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卫生法规题库(368题)


第241题 2015年12月3日9点,某市级人民政府接到县级人民政府发生的重大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的规定,该政府向省级人民政府报告的最迟期限是


A.2015年12月3日11点

B.2015年12月3日12点

C.2015年12月3日13点

D.2015年12月3日14点

E.2015年12月3日10点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第二十条规定了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所以最迟应当是11点。故本题选A。


第242题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的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吊销执照

B.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行政或纪律处分

D.追究刑事责任

E.警告


参考答案:C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


第243题 省级人民政府在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后,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十九条
国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报告制度。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44题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在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人民政府报告;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报告。


第245题 医疗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应当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的时间要求为


A.2小时内

B.4小时内

C.6小时内

D.8小时内

E.1小时内


参考答案:A


解析:

参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二十条: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246题 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疗机构的应急反应措施是


A.评价应急处理措施效果

B.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参与事件的处理

C.督导、检查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情况

D.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

E.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与处理


参考答案:D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第三十九条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第247题 医疗卫生机构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应当在2小时内向哪个机构报告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B.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C.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

E.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48题 医疗机构发现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应当


A.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B.在4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C.在6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D.在8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E.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参考答案:A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单位应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49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的方针是


A.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B.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

C.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D.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E.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参考答案:E


解析:

第五条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


第250题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向国务院报告的时限是


A.立即

B.2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E.1小时


参考答案:A


解析: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51题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不配合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给予


A.吊销执照

B.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

C.行政处分或纪律处分

D.追究刑事责任

E.警告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五十一条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人员执行职务,拒绝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技术机构进入突发事件现场,或者不配合调查、采样、技术分析和检验的,对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52题 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情形,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的时限是


A.接到报告2小时内

B.接到报告后立即

C.1小时内

D.2小时内

E.接到报告1小时内


参考答案:E


解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急报告制度条例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规范,建立重大、紧急疫情信息报告系统。同时,严格限定了突发事件应急报告的时间,规定报告时限全部为1至2小时。
按照条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第253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


A.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B.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C.突然发生,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

D.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E.突然发生的严重影响公共健康的事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第254题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部门是


A.外交部

B.信息产业部

C.国务院

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E.卫生部


参考答案:E


解析:

国家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发布制度,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全面。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向社会发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必要时,可以授权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向社会发布本行政区域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


第255题 医疗机构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报告。有权接受其报告的单位是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B.药品检验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C.卫生监督机构和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D.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卫生监督机构

E.药品生产主管部门和药品经营主管部门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一条 国家实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必须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质量、疗效和反应。发现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必须及时向当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对已确认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的药品,国务院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采取停止生产、销售、使用的紧急控制措施,并应当在五日内组织鉴定,自鉴定结论作出之日起十五日内依法作出行政处理决定。



第257题 某县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某药店将保健食品作为药品出售给患考的举报后,立即对该药店进行了查处,并依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将其销售给患者的保健食品认定为


A.假药

B.保健药

C.食品

D.按劣药论处的药

E.按假药论处的药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四十八条禁止生产(包括配制,下同)、销售假药。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假药:
(一)药品所含成份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份不符的;
(二)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一)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规定禁止使用的;
(二)依照本法必须批准而未经批准生产、进口,或者依照本法必须检验而未经检验即销售的;
(三)变质的;
(四)被污染的;
(五)使用依照本法必须取得批准文号而未取得批准文号的原料药生产的;
(六)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


第258题 医疗机构从事药剂技术工作必须配备


A.管理制度

B.检验仪器

C.相应的卫生条件

D.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

E.保证制剂质量的设施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二十二条医疗机构必须配备依法经过资格认定的药学技术人员。非药学技术人员不得直接从事药剂技术工作。


第259题 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依法对其给予罚款处罚的机关是下列哪个部门


A.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C.卫生行政部门

D.中医药管理部门

E.劳动保障行政部门


参考答案:B


解析:

《药品管理法》第九十条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医疗机构在药品购销中暗中给予、收受回扣或者其他利益的,药品的生产企业、经营企业或者其代理人给予使用其药品的医疗机构的负责人、药品采购人员、医师等有关人员以财物或者其他利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一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的营业执照,并通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经营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260题 医师在执业活动中除正当治疗外,不得使用


A.消毒药剂

B.有禁忌证的药

C.有副作用的药品

D.麻醉药品

E.保健药品


参考答案:D


解析:

参见《药品管理法》第三十五条:国家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实行特殊管理。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