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国家鼓励下列人员率先献血
A.农民
B.知识分子
C.高等学校在校学生
D.中等学校在校学生
E.工人
参考答案:C
解析:
《献血法》第七条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率先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作表率。
第302题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
A.互助鲜血
B.自愿鲜血
C.自身储血
D.同型输血
E.率先鲜血
参考答案:C
解析:
《献血法》第十五条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为保证应急用血,医疗机构可以临时采集血液,但应当依照本法规定,确保采血用血安全。
第303题 医疗损害责任的承担主体是
A.医务人员
B.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
C.主管医师
D.生成药品机构
E.医疗机构
参考答案:E
解析: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结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第304题 医疗侵权赔偿责任中,医疗过错的认定标准是
A.未尽到先行垫付义务
B.未尽到健康教育义务
C.未尽到主动协商义务
D.未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
E.未尽到分级诊疗义务
参考答案:D
解析:
《侵权责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一)未尽到说明义务;(二)未尽到与当时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三)泄露患者隐私。
第305题 医疗机构可以不给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的资料是
A.医嘱单
B.疑难病例讨论记录
C.特殊检查知情同意书
D.护理记录
E.住院志
参考答案:B
解析: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住院志、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供。
第306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的情形
A.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B.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C.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D.医务人员尚未取得执业医师证书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八条规定: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等于再次强调:人民法院在审理医疗损害赔偿案件时,只要原告(患者一方)不主张被告(医方)的医疗行为构成医疗事故,就不需经过医疗事故鉴定,一旦被告的医疗行为具有前述情形,人民法院可以直接认定或者推定被告的医疗行为存在过错。
第307题 根据侵权责任法,何种情况必须要取得患方的书面同意才能够实施医疗行为
A.任何治疗活动
B.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
C.仅在实施手术时
D.都不需要
E.任何诊断活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其书面同意。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308题 医疗机构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
A.只做死亡原因的诊断
B.可同时做是否死亡和死亡原因的诊断
C.既不能做是否死亡的诊断也不能做死亡原因的诊断
D.以上都不对
E.只做是否死亡的诊断
参考答案:E
解析:
未经医师(士)亲自诊查病人,医疗机构不得出具疾病诊断书、健康证明书或者死亡证明书等证明文件;未经医师(士)、助产人员亲自接产,医疗机构不得出具出生证明书或者死产报告书;医疗机构为死因不明者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书》,只作是否死亡的诊断,不作死亡原因的诊断。
第309题 对于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叙述错误的是
A.有完善的登记制度
B.检查应及时
C.记录资料应完整
D.账物应相符
E.工作人员轮流负责
参考答案:E
解析:
放射性同位素的储存场所应当有专人负责。
第310题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但除外
A.具有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放射诊疗场所
B.具有合格登记的医学影像科诊疗科目
C.不具有医疗机构的营业执照许可证
D.具有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E.具有符合国家规定的配套设施
参考答案:C
解析:
除了C选项,都是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
第311题 放射诊疗工作场所应当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的地方是
A.入口处
B.预检处
C.监督处
D.候诊处
E.挂号处
参考答案:A
解析: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1.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2.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3.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4.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312题 医疗机构应当设置电离辐射醒目警告标志的场所是
A.放射性检查报告单发放处
B.接受放射诊疗患者的病房
C.医学影像科候诊区
D.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
E.放射性工作人员办公室
参考答案:D
解析: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下列设备和场所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1.装有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的设备、容器,设有电离辐射标志;2.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储存场所,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及必要的文字说明;3.放射诊疗工作场所的入口处,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4.诊疗工作场所应当按照有关标准的要求分为控制区、监督区,在控制区进出口及其他适当位置,设有电离辐射警告标志和工作指示灯。
第313题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不包括
A.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B.放射工作者身体状况
C.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D.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E.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参考答案:B
解析:
《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第三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定期对本行政区域内开展放射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进行监督检查。检查内容包括:
(一)执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规范等情况;
(二)放射诊疗规章制度和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制度的落实情况;
(三)健康监护制度和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四)放射事件调查处理和报告情况。
第314题 以下哪些人群不具备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资质
A.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B.放射影像技师
C.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D.临床执业医师
E.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放射影像医师
参考答案:D
解析:
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的,应当具有:
1.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影像医师;
2.放射影像技师;
3.相关内、外科的专业技术人员。
第315题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须经什么部门许可以后方可开展
A.市级的卫生行政部门
B.所在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
C.省级卫生行政部门
D.当地县级的卫生部门
E.所在医疗机构
参考答案:B
解析:
医疗机构开展放射诊疗工作,应当具备与其开展的放射诊疗工作相适应的条件,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的放射诊疗技术和医用辐射机构许可。
第316题 不具备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人群
A.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B.临床医师
C.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D.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E.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参考答案:B
解析:
开展放射治疗工作的,应当具有:
1.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放射肿瘤医师;
2.病理学、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人员;
3.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学物理人员;
4.放射治疗技师和维修人员。
第317题 二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_____种。
A.35
B.50
C.60
D.70
E.40
参考答案:A
解析:
卫生部制定的《医疗机构抗菌药物管理办法》意见稿,明确对抗生素进行分级分类管理,把抗生素分成限制类、非限制类和特殊管理类这三大类,对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能够使用抗菌药物的种类作以明确规定。意见稿显示,三级医院购进抗菌药物品种不得超过50种,二级医院不得超过35种。
第318题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
A.20%
B.30%
C.40%
D.50%
E.60%
参考答案:A
解析: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控制在60%以内。
第319题 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文的要求,当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时应
A.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B.慎重经验用药
C.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D.无需处理
E.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参考答案:A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三十二条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措施:
(一)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机构医务人员;
(二)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
(三)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四)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细菌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
第320题 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的抗菌药物,其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最低值是
A.40%
B.50%
C.60%
D.75%
E.30%
参考答案:B
解析: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开展细菌耐药监测工作,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并采取下列相应的措施:1.主要目标细菌的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当及时将预警信息通报本医疗机构医务人员;2.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当慎重经验用药;3.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当参照药敏试验结果;4.主要目标细菌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当暂停针对此目标药物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