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01题
下列各项关于每股收益计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计算合并财务报表的每股收益时,其分子应包括少数股东损益
B.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股票期权应假设于当年1月1日转换为普通股
C.为收取现金而发行的普通股应自实际收取现金之日计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
D.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在基本每股收益的基础上考虑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影响
参考答案:D
解析:
以合并财务报表为基础的每股收益,分子应当是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当期合并净利润部分,即扣减少数股东损益后的金额,选项A不正确;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股票期权应假设于发行日或期初转换为普通股,选项B不正确;为收取现金新发行的普通股应当自应收现金之日起计入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选项C不正确。
A.0.4元/股
B.0.46元/股
C.0.5元/股
D.0.6元/股
参考答案:C
解析:
甲公司2×20年度基本每股收益=1 200/2 000=0.6(元/股),发行认股权证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 000-1 000×3/5=4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1 200/(2 000+400)=0.5(元/股)。
A.0.36元/股
B.0.38元/股
C.0.39元/股
D.0.40元/股
参考答案:C
解析:
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300x6/5-300=6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600/(1500+60x10/12)=0.39 (元/股)。
A.股票期权
B.认股权证
C.可转换公司债券
D.股东增资
参考答案:D
解析:
增量股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时,可以判断出该事项具有稀释性。可转换公司债券增量股每股收益小于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作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对于盈利企业,认股权证和股票期权等的行权价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时,具有稀释作用,选项A和选项B不符合题意;因按市价增资导致发行在外的股数增加不具有稀释作用,选项D正确。
第1405题
对盈利企业,下列各项潜在普通股中,在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具有稀释性的有( )。
A.发行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股份期权
B.签订的承诺以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回购本公司股份的协议
C.持有的增量每股收益大于当期基本每股收益的可转换公司债券
D.发行的购买价格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认股权证
参考答案:AB
解析:
选项C,对于盈利企业,持有的增量每股收益小于当期基本每股收益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具有稀释性;选项D,对于盈利企业,发行的购买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认股权证,具有稀释性。
第1406题
下列关于稀释性潜在普通股说法正确的有( )。
A.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增加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
B.企业每次发行的潜在普通股应当视作不同的潜在普通股,分别判断其稀释性
C.一项潜在普通股对企业每股收益不一定具有稀释性
D.稀释程度根据增量股的每股收益衡量
参考答案:BCD
解析:
选项A,假定潜在普通股当期转换为普通股,如果会减少持续经营每股收益或增加持续经营每股亏损,表明具有稀释性。
第1407题
下列关于潜在普通股稀释性的判断,说法正确的有( )。
A.亏损企业签订的回购价格高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的股份回购合同具有反稀释性
B.存在多项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时,增量股每股收益越大,稀释性越大
C.存在多项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增量股每股收益是评价稀释性大小的标准
D.对于盈利企业,发行股份期权的行权价格低于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具有稀释性
参考答案:ACD
解析:
选项A,可以按照和盈利企业正好相反的思路来处理,对于盈利企业来说,回购价格高于平均价格的话,那么此时相当于有一部分是企业白送给回购股份的持有人的,那么就具有稀释性,那么对于亏损企业正好相反。选项B,存在多项稀释性潜在普通的,增量股每股收益是评价稀释性大小的标准,增量股每股收益越小,对应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的稀释性越大,所以选项B错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属于复合金融工具,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理由:企业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同时具有债券的性质以及期权的性质,在符合条件时可以转换为股票。因此,属于复合金融工具,企业应将其进行分拆,分别确认金融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
(2)2020年基本每股收益=300/(1000+100×6/12)=0.29(元/股)。
(3)负债的入账价值=1000×(P/F,6%,3)+1000×5%×(P/A,6%,3)=1000×0.8396+50×2.6730=973.25(万元)。
发行日:
借:银行存款 1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26.75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00
其他权益工具 (1000-973.25)26.75
期末计提利息:
借:财务费用 (973.25×6%/2)29.2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20
应付利息 (1000×5%/2)25
(4)不具有稀释作用。 理由:假设转换所增加的净利润=973.25×6%/2×(1-25%)=21.90(万元),假设转换所增加的普通股股数加权平均数=1000/10×6/12=50(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21.90/50=0.44(元/股); 增量股的每股收益大于基本每股收益,因此不具有稀释作用。 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29(元/股)。
第1409题
企业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应当考虑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包括( )。
A.股票期权
B.认股权证
C.可转换公司债券
D.一般公司债券
参考答案:ABC
解析:
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是指假设当前转换为普通股会减少每股收益的潜在普通股,主要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认股权证、股票期权等。
A.0.73元/股
B.0.91元/股
C.0.76元/股
D.0.97元/股
参考答案:B
解析:
认股权证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行权价格×拟行权时转换的普通股股数/当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2000-8×2000/10=4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5800/(6000+400)=0.91(元/股)。
第1411题
在合并报表的每股收益项目中,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
A.计算合并报表基本每股收益的净利润应扣减少数股东损益
B.计算合并报表基本每股收益的净利润应包括少数股东损益
C.合并报表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包括子公司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D.合并报表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不应包括子公司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参考答案:AC
解析:
计算合并报表基本每股收益的净利润不应包括少数股东损益,选项A正确,选项B错误;合并报表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应包括子公司发行的稀释性潜在普通股,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已授予高管人员的认股权证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由于相关权利不附加其他行权条件,没有等待期,应根据授予的认股权证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认当期员工服务成本。
当期应确认的费用=9×20×2=36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60
贷:资本公积 360
(2)甲公司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应进行的会计处理:该可转换公司债券初始确认时应区分负债和权益成分,并按负债成分的实际利率确认利息费用。
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 000×0.6 806+(10 000×5%)×3.9927=8 802.35(万元)。
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10 000-8 802.35=1 197.65(万元)。
应确认的利息费用:8 802.35×8%×6/12=352.09(万元)。
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1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 197.65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 000
其他权益工具 1 197.65
借:财务费用 352.09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102.09
应付利息 250
甲公司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负债20×8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10 000-1 197.65+102.09=8 904.44(万元)。
(3)
借:应收股利 10
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598
贷:银行存款 608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52
贷:其他综合收益 152
(4)假设认股权证于发行日即转为普通股所计算的股票数量增加额=9×20-(9×20×10)/12=30(万股)。
增量股每股收益为0,具有稀释性。
假设可转换债券于发行日即转为普通股所计算的净利润增加额和股票数量增加额:
净利润增加额=352.09(万元)。
股票数量增加额=100×5=500(万股)。
增量股每股收益=352.09/(500×6/12)=1.41(元),具有稀释性。
20×8年度:
基本每股收益=5 000/2 000=2.5(元)。
考虑认股权证后的稀释每股收益=5 000/(2 000+30×9/12)=2.47(元);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的稀释每股收益=(5 000+352.09)/(2 000+30×9/12+500×6/12)=2.36(元)。因此,稀释每股收益为2.36元。
20×7年度:
基本每股收益=4 000/2 000=2(元)。
稀释每股收益与基本每股收益相同,均为2元。
第1413题
(2016年)下列各项中,应该重新计算各项报表期间每股收益的有( )
A.报告年度以盈余公积转为股本
B.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分拆股份
C.报告年度以发行股份为对价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D.报告年度因发生企业前期重大会计差错而对财务报告进行调整
参考答案:ABD
解析:
选项C,通过发行股票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企业的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均发生变动,不需要重新计算各列报期的每股收益。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2×19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36 000/82 000=0.44(元/股);
2×19年因认股权证调整增加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2 300-12 300×6/10)×7/12=2 870(万股);
2×19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稀释每股收益=36 000/(82 000+2 870)=0.42(元/股)。
(2)2×20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54 000/(82 000+12 300×7/12)=54 000/89 175=0.61(元/股);
2×20年因发行认股权证调整增加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2 300-12 300×6/12)×5/12=2 562.5(万股);
2×20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稀释每股收益=54 000/(89 175+2 562.5)=54 000/91 737.5=0.59(元/股)。
(3)2×21年度利润表中列示的基本每股收益=40 000/(94 300×12/10)=0.35(元/股);
2×21年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0.35(元/股);
经重新计算的2×21年利润表上2×20年度基本每股收益=0.61/1.2=0.51(元/股);
经重新计算的2×21年利润表上2×20年度稀释每股收益=0.59/1.2=0.49(元/股)。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2×18年基本每股收益=36 000/72 000=0.5(元)。
2×18年假设认股权证行权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4 400-14 400×4/10)×6/12=4 320(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36 000/(72 000+4 320)=0.47(元)。
(2)2×19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2 000+14 400×6/12=79 200(万股)。
基本每股收益=54 000/79 200=0.68(元)。
2×19年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4 400-14 400×4/12)×6/12+(10 000×12/10-10 000)×6/12=5 800(万股)。
稀释每股收益=54 000/(79 200+5 800)=0.64(元)。
(3)2×20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2 000+14 400)×(1.2+0.1)=112 320(万股),2×20年基本每股收益=40 000/112 320=0.36(元)。
2×20年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10 000×12/10-10 000)×12/12+(3 000-3 000×6/10)×10/12=3 000(万股),稀释每股收益=40 000/(112 320+3 000)=0.35(元)。
由于2×20年发放股票股利,则需要重新计算2×19年的每股收益:
2×19年度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72 000×(1.2+0.1)+14 400×6/12×(1.2+0.1)=102 960(万股)。
2×19年度基本每股收益=54 000/102 960=0.52(元),2×19年度稀释每股收益=54 000/[(79 200+5 800)×1.3]=0.49(元)。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已授予高管人员的认股权证属于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由于相关权利不附加其他行权条件,没有等待期,应根据授予的认股权证在授予日的公允价值确认当期员工服务成本。2×20年应确认的费用金额=9×20×2=360(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60(9×20×2)
贷:资本公积 360
(2)该可转债初始确认时应区分负债和权益成分,并按负债部分的实际利率确认利息费用。
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 000×0.6806+(10 000×5%)×3.9927=8 802.35(万元);
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10 000-8 802.35=1 197.65(万元)。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 0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 197.65
贷:应付债券——面值 10 000
其他权益工具 1 197.65
借:财务费用 352.09(8 802.35×8%×6/12)
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102.09
应付利息 250
甲公司2×20年12月31日与可转换公司债券相关负债的账面价值=10 000-1 197.65+102.09=8 904.44(万元)。
(3)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598
应收股利 10
贷:银行存款 608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借: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52
贷:其他综合收益 152
(4)2×20年度基本每股收益=5 000/2 000=2.5(元/股)。
假设认股权证转为普通股而调整增加的普通股数的加权平均数=[9×20-(9×20×10)/12]×9/12=22.5(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为0,小于2×20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性。
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所增加的净利润=8 802.35×8%×6/12=352.09(万元),假设可转换公司债券转为普通股所增加的普通股数的加权平均数=100×5×6/12=250(万股),增量股的每股收益=352.09/250=1.41(元/股),小于2×20年度基本每股收益,具有稀释性,且稀释性小于假设潜在普通股只有认股权证的情况。
按照潜在普通股稀释程度从大到小的顺序,在假设潜在普通股只有认股权证的情况下,2×20年度稀释每股收益=5 000/(2 000+22.5)=2.47(元/股);在潜在普通股有认股权证和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情况下,2×20年度稀释每股收益=(5 000+352.09)/(2 000+22.5+250)=2.36(元/股)<2.47(元/股)。因此,2×20年度稀释每股收益为2.36元/股。
经重新计算的2×19年度基本每股收益=4 000/2 000=2(元/股);因为甲公司2×19年不存在具稀释性潜在普通股,所以2×19年度稀释每股收益=2×19年度基本每股收益=2(元/股)。
第1417题
下列各项中,需要重新计算财务报表各列报期间每股收益的有( )。
A.报告年度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
B.报告年度以发行股份为对价实现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C.报告年度资产负债表日后期间分拆股份
D.报告年度发现前期差错并采用追溯重述法重述上年度损益
参考答案:ACD
解析:
企业派发股票股利、公积金转增资本、拆股或并股等内容,会增加或减少其发行在外普通股,但不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也不改变企业的盈利能力。企业应当在相关报批手续全部完成后,按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上述变化发生于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的,应当以调整后的股数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选项A和C正确;发行股份作为对价实现非同一控制企业合并,会影响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也影响所有者权益总额,不需要重新计算各列报期的每股收益,选项B错误;会计差错对以前年度损益进行追溯重述的,应当重新计算各列报期间的每股收益,选项D正确。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1)会计处理原则:甲公司授予高管人员的股份期权,且以自身的股票(权益工具)为结算工具,属于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应该按照授予日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算应确认的当期管理费用和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金额。
甲公司2×18年应该确认的成本费用金额=12×10×2×1/2×9/12=90(万元),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90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90
(2)会计处理原则:申公司发行的可转换公司债券,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其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按照其公允价值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2×18年1月1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的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100×100×5%×(P/A,6%,5)+100×100×(P/F,6%,5)=10 000×5%×4.2124+10 000×0.7473=9 579.20(万元)。
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10 000-9 579.20=420.80(万元)
发行日的相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 000
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利息调整) 420.80
贷:应付债券——可转换公司债券(面值) 10 000
其他权益工具 420.80
2×18年12月31日,实际利息费用=(10 000-420.80)×6%=574.75(万元),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74.75
贷:应付利息 500
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74.75
2×18年12月31日该可转换公司债券负债成分的账面价值=(10 000-420.80)+74.75=9 653.95(万元)。
(3)2×18年4月20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490(5×100-0.1×100)
投资收益 6
应收股利 10(0.1×100)
贷:银行存款 506
2×18年5月20日:
借:银行存款 10
贷:应收股利 10
2×18年12月31日: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160(6.5×100-49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160
(4)甲公司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需要考虑所发行的股份期权和可转换公司债券这两项稀释性潜在普通股。
理由:
2×18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 000+1 000=3 000(万股)。
2×18年的基本每股收益=6 000/3 000=2(元)。
增量股每股收益的计算:
股份期权:调整增加的净利润金额为0,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2×10-(12×10)×5/12]×9/12=52.5(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0.具有稀释性。
可转换公司债券:调整增加的净利润金额=574.75(万元),调整增加的普通股股数=100×5=50(万股);增量股每股收益=574.75/500=1.15(元),具有稀释性,且其稀释性小于股份期权。
考虑股份期权后的稀释每股收益=600(3 000+52.5)=1.97(元)。
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后的稀释每股收益=(6 000+574.75)/(3 000+52.5+500)=1.85(元)。
因此计算稀释每股收益时需要考虑这两项稀释性潜在普通股,2×18年稀释每股收益=1.85(元)。
2×17年重新计算的基本每股收益=5 000/(2 000+1 000)=1.67(元)。
2×17年度不存在稀释性潜在普通股,因此2×17年稀释每股收益=基本每股收益=1.67(元)。
第1419题
企业在按照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时,下列各项有关确定公允价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在确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时,可同时获取出价和要价的,应使用要价作为资产的公允价值
B.使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时,应当使用市场上可观察输入值,在无法取得或取得可观察输入值不切实可行时才能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
C.在根据选定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当根据交易费用对有关价格进行调整
D.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应当首先假定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参考答案:B
解析:
选项A,当相关资产或负债具有出价和要价时,企业可以使用出价和要价价差中在当前市场情况下最能代表该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价格记录该资产或负债;选项C,在根据选定市场的交易价格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时,应当根据资产或负债的特征对有关价格进行调整,与交易费用无关;选项D,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应当首先假定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才可以选择最有利市场。
第1420题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不应当考虑的因素是( )。
A.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
B.对资产的出售或使用存在针对该资产持有者的限制
C.对资产的出售或使用存在针对该资产本身的限制
D.资产的计量单元
参考答案:B
解析: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考虑该资产或负债的特征以及该资产或负债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进行计量等因素。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或负债进行定价时考虑的特征,包括资产状况及所在位置、对资产出售或者使用的限制等。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时应考虑针对该资产本身的限制,但不应考虑针对该资产持有者的限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