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口腔助理医师 牙周病学试题(102题)


第1题 牙石中最主要的成分是


A.有机盐

B.细菌

C.无机盐

D.厌氧菌和螺旋体

E.需氧菌和革兰阳性球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牙结石开始时是软的,会因逐渐的钙化而变硬,它是由75%的磷酸钙,15%~25%的水、有机物、磷酸锰、矿酸钙及微量的钾、钠、铁所构成,并呈现出黄色、棕色或者黑色。


第2题 口腔内牙石沉积最多的牙面是


A.上颌前牙的唇面

B.上颌前牙的腭面

C.下颌前牙的唇面

D.下颌前牙的舌面

E.下颌磨牙的舌面


参考答案:D


解析:

牙石是沉积在牙面或修复体上的已钙化的或正在钙化的菌斑及沉积物,由唾液或龈沟液中的矿物盐逐渐沉积而成,常见于唾液腺开口处的牙齿表面,如上颌第一磨牙颊面和下颌前牙的舌面。故选D。


第3题 下述内分泌因素与牙周病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性激素可引起牙周病

B.妊娠性龈炎在分娩以后可自行消退

C.内分泌的变化改变了牙周组织对病原刺激因素的反应

D.牙龈不是性激素的靶器官

E.青春期龈炎与菌斑无关


参考答案:C


解析:

牙周病的始动因素是牙菌斑,牙周组织是一些性激素的靶器官,内分泌的变化改变了牙周组织对病原刺激因素的反应,可使原有的慢性炎症加重。故选C。


第4题 X线片上判断有牙槽骨吸收的标准是


A.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3mm

B.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lmm

C.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2mm

D.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的距离>2mm

E.牙槽嵴顶与釉牙骨质界平齐


参考答案:D


解析:

牙槽骨吸收方式和程度,一般用X线片显示,判断有牙槽骨吸收的标准是牙槽嵴顶到釉牙骨质界处的距离> 2mm。故选D。


第5题

牙面清洁后最先在牙面形成的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牙面清洁后,最初由唾液蛋白或糖蛋白吸附至牙面,形成一层无结构、无细胞的获得性薄膜,可促进早期细菌的黏附定植,能决定细菌附着的顺序,又可作为细菌的营养,是牙菌斑生物膜形成的基础。故选C。



第7题

与牙周炎发生关系密切的菌斑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第8题 用于牙周袋深度检查的工具是


A.普通的弯探针

B.有刻度的尖探针

C.有刻度的钝头探针

D.无刻度的钝头探针

E.Nabers探针


参考答案:C


解析:

牙周探针的尖端为钝头,顶端直径为0.5mm,探针上有刻度,以提插方式移动探针,探查每个牙的各个牙面的龋沟或牙周袋情况,以了解牙周袋的位置、范围、深度及形状。


第9题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的特点,除了


A.常见于 牙合 创伤引起的骨吸收

B.牙槽骨发生垂直或斜型方向的吸收

C.与牙根面形成角形的骨缺损

D.牙槽嵴高度可明显降低

E.垂直吸收多形成骨下袋


参考答案:D


解析:

牙槽骨垂直型吸收也称角形吸收,指牙槽骨发生垂直方向或斜行的吸收,与牙根面之间形成一定角度的骨缺损,牙槽嵴的高度降低不多,而牙根周围的骨吸收较多。故选D。


第10题 艾滋病牙周炎患者的龈下菌斑中以下哪种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HIV感染的牙周炎患者


A.白色念珠菌

B.伴放线聚集杆菌

C.牙龈卟啉单胞菌

D.中间普氏菌

E.具核梭杆菌


参考答案:A


解析:

艾滋病牙周炎患者由于全身免疫功能的降低,容易发生口腔内的机会性感染,龈下菌斑中白色念珠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非HIV感染的牙周炎患者。但不少研究表明HIV阳性者的龈炎或牙周炎处的微生物与HIV阴性者无明显差别。故选A。


第11题 牙周探诊通常每个牙要纪录几个位点的探诊深度


A.3个位点

B.4个位点

C.5个位点

D.6个位点

E.8个位点


参考答案:D


解析:

为了能反映牙周袋在牙面的位置及形态,牙周探针应沿着牙齿长轴在各个面进行探查,通常分别在牙的颊(唇)、舌面远中、中央、近中测量,每个牙要记录6个位点的探诊深度。故选D。


第12题 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


A.唾液

B.菌斑

C.口腔卫生习惯

D.修复体的光洁度

E.以上均是


参考答案:E


解析:

以上都是影响牙石形成的因素。故选E。


第13题 附着水平丧失的距离是指


A.龈缘至釉牙骨质界

B.釉牙骨质界至袋底

C.龈缘至袋底

D.牙周袋的深度

E.牙槽骨嵴顶至龈缘


参考答案:B


解析:

指釉牙骨质界至袋底的距离,是反映牙周组织破坏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故选B。


第14题 牙周菌斑内的细菌胞膜成分中,与炎症反应关系最密切的成分是


A.黏性多肽

B.荚膜

C.内毒素

D.脂磷壁酸

E.菌毛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外膜中的脂多糖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牙周病的发生发展。并且有实验表明,牙周病致病菌内毒素含量越高,炎症破坏程度越重。故选C。


第15题 检查口腔卫生状况临床常用的主要指标是


A.菌斑指数

B.牙石指数

C.牙龈指数

D.龈沟出血指数

E.探诊出血指数


参考答案:A


解析:

口腔卫生状况与牙周组织的健康密切相关,菌斑指数主要体现口腔卫生状况,检查患者自我菌斑控制的措施是否有效以及临床观察某些抗菌斑剂的效果,应用比较方便。故选A。


第16题 龈下菌斑中能产生白细胞毒素的细菌是


A.嗜二氧化碳噬纤维菌

B.牙龈卟啉单胞菌

C.巨核梭杆菌

D.伴放线聚集杆菌

E.螺旋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白细胞毒素是伴放线聚集杆菌产生的外毒素,仅对人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有毒性。故选D。


第17题 牙龈炎时的龈沟,不正确的是


A.龈沟探诊可达3mm以上

B.加深的龈沟称为龈袋

C.龈袋的上皮附着水平位于釉牙骨质界以下的根面上

D.牙周探诊深度常大于组织学上的龈沟深度

E.龈袋的形成是因牙龈肿胀或增生所致


参考答案:C


解析:

健康的龈沟探诊深度一般不超过2~3mm,牙龈炎由于组织的水肿或增生,龈沟的探诊深度可达3mm以上,此时结合上皮虽可有向根方或侧方的增殖,但上皮附着(龈沟底)的位置仍在釉牙骨质界处,即此时尚无附着丧失。故选C。


第18题 引起食物嵌塞的原因,除了


A.牙齿错位或扭转

B.邻面龋破坏了接触区和边缘嵴

C.修复体位于龈下

D.修复体未恢复邻面接触点和边缘嵴

E.咬合面的过度磨损


参考答案:C


解析:

修复体位于龈下不会引起食物嵌塞,其他四种情况均与食物嵌塞形成有关。故选C。


第19题 有关全身疾病与牙周炎,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细胞数目或功能缺陷与牙周炎有关

B.白血病患者可先于本病被诊断前到口腔科就诊

C.青少年牙周炎常有家族史

D.糖尿病型牙周炎与菌斑有关

E.全身疾病可引起牙周病


参考答案:E


解析:

牙周病的发生,局部因素是主要的。全身因素在牙周病的发展中属于促进因子,全身因素可以降低或改变牙周组织对外来刺激的抵抗力,使之易于患病,并可促进龈炎和牙周炎的发展。故选E。


第20题 患者,男,18岁。上颌前牙区牙龈肿大。有慢性鼻炎史,曾抗炎治疗,无其他特殊用药史。分析病因为


A.口呼吸

B.口腔卫生不良

C.药物性龈增生

D.刷牙方式不正确

E.牙合 创伤


参考答案:A


解析:

患者上颌前牙区牙龈肿大,曾抗炎治疗但无其他特殊用药史,可因为患者慢性鼻炎史导致的口呼吸引起疾病。故选A。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