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1题 下列属于天然乳化剂的是
A.皂土
B.氢氧化镁
C.西黄蓍胶
D.卖泽
E.硬脂酸钠
参考答案:C
解析:
天然乳化剂天然乳化剂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不强,但它们易形成高分子膜而使乳滴稳定。常用的有多糖类的阿拉伯胶、西黄蓍胶及明胶、白蛋白和酪蛋白、大豆磷脂、卵磷脂及胆固醇等。
第102题 能形成W/O型乳剂的乳化剂是
A.十二烷基硫酸钠
B.阿拉伯胶
C.硬脂酸钠
D.氢氧化钙
E.聚山梨酯80
参考答案:D
解析:
O/W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W/O型乳化剂有: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等。
第103题
微生物作用可使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04题
乳化剂失效可致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05题
重力作用可造成乳剂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影响,使乳剂组分(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乳化剂失效后,乳滴周围的乳化膜破坏导致液滴合并成大液滴,乳滴的合并进一步发展使乳剂分为油水两相,经过振摇也不可能恢复到原来的分散状态,是不可逆过程。乳剂放置过程中由于重力作用使两相间的密度差加大,最终乳剂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导致分层,经振摇后很快再分散均匀恢复乳剂状态。
第106题 乳剂形成的必要条件包括
A.有任意的相比
B.很高的温度
C.提高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
D.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E.有时可不必形成牢固的乳化膜
参考答案:D
解析:
加入适量的乳化剂,来降低油水两相液体的表面张力形成乳剂,但要形成稳定的乳剂还需要形成牢固的乳化膜及有适当的相比。温度应适当,不是越高越易形成乳剂。
第108题 在混悬剂中加入聚山梨酯类可作
A.反絮凝剂
B.润湿剂
C.乳化剂
D.助悬剂
E.絮凝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乳化剂是乳剂中使用的附加剂,助悬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润湿剂是混悬剂中应用的稳定剂,表面活性剂不能作助悬剂或絮凝剂与反絮凝剂,最常用的润湿剂是HLD值在7~11之间的表面活性剂,如聚山梨酯类。
第109题 外耳道发炎时所用的滴耳剂最好调节为
A.中性
B.酸性
C.弱酸性
D.碱性
E.弱碱性
参考答案:C
解析:
滴耳剂系指药物制成供滴耳用的澄清溶液或混悬液。滴耳剂一般有消毒、止痒、收敛、消炎及润滑的作用。外耳道发炎时,其pH多为7.1~7.8,所以外耳道所用的药剂最好呈弱酸性。
第111题 波长在254nm时灭菌效率最强的是
A.紫外线灭菌
B.辐射灭菌
C.环氧乙烷灭菌
D.干热灭菌
E.微波灭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紫外线灭菌法系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用于紫外灭菌的波长一般为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波长为254nm。微波灭菌法系采用微波(频率为300MHz~300000kMHz)照射产生的热能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辐射灭菌法系指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放射的射线杀灭微生物和芽孢的方法。环氧乙烷灭菌是属于化学灭菌法,干热灭菌系指在干燥环境中进行灭菌的技术,其中包括火焰灭菌法和干热空气灭菌法。
第112题 应用流通蒸汽灭菌法灭菌时的温度是
A.100℃
B.121℃
C.150℃
D.80℃
E.115℃
参考答案:A
解析:
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100℃流通蒸汽加热杀灭微生物的方法,通常灭菌时间为30~60分钟。
第113题 极不耐热药液采用何种灭菌法
A.紫外线灭菌法
B.微波灭菌法
C.低温间歇灭菌法
D.滤过除菌法
E.流通蒸汽灭菌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过滤灭菌法系指采用过滤法除去微生物的方法。适合于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溶液、气体、水等物品的灭菌。
第114题 有关紫外线灭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A.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质,使蛋白质变性而起杀菌作用
B.空气受紫外线照射产生微量的臭氧起协同杀菌作用
C.灭菌力最强的紫外线波长为254nm
D.一般用作空气灭菌和物体表面灭菌
E.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穿透力强
参考答案:E
解析:
紫外线灭菌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用于灭菌的紫外线波长是200~300nm,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54nm紫外线,作用于核酸蛋白促使其变性,同时空气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微量臭氧,从而起共同杀菌作用。紫外线进行直线传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因此只有E错误,其余都正确。
第115题
输液生产中灌装区洁净度的要求为
A.A级
B.B级
C.C级
D.D级
E.E级
参考答案:A
解析:
A级:高风险操作区,如灌装区、放置胶塞桶和与无菌制剂直接接触的敞口包装容器的区域及无菌装配或连接操作的区域,应当用单向流操作台(罩)维持该区的环境状态。单向流系统在其工作区域必须均匀送风,风速为0.36~0.54m/s(指导值)。应当有数据证明单向流的状态并经过验证。在密闭的隔离操作器或手套箱内,可使用较低的风速。
B级:指无菌配制和灌装等高风险操作A级洁净区所处的背景区域。
C级和D级:指无菌药品生产过程中重要程度较低操作步骤的洁净区。
第116题 下列因素中对生物F0值没有影响的是
A.待灭菌溶液的黏度,容器填充量
B.溶剂系统
C.容器的大小、形状、热穿透系数
D.药液的颜色
E.容器在灭菌器内的数量和排布
参考答案:D
解析:
影响F0值的因素主要有:①容器大小、形状及热穿透性等;②灭菌产品溶液性质、充填量等;③容器在灭菌器内的数量及分布等。该项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影响最大,故必须注意灭菌器内各层、四角、中间位置热分布是否均匀,并根据实际测定数据,进行合理排布。
第117题 制备注射剂和滴眼剂的洁净室,为了保持空气的洁净,需要维持什么特定条件
A.室内应维持特定光亮度
B.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正压
C.室内应维持湿度越低越好
D.室内应维持较高的温度
E.室内应维持紫外线照射
参考答案:B
解析:
洁净室空气质量除洁净度(微粒数)要求外,还有温度(18~26℃)、相对湿度(40%~60%)、压力(保持正压)的要求。这4个要求是洁净室设计的标准。
第118题 作为热压灭菌法灭菌可靠性的控制标准是
A.Z值
B.F值
C.F0值
D.Nt值
E.D值
参考答案:C
解析:
C的意义为在一定温度下杀死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90%所需的灭菌时间或降低被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数至原来的1/10所需的时间。Z的意义为降低一个lgD值所需升高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原来的1/10时所需升高的温度。F值表示在给定的Z值下,一系列温度T下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参比温度T0下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T0温度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常用于干热灭菌的验证。F0值表示Z值为10℃时,一系列灭菌温度T下所产生的灭菌效果与121℃所产生的灭菌效果相同时,121℃下所相当的灭菌时间(min),目前F0值限用于热压灭菌的验证。Nt值没有这个符号。
第119题 紫外线灭菌法中灭菌力最强的波长是
A.254nm
B.260nm
C.280nm
D.360nm
E.200nm
参考答案:A
解析:
紫外线灭菌法属于表面灭菌,灭菌力最强的紫外线波长为254nm。
第120题 利用大于常压的饱和蒸汽进行灭菌的方法是
A.干热灭菌法
B.热压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紫外线灭菌法
E.气体灭菌法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体灭菌法是利用气态杀菌剂进行灭菌的方法。干热灭菌法是利用空气传热杀灭细菌。辐射灭菌法是利用γ射线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紫外线灭菌法是利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