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药师 药学(师)-基础知识题库(982题)


第121题 下列关于胆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C.不含消化酶

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参考答案:E


解析: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胆汁中除97%的水外,还含胆盐、胆固醇、磷脂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及Na+、Cl-、K+、HCO3-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①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②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第122题 胰液中碳酸氢盐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A.分解淀粉

B.促进脂肪吸收

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使蛋白质变性

E.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参考答案:E


解析:

胰液中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第123题 胰液成分中不包含哪种酶


A.胰蛋白酶

B.肠激酶

C.糜蛋白酶

D.胰脂肪酶

E.胰淀粉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胰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物(Na+、K+、HCO3-、Cl-)和多种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胰脂肪酶主要是胰脂酶、辅酯酶和胆固醇酯水解酶等;还有胰淀粉酶。


第124题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胆盐

D.胆绿素

E.脂肪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第125题 下列关于小肠内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B.胰液含有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

C.胰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D.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E.胰液中的水和碳酸氢盐对小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液含有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其中胰蛋白酶原经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活性。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故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利于消化和吸收。


第126题 以下哪种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A.分节运动

B.紧张性收缩

C.集团冲动

D.集团蠕动

E.蠕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第127题 脂类经胆汁酸盐作用乳化分散成细小微粒的部位是


A.胆囊

B.肝脏

C.胰腺

D.胃

E.小肠


参考答案:E


解析:

食物中的脂类必须在小肠经胆汁中的胆汁酸盐的作用,乳化并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后,才能被消化酶消化。


第128题 能够消化糖、蛋白质和脂肪的消化液是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胆汁

E.小肠液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液的成分和作用:胰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物(Na+、K+、HCO3-、Cl-)和多种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


第129题 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蠕动冲

C.集团运动

D.分节运动

E.容受性舒张


参考答案:A


解析:

食管、胃、小肠、大肠平滑肌均有蠕动的活动形式。在胃,蠕动从胃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在小肠,蠕动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推动食物在小肠内缓慢移动。


第130题 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A.口腔

B.胃

C.小肠

D.升结肠

E.横结肠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口腔,没有营养物质被吸收。胃的吸收能力也很差,仅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的物质如乙醇及某些药物。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量大,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第131题 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

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

D.一昼夜中下午1:00~6:00时最高

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体温一般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机体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正常值,分别为36.0~37.4℃、36.7~37.7℃、36.9~37.9℃。体温有昼夜变动,并受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波动,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


第132题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A.35.0~36.0℃

B.36.0~37.4℃

C.36.7~37.7℃

D.36.9~37.9℃

E.37.9~38.9℃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第133题 正常人的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的关系是


A.口腔温度>腋窝温度>直肠温度

B.直肠温度>腋窝温度>口腔温度

C.直肠温度>口腔温度>腋窝温度

D.腋窝温度>口腔温度>直肠温度

E.口腔温度>直肠温度>腋窝温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直肠温度接近深部温度,正常值为36.9~37.9℃,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


第134题 安静时,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


A.脑

B.腺体

C.肌肉

D.皮肤

E.肝脏


参考答案:E


解析: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最旺盛的器官,产热量最大。安静时,肝脏血液的温度比主动脉内血液的温度高0.4~0.8℃


第135题 当正常人中枢温度高于体温调定点时,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是


A.产热不变,降低散热

B.加强产热,降低散热

C.加强产热,加强散热

D.降低产热,降低散热

E.降低产热,加强散热


参考答案:E


解析:

体温中枢的调节作用:温热刺激使热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呼吸加快,皮肤散热过程加强;寒冷刺激使冷敏神经元放电频率增加,导致寒战、皮肤产热过程增强。


第136题 口腔正常温度平均值是


A.35.0~36.0℃

B.36.0~37.4℃

C.36.7~37.7℃

D.36.9~37.9℃

E.37.9~38.9℃


参考答案:C


解析:

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第137题 在体温昼夜变化中,体温最低的时间段是


A.下午8~10时

B.下午6~8时

C.清晨2~6时

D.上午6~8时

E.午夜


参考答案:C


解析:

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


第138题 通常生理学中的“体温”是指


A.皮肤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口腔温度

E.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参考答案:E


解析:

体温的定义:一般所说的体温是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第139题 体温的生理变动,错误的是


A.昼夜变动不超过1℃

B.女子排卵后体温升高

C.老年人体温低于年轻人

D.儿童体温低于成年人

E.剧烈运动时体温升高


参考答案:D


解析:

体温的正常生理变动①昼夜变动:一般清晨2至6时体温最低,午后1至6时最高,每天波动不超过1℃;②性别差异:成年女子的体温高于男性0.3℃,而且随月经周期而发生变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龄:儿童体温较高,新生儿和老年人体温较低;④肌肉活动、精神紧张和进食等情况也影响体温。


第140题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高温环境下的主要散热方式是蒸发散热,就是发汗。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