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61题 当关键线路的某工程项目施工进度被拖延时,以下措施合理的是( )。
A.可以利用工作自由时差调整
B.缩短该线路上的后续工序持续时间 来调整
C.可以利用工作总时差调整
D.可以利用某非关键线路上的总时差 调整
参考答案:D
解析:对于网络计划关键线路上 的工程项目发生进度拖延时,由于项目是关 键工作,肯定会影响总工期。因此,可以采 取的措施是压缩该工作后续相关工作的机动 时间,这些机动时间包括后续工作的自由时 差、总时差。除此之外,也可以压缩后续关 键工作的持续时间,但要注意,不能把关键 工作压缩为非关键工作。对于调整非关键线 路上的工作总时差,不会影响网络计划的工 期。因此,答案应选 D。
第462题 立井井筒施工进度出现延误后,可采取的有效调整措施是( )。
A.增加施工作业人员,加快施工速度
B.增大吊桶容积,提高出矸速度
C.优化作业方式,缩短循环作业时间
D.调整井筒深度,确保计划工期不变
参考答案:C
解析:施工进度计划发生延误后, 要分析延误造成的影响,如果影响工期,就 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缩短某些工作的时间, 保持总工期不变。立井井筒一般属于矿井建 设网络计划上的关键工作,一旦出现延误肯 定会影响总工期,其工期调整的措施包括组 织措施、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等。提供增加 施工作业人员来加快施工速度,属于组织措 施,但由于井筒施工断面小,无法增加作业 人员,该措施难以实施;通过增大吊桶容积 来提高出矸速度,属于技术措施,但井筒断 面一定,无法增大吊桶容积,同时增大吊桶 容积需要增加提升机的提升能力,往往要更 换提升机,该措施不符合实际。优化作业方 式,缩短循环作业时间,属于管理措施,符 合施工实际。调整井筒深度,减少工作量, 保证工期不变,建设单位不可能随意变更井 筒设计,该措施也不符合实际。因此答案是 C。
第463题 加快井巷工程关键线路工作施工的有效措施是( )。
A.主井和副井同时施工
B.矿井贯通巷道安排重点队伍施工
C.积极做好通风和排水工作
D.采区煤巷采用掘进机施工
参考答案:B
解析:加快井巷工程关键线路工 作施工的措施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和 管理措施三个方面,其具体措施是:
(1)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特别要仔细安排 矿、土、安相互交叉影响较大的工序内容。
(2)充分重视安装工程施工,并尽量提前利用 永久设备,对提高施工能力也是非常有益的。
(3)采取多头作业、平行交叉作业,积极采 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提高井巷工程 单进水平。
(4)把施工水平高、装备精良的重点掘进队 放在关键线路上,为快速施工创造条件。
(5)充分做好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减少施工 准备占用时间,降低辅助生产占用的工时。
(6)加强综合平衡,做好工序间的衔接,解 决薄弱环节;利用网络技术做好动态管理, 适时调整各项单位工程进度。
显然,答案选 B。
第464题 下列施工单位为避免进度受影响所做的工作,合理的是( )。
A.检查和审核设计图纸符合现场条件
B.指正会审图纸中的交底不清楚问题
C.拒绝业主对图纸的修改
D.对设计内容进行变更
E.按施工图纸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
参考答案:ABE
解析:施工单位在项目实 施的准备阶段进行进度控制的技术工作重点 之一就是要做好施工图的审查工作,施工图 审查的内容包括设计图纸与现场工程条件是 否一致,设计交底是否清楚,是否全面熟悉 施工图内容,是否存在影响工程正常施工的 内容。作为施工单位应当要明确,建设单位 可以进行施工图的变更或修改,而施工单位 一般不能,只有具备充分理由如对工程使用 或施工产生影响,方能向监理报告请求进行设计变更。因此,答案选择 A、B、E。
第465题 矿山工程进度拖延时,正确的事后措施包括有( )。
A.分析原因和影响工期程度
B.经过业主同意,删减工程量或工程 范围
C.采用外包方法请专业公司帮助解决
D.分析网络计划,根据影响工期与否 选择是否调整资源投入
E.集中到验收前一并处理
参考答案:ABCD
解析:进度拖延的事 后措施,其最关键内容的是要分析引起拖延 的原因,并针对原因采取措施;还可以采取 投入更多的资源加速活动、采取措施保证后 期的活动按计划执行;分析进度网络,找出 有工期延迟的路径;改进方法和技术提高劳 动生产率;或者征得业主的同意后,缩小工 程的范围,甚至删去一些工作包(或分项工 程);或采用外包策略,让更专业的公司完 成一些分项工程。集中到项目验收时一并处 理显然是不合适的,首先时间上已经来不 及,已没有补救的余地;同时,验收时的工 作时非常繁重而繁杂,有其自身的程序。
第466题 以下关于矿井工程施工重要节点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第一个矿井动工的关节是完成广场 购地
B.两井筒同时到底是影响后续工程进 度的重要因素
C.井筒到底是井底全面开始巷道工程 的关节
D.副井永久装备开始是其绞车房工程 成为施工重点的标志
E.完成主井装载硐室施工是开始井底 车场工程的标志
参考答案:BCD
解析:矿井工程项目的施 工,由于其涉及地面和地下两个方面,同时 工程内容包括有矿建、土建和机电安装三个 方面内容,因此施工的重要节点往往是进度 控制的关键时间点。矿井建设围绕第一个井 筒的开工,要完成施工准备工作;围绕井 筒到底进行短路贯通,是井巷过渡转入巷道 施工和进行主、副井交替装备的开始;围绕 井筒永久装备完成并交付使用,是地面土 建、安装工程施工的开始和竣工的标志。围 绕工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节点,要组织综合 施工,实现工程进度的节点控制。由于施工 准备是为第一个井筒开工创造条件的,主井 装载硐室施工也不是绞车房施工的前提。因 此,井筒同时到底进行贯通是井下工程施 工的前提;副井永久装备要保证按时投入使 用,其绞车房必须按计划施工。由此可见, B、C、D 说法是正确的。
第467题 避免施工中出现不利施工因素而影响进度的合理方法,包括( )。
A.必要的补充地质勘探
B.准备阶段充分的调研
C.采用完全可靠的方案
D.施工组织设计有预案
E.严格遵循安全规程和施工规程
参考答案:ABDE
解析:题意是如何减 少出现不利因素的情况或者出现后能减少其影响。当地质勘探程度不够,或按规程必须 补充勘探的,必须进行补充勘探(A);施 工过程中出现不利因素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 调研不够而准备不充分,所以要在施工准备 阶段做好充分准备(B);对于可能的不利 因素,要有预案,这已经是目前常用的方法 了(D);安全规程和施工规程是常年且广 泛积累了的工程经验总结,因此严格遵守安 全规程和施工规程是避免风险、减少损失的 重要手段(E)。因为造成不利因素不是由 于方法可靠的问题,问题也不是方法不可靠 造成的,所以(C)并不合适题意。故答案 应为 A、B、D、E。
第468题 为加快矿业工程施工进度,可采取的技术措施有( )。
A.明确进度控制的责任和具体分工
B.优化施工方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
C.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艺的技术间 歇时间
D.科学规划,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E.选择更先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施 工设备
参考答案:BCE
解析:为加快矿业工程施 工进度,可采取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管理 措施,本题的题干涉及的是技术措施。通常 组织措施有:增加工作面、组织更多的施工 队伍、增加施工作业时间、增加劳动力及施 工机械设备等;技术措施有:优化施工方案 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 艺的技术间隙时间、采用更先进的施工机械 设备加快施工速度等;管理措施有:建立和 健全矿业工程施工进度的管理,科学规划、 认真部署、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选项 A 和 D 为管理措施,选项 B、C、E 为技术措施。 所以本题答案为 B、C、E。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案例1
1.项目进度过程控制应包括三个阶段,即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施工方的做法对三个阶段都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方案、施工总进度计划、施工总平面图及材料设备的采购供应计划等工作属于事前控制过程。工程进度的经常性检查、工程进度的动态管理等工作属于事中控制的过程。制定保证总工期目标不突破的对策措施、制定总工期目标突破后的补救措施等工作属于事后控制过程。
2.总工期拖延 3 个月。项目拖延的因素主要有:设计变更因素;物料供应进度因素;不利的施工条件或说地质条件不清的因素等。其他影响因素还可以有技术因素;施工组织因素;不可抗力等不可预见因素等。
3.处理的基本原则是:对设计变更方面,原则上应维护设计权威性;对一些必不可少的设计变更,应本着实事求是,少作改动的原则;提前在工程施工前3 个月做好预见性工作,使设计修改有充分的时间。物料供应方面,加强对工程建设物资供应(部门、人员)的管理;加强物资供应的计划管理,提前做好物资供应的合同签订、资金供应、催交;建立物资供应的质量保证体系。
不利的施工条件方面,准备阶段做好充分调研;加强地质勘探和工程地质工作,并使设计和施工有切合实际的防患措施;施工组织设计应有明确、可靠的预防措施。及时采取有效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以应对条件的变化;每年要提前编制雨期防洪、防雷电、防汛、冬期防寒、防冻措施计划,确保工程正常施工。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1.加速井巷过渡期设备的改装,是保证建井第二期工程顺利开工和缩短建井总工期的关键之一。井巷过渡期的施工内容主要包括:主副井短路贯通;服务于井筒掘进用的提升、通风、排水和压气设备的改装;井下运输、供水及供电系统的建立;劳动组织的变换等等。一般应尽量利用原设计的辅助硐室和巷道,如无可利用条件,则施工单位可以与建设单位协商后在主、副井之间选择和施工临时贯通巷道。临时贯通道通常选择主副井之间的贯通距离最短、弯曲最少、符合主井临时改装后提升方位和二期工程重车主要出车方向要求,以及与永久巷道或硐室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岩柱,并且应考虑所开临时巷道能给生产期间提供利用价值。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短路贯通线路可安排:主井井底清撒硐室→联络巷→副井东侧马头门;贯通点宜选择在联络巷与车场绕道的连接处。
2.主、副井同时到底后,应迅速组织矿井建设二三期工程的施工,安排井底车场巷道及硐室施工时。车场巷道施工顺序的安排除应保证主副井短路贯通与连锁工程项目不间断地快速施工外,同时还必须积极组织力量,掘进一些为提高连锁工程的掘进速度和改善其施工条件所必需的巷道。如:尽快形成环形运输系统,提高运输能力;沟通通风环路,改善通风条件,改变独头通风的困难;沟通排水系统,改善工作面掘进条件等。因此,主副井同时到底后,井底车场巷道与硐室的施工组织是:
(1)主、副井首先短路贯通;
(2)保证矿井关键线路工程施工不间断;
(3)尽快形成改绞井筒的调车系统;
(4)加快临时设施和硐室施工;
(5)保证副井永久装备完成时相关巷道及硐室施工同步完成;
(6)保证巷道及硐室的连续施工。
3.结合图 1 和图 2,理解网络计划与副井井底车场主要巷道及硐室布置安排,然后结合图1,查找不合理之处。由图 1 和图 2 可见,只有先施工“水仓入口”后,内、外水仓才具备施工作业面,才能开展后续工程的施工。因此,不当之处是:外水仓的施工安排,调整方法是:将外水仓施工安排在“水仓入口”工作之后。
4.主井井筒到底时间与装载硐室施工顺序有关。装载硐室有三种施工顺序:一是与主井井筒及其硐室一次施工完毕,此方法工期较长,但是不需要井筒二次改装,而且安全性较好;二是主井井筒一次掘到底,预留硐口,待副井罐笼投入使用后,在主井井塔施工的同时完成硐室工程;三是主井井筒第一次掘砌到运输水平,待副井罐笼提升后,施工下段井筒,装载硐室与该段井筒一次作完,这种方式只有在井底部分地质条件特别复杂时(或地质条件出现意外恶劣情况时)才采用。目前,由于主井井筒表土段施工时发生工期延误3 个月,在后续井筒施工进度不变的情况下,保证原施工组织受影响最小是需要保证主、副井筒同时到底进行贯通,根据装载硐室施工方案,可不安排箕斗装载硐室与主井井筒同时施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主、副井同时到底。箕斗装载硐室可安排在副井提升系统移交后,主井永久装备前施工。
第471题
1.指出施工单位所编制的网络计划所有关键线路,并计算工期。 2.分别说明所发生的事件对项目总工期的影响。 3.为使 G 工程的延误不影响工期,施工单位应如何调整进度计划?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案例3
1.通过计算可得到关键线路为
(1)B—F—L(①→③→④→⑦→!2);
(2)C—F—L(①→④→⑦→!2);
(3)B—G—M—N(①→③→④→⑧→⑨→!2);
(4)C—G—M—N(①→④→⑧→⑨→!2)。
计算工期为200 天。
2.判断某一事件的延误是否会对整个网络计划的总工期造成影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判断分析:
(1)首先看引起延误的事件是否发生在关键线路上,如果是,则该事件必然导致总工期的延误,无论延误多长时间,都必然造成总工期的延误;
(2)如果引起延误的事件不在关键线路上,而是发生在非关键线路的工作中,此时需要根据该延误是否超过该工作(即发生延误的工序)的总时差,如果延误时间小于该工作的总时差,则对总工期没有影响;反之,则会造成总工期的延误。
如事件一发生于线路A—D—H—J 上 D 工作施工过程中,该线路为非关键线路,其长度为170 天,D 工作的总时差为 10 天,该工作延误的时间为 10 天,延误时间未超过其总时差,所以事件一对总工期未造成影响。
显然,如果延误事件出于关键线路,问题就比较简单。如果延误发生在非关键线路上,那么问题相对较复杂,需要在就算了该工序的总时差后,才能做出判断。所以,事件一不影响总工期;事件二影响总工期;事件三影响总工期。
3.背景事件三明确因施工单位水仓入口工程 G 安排失误,导致工期延误 20 天,需要采取措施确保工期不受此延误的影响,要解决这个问题,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
(1)通过提高后续工程的掘进速度(即缩短后续工程的持续时间)追赶进度,这时需要增加投入、调整机械装备等措施;
(2)或者通过增加工作面,采取平行施工的措施,也就是说增加施工队伍的做法来加快后续工程的施工。
根据背景资料的分析,C—G—M—N 关键线路上的 M、N 两项工程分别为矿井的内、外水仓,而且水仓入口工程G 已经施工完毕,具备增加施工队伍、平行作业的条件,因此采用措施2,即将内水仓 M、外水仓 N 顺序施工改为平行施工。
第472题 根据统计观念,抽样判别均存在误判或漏判的概率,一般项目的误判率和漏判率分别在( )以下。
A.3%;5%
B.5%;8%
C.5%;10%
D.8%;10%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通常重要项目的检验,其误判概率(标为 α,称为生产方风险)和漏判概率(标为β,称为使用方风险)均限制在 5% 以下,一般项目的误判率在 5% 以下,漏判率在10% 以下。
第473题 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或 Cp)可以判别工序施工状态好坏。一般把工序能力指数分5 级,其中,表示工序能力指数合格,但不充分的是等级( )。
A.特级
B.A
C.B
D.C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一般把工序能力指数分 5 级:特级,CPK > 1.67,工序能力指数过分充裕;A 级,1.67 > CPK > 1.33,工序能力指数充分;B 级,1.33 > CPK > 1.0,工序能力指数合格,但不充分;C 级,1.0 > CPK > 0.67,指数值不足,已有质量不合格情况,必须采取改进措施;D 级,CPK ≤ 0.67,能力指数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停工整顿。本题中工序能力指数合格,应该选C。
第474题 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或 Cp)可以判别工序施工状态好坏。理想的工序能力指数的范围是( )。
A.CPK ≤ 0.67
B.1.0 > CPK > 0.67
C.1.33 > CPK > 1.0
D.1.67 > CPK > 1.3
参考答案:D
解析:
答案应为D。一般把工序能力指数分 5 级:特级,CPK > 1.67,工序能力指数过分充裕;D 级,1.67 > CPK > 1.33,工序能力指数充分;B 级,1.33 > CPK > 1.0,工序能力指数合格,但不充分;C 级,1.0 > CPK > 0.67,指数值不足,已有质量不合格情况,必须采取改进措施;A 级,CPK ≤ 0.67,能力指数严重不足,必须立即停工整顿。因此,理想的工序能力指数是1.33~1.67。
第475题 在排列图法中,习惯上通常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其中属于B 类的累计频率为( )。
A.0~80%
B.50%~80%
C.80%~90%
D.90%~100%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通常将影响因素分为三类:(1)将累计频率 0~80% 范围内的有关因素视为A 类,这是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2)累计频率在 80%~9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B类,是次要因素。(3)累计频率在 90%~100% 范围内的因素视为 C 类,是一般因素。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
第476题 工程质量事故分为四个等级,下列不属于其中四个等级的是( )。
A.特别重大事故
B.较重大事故
C.较大事故
D.一般事故
参考答案:B
解析:
答案应为B。工程质量事故分为 4 个等级: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各等级的划分与《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件》中的等级划分基本一致。故答案B 较重大事故,没有这种提法。
第477题 对于工程质量一般事故中的直接经济损失部分给出了其下限,即直接经济损失所在范围为( )。
A.5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
B.5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
C.100 万元以上 500 万元以下
D.1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
参考答案:D
解析:
答案应为D。工程质量一般事故中的直接经济损失部分给出了其下限,即直接经济损失在100 万元以上 1000 万元以下的范围。故答案应该选 D。
第478题 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 )的组织与参与下,应尽快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查,写出质量事故的报告。
A.设计工程师
B.项目经理
C.监理工程师
D.质量工程师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当发现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或事故后,监理工程师或质量管理部门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预期有关联部位及下道工序的施工,需要时还应要求施工单位采取防护措施;同时,应及时上报主管部门。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与参与下,应尽快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查,写出质量事故的报告。监理工程师是帮助业主质量控制的主体。因此应该选C。
第479题 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在( )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
A.8h
B.12h
C.24h
D.48h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建设工程发生质量事故,有关单位应在24h 内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因此应该选C。
第480题 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程序应按照( )有关规定办理。
A.当地人民政府
B.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C.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
D.国务院
参考答案:D
解析:
答案应为D。根据事故的等级,有不同的归口管理部门。对重大质量事故,事故发生地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当按照事故类别和等级向当地人民政府和上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别重大质量事故的调查程序应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办理。发生重大工程质量事故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报告期限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