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801题
多剂量包装的耳用制剂在启用后,使用时间最多不超过
A.2周
B.4周
C.2个月
D.3个月
E.6个月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耳用制剂的质量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多剂量包装的耳用制剂在启用后最多不超过4周。
第1802题
下列可作耳用制剂的溶剂的是
A.水
B.乙醇
C.甘油
D.丙二醇
E.聚乙二醇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耳用制剂的常用溶剂。耳用制剂一般常以水、乙醇、甘油为溶剂;也有以丙二醇、聚乙二醇、己烯二醇为溶剂
第1803题
有关耳用制剂的质量要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正确的包括
A.溶液型滴耳剂,应澄明、不浑浊、不沉淀、无颗粒和异物
B.混悬型滴耳剂,颗粒应细腻、分布均匀,振摇后半小时内不应分层
C.滴耳剂不应产生灼烧感或刺痛感
D.用于手术、耳部伤口或耳膜穿孔的滴耳剂与洗耳剂,须为灭菌制剂
E.新霉素的滴耳剂,应禁止长时间使用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耳用制剂的质量要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外观完好,没有过期失效,变质。溶液型滴耳剂,应澄明,不浑浊,不沉淀,无颗粒和异物;混悬型滴耳剂,颗粒应细腻,分布均匀,振摇后数分钟内不应分层,放置后颗粒不结块。应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贮藏和保管滴耳剂,以保证质量。滴耳剂产生的灼烧感或刺痛感不应长于几分钟,如疼痛时间长或有过敏等不良反应,应停药,请医生更换。新霉素具有耳毒性,如耳部有皮肤破损或鼓膜穿孔,药液易吸收,长期使用可引起神经性耳聋,应禁止长时间使用。
第1804题
药物从给药部位向循环系统转运的过程
A.胃排空速率
B.肠肝循环
C.首过效应
D.代谢
E.吸收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吸收的概念。吸收是指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的过程。
第1806题
药物从用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是
A.吸收
B.分布
C.代谢
D.排泄
E.转运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机体对药物的作用。吸收: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体循环的过程。分布:药物进入体循环后向各组织、器官或者体液转运的过程。代谢:药物在吸收过程或进入体循环后,受体内酶系统的作用,结构发生转变的过程。排泄: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的过程。转运: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排泄过程。
第1809题
某药物的t1/2为1小时,有40%的原形药经肾排泄而消除,其余的受到生物转化,其生物转化速率常数Kb约为
A.0.05h-1
B.0.78h-1
C.0.14h-1
D.0.99h-1
E.0.42h-1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速率常数的计算。
T1/2=0.693/K
K=0.693/1=0.693
Kb=0.693*(1-0.4)=0.42
第1810题
某药物的常规剂量是50mg,生物半衰期为1.386h,其消除速率常数为
A.0.5h-1
B.1h-1
C.0.5h
D.1h
E.0.693h-1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速率常数的计算。速率常数与生物半衰期成反比。k=0.693/ t1/2=0.693/1.386=0.5h-1。
第1811题
药物的半衰期主要用于衡量药物的
A.药物的溶解度
B.吸收的速度
C.消除的速度
D.分布的速度
E.给药的途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半衰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生物半衰期表示药物从体内消除的快慢。
第1812题
某药静脉注射经 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A.1/2
B.1/4
C.1/8
D.1/16
E.1/32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半衰期的理解。
即在一个半衰期内药量/血药浓度降低一半,即 50%。经 3 个半衰期后,其体内药量为原来的 1/8。
第1813题
如果患者的肝清除率下降了一半,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约为0.029h-1
B.临床使用时应增加剂量
C.此时药物的达峰时的为10h
D.此时药物的达峰浓度小为原来的12左右
E.此时药物的半衰期约为48h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的半衰期。
其消除半衰期约为24h,如果患者的肝清除率下降了一半,消除半衰期变为原来的2倍,即48h。
第1814题
舍曲林在体内主要代谢产物仍有活性,约为舍曲林的1/20,该主要代谢产物是
A.3-羟基舍曲林
B.去甲氨基舍曲林
C.7-羟基舍曲林
D.N-去甲基舍曲林
E.脱氯舍曲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舍曲林的药动学特征。
舍曲林主要首先通过肝脏代谢,血浆中的主要代谢产物是N-去甲基舍曲林,其药理活性是舍曲林的1/20。
第1815题
舍曲林与格列本脲(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半衰期为6~12h)合用时可能引起低血糖,其主要原因是
A.舍曲林抑制了肝脏中代谢格列本脲的主要药物代谢酶
B.舍曲林与格列本脲竞争结合血浆蛋白
C.舍曲林诱导了肝脏中代谢格列本脲的主要药物代谢酶
D.舍曲林对格列本脲的药效有协同作用
E.舍曲林对格列本脲有增敏作用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能力。
舍曲林与格列本脲(血浆蛋白结合率为99%,半衰期为6~12h)合用,舍曲林置换已经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格列本脲,导致游离的格列本脲浓度升高,引起低血糖。
第1816题
舍曲林优选的口服剂型是
A.普通片
B.缓释片
C.控释片
D.肠溶片
E.舌下片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各剂型特点。
舍曲林口服,每天给药一次,肝肾功能正常的某患者服用该药后的达峰时间约为5h,其消除半衰期约为24h。因此不需要制成缓控释剂型。也没有快速起效的要求,因此不用制成舌下片。没有提到药物在胃中易被破坏,因此不需要制成肠溶片。综上所述,制成普通片即可。
第1817题
关于生物半衰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肾功能、肝功能低下者,药物生物半衰期延长
B.体内药量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正常人的生物半衰期基本相似
D.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可以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
E.具有相似药理作用、结构类似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相差不大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半衰期的概念及临床意义。生物半衰期系指药物自体内消除半量所需的时间,以符号T1/2表示。t1/2是药物的特征参数,不因药物剂型、给药途径或剂量而改变。但消除过程具零级动力学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取决于剂量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代谢快、排泄快的药物,其生物半衰期短,而代谢慢、排泄慢者的生物半衰期较长。临床上可根据各种药物的半衰期来确定适当的给药间隔时间,以维持有效的血浓度和避免蓄积中毒。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同一药物的半衰期不同人常有明显的差异,肝、肾功能不良者或老年人的血浆半衰期常较年青健康者为长。药物相互作用也会有干扰,使半衰期发生变化。
第1818题
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越大则该药
A.组织摄取越少
B.起效越慢
C.组织摄取越多
D.代谢越快
E.起效越快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越广,该药组织摄取越多。
第1819题
静脉注射某药100mg,立即采集血样,测出血药浓度为5μg/mL,其表观分布容积约为
A.5L
B.2L
C.20L
D.50L
E.20ml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
5μg/mL=5mg/L,V=100mg,V=𝑋/𝐶=100mg/5 mg/L=20L。
第1820题
下列有关药物表观分布容积的叙述中,叙述正确的是
A.表观分布容积大,表明药物在血浆中浓度小
B.表观分布容积表明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实际容积
C.表观分布容积不可能超过体液量
D.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通常血药浓度较小,表观分布容积较大
E.表观分布容积具有生理学意义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表观分布容积。
V没有生理学与解剖学上的意义,不代表生理空间,仅仅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一项比例常数,因此是“表观”的。V也是药物的特征参数,对某一个体,某一药物的V是个确定值(常数),其值的大小能够表示出该药物的分布特性。当药物的V远大于体液总体积时,表示其血中药物浓度很小,说明分布到组织中的药物多,提示药物在某些组织或器官可能存在蓄积,一般排泄较慢,在体内能保持较长时间。血液中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通常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