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一级建造师《通信工程管理与实务》历史真题(419题)


第121题

气吹微缆的特点不包括()。


A.初期建设成本高

B.应用范围广

C.接头少

D.更快的吹缆速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气吹微缆的优点

1.更快的吹缆速度。

2.使用范围广,适用于室外光缆网络的各个部分(长途网、接入网)。

3.灵活的大楼布线和线路分歧。

4.光缆接头少,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候改变光缆通道。

5.可以在不开挖的基础上随时对现有的管道进行扩容。

6.新的敷缆技术可以随时满足商业和客户对网络的需求。在有需求的地方可采用子母管分歧技术,将子母管分歧,光纤不需在分歧点进行接续。

7.初期建设成本低,投资随着需求的增长而增长。



第122题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不包括()。


A.传送功能

B.交换功能

C.用户口功能

D.业务口功能


参考答案:B


解析:

接入网的主要功能可分解为用户口功能(UPF) 、业务口功能( SPF) 、核心功能( CF) 、传送功能(TF) 和系统管理功能(AN-SMF)



第123题

关于架空杆路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A.热闹市区的拉线应加装绝缘子

B.在与10kv以上高压输电线交越处,两侧电杆避雷线应断开50mm间隙

C.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拉线盘与地面垂直

D.易被行人碰触的拉线应用绝缘材料保护


参考答案:C


解析:

拉线盘应与拉线垂直;



第124题

对通信施工企业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能力考核时,应考核(  )。


A.组织开展安全检查情况

B.制定安全施工措施情况

C.监督安全技术交底的执行情况

D.检查施工现场安全生产达标情况


参考答案:C


解析:

三类人员的内容划分,两个相同点,三个不同点

C类人员重点判断该行为是否属于现场内容




第126题

下列网络中,不属于“三网融合”对象的有(  )。


A.卫星通信网

B.铁路通信网

C.有线电视网

D.计算机通信网

E.电力通信网


参考答案:ABE


解析:

三网融合:为电话通信网、计算机通信网和有线电视网的融合发展



第127题

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无线技术的创新包括(  )等。


A.大规模天线阵列

B.正交频分复用技术

C.新型多址

D.全频谱接入

E.多输入输出技术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无线技术领域的创新包括大规模天线阵列、超密集组网、新型多址和全频谱接入等;网络技术领域的创新包括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的新型网络架构



第128题

通信局采用的供电方式主要有(  )等。


A.集中供电方式

B.混合供电方式

C.直流集中,交流分散供电方式

D.直流分散,交流集中供电方式

E.一体化供电方式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目前通信局站采用的供电方式主要有集中供电、分散供电、混合供电和一体化供电四种方式。



第129题

关于光纤特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模光纤的几何尺寸远大于光波波长

B.多模光纤只适用于低速率短距离传输

C.G.654光纤在1550mm的色散为零

D.光纤芯内部比环绕它的介质折射率大

E.G.652光纤对弯曲损耗不敏感


参考答案:BD


解析:

单模光纤的几何尺寸与光波相近;

        G.654光纤在1550mm的衰减最小

        G.657光纤对弯曲损耗不敏感



第130题

与录音室混响时间长短有关的是(  )。


A.房间容积

B.墙壁材料

C.地板材料

D.门窗面积

E.顶棚材料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当声能衰减到原值的百万分之一( 即声能衰减60dl3 ) 所需的时间,称为混响时间。

它的大小与房间容积、墙壁、地板和顶棚等材料的吸声系数有关。



第131题

我国有线电视监测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  )。


A.安全监测

B.用户监测

C.内容监测

D.质量监测

E.分频监测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的主要任务是; 安全监测、质量监测、内容监测



第132题

在设备割接、迁装时,正确的做法有(  )。


A.割接由施工单位负责组织

B.拆除前核对设备供电端子准确位置

C.先拆信号线后拆电源线

D.拆除的线缆两端做好绝缘防护

E.单机主要指标达到迁装前的水平


参考答案:BDE


解析:

(一)设备的割接

1.新安装的设备应进行测试,保证其满足入网要求。

2.布放好新旧设备之间的连接线。

3.编写割接报告,报建设单位批准。

4.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施工单位协助按计划割接。

5.新设备割接入网后,及时做好测试工作。

( 二 )拆除旧设备

1.拆除旧设备时,不得影响在用设备的正常运行。

2.拆除过程应遵循的原则为:先拆除备用电路,后拆除主用电路;先拆除支路,后拆除群路;先拆除线缆,后拆除设备;先拆除设备后拆除走线架;先拆除电源线后拆除信号线。

3.拆除时应使用缠有绝缘胶布的扳手(或绝缘扳手)、并将拆下的缆线端头作绝缘处理,防止短路。

4.拆除线缆时应注意对非拆除线缆的保护。线缆翻越电缆槽时应在下方垫衬保护垫,避免划伤线缆外皮。

5.拆除的线缆两端应做好绝缘防护和标记,应按规格、型号、长度分类依次盘好,整齐摆放到指定地点。

6.拆除光纤时,不得影响其他光纤的正常运行。


第133题

在光纤传输系统中,直接影响传输距离的因素有()。


A.设备发光功率

B.光纤衰减系数

C.设备中心频率

D.设备输入抖动容限

E.设备接收灵敏度


参考答案:ABE


解析:(.*));/)


第134题

无线网络优化主要从(  )方面来进行分析。


A.掉话

B.系统接通率

C.切换

D.干扰

E.呼叫


参考答案:ACD


解析:

从移动终端感知来讲,网络指标主要包括掉话率、呼叫建立成功率、语音质量、上下行速率等。

网络优化应主要从掉话、无线接通率、切换、干扰四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第135题

需要进入电磁辐射超标区域工作时,为降低与人体的伤害,可采用的措施有(  )。


A.事先测量电磁场强度

B.控制暴露时间

C.穿防护服

D.调整天线高度

E.暂时降低发射功率


参考答案:BCE


解析:

工作人员必须进入电磁辐射超标区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①暂时降低发射功率;

②控制暴露时间;

③穿防护服装。



第136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项传输系统工程。在甲乙两地间新建1条直埋光缆和1个32×10G的DWDM系统。其中A站安装设备包括电源柜、ODF架和DWDM设备各1架,安装平面位置见图1-1。

图1-1机房平面图

工程初验前,建设单位要求对光缆路由进行调整,需增设标石如下:标石B后增加1个监测标石B1,标石C后增加1个直线标石C1,标石E后增加1个接头标石E1,已埋设的标石标识见图1-2。

测试OTU光接收灵敏度及过载光功率时,测试人员按图1-3连接了设备和仪表。

问题

1.分别给出A站设备在图1-1中的安装位置序号。

2.画出标石B1、C1、E1的标识符号。

3.本项目光缆中继段测试需要配备哪些仪表?

4.图1-3中F、G、H分别代表什么仪表?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1位置为电源柜;2位置为DWDM设备;5位置为ODF架

【解析】一般电源柜放在列头位置;电源柜与用电负荷间电源线尽可能短。

 2.

【解析】注意新增接头标石和新增监测标石的画法;

3.OTDR测试仪

稳定的光源和光功率计

偏振模色散测试仪(PMD测试仪)

测量时一般使用高阻计,若测丨式值较低时应采用500伏兆欧表测量

【解析】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系数(dB/km)及传输长度的测试--OTDR测试仪

光纤通道总衰减--稳定的光源和光功率计

光纤后向散射信号曲线-- OTDR测试仪

偏振模色散系数(PMD)测试--偏振模色散测试仪(PMD测试仪)

光缆对地绝缘测试---测量时一般使用高阻计,若测丨式值较低时应采用500伏兆欧表测量

4.F代表SDH传输分析仪   G代表光可变衰耗器   H代表光功率计

【解析】


第137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一项架空光缆线路工程,途径郊区、农田、乡镇、村庄,跨越绿化林区和多条乡村公路,其中有一处与一条架空光缆交越,另一处与一条10KV电力线交越。

项目部考察了现场情况,选定了一村庄作为项目部驻地和材料分屯点。

光缆到货后进行了单盘检验,检査了光缆盘有无变形、护板有无损伤、各种随盘资料是否齐全,并按要求对光缆光电性能进行了检验。

工程架设吊线时,项目部设置的架设吊线工序的质量控制点包括:钢绞线拉开、架设、吊线垂度调整。

光缆敷设前,项目部组织了吊线架设高度检査,重点检査了通过绿化林区、村镇房屋、跨越公路以及电力线交越时吊线的架设高度,部分数据见表2。

【问题】

1.说明驻地和分屯点选址应遵循的原则。

2.光缆外观检查还应包括哪些内容?

3.架设吊线工序的质量控制点还应有哪些?

4.分别说明表2中的垂直净距是否合格,规范要求值各是多少?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参考答案】

1.设立临时设施的原则是 :距离施工现场就近;运输材料、设备、机具便利;通信、信息传递方便;人身及物资安全。

【解析】驻地和分屯点属于临时设施

2.外观检查:开盘后应先检查光缆外皮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密封是否完好、光缆端别(A.B端 )标志正确明显;对经过检验的光缆应作记录,并在缆盘上做好标识。外观检查工作应请供应单位一起进行。

【解析】外观检查内容属于单盘检验内容。考点较常规

3.架设吊线:钢绞线拉开、架设、调整吊线垂度;架设时空中障碍物、电力线交越

的处置。

【解析】架设吊线:钢绞线拉开、架设、调整吊线垂度;架设时空中障碍物、电力线交越

的处置。

4.

【解析】



第138题

【背景资料】

某施工单位承揽了一项3G通信基站设备安装工程,包括100个3G基站的设备,天馈线及楼顶抱杆安装,施工前,项目经理组织所有操作人员召开了安全技术交流会,安全员就作业特点和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制定的预防措施以及施工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进行了讲解,项目部综合管理人员进行记录,会议结束后经理在交底记录上签字。

施工过程中,项目部按计划组织了施工现场检查,其中两个现场情况如下:

A站现场:现场有村民站在警示带外围观施工作业,戴着安全帽的队长正在警示带内指挥;铁塔平台上,未戴安全帽的作业人员甲正把安全带系在天线抱杆上;戴着安全帽的作业人员乙正紧跟未戴安全帽的作业人员丙上塔。

B站现场,塔放设备供电电缆长约50米,在馈线窗前做了一处接地;接地线和电缆夹角小于15°,接地线与室外接地排连接采用铜芯线打圈方式,多余部分整齐盘绕固定在走线架上。

【问题】

1.列出本工程中应持证上岗的人员及证件名称。

2.指出安全技术交底的不妥之处,说明正确做法。

3.指出A站作业人员违规之处。

4.指出B站线缆处理中的错误,说明正确做法。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此考点在教材中删除,属于超纲内容

2.

不妥之处一:交底人错误“由安全员进行交底”不妥

正确做法:应该由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进行交底

不妥之处二:被交底人错误,仅对操作人员交底不妥

正确做法:应该对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交底,要覆盖到所有人员

不妥之处三:仅由项目经理签字不妥

正确做法:交底记录应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

不妥之处四:交底内容不全

正确做法:还应该交底的内容有:安全生产操作规范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方法


第139题

【背景资料】

某地级市中心机房电源设备安装工程,工期5周(每周工作时间按7天计),项目部制订的进度计划见图4。

本项目实际发生的材料费与表中所列材料费一致,由施工单位采购,并按照工作量平均分摊;施工单位人工成本为500元/天人。

工程实施过程中,项目部每周实际参加人数及周末统计的已完成工作量比例见表4。

完工后,施工单位提交了竣工资料,内容包括:开工报告、建筑安装工程量总表、设计变更单、隐蔽工程/随工验收签证、停(复)工报告、交(完)工报告、交接书、洽商记录、竣工图、测试记录。

施工合同未约定保修期,工程终验后第10个月,个别电池极柱发生严重腐蚀,经分析认定为电池生产缺陷。

【问题】

1.分别计算第1周末和第5周末的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

2.分别计算第1周末和第5周末的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

3.分别计算第1周末和第5周末的计划工作实际费用(ACWP)。

4.分别计算第1周末和第5周末的费用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并说明费用和进度情况。

5.列出竣工资料缺少的内容及施工单位需在竣工图上签字的人员。

6.本项目的保修期应为几个月?施工单位应如何处理电池极柱腐蚀问题?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注意材料费的平均分摊;

2.

第一周末

BCWP =(10×500×2×7+3000)×70%=51100 元

第五周末

BCWP =10×500×2×7+3000(A 工作)+4×500×7+400(B 工作)+8×500×7+100000

(C 工作)+(4×500×2×7+200) ×80%(D 工作)=237960 元


第140题

【背景资料】

某大型施工单位承接了某运营商的一项管道光缆线路工程,工作内容和持续时间见表5。

项目部按照图5所示的施工工序关系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但工期不能满足建设单位要求,监理单位要求重新编制进度计划。

项目部与运营商确认后,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资源情况,采用流水作业方法优化进度计划,具体为:将B.C.F三类工作平均分为B1B2B3、C1C2C3、F1F2F3,每类工作各有一个队伍依次完成,工作全部完成后才开始G工作。此方案得到批准。

施工中发生了以下事件:

事件一:由于光纤测试仪表进场原因,E工作最早开始时间推迟9天。

事件二:工程进行到第20天,因道路维修,光缆仓库发货受阻,停工2天。

【问题】

1.列出图5中B.E.F表示的工作内容。

2.计算未被批准的原计划工期。

3.绘出优化后的双代号网络图。

4.列出优化后的关键工作,并计算工期。

5.分别分析事件一和事件二对工期造成的影响。

6.项目监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B 工作:清刷管孔         E 工作:光缆配盘      F 工作:敷设光缆

2.

优化前的关键线路为:路由复测-清刷管孔-敷设子管-敷设光缆-光缆接续-中继段测试

【解析】将工序图看作单代号网络图即可

3.

【解析】注意流水施工的表述,即一个施工队只干一类工作,干完后由下一个施工队进行

4.

优化后的关键工作为:A.B1、C1、F1、F2、F3、G、H

优化后的工期为:5+3+7+8+8+8+4+2 = 45 天

【解析】标号法即可

5.

事件一:E 工作是非关键工作,总时差为8天,延误9天超过其总时差9-8=1天,故使总工期延误1天

事件二:F1 工作是关键工作,停工 2 天,影响 F1 工作停工2天,造成总工期延迟 2 天

【解析】进度偏差分析的前两步,即判断是否为关键工作、是否大于总时差

6.

旁站、巡视和平行检验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