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历史真题(1800题)


第341题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 )的知觉。


A.自己

B.社会

C.自然

D.环境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知觉的概念。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第342题 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稳定

D.系统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可控性因素归因的相关知识。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作出变化的预测。


第343题 根据沙赫特等人的研究,在多子女家庭中,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与弟妹们比较起来( )。


A.更明显

B.没有区别

C.更隐蔽

D.没有规律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沙赫特有关亲和的研究。沙赫特(S. Schachter, 1959)等人的研究发现,长子、长女恐惧时的合群倾向,要比他们的弟妹们更明显。


第344题 挫折-侵犯学说最初是由( )等人提出。


A.米勒

B.多拉德

C.凯利

D.洛伦兹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挫折-侵犯学说的提出人。挫折一侵犯学说最初由多拉德等人提岀。他们认为“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


第345题 在群体活动时,个体的侵犯性倾向于( )。


A.减少

B.保持稳定

C.增加

D.受到抑制


参考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角色和群体对侵犯行为的影响。在群体活动中,个体的侵犯性也倾向于增加。


第346题 一般情况下,自我控制能力和个体的侵犯性之间的关系是( )。


A.正相关

B.负相关

C.零相关

D.不确定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自我控制能力和个体侵犯性之间的关系。两者呈现负相关,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时,侵犯性为较少发生。


第347题 描述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的态度维度是( )。


A.深度

B.向中度

C.强度

D.外显度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维度中对深度的理解。态度的深度,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程度,意义越大,个体卷入越深。


第348题 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 )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A.情感成分

B.行为倾向成分

C.认知成分

D.动机成分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成分间的关系。一般认为,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态度的各个成分之间不协调时,情感成分往往占有主导地位。


第349题 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 )个阶段。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含的阶段。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态度形成包括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第350题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 )。


A.归因

B.态度

C.动机

D.情绪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态度的定义。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的客体做出反应时所持有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评价性。


第351题

在霍夫兰德的态度转变模型中,态度转变涉及的四个要素不包括(   )。


A.传递者

B.沟通信息

C.接受者

D.沟通动机


参考答案:D


解析:美国学者霍夫兰德等人曾提出过一个态度转变的模型,涉及四个方面的要素。第一是传递者。第二是沟通信息。第三是接收者,第四是情境。题目问不包括的部分,需要排除上面四个方面因素。


第352题 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 )。


A.目光

B.面部表情

C.姿势

D.空间距离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身体语言中目光的情况。一般来说,最能准确反映人的内心状况的身体语言形式是目光。


第353题 个人建构论认为,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 )。


A.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

B.个体的知觉风格

C.个体感受世界的不同方式

D.个体的表征风格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人格建构论中对人格差异的解释。人格差异主要来自于个体解释世界的不同方式。


第354题 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 )的方式存在。


A.图片

B.图式

C.符号

D.概念


参考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心理表征的理解。心理表征:个体在感知信息后,会将这些信息转换成自己可以理解与操作的形式,形成心理表征,表征通常是以图示的方式存在。


第355题 根据罗杰斯的理论,父母应该更多地给予儿童( )。


A.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B.严厉的管教

C.有条件的积极关注

D.宽松的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是有价值的,都应当得到爱。父母和重要他人的积极关注应该是没有附加条件的,这种无条件的、充分的给予儿童的积极关注,就是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第356题 艾森克的人格三维度模型中,不包括( )。


A.内外倾

B.神经质

C.紧张性

D.精神质


参考答案:C


解析:艾森克把许多人格特质都归结到内外倾、神经质和精神质这三个基本维度或类型上,并用E(extraversion,外倾)、N(neuroticism,神经质)和P(psychoticism,精神质)来构成人格三维度模型。


第357题 在荣格的意识三层次理论中,处于最深层的是( )。


A.本我

B.个体潜意识

C.自我

D.集体潜意识


参考答案:D


解析:荣格发展了意识层次,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集体潜意识在最深层。


第358题 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这反映了人格( )。


A.稳定性

B.独特性

C.统合性

D.功能性


参考答案:D


解析:人格是个体生活轨迹的根源,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了人格的功能性。


第359题 关于暗示,错误的说法是( )。


A.被暗示者处于困难情境又缺乏社会支持时容易接受暗示

B.年龄越小的个体越容易接受暗示

C.有人格魅力的暗示者暗示效果较好

D.总的来说男性和女性在易受暗示性方面没有差异


参考答案:D


解析:影响暗示的因素中,困难情景中和社会支持缺乏时,人们容易接受暗示;暗示者的权利、威望、社会地位、人格魅力等影响暗示效果,一般人格魅力较强者,暗示效果越好;被暗示者的年龄、性别与暗示的效果也有关系,年龄越小,越容易接受暗示,一般女性比男性易受暗示。


第360题 解释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现象的理论是( )。


A.社会学习理论

B.优势反应强化说

C.三维归因理论

D.认知不平衡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美国学者扎荣克的提出优势反应强化说-对社会促进和社会干扰的理论解释。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