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级主管中药师 中药学(中级)-专业实践能力题库(874题)


第201题

O/W型乳化剂的HLB值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O/W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B值为8~16),以及保湿剂、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W/O型乳剂基质的软膏由油相、水相和乳化剂(HLB值为3~8),以及防腐剂等附加剂组成,由于外相为油相,不需添加保湿剂。采用乳化法制备。制备时,应根据组方中药物、乳化剂和附加剂的脂溶性或水溶性,分为油相或水相,分别加热熔融,混合时一般采取内相加至外相的方法,边加边搅拌,至乳化完全,放冷即得。


第202题 O/W型乳剂转成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转相:系指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使乳剂类型改变的现象,主要由乳化剂的性质改变引起。


第203题 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破裂:乳剂中液滴聚集后乳化膜破裂,液滴合并,并与分散介质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导致乳剂破裂的主要原因是乳化剂的稳定性被破坏。


第204题 制备炉甘石洗剂时,加入羧甲基纤维素钠的目的是


A.增溶

B.乳化

C.助溶

D.絮凝剂

E.助悬


参考答案:E


解析:

羧甲基纤维素钠是助悬剂的一种,所以制备炉甘石洗剂时加入起到助悬的作用。


第205题 正确论述混悬型药剂的是


A.混悬型液体药剂也包括干混悬剂

B.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不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

C.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D.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属于动力学稳定体系,热力学稳定体系

E.混悬型液体药剂是指大小在1~1000nm范围的分散相质点分散于分散介质中


参考答案:A


解析: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系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液体制剂,也包括干混悬剂,即难溶性固体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或崩散)成混悬液。


第206题 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的是


A.皮下注射

B.静脉注射

C.脊椎腔注射

D.皮内注射

E.肌内注射


参考答案:D


解析:

皮内注射系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习惯称为皮试,一次注射量在0.2ml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


第207题 错误论述注射剂特点的是


A.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

B.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制剂

C.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等患者用药

D.使用方便,制备简便

E.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参考答案:D


解析:

注射剂具有以下优点:①药效迅速,作用可靠;②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③适用于昏迷、不能吞咽或有其他消化系统障碍的患者给药;④可使某些药物发挥定时、定位、定向的药效。注射剂的主要缺点:①使用不便且注射时疼痛,使用不当有一定危险性;②制备过程比较复杂,制剂技术和设备要求较高。


第208题 注射剂pH要求为


A.与血浆pH相同

B.7.35~7.45

C.4~9

D.7~8

E.8~10


参考答案:C


解析:

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


第209题 下列不属于注射剂的质量检查的是


A.可见异物

B.无菌

C.装量差异

D.有关物质

E.水分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射剂的质量检查:装量、装量差异、渗透压摩尔浓度、可见异物、不溶性微粒、有关物质、无菌、热原或细菌内毒素。


第210题 关于注射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A.供静脉滴注用的大体积(除另有规定外,一般不小于100ml)注射液也称静脉输液

B.按给药部位分类,注射液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注射液

C.注射用无菌粉末系指采用无菌操作法或冻干技术制成的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块状制剂。

D.注射液可用于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

E.注射剂可分为注射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和注射用浓溶液


参考答案:B


解析:

按分散体系分类,注射液可分为溶液型、乳状液型或混悬型注射液。



第212题 ,明确成分的含量总和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等相关规定,以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有效成分的纯度应达到90%以上;以有效组分制备的中药注射剂,在测定其总固体量(mg/ml)基础上,明确成分的含量总和应不低于总固体量的60%。


第213题

静脉注射多为


A.混悬液

B.丙酮

C.乙醇

D.注射用油

E.水溶液


参考答案:E


解析:

静脉注射分为静脉推注和静脉滴注,前者用量一般为5~10ml,后者用量较大,多至数千毫升。静脉注射多为水溶液,注射用油溶液和一般混悬型注射液不能作静脉注射用。


第214题 与脊椎腔注射液的渗透压相等的是


A.细胞液

B.脊椎液

C.脑髓液

D.体液

E.血液


参考答案:B


解析:

脊椎腔注射液的渗透压应与脊椎液相等,注射体积在10ml以下。


第215题 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注射剂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B.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必须符合无热原的质量指标

C.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应当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

D.注射剂要求具有必要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

E.一般注射剂要求pH5~8,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4~9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射剂的质量要求
(1)无菌:注射剂成品中不得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
(2)无热原: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必须符合无热原的质量指标。
(3)澄明度:按照澄明度检查的规定,应符合规定要求。
(4)pH值:一般注射剂要求pH4~9,脊椎腔注射剂要求pH5~8。
(5)渗透压:注射剂要求有一定的渗透压。供静脉注射和脊椎腔注射的注射剂应当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接近。否则,低渗溶液会造成红细胞胀破、溶血;高渗溶液会使红细胞萎缩。
(6)安全性:注射剂安全试验包括刺激性试验、溶血试验、过敏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等。
(7)稳定性:在制备、贮藏、使用过程中,注射剂要求具有必要的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稳定性,有明确的有效期。


第216题 采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利用热原的


A.被吸附性

B.水溶性

C.耐热性

D.滤过性

E.不挥发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不挥发性: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第217题 注射剂配制时用活性炭去除热原是利用热原的


A.被吸附性

B.水溶性

C.耐热性

D.滤过性

E.不挥发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被吸附性: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


第218题 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的孔径是


A.孔径大于10nm

B.孔径小于1nm

C.孔径大于1nm

D.孔径小于20nm

E.孔径小于7nm


参考答案:B


解析:

热原直径约为1~5nm,可通过一般滤器,甚至是微孔滤膜,但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


第219题 不能有效除去热原的是


A.180℃,3~4h

B.活性炭吸附

C.微孔滤膜滤过

D.250℃,30~45min

E.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25


参考答案:C


解析:

除去热原的方法:①吸附法,用活性炭作为吸附剂,通常用量为0.1%~0.5%。经煮沸、搅拌15min后可除去大部分热原。②超滤法,常温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热原能被一定规格的超滤膜截留除去。③离子交换法,带负电荷的磷酸根与羧酸根,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可吸附除去溶剂中的热原。④凝胶滤过法,用分子筛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凝胶A-25)滤过可除去水中热原。⑤反渗透法,三醋酸纤维膜或聚酰胺膜进行反渗透可除去热原。⑥高温法和酸碱法,常采用180℃/3~4h、250℃/30~45min等条件彻底破坏热原。


第220题 热原的性质不包括


A.耐热性

B.水溶性

C.挥发性

D.被吸附

E.滤过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热原的基本性质
1.耐热性
在通常的灭菌条件下,热原往往不能被破坏,一般采用180℃3~4小时、250℃30~45分钟或650℃1分钟等条件可彻底破坏热原。
2.滤过性
热原直径约为1~5nm,可通过一般滤器,甚至是微孔滤膜,但孔径小于1nm的超滤膜可除去绝大部分甚至全部热原。
3.水溶性
热原水溶性极强,其浓缩的水溶液带有乳光。
4.不挥发性
热原具有不挥发性,但可溶于水蒸气所夹带的雾滴而带入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上附有隔沫装置。
5.被吸附性
热原可以被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吸附。
6.热原能被强酸、强碱、强氯化剂、超声波等所破坏。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