球比西半球多
C.南半球比北半球多
D.高纬度比中纬度多
参考答案:B
解析:从“人类大陆分布示意图”可以看出,人口密集地区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亚洲比非洲多,A错误。东半球比西半球多,B正确。北半球比南半球多,C错误。中纬度比高纬度多,D错误。故选B。
第193题 甲地人口分布较多的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农业发展较晚,农业不发达
C.工业发展较晚,经济不发达
D.距离海洋远,气候干旱
参考答案:A
解析:
图中甲地区位于亚洲东部,这里濒临海洋,交通便利,加上这里气候温暖适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所以这里农业开发较早,A正确,B错误。工业发展较早是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稠密的原因,C错误。甲地距海较近,气候湿润,D错误。故选A。
【点睛】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带。(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在距海较近地带。(3)从海拔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4)从经济发展水平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第194题 通过析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甲图人口密集,乙图农业为主
B.一般先有城市后有乡村
C.A、B、C都位于河流交汇处
D.甲图所在地区气候干旱
参考答案:A
解析:由图可知,甲图表示的是城市聚落,人口稠密,乙图是以农业为主的乡村聚落,故A正确;一般是先有乡村再有城市,B错误;只有B位于河流交汇处,C错误。气候干旱不利于聚落发展,甲地区人口稠密,不可能气候干旱,D错误。故选A。
第195题
图中B处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下列理由不可信的是( )
A.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
B.地形平坦开阔
C.位于河流交汇处,水运便利
D.森林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D
解析:
图中B处因位于河流交汇处,水源充足 、交通便利、地形平坦开阔,最可能发展为城市,ABC不符合题意。森林资源丰富从图中无法判断,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如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等等。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则少有或没有聚落。
参考答案:(1) ①. 90°E ②. 20°N ③. 东 ④. 北 ⑤. 热
(2) ①. D ②. B (3)②
(4) ①. ① ②. ③(二者位置可颠倒)
(5) ①. 昼长夜短 ②. 长
(6) ④
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纬网判读与地球公转示意图的判读,内容主要包括东西半球、南北半球、五带的划分、地球自转方向、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等相关基础问题,难度一般。
【小问1详解】
根据经度分布,自西向东度数增加的为东经,故A为90°E。根据纬度分布,往北度数增加的为北纬,故A为20°N。通常情况下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是东半球,因此90°E为东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A点位于北半球;根据五带划分,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因此A点处于热带。
【小问2详解】
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D为自转方向。地球自西向东转,位置偏东的地点较早进入新的一天,B点率先进入新的一天。
【小问3详解】
从图2中可看出,②图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
【小问4详解】
B点位于赤道,太阳直射赤道应为二分日,结合地球公转图可知,图2中①为春分日,③为秋分日,应填①和③,位置可颠倒。
【小问5详解】
图2中,地球从公转轨道的①向②运动过程即从春分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北半球昼长夜短且昼渐长。
【小问6详解】
A点位于20°N,当杆影最长时说明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冬至日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因此对应图中④地。
参考答案:(1) ①. 山峰 ②. 鞍部 ③. 山脊
(2)C
(3) ①. 240 ②. 自西北向东南
(4)D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为材料,涉及海拔高度、比例尺、地形类型的判读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图中A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表示山峰。B位于两个山峰之间,为鞍部。C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突出为山脊。
【小问2详解】
图中等高距为50米,可读出A的海拔高度为300~350米之间,可能为325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小问3详解】
结合图中的比例尺可读出,该图的比例尺为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20米,如果①和②段之间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际距离为240米。图中没有指向标,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河流流向为从西北向东南。
【小问4详解】
图中D地等高线重叠为陡崖,最适合攀岩。A为山峰,B为鞍部,C为山脊。故选D。
参考答案:(1)巴拿马运河
(2) ①. 炎热干燥 ②. 温和多雨
(3)会
(4) ①. 地中海-喜马拉雅 ②. 亚欧 ③. 非洲 ④. 交界处
(5) ①. 挤压 ②. 1500米 ③. 茂盛 ④. 降水
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板块构造示意图、气候资料图为材料,涉及南北美洲分界线、气候类型判读、板块构造学说、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加拿大温哥华所在的大洲为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小问2详解】
根据地中海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看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小问3详解】
从图中看温带季风气候最冷月的气温低于0℃,因此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的河流会结冰。
【小问4详解】
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意大利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小问5详解】
阿尔卑斯山脉是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相互挤压形成的。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山顶和山脚温度相差9℃,说明海拔相差1500米。山地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茂盛,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降水。
参考答案:(1)北冰洋
(2)大洋洲
(3)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
(4)C
(5) ①. 非洲 ②. 黄色人种
解析:【分析】本题以世界人种分布图为材料,主要涉及大洋大洲的位置、大洲的分界线以及人种分布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图片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地理知识提取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四大洋中被欧洲、亚洲、北美洲包围的大洋是北冰洋。
【小问2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是南极洲。
【小问3详解】
亚洲和非洲是以苏伊士运河作为分界线。
【小问4详解】
北美洲、亚洲西部、大洋洲全部属于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区,C正确;非洲南部以黑种人为主,亚洲东部以黄种人为主,南美洲有大量的混血人种,ABD错误。所以选C。
【小问5详解】
黑色人种分布最广的是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美洲也有一部分黑人,他们是殖民主义者从非洲贩运去的黑人的后代。亚洲东部分布最广的人种是黄色人种。
第200题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认识地球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图中①、②、③为不同时期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的简图。下列排序最符合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参考答案:C
解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②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①麦哲伦环球航行→③利用现代航天技术发回的地球卫星照片,后来证实了地球是一个两极部位稍扁的不规则球体。故选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