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21题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A.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药效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B.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C.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D.以上都是
E.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参考答案:D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一、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二、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三、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
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第322题 正确的抗菌治疗方案需考虑
A.感染的病原菌种类
B.抗菌药作用特点
C.以上3项
D.以上均不是
E.患者感染病情
参考答案:C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四、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第323题 应当慎重使用经验使用的抗菌药物,其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最低值是
A.40%
B.50%
C.60%
D.75%
E.30%
参考答案:A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1.主要目标细菌的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故本题选A。
第324题 具有______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中级
B.高级
C.初中高均可
D.没有级别要求
E.初级
参考答案:A
解析:
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325题 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_____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A.3次
B.4次
C.5次
D.6次
E.2次
参考答案:A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医疗机构应当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第326题 紧急情况下医师可以越级使用抗菌药物,处方量应当限于_____天用量。
A.2天
B.4天
C.7天
D.10天
E.1天
参考答案:E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分级管理制度》
1、一线抗菌药物所有医师均可以根据病情需要选用。
2、二线抗菌药物应根据病情需要,由主治及以上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3、三线药物使用必须严格掌握指针,需经过相关专家讨论,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4、下列情况可直接使用二级及以上药物。
(1)重症感染患者:包括重症细菌感染,对一线药物过敏或耐药者,脏器穿孔患者。
(2)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伴发感染。
第327题 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输血科业务范围
A.贮血发血
B.常规临床配血
C.参与输血会
D.组织义务献血
E.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计划的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六条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设立输血科(血库),在本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领导下,负责本单位临床用血的计划申报,储存血液,对本单位临床用血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参与临床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与科研。
第328题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经审核和患儿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后,换血工作应由谁来实施
A.经治医师实施
B.输血科人员实施
C.经治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共同实施
D.上级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共同实施
E.上级医师实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新生儿溶血病如需要换血疗法,经审核和患儿家属或监护人同意后,换血工作应由经治医师和输血科人员共同实施。
第329题 医院输血科应执行什么法律、法规、标准
A.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B.国家法律和有关法规及本输血科标准
C.本院各种有关标准及法规
D.地方标准
E.本院法律法规标准
参考答案:A
解析:
医院输血科应执行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强制性国家标准,卫生行业标准
第331题 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适当调整输注速度,并严格观察受血者有无异常反应情况。调整输液速度是根据受血者的
A.病情和体重
B.病情和血型
C.体重和年龄
D.体重和血型
E.病情和年龄
参考答案:E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三条输血过程中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第332题 输血过程中,疑为溶血性反应时应采取下列的措施,除外
A.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B.及时报告上级医生
C.积极抢救
D.及时报告医院的医务科
E.立即停止输血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三十四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第333题 疑为溶血反应,必要时应作血清胆红素含量测定。其测定时间应在发生后
A.2至3小时
B.3至4小时
C.5至7小时
D.8至9小时
E.10至12小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第三十四条疑为溶血性或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维护静脉通路,及时报告上级医师,在积极治疗抢救的同时,做以下核对检查:
核对用血申请单、血袋标签、交叉配血试验记入;核对受血者及供血者ABO血型、Rh(D)血型。用保存于冰箱中的受血者与供血者血样、新采集的受血者血样、血袋中血样,重测ABO血型、Rh(D)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及交叉配血试验(包括盐水相和非盐水相试验);
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加肝素抗凝剂,分离血浆,观察血浆颜色,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含量;立即抽取受血者血液,检测血清胆红素含量、血浆游血红蛋白含量、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并检测相关抗体效价,如发现特殊抗体,应作进一步鉴定;如怀疑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抽取血袋中血液做细菌学检验;尽早检测血常规、尿常规及尿血红蛋白;必要时,溶血反应发生后5~7小时测血清胆红素含量。
第334题 依据《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规定,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几天之内的
A.2天
B.3天
C.4天
D.7天
E.1天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十四条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
第336题 申请输血应由谁填写临床输血申请书
A.经治医师
B.主任医师
C.住院医师
D.副主任医师
E.主治医师
参考答案:A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五条申请输血应由经治医师逐项填写《临床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连同受血者血样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血库)备血。
第337题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应保存在冰箱中一定天数,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该天数至少为
A.4天
B.5天
C.6天
D.7天
E.3天
参考答案:D
解析: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第二十七条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第338题 医疗机构所需全血及其血液成分,需要哪级政府批准的血站负责提供
A.由各医院批准
B.医疗机构自采自用
C.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批准
E.血站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十六条医疗机构必须使用由省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的血液。
第339题 医院临床输血委员会,应负责哪些工作
A.负责临床输血会诊
B.负责突发事件的抢救
C.临床用血储存和指导
D.临床用血规范管理和技术指导,开展合理用血、科学用血的教育和培训
E.负责业务讲座
参考答案:D
解析:
医院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职责:
一、按照卫生行政部门要求,宣传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推动、促进、完善医院临床输血发展和管理。
二、制定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计划,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院内输血知识医学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医院临床医护人员输血和管理水平。
三、监督指导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
四、评价与准入临床输血新技术、新材料、新业务。
五、组织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由院输血管理委员会归口管理。
七、积极参与医院临床抢救病人的大剂量输血指导与协调。
八、组织鉴定因输血而导致的医疗纠纷(溶血反应、输血相关传染病等)
第340题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遵循的原则
A.沿用传统输血、病人失多少血,补多少的输血原则
B.随时与血站联系,急用急取的原则
C.根据临床需要,随用随取的原则
D.可以无限制的使用血液
E.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第四条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应当遵照合理、科学的原则,制定用血计划,不得浪费和滥用血液。
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血站供给。医疗机构开展的患者自身储血、自体输血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