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 中医儿科学题库(607题)


第221题 患儿,5岁。3个月前曾患肺炎,病愈后一直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稀薄,夹有不消化食物,形体较瘦,乏力肢倦,舌质淡,苔薄白。治疗应首选


A.肥儿丸

B.枳术丸

C.异功散

D.保和丸

E.四君子汤


参考答案:C


解析:

厌食脾胃气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异功散、参苓白术散。


第222题 患儿,6岁。近3个月来食欲不振,食而乏味,多食则胸脘痞闷,嗳气泛恶,精神如常,大便不调,舌淡红,苔薄腻。其病机为


A.脾胃气虚

B.脾为湿困

C.乳食积滞

D.脾失健运

E.脾胃阴虚


参考答案:D


解析:

厌食脾失健运证
证候: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而乏味,或伴胸脘痞闷,嗳气泛恶,大便不调,偶尔多食后则脘腹饱胀,形体尚可,精神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尚有力。
治法:调和脾胃,运脾开胃。
代表方剂:不换金正气散。


第223题 治疗口疮心火上炎证的首选方剂是


A.导赤散

B.凉膈散

C.泻心汤

D.泻心导赤散

E.黄连解毒汤


参考答案:D


解析:

口疮心火上炎证
证候:舌上、舌边溃疡,色赤疼痛,饮食困难,心烦不安,口干欲饮,小便短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数,指纹紫。
治法:清心凉血,泻火解毒。
代表方剂:泻心导赤散。


第224题 治疗口疮风热乘脾证的首选方剂是


A.导赤散

B.泻黄散

C.清胃散

D.凉膈散

E.银翘散


参考答案:E


解析:

口疮风热乘脾证
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嫩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第225题 泄泻的病变脏腑主要在


A.肝,胆

B.心,小肠

C.脾,胃

D.肺,大肠

E.肾,膀胱


参考答案:C


解析:

小儿泄泻发生的原因,以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为多见。其主要病变在脾胃。


第226题 小儿泄泻发病率较高的季节是


A.春夏

B.夏秋

C.秋冬

D.冬春

E.四季无差异


参考答案:B


解析:

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


第227题 治疗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首选方剂是


A.导赤散

B.泻黄散

C.泻心汤

D.清胃散

E.清热泻脾散


参考答案:E


解析: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
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第228题 鹅口疮好发于


A.初生儿

B.幼儿

C.学龄前儿童

D.学龄儿童

E.青春期儿童


参考答案:A


解析:

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蔓生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因其状如鹅口,故称鹅口疮;因其色白如雪片,故又名“雪口”。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见于初生儿,以及久病体虚婴幼儿。


第229题 患儿,4岁。素喜煎炸食物,近两月来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欠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花剥。治疗应首选


A.增液汤

B.养胃增液汤

C.沙参麦冬汤

D.养阴清肺汤

E.增液承气汤


参考答案:B


解析:

厌食脾胃阴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第230题 治疗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


A.导赤散

B.泻黄散

C.六味地黄丸

D.泻心导赤散

E.黄连解毒汤


参考答案:C


解析:

口疮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溃疡或糜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第231题 治疗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首选方剂是


A.益黄散

B.知柏地黄丸

C.六味地黄丸

D.沙参麦冬汤

E.养胃增液汤


参考答案:B


解析: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第232题

患儿,8个月。素来体弱,泄泻2天,大便日行二十余次,质稀如水,精神萎软,时而烦闹,皮肤干燥,囟门凹陷,啼哭无泪,小便量少,舌红少津。其治法是


A.健脾温阳,助运止泻

B.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C.补肾滋阴,平肝降火

D.补肾温阳,涩肠止泻

E.挽阴回阳,救逆固脱


参考答案:B


解析:

气阴两伤证
证候: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委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代表方剂:人参乌梅汤


第233题 患儿,10个月。以奶糕喂养为主,食欲不振,时有泄泻,近5个月发现面色白,唇甲色淡,精神萎靡,毛发稀黄,手足欠温,舌淡苔白,指纹淡。查血常规:血红蛋白55g/L。其证候为


A.脾胃虚弱

B.脾肾阳虚

C.肝肾阴虚

D.心脾两虚

E.气血亏虚


参考答案:B


解析:

脾肾阳虚证
证候:面色(白光)白,唇舌爪甲苍白,精神委靡不振,纳谷不馨,或有大便溏泄,发育迟缓,毛发稀疏,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指纹淡。
治法: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代表方剂:右归丸。


第234题 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其主要病变在


A.心肝

B.心肾

C.肝肾

D.心脾

E.肺脾


参考答案:D


解析:

鹅口疮的发病,可由胎热内蕴,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其主要病变在心脾,因舌为心之苗,口为脾之窍,脾脉络于舌,若感受秽毒之邪,循经上炎,则发为口舌白屑之症。


第235题

患儿,18个月。近3个月来不思进食,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其证候是


A.肝肾阴虚

B.心脾两虚

C.气血亏虚

D.脾肾阳虚

E.脾胃虚弱


参考答案:E


解析:

脾胃虚弱证
证候:长期纳食不振,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苍黄,唇淡甲白,大便不调,舌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代表方剂:六君子汤。


第236题

患儿,2岁。体重11kg,自入秋以来食欲不振,食而不化,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大便偏稀,夹有不消化食物。最可能的诊断是


A.厌食

B.积滞

C.疳证

D.疰夏

E.泄泻


参考答案:A


解析:

厌食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临床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季节,但夏季暑湿当令之时,可使症状加重。各年龄儿童均可发病,以1~6岁为多见。


第237题

患儿,4岁。有久泻病史。近3月来,面黄唇淡,发黄稀疏,食欲不振,体倦乏力,头晕目眩,睡眠不安,舌淡红,脉细弱。查血常规:血红蛋白95g/L。其治法是


A.健运脾胃,益气养血

B.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C.滋养肝肾,益精生血

D.温补脾肾,益阴养血

E.健脾养血,补肾益精


参考答案:B


解析:

贫血心脾两虚证
证候:面色萎黄或苍白,唇淡甲白,发黄稀疏,时有头晕目眩,心悸心慌,夜寐欠安,语声不振甚至低微,气短懒言,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舌淡红,脉细弱,指纹淡红。
治法:补脾养心,益气生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


第238题 患儿,1岁。泄泻时轻时重,已经3月,大便清稀无臭,夹不消化食物,有时便后脱肛,形寒肢冷,精神萎靡,指纹色淡。治疗应首选


A.异功散合平胃散

B.保和丸合二陈汤

C.参苓白术散合理中丸

D.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E.金匮肾气丸合人参乌梅汤


参考答案:D


解析:

脾肾阳虚泻证
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委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第239题

患儿,1岁。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发黄稀疏,消瘦4月,诊断为“营养性缺铁性贫血”。选用铁剂治疗时,正确的停药时间为


A.血红蛋白开始升高时

B.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

C.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后2个月左右

D.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后4个月左右

E.血红蛋白恢复至正常后6个月左右


参考答案:C


解析:

使用铁剂治疗贫血。一般用硫酸亚铁口服,每次5~10mg/kg,1日2~3次,同时口服维生素C有助吸收,服用至血红蛋白达正常水平后2个月左右再停药。


第240题 患儿,11个月。泄泻2周,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其分型为


A.湿热泻证

B.风寒泻证

C.伤食泻证

D.脾虚泻证

E.脾肾阳虚泻证


参考答案:D


解析:

脾虚泻证
证候:大便稀溏,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治法:健脾益气,助运止泻。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