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21题
高亲和性的可结合到肥大细胞上的IgE分子部位是
A.Fab段
B.CH2功能区
C.HVR区
D.H链恒定
E.Fc段
参考答案:E
解析:
IgE不能激活补体及穿过胎盘,但它的Fc段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因此又称亲细胞抗体。
第322题
关于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分析错误的是
A.外周成熟的T细胞特有的标志TCR和CD3是重要的表面抗原
B.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Tc)
C.按CD分子表达不同将T细胞分为CD4+和CD8+两大亚群
D.外周血中成熟的B细胞特有的重要标志为BCR,即膜表面免疫球蛋白(Smlg)
E.目前临床上常用三色荧光抗体标记将CD4-CD16+CD56+淋巴细胞确定为NK细胞
参考答案:E
解析: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为一组大颗粒的淋巴细胞,正常人外周血中成熟的NK细胞约10%左右,目前临床上常用三色荧光抗体标记将CD3-CD16+CD56+淋巴细胞确定为NK细胞。
第323题
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时,抗体最先与补体的哪一组分结合
A.C1
B.C1q
C.C1s
D.C1r
E.C3
参考答案:B
解析:
C1q与游离Ig分子结合非常微弱,而与免疫复合物中的IgG或IgM(经典途径)或凝聚Ig(替代途径)结合则很强。C1q与IgG Fc段的CH2功能区起反应,其结合位点在3个氨基酸侧链上。
第324题
抗体分子中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1
B.CH1
C.CH2
D.CH3
E.VH与VL区
参考答案:E
解析:
L链有两个功能区,分别为VL、CL、IgG、IgA的重链有1个VH和3个CH(CH1、CH2、CH3)功能区。IgM、IgD、IgE的重链有1个VH和4个CH(CH1、CH2、CH3、CH4)功能区。各功能区的功能各异,VH和VL是抗原结合部位;CL、CH是遗传标记所在;CH2有补体结合点;CH3能固定组织细胞;CH3和CH4还参加I型变态反应。
第325题
免疫浊度测定法出现测量误差的最主要因素
A.抗体过量
B.钩状效应
C.环境温度
D.光源的强弱和波长
E.加入抗原、抗体的时间
参考答案:B
解析:
钩状效应即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当抗原过量或抗体过量时直接影响抗原抗体复合物形成数量并最终影响检测结果。
第326题
能合成大多数补体的细胞主要是
A.肝细胞和巨噬细胞
B.骨髓细胞和B细胞
C.骨髓细胞和胸腺细胞
D.胸腺细胞和B细胞
E.T细胞和B细胞
参考答案:A
解析:
大部分补体由肝细胞合成;在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来源。
第327题
补体系统的生物活性不包括
A.激活细胞因子作用
B.溶细胞作用
C.炎症介质作用
D.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E.中和与溶解蛋白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体系统的生物活性包括:溶细胞作用;免疫复合物的清除;炎症介质作用;中和与溶解蛋白作用。激活细胞因子作用为干扰答案。
第328题
溶血反应主要是用来检测
A.总补体活性
B.待测抗原或抗体
C.红细胞的脆性
D.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E.溶血素滴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溶血法主要是根据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导致细胞溶解。
第329题
补体是
A.由四种成分组成
B.豚鼠血清中一种耐热的蛋白质
C.经免疫接种可以增加
D.可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
E.—组性质稳定的糖蛋白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不耐热,性质不稳定,由30多种成分组成。
第330题
一般情况下补体结合试验只是用来检测
A.溶血性疾病的不完全抗体
B.总补体活性
C.红细胞的脆性
D.待测抗原或抗体
E.溶血素滴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是经典途径的抗原抗体反应之一,是用免疫溶血机制作为指示系统,来检测另一反应系统的抗原(或抗体)与待测抗体(或抗原)的实验。
第331题 补体系统激活必须参加的成分是
A.B因子和D因子
B.C4和C2
C.C1s、C1r
D.C3、C5~C9
E.D因子和P因子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激活途径主要有两条,即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经典途径是补体C1~C9共11种成分全部参与的激活途径。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主要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
第332题
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替代途径的激活物
A.内毒素
B.纤溶酶
C.IgG4
D.IgA聚合物
E.某些蛋白水解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替代途径的激活物主要是细胞壁成分,如内毒素、某些蛋白水解酶、IgG4、IgA聚合物等。
第333题
补体的旁路激活途径首先激活补体的哪一组分
A.C1
B.C2
C.C3
D.C4
E.C9
参考答案:C
解析:
补体激活的替代途径又称旁路途径,与经典途径的不同之处主要是越过C1、C4和C2,直接激活补体C3,然后完成C5~C9的激活过程。
第334题
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的原理属于
A.溶血反应
B.凝集反应
C.沉淀反应
D.中和反应
E.补体结合反应
参考答案:A
解析: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胞外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
第335题
补体总活性测定试验常用来作为终点指标的是
A.10%溶血
B.20%溶血
C.40%溶血
D.50%溶血
E.80%溶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补体总活性测定实验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它比100%溶血更为敏感,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实验。
第336题
以下关于总补体活性测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激活补体
B.水分渗入红细胞引起肿胀
C.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
D.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
E.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呈直线关系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总活性测定原理: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激活补体,导致红细胞表面形成跨膜小孔,使细胞水分渗入,引起红细胞肿胀,而发生溶血,补体的溶血程度与补体的活性有关,但非直线关系。
第337题
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
A.凝集反应
B.溶菌反应
C.溶血反应
D.补体结合反应
E.Ⅳ型变态反应
参考答案:E
解析:
血清学反应指抗原抗体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不属于血清学反应。
第339题
以下哪项与补体结合试验无关
A.溶血素
B.抗原
C.补体
D.抗体
E.酶
参考答案:E
解析:
补体结合试验有5种成分参与反应,分属三个系统:反应系统(抗原与抗体)、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与溶血素)、补体系统(补体)。
A.干燥综合征
B.强直性脊柱炎
C.IgA肾病
D.巨球细胞血症
E.系统性红斑狼疮
参考答案:B
解析: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显著表现是:晨僵,脊柱僵硬,全身表现有牵涉痛,另一典型表现是发病时眼部表现为急性葡萄膜炎,并且血沉加快,血清C-反应蛋白显著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