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临床执业医师 消化系统试题(797题)


第721题 腹股沟内环体表投影的部位应在


A.腹股沟韧带中点

B.耻骨结节的外侧

C.肿块隆起最明显处

D.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厘米

E.髂前上棘的内侧


参考答案:D


解析:

此题为概念题,腹股沟管内环的体表投影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厘米。


第722题 腹股沟管外环位于哪层组织上


A.腹外斜肌腱膜

B.皮下浅筋膜

C.腹横筋膜

D.腹横肌

E.腹内斜肌


参考答案:A


解析:

腹股沟区的解剖中,腹股沟管外环位于腹外斜肌腱膜上,腹横肌和腹内斜肌共同构成了联合肌腱,腹股沟管内环位于腹横筋膜上。


第723题 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的根本区别是


A.肠壁动脉血流障碍

B.肠壁静脉血流障碍

C.疝囊内有渗液积累

D.疝块迅速增大

E.发生急性机械性肠梗阻


参考答案:A


解析:

嵌顿性疝与绞窄性疝患者的肠壁都有静脉回流的障碍,而嵌顿性疝的肠壁尚有动脉血供,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静脉回流障碍的加重,才会出现动脉血供障碍,出现肠壁坏死,从而发展成为绞窄性疝,所以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动脉血流障碍。正确答案是A。


第724题 男性,65岁,右腹股沟可复性球形肿块2年,逐渐增大。查体:站立时右耻骨结节外上方可见一球形肿物,未进入阴囊,平卧时可自行回纳,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站立时肿物复出,应诊断为


A.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B.交通性鞘膜积液

C.右腹股沟斜疝

D.右侧腹股沟直疝

E.右侧股疝


参考答案:D


解析:

通过肿块的位置,已经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站立时肿物仍复出,一般为腹股沟直疝。


第725题 发生切口疝最主要的病因是


A.腹部手术切口为纵形切口

B.切口过长,缝合不够严密,对合差

C.引流物放置过久

D.切口发生感染

E.病人术后腹胀


参考答案:D


解析:

切口疝是发生于手术切口部的疝,多见于腹部纵形切口者。手术操作不当是导致切口疝的重要原因。其中最主要的是切口感染所导致腹壁组织破坏(约占病例的50%左右),其他如留置引流物过久、切口过长、缝合不严密、术后腹胀等均可导致切口疝的发病,首选应是D。


第726题 男,70岁。右腹股沟区肿块3年,平卧消失。查体:右耻骨结节外上方有一半球形肿块,未进入阴囊,可用手回纳,压住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咳嗽时仍可见肿块突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股疝

B.腹股沟斜疝

C.腹股沟直疝

D.精索鞘膜积液

E.交通性鞘膜积液


参考答案:C


解析:

腹股沟直疝好发于老年人,疝内容物经直疝三角突出体表,外观宽大呈球形。指压内环口有内容物突出,上环口大,不易嵌顿。


第727题 70岁老年男性患者,左侧腹股沟突出半球形包块。不降入阴囊,咳嗽冲击试验阴性,易还纳,应诊断为


A.鞘膜积液

B.隐睾

C.股疝

D.斜疝

E.直疝


参考答案:E


解析:

直疝好发年龄老年人,疝外形宽大,呈球形。指压内环口有内容物突出易还纳,不进入阴囊。


第728题 患者,男,30岁,右腹股沟梨形肿块5年,时隐时现,逐渐增大,站立时出现,平卧后消失。查外环超过一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诊断最可能是


A.先天性睾丸鞘膜积液

B.精索肿物

C.精索鞘膜积液

D.腹股沟斜疝

E.腹股沟直疝


参考答案:D


解析:

腹股沟斜疝在很多方面都是与直疝是有区别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病年龄: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直疝多见于老年人。
2.疝突出途径:斜疝是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直疝是由直疝三角突出,不进入阴囊。
3.疝块外形:斜疝的疝块为椭圆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直疝的疝块为半球形,基底较宽。
4.回纳疝块后压住疝环:斜疝可不再突出;直疝的疝块仍可突出。
5.精索与疝囊的关系:斜疝发生时,精索在疝囊后方;直疝者精索是在疝囊的前外方。
6.疝囊颈与腹壁下动脉的关系:斜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直疝的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的内侧。
7.嵌顿机会:斜疝发生疝嵌的机会较多;直疝发生嵌顿的机会极少。


第729题 男,50岁。右侧腹股沟斜疝嵌顿8小对入院。急症手术中发现嵌顿入疝囊的回肠有约5cm坏死,行坏死回肠切除、肠吻合术。对伤口进行彻底淸洗后,无明显炎症表现。疝的处理应首选


A.单纯疝囊高位结扎术

B.Ferguson法疝修补术

C.Bassini法疝修补术

D.Halsted法疝修补术

E.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答案:A


解析:

嵌顿疝发生绞窄后,首选压迫静脉,后压迫动脉。当发生绞窄坏死,应切除坏死肠段,行高位结扎疝囊,因手术区污染重,一般不宜做修补,以免修补失败。


第730题

男性,38岁,右腹股沟肿块5年,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有时可降入阴囊,可还纳。查:右腹股沟肿块,手拳大小还纳腹腔,外环容3指,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再出现。该患者最容易出现的并发症


A.逆行性嵌顿

B.急性肠梗阻

C.感染性休克

D.嵌顿疝并绞窄性肠梗阻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D


解析:

腹股沟斜疝:经腹股沟管突出,可进入阴囊。疝块外形呈椭圆形或梨形、上部呈蒂柄状,疝回纳后压住深环,增高腹内压疝块不再突出。精索在疝囊后方,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嵌顿机会较多。腹股沟斜疝嵌顿如不及时解除,肠管及其系膜受压情况不断加重可使动脉血流减少,最后导致完全阻断,即为绞窄性疝。 


第731题 男,80岁。右腹股沟斜疝3小时来诊,既往有可复性腹股沟肿物史30年,检査:右侧腹股沟至阴囊10cm×6cm嵌顿疝,皮肤无红肿,无压痛,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试行手法复位

B.手术复位并行疝囊高位结扎

C.手术复位并行加强腹股沟管前壁修补术

D.手术复位并行无张力疝修补

E.手法复位并行加强腹股沟管后壁修补术


参考答案:A


解析:

年老体弱或伴有其他严重疾病而估计肠袢尚未绞窄坏死者可先试行手法复位。


第732题 男,6个月。哭闹时,右侧腹股沟隆起肿块,平静时肿块可自行消失。最佳处理方法是


A.绷带压住腹股沟深环,观察

B.尽早施行疝囊高位结扎术

C.施行加强前壁的疝修补术

D.施行加强后壁的疝修补术

E.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


参考答案:A


解析:

腹股沟疝非手术治疗适应证:①1岁以下儿童。②有严重疾患,不能耐受手术。③存在无法解除的腹压增高因素。治疗方法是用疝带。


第733题

关于腹股沟疝,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斜疝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

B.直疝疝囊在精索后内方

C.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外侧

D.腹股沟管下壁为腹股沟韧带

E.斜疝嵌顿机会较直疝多


参考答案:C


解析:

直疝疝囊颈在腹壁下动脉内侧不是在外侧,所以答案是C选项。 


第734题 患者,男,70岁,有多年排尿不畅,呈滴淋状,近2年双侧腹股沟区出现半圆形肿块,站立时明显,平卧后消失,体检时压迫内环肿块仍出现,诊断为


A.腹股沟斜疝

B.腹股沟直疝

C.股疝

D.切口疝

E.巨大疝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选B。题中压迫内环肿块仍出现,提示为直疝。

直疝三角又称Hesselbach三角。亦称腹股沟三角。直疝三角是由腹壁下动脉构成外侧边,腹直肌外缘构成内侧边,腹股沟韧带构成底边的一个三角形区域。此处腹壁缺乏完整的腹肌覆盖,且腹横筋膜又比周围部分为薄,所以是腹壁的一个薄弱区。腹股沟直疝即在此由后向前突出,故称直疝三角。

直疝三角与腹股沟管内环之间有腹壁下动脉和凹间韧带(腹横筋膜增厚而成)。

即:直疝三角的构成(外侧边:腹壁下动脉内侧边:腹直肌外缘底边:腹股沟韧带)。


第735题 应诊断为


A.大隐静脉曲张结节膨大

B.左侧股疝

C.左侧腹股沟斜疝

D.左腹股沟脂肪瘤

E.左腹股沟肿大淋巴结


参考答案:B


第736题 如果行手术治疗,此病人最适宜的手术方法应选择


A.McVay法疝修补术

B.Halsted法疝修补术

C.Ferguson法修补术

D.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术

E.肿物切除术


参考答案:A


第737题 此病人于手术前必须


A.肿物穿刺活检

B.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C.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D.卧床休息

E.镇痛


参考答案:B


解析:

股疝临床特点:腹腔内脏器和疝囊经股环、股管向股部卵圆窝突出即股疝,疝块位于腹股沟韧带下方,呈半球状。通常疝块较小,40岁以上女性多见。因疝囊颈较狭小,较易嵌顿和绞窄。有时可以肠梗阻表现出现。

股疝的修补是将腹股沟韧带、髂耻束、陷窝韧带与耻骨梳韧带缝合以闭合股环,可采用McVay法将腹横腱膜弓、腹横筋膜的上切缘以及联合肌腱缝合于耻骨梳韧带,并在外侧缝到股鞘和精索的内侧处。

术前有感染性疾病的,需要经过严格内科治疗控制炎症后再考虑手术,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来咳嗽加重,术前应内科治疗。


第738题 患者,男,36岁,右腹股沟肿块10年,可回纳,今晨突然咳嗽后,突然出现肿块增大,局部出现持续性痛,阵发性加重,查肿块局部红肿有压痛,穿出暗红液少许,处理为


A.Ferguson修补术

B.Bassini修补术

C.Halsted修补术

D.疝成形术

E.腹部探查肠切除术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选E。
要先结合题干来做选择:查肿块局部红肿有压痛,穿出暗红液少许,提示可能有肠坏死,因此不适合再做修补和成形术,因此选E。


第739题 患者,1岁3个月,其母发现其右腹股沟区肿块3个月,在哭闹时明显,查右腹股沟区肿块约鸽卵大小,压迫内环后肿块不出现。其手术治疗的方法为


A.McVay法

B.Ferguson法

C.Halsted法

D.疝囊高位结扎法

E.疝成形术


参考答案:D


解析:

婴幼儿因其腹肌在发育中可逐渐强壮而使腹壁加强,单纯高位疝囊结扎常能获得满意的疗效。


第740题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精索鞘膜积液

B.股疝

C.腹股沟直疝

D.腹股沟斜疝

E.先天性鞘膜积液


参考答案:D


解析:

这道题选D

腹股沟斜疝:是指疝囊从腹壁下动脉外侧的内环突出,向内、向下进入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皮下环,可突入阴囊内或大阴唇前端的疝。

腹股沟管外环处出现可复性肿块是最重要的临床表现。最初在长期站立、行走或咳嗽时肿块沿腹股沟管斜行突向外环口。以后,肿块逐渐增大并延伸进入阴囊。肿块上端狭小,下端宽大,形状似梨,并似有一柄笠行伸入腹股沟管。肿块突出时有下坠或轻度酸胀感。

检查时,病人取平卧位,患侧髋部屈曲、内收,松弛腹股沟部。顺腹股沟管向外上方向轻按肿块即可回纳。如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cm处按压内环,并令病人站立咳嗽,可阻止肿块突出,移去按压手指,肿块即复出。如为不完全性斜疝,疝内容物未突出外环,可用手指伸入外环口。令病人咳嗽即有冲击感。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