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西医结合助理医师 中西医结合儿科学题库(345题)


第1题 小儿的舒张压正常值应为收缩压的


A.1/4

B.1/5

C.2/3

D.1/6

E.1/3


参考答案:C


解析:

儿童时期正常血压可用公式推算:收缩压(mmHg)=2×年龄(岁)+80;舒张压(mmHg)=收缩压×2/3。故最佳的选项是C。


第2题 幼儿哭吵不安,两手捧腹,应首先考虑的是


A.久病体虚

B.欲食不遂

C.乳食内积

D.痰饮内伏

E.腹痛


参考答案:E


解析:

小儿望诊中望姿态:“阳主动,阴主静”。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故正确的答案是E。


第3题 下列关于望小儿面色中,五色主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呈白色,多主寒证

B.面呈黄色,多为体虚

C.面呈青色,多主肾虚

D.面呈黑色,多主寒证

E.面呈红色,多主热证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儿面部皮肤薄嫩,故气血盈亏、色泽变化易于显露。色泽即颜色与光泽,皮肤颜色分红、白、黄、赤、黑五种,简称五色。面呈红色,多主热证;面呈白色,多主寒证、虚证;面呈黄色,多为体虚、湿盛;面呈青色,主寒、主痛、主惊、主瘀;面呈黑色,主寒证、肾虚、痛证、瘀证、水饮内停。故此题中,错误的描述是C选项。


第4题 下列关于望小儿姿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喜伏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

B.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哮喘

C.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肺炎喘嗽

D.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

E.喜蜷卧者,多为内伤乳食


参考答案:D


解析:

喜伏卧者,多为内伤乳食;喜蜷卧者,多为内寒或腹痛;翻滚不安,呼叫哭吵,双手捧腹,多为腹痛;端坐喘促,痰鸣哮吼,多为哮喘;气促鼻扇,胸肋凹陷,常为肺炎喘嗽。除了选项D的叙述正确外,其余选项叙述均不恰当。故根据题干要求,此题的正确选项为D。


第5题 正常情况下,小儿出现颈椎前凸的时间是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7个月

E.2个月


参考答案:A


解析:

小儿脊柱发育:3个月左右随着抬头动作的发育出现颈椎前凸;6个月后会坐时,出现向后凸的胸曲;1岁会走时出现腰椎前凸,至6~7岁时这3个脊柱自然弯曲才被韧带所固定,脊柱的生理弯曲使身体姿势得到平衡。


第6题 小儿应用脉诊的最早年龄是


A.2周岁

B.3周岁

C.4周岁

D.7周岁

E.1周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儿脉诊与成人脉诊不同,3岁以下小儿由于其手臂短,难分三部,加之诊病时小儿多有哭闹,影响脉象的真实性,故一般以察指纹诊法代替切脉。3岁以上小儿用“一指定三关”的方法诊脉,也称作“寸口一指脉”,即一般以一指正按定关脉,向前辗定寸脉,向后辗定尺脉。故此题的最佳选项是B。


第7题 小儿腹部叩之音浊,按之有波动感,脐突,应首先考虑的是


A.虫症

B.食积

C.疳证

D.腹水

E.气滞


参考答案:D


解析:

小儿腹部叩之音浊,按之有液体波动之感,脐突者,多有腹水。


第8题 3岁以下小儿正常指纹是


A.淡紫隐隐显于风关

B.色泽鲜红显于风关

C.淡紫隐隐显于气关

D.色泽青黑显于风关

E.淡紫隐隐显于风关之下


参考答案:E


解析:

正常小儿的指纹隐约可见,色泽淡紫,纹形伸直,不超过风关。


第9题 母乳喂养早吸吮的最合理时间是


A.出生后1~2小时

B.出生后2~6小时

C.出生后6~24小时

D.出生后24~48小时

E.出生后30分钟内


参考答案:E


解析:

母乳喂养的方法:主张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半小时内就可开奶,满月前坚持按需喂哺,随着月龄增长逐渐定时喂养,每次哺乳不宜超过20分钟。


第10题 小儿形体望诊的顺序是


A.指甲、毛发、四肢、躯干、头囱

B.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

C.毛发、指甲、四肢、躯干、头囟

D.四肢、躯干、头囟、毛发、指甲

E.躯干、四肢、毛发、指甲、头面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儿望诊中望形体时应按顺序观察头囟、躯干、四肢、毛发、指甲等部位。故正确的选项是B。


第11题 察目应首选观察的项目是


A.瞳孔

B.眼睑

C.巩膜

D.结膜

E.眼神


参考答案:E


解析:

察目时首先观察的是眼神。若黑睛圆大、光亮灵活,为肝肾气血充沛;眼无光彩,二目无神,为病态;两目凝视,或直或斜,多为肝风内动;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病多危重;瞳孔缩小,多为热毒内闭,见于中毒(有机磷、毒蕈或某些药物)。注意眼窝有无凹陷眼睑有无浮肿、下垂,结膜是否充血、巩膜是否黄染。


第12题 古医家认为诊断小儿疾病最重要的是


A.望诊

B.闻诊

C.问诊

D.切诊

E.按诊


参考答案:A


解析:

望诊在儿科疾病的诊断上显得尤为重要,历代儿科医家都把望诊列为四诊之首。儿科望诊主要包括望神色、望形态、审苗窍、察指纹、辨斑疹、察二便等六个方面的内容。
故最佳的选项是A。


第13题 小儿时期最常见的两脏疾病是


A.肝肾

B.心肾

C.肝脾

D.肝肺

E.肺脾


参考答案:E


解析:

小儿时期五脏六腑的形和气皆属不足,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所患疾病最为多见,因此,根据题干要求,最佳的选项是E。


第14题

小儿常用内治法中消食导滞法之消食化积常用方为


A.消乳丸

B.健脾丸

C.保和丸

D.枳实导滞丸

E.资生健脾丸


参考答案:C


解析:

消食导滞法主要适用于小儿饮食不节、乳食内滞之证。如积滞、疳证等。消乳化积常用消乳丸;消食化积常用保和丸;通导积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等。


第15题 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


A.新生儿期

B.学龄期

C.学龄前期

D.婴儿期

E.幼儿期


参考答案:D


解析:

婴儿期是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第16题 正常小儿前囟关闭的年龄是


A.8~10个月

B.10~12个月

C.12~18个月

D.16~24个月

E.6~8个月


参考答案:C


解析: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大小以对边中点连线长度进行衡量,出生时约1.0~2.0cm,以后随颅骨发育而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约在1~1.5岁时闭合。故正确的选项是C。


第17题 小儿开始更换恒牙的年龄是


A.4~5岁

B.6~7岁

C.8~9岁

D.10岁

E.3~4岁


参考答案:B


解析:

小儿牙齿发育:牙齿可分为乳牙和恒牙两种,乳牙20个,恒牙32个。约自6个月起(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出牙者可视为异常,乳牙最晚2岁半出齐。2岁以内乳牙的数目约为月龄减4(或6)。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第18题 中度脱水时患儿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A.5%左右

B.5%~10%

C.10%左右

D.10%以上

E.5%以下


参考答案:B


解析:

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100ml/kg)。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第19题 重度脱水时患儿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A.8%左右

B.5%~10%

C.10%左右

D.10%以上

E.5%以下


参考答案:D


解析:

轻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5%以下(30~50ml/kg)。中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5%~10%(50~100ml/kg)。重度脱水:失水量占体重的10%以上(100~120ml/kg)。


第20题

小儿常用外治法中的打刺疗法主要用于治疗


A.小儿泄泻

B.小儿腹痛

C.小儿斜颈

D.小儿厌食

E.小儿脑瘫后遗症


参考答案:E


解析:

打刺疗法也称皮肤针刺法(梅花针、七星针),主要用于治疗脑瘫后遗症。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