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下列表述中不属于症的是
A.消渴
B.恶寒
C.口苦
D.发热
E.胸闷
参考答案:A
解析:
“症”,是指疾病的单个症状,以及舌象、脉象等体征。如发热、畏寒、口苦、胸闷、便溏、苔黄、脉弦等。“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第2题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人体是由许多组织器官所构成的,脏腑、经络、肢体、孔窍和气血津液等,虽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从而形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配合六腑,联系五体、五官九窍等的五个生理系统,并通过经络纵横广泛地分布,以贯通内外上下,运行气血津液,滋养并调节各组织器官的活动。从而形成人对自身的有机的整体性认识。
第3题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心藏神又称主神明或主神志,指心有统率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和主司精神、意识、思维和情志等心理活动的功能。人体之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心所藏之神,既是主宰生命活动的广义之神,又包括精神、意识、思维、情志等狭义之神。故说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任物者为之心”。
第4题 整体观念的内容有
A.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B.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C.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D.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整体观念的内容包括:(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①五脏一体观;②形神一体观;(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第5题
下列表述中属于证的是
A.恶寒
B.水痘
C.发热
D.流涕
E.肝阳上亢
参考答案:E
解析: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如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
辨证,就是将四诊所收集的症状和体征等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的过程。
第6题
下列属于证的的表述是
A.恶寒
B.水痘
C.头痛
D.风热感冒
E.麻疹
参考答案:D
解析:
证,即证候,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和体征构成。如风热感冒、肝阳上亢、心血亏虚、心脉痹阻等。
第9题 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
A.人体是一个整体,人与自然、社会相互统一
B.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C.自然界是一个整体
D.人体三焦是一个整体
E.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
参考答案:A
解析:
整体,就是完整性和统一性。整体观念,是中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认识。
第10题
人体有机整体的中心是
A.五脏
B.脑
C.经络
D.脏腑
E.心
参考答案:A
解析:
五脏一体观,即构成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组成部分,通过经络的沟通联络作用,构成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系统之间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
第11题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
A.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B.四诊八纲和阴阳五行
C.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
D.八纲辨证和五行学说
E.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
参考答案:A
解析: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第12题
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是
A.精气
B.清气
C.阳气
D.水精
E.天气
参考答案:A
解析:
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第15题
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是
A.阳气
B.地气
C.精气
D.阴阳
E.天气
参考答案:C
解析:
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精气分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天地万物之间充斥着无形之精气,并相互作用,且这些无形之精气还能渗入于有形的实体,并与已构成有形实体的精气进行着各种形式的交换和感应,因而,精气又是天地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中介性物质。其精气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为维系着天地万物之联系,并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第16题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
A.以上皆是
B.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C.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
D.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E.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参考答案:A
解析:
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的运动与变化;精气是天地万物的中介;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第17题
构成世界的本原是
A.地气
B.精气
C.阳气
D.水精
E.天气
参考答案:B
解析:
精气是物质世界的本原,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所构成,宇宙自然界是一个万物相通、天地一统的有机整体。人体亦由精气所构成。
第18题 “阴胜则阳病”说明了阴阳之间的何种关系
A.阴阳互根
B.阴阳对立
C.阴阳消长
D.阴阳转化
E.阴阳交感
参考答案:B
解析:阴阳的对立制约,是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排斥和相互制约。阴阳学说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阴阳双方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对立的结果。
阴阳的相互制约,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大多具有相互抑制和约束的特性。阴阳双方的相互制约,主要体现为对立事物或现象的相互调控作用。正是由于阴和阳之间的这种相互对立制约,才维持了阴阳之间的动态平衡,因而促进了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无论是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生理、病理,均体现了阴阳的对立制约关系。正常者如“冬至四十五日,阳气微上,阴气微下;夏至四十五日,阴气微上,阳气微下”、“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反常者,则如“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虚则阴盛”、“阴虚则阳亢”等。
第19题 属阳的脉象是
A.涩
B.洪
C.细
D.小
E.沉
参考答案:B
解析:
为了排除医生主观因素的干扰脉象分阴阳:辨脉之部位、动态、至数、形状也可以分辨病证的阴阳属性。如以部位分,寸为阳,尺为阴;以动态分,则至者为阳,去者为阴;以至数分,则数者为阳,迟者为阴;以形状分,则浮大洪滑为阳,沉涩细小为阴。,中医诊断疾病,非常强调安神定志。早在《素问·征四失论》中就有指出:“精神不专,志意不理”。
第20题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适用的病证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阴虚则热”的虚热证,当“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也可“阳中求阴”,即在补阴时适当佐以补阳药,如肾阴虚衰而相火上僭的虚热证,可用滋阴降火的知柏地黄丸少佐温热药性的肉桂以阳中求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