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01题 厌食脾胃气虚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厌食脾胃气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而不化,大便溏薄夹不消化食物,面色少华。形体偏瘦,肢倦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异功散、参苓白术散。
第202题 厌食脾胃阴虚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厌食脾胃阴虚证
证候:不思进食,食少饮多,皮肤失润,大便偏干,小便短黄,甚或烦躁少寐,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
治法:滋脾养胃,佐以助运。
代表方剂:养胃增液汤、益胃汤。
第203题
患儿,10个月。于出生4个月添加辅食时出现泄泻,纳差,形体日渐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发黄,烦躁哭闹,夜眠不安,腹大如鼓,喜揉眉挖鼻,吮指磨牙,舌质淡,苔腻,指纹紫滞。治疗应首选
A.肥儿丸
B.八珍汤
C.六君子汤
D.四君子汤
E.资生健脾丸
参考答案:A
解析:
疳积证
证候:形体明显消瘦,面色萎黄,肚腹膨胀,甚则青筋暴露,毛发稀疏结穗,性情烦躁,夜卧不宁,或见揉眉挖鼻,吮指磨牙,动作异常,食欲不振,或善食易饥,或嗜食异物,舌淡苔腻,脉沉细而滑。
治法:消积理脾。
代表方剂:肥儿丸。
第204题 积滞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伴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暖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
第205题 疳证的主要症状有不思乳食,伴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疳证是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委靡或烦躁,饮食异常为特征。本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各种年龄均可罹患,临床尤多见于5岁以下小儿。
第206题 伤食泻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伤食泻证
证候: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如败卵,脘腹胀满,便前腹痛,泻后痛减,腹痛拒按,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厚腻,或微黄,脉滑实,指纹滞。
治法:运脾和胃,消食化滞。
代表方剂:保和丸。
第207题 脾肾阳虚泻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脾肾阳虚泻证
证候:久泻不止,大便清稀,澄澈清冷,完谷不化,或见脱肛,形寒肢冷,面色(白光)白,精神委靡,睡时露睛,舌淡苔白,脉细弱,指纹色淡。
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代表方剂: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第208题
患儿,6个月。因一次加食2个蛋黄而出现腹胀,拒乳,便秘,舌质红,苔厚腻。调护时应注意
A.暂禁食,但不禁水
B.常规喂哺
C.可暂停辅食,仅用母乳
D.药物治疗,饮食如常
E.减少饮食,药物调理,症消后渐恢复正常饮食
参考答案:E
解析:
积滞的预防与调护
1.调节饮食,合理喂养,乳食宜定时定量,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忌暴饮暴食、过食肥甘炙煿、生冷瓜果、偏食零食及妄加滋补。
2.应根据小儿生长发育需求,逐渐给婴儿添加辅食,按循序渐进的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一种到多种进行。
3.伤食积滞患儿应暂时控制饮食,给予药物调理,积滞消除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第209题
患儿,2岁4个月。平素形体消瘦,面色萎黄,乏力食少,近日过食甜点后,进食更少,且稍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溏、酸臭,夹有不消化食物,舌淡红,苔白腻,指纹淡滞。治疗应首选
A.保和丸
B.消乳丸
C.健脾丸
D.八珍汤
E.肥儿丸
参考答案:C
解析:
积滞脾虚夹积证
证候: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神疲肢倦,不思乳食,食则饱胀,腹满喜按,大便稀溏酸腥,夹有乳片或不消化食物残渣,舌质淡,苔白腻,脉细滑,指纹淡滞。
治法:健脾助运,消食化滞。
代表方剂:健脾丸。
第210题 泄泻气阴两伤变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泄泻变证气阴两伤证
证候:泻下过度,质稀如水,精神委软或心烦不安,目眶及囟门凹陷,皮肤干燥或枯瘪,啼哭无泪,口渴引饮,小便短少,甚至无尿,唇红而干,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健脾益气,酸甘敛阴。
代表方剂:人参乌梅汤。
第211题 泄泻阴竭阳脱变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泄泻阴竭阳脱证
证候:泻下不止,次频量多,精神委靡,表情淡漠,面色青灰或苍白,哭声微弱,啼哭无泪,尿少或无,四肢厥冷,舌淡无津,脉沉细欲绝。
治法:挽阴回阳,救逆同脱。
代表方剂:生脉散合参附龙牡救逆汤。
第212题
患儿,8个月。因一次食入2个鸡蛋,并饮用一大杯牛奶而致呕吐,不思进食,腹胀,啼哭不安,大便酸臭,舌苔厚腻。其诊断是
A.厌食
B.积滞
C.呕吐
D.疳积
E.腹痛
参考答案:B
解析:
积滞是指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患。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嗳气酸腐,大便溏薄或秘结酸臭为特征。本病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夹杂于其他疾病中。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婴幼儿为多见。禀赋不足,脾胃素虚,人工喂养及病后失调者,更易罹患。
第213题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的治疗法则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
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第214题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疗法则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
第216题
患儿,2岁。平素喜进肉食,5天前因过食虾仁而出现腹胀嗳气,食欲减退,口臭,大便3日未行,舌质红,苔黄厚腻。其治法是
A.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B.健脾化积,和中导滞
C.清热和胃,和中导滞
D.运脾开胃,和中导滞
E.理气和中,和中导滞
参考答案:A
解析:乳食内积证
证候:不思乳食,嗳腐酸馊或呕吐食物、乳片,脘腹胀满疼痛,大便酸臭,烦躁啼哭,夜眠不安,手足心热,舌质红,苔白厚或黄厚腻,脉象弦滑,指纹紫滞。
治法:消乳化食,和中导滞。
代表方剂:乳积者,选消乳丸;食积者,选保和丸。
第217题 口疮虚火上浮证的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溃疡或糜烂,周围色不红或微红,疼痛不甚,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神疲颧红,口干不渴,舌红,苔少或花剥,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法:滋阴降火,引火归原。
代表方剂:六味地黄丸加肉桂。
第218题 口疮风热乘脾证的治法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风热乘脾证
证候:以口颊、上颚、齿龈、口角溃烂为主,甚则满口糜烂,周围黏膜嫩红,疼痛拒食,烦躁不安,口臭,涎多,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或伴发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
治法:疏风散火,清热解毒。
代表方剂:银翘散。
第219题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鹅口疮心脾积热证
证候:口腔满布白屑,周围黏膜红赤较甚,面赤,唇红,或伴发热、烦躁、多啼,口干或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舌红,苔薄白,脉滑或指纹青紫。
治法:清心泻脾。
代表方剂:清热泻脾散。
第220题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证见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鹅口疮虚火上浮证
证候:口腔内白屑散在,周围红晕不著,形体瘦弱,颧红,手足心热,口干不渴,舌红,苔少,脉细或指纹紫。
治法:滋阴降火。
代表方剂:知柏地黄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