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81题 下列不属于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是( )。
A.实施保证体系
B.组织保证体系
C.思想保证体系
D.工作保证体系
参考答案:A
解析:
答案应为A。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包括了项目施工质量目标和质量计划,以及思想保证体系、组织保证体系和工作保证体系,即在目标和计划的基础上,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组织全体人员树立强烈的质量观念。因此实施保证体系不属于其中。
第482题 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通常指的是下列哪些因素( )。
A.人
B.料(材料)
C.机(设备)
D.法(方法)
E.工期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答案应为A、B、C、D。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主要是 5 个方面,即人,材料,机械设备,方法和环境,简称4M1E。因此工期不属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
第483题 施工环境是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下列哪些属于施工环境的因素( )。
A.工程技术环境
B.管理环境
C.场外交通环境
D.作业环境
E.自然环境
参考答案:ABD
解析:
答案应为A、B、D。影响工程质量的主要因素中,环境因素涉及硬环境和软环境,其中施工环境主要是指工程技术环境、管理环境和作业环境。自然环境属于硬环境中的自然因素。故应该选A、B、D。
第484题 抽样本身就是质量检验的一种方法,根据抽样形式决定的检验方法,可以分为( )。
A.全检
B.抽查
C.免检
D.专检
E.破坏性检验
参考答案:ABC
解析:
答案应为A、B、C。在对进场的工程材料进行质量检验时,通常有三种方法,即全数检验、抽查检验和免检。
第485题 下列属于施工质量分析方法的有( )。
A.工序能力分析方法
B.控制图法
C.因果分析图法
D.排列图法
E.抽样检验法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答案应为A、B、C、D。在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中,常用的质量检查分析方法有工序能力分析方法、控制图法、因果分析图法和排列图法。而抽样检验法是对工程材料的检验方法,是施工前的材料质量检验方法之一。
第486题 在工序能力分析方法中,通常以σ 为标准衡量工序能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σ 值越大,工序特性值的波动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小
B.σ 值越大,工序特性值的波动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大
C.σ 值越小,工序特性值的波动越小,说明工序能力越大
D.σ 值越小,工序特性值的波动越小,说明工序能力越小
E.σ 值较大时,工序特性值的波动可以忽略
参考答案:AC
解析:
答案应为A、C。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处于稳定状态下的实际操作能力。所谓稳定状态,就是指没有异常因素影响,整个工序过程均按作业规程要求正常实施的质量进行状态。σ 值(或 6σ)越大,工序特性值的波动越大,说明工序能力越小;反之亦然。因此,提高工序能力,关键在于减小σ 的数值。因此正确答案为 A、C。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案例1
1.钢筋混凝土浇筑支护所涉及的工序有: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浇筑、搅拌、充填、养护等工序。
2.计算工序能力指数:
工序能力大小:A = 6×σ = 62.4mm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因为数据的平均值为5626mm,近似认为与公差中心一致,故可以计算其工序能力指数为:Cp =(Tu-Tl)/6σ = 50/6×10.4 = 0.801
工序能力指数为0.801 < 1.0,说明工序能力不足,且有不合格数据。
因为统计的数据是硐室墙面最终的断面尺寸数据,因此,该工序指数是指钢筋绑扎、立模、混凝土浇筑、搅拌(除充填、养护等不影响墙体断面尺寸的工序)以外的所有工序,甚至是包括支护之前的掘进工序的总体工序质量状况。
3.本次质量检查存在的问题包括:
(1)本次质量检查属于(子)分部工程(硐身钢筋混凝土支护工程)验收检查,按照验收规定,应有总监理工程师负责;采取由专业监理工程师组织验收的做法不符合规程要求。
(2)本项工程内容不仅是钢筋混凝土支护工程,也包括有一般的混凝土工程,验收内容还应包括:混凝土工程验收项目的相关材料(混凝土原材料检验、配合比检验)、其他混凝土工程项目(主要是设备基础的位置、规格和预留底脚螺栓位置与深度等混凝土工程内容、水沟、地面标高与平整)验收材料等的内容。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本案例要求掌握排列图的绘制方法及判断方法。
1.按照不合格出现次数的大小进行排列,并计算累计频率,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绘制排列图,如下图所示。
2.根据排列图,可以看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是断面尺寸、喷射混凝土强度,其累频数计出现频率在0~80% 之间;次要因素为喷射混凝土厚度,因为其累计频率在 80%~90%之间;一般因素是锚杆抗拔力和锚杆间排距,因为其累计频率在90%~100% 之间。
参考答案:↓
解析:
【分析与答案】
1.施工单位管理部门应在第一时间对该项目的质量管理运行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做出判断并提出改进措施。针对出现的问题,管理部门应对这些问题给项目发出整改意见书,并将信息传递给业主及相关方。为使得各项措施能具体落实,管理部门可组织专项审核检查,促进施工项目部的质量管理工作开展。
2.施工项目部在工程质量管理上应该注意:
(1)施工项目部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真正建立,各项制度是否健全,和业主的沟通是否全面,业主的需求和规定是否了解。
(2)工程各种资源包括管理资源、劳动力资源的组织是否充分,并符合工程建设的要求,这是保证质量的最基本条件。
(3)工程项目的进度安排及各类技术方案是否适应工程的需要,是否相对合理。
(4)质量管理和工程实体的标准是否能真正传达到作业班组,参与的人员是否符合要求,必要时组织相应的培训。
3.就工程建设本身而言,合理工期是质量保证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如果工序必要的时间无法保证,保证工程质量是难以想象的。但就上述工程而言,业主投资的是一个对时间要求非常苛刻项目,时间就意味着市场占有,作为承包商应满足业主的这一要求,否则,工期的拖延就可能意味着项目的失败。从某种程度上讲,有时工期和质量的矛盾是非常突出的,应该正确处理好两者关系,可以通过充分的资源组织、相对合理的工期安排、严格的质量管理程序、明晰的质量要求来保证工程实体质量符合业主的要求和项目功能的要求。
4.排桩施工的主要质量要求有:
(1)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 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大于 0.5%。
(2)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 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按有关要求执行。
(3)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 24h 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4)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放方向与设计方向一致。
(5)冠梁施工前,应将支护桩桩顶浮浆凿除清理干净,桩顶以上露出的钢筋长度应达到设计要求。
第490题 较薄的平面结构混凝土通常采用( )进行振捣。
A.振捣棒
B.平板振捣器
C.附壁振动器
D.表面加压振动
参考答案:B
解析:
答案应为B。一般结构混凝土通常使用振捣棒进行插入振捣,较薄的平面结构可采用平板振捣器进行表面振捣,竖向薄壁且配筋较密的结构或构件可采用附壁振动器进行附壁振动,当采用干硬性混凝土成型混凝土制品时,可采用振动台或表面加压振动。
第491题 基槽开挖后,在基坑底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的情形是( )。
A.持力层明显不均匀
B.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
C.浅部有软弱下卧层
D.基坑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
参考答案:D
解析:
答案应为D。基槽开挖后,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在基坑底普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1)持力层明显不均匀;(2)浅部有软弱下卧层;(3)有浅埋的坑穴、古墓、古井等,直接观察难以发现时;(4)勘察报告或设计文件规定应进行轻型动力触探时。遇下列情况之一时,可不进行轻型动力触探:(1)基坑不深处有承压水层,触探可造成冒水涌砂时;(2)持力层为砾石层或卵石层,且其厚度符合设计要求时。
第492题 立井井筒基岩炮眼钻进时,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应避开残眼和岩层裂隙
B.荒直径小于 5m 时,宜采用伞形钻架钻眼
C.掏槽眼应按要求增加深度
D.每圈炮眼应钻至同一水平位置
参考答案:B
解析:
答案应为B。基岩炮眼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岩掘进,除过于松散破碎的岩层外,应采用钻眼爆破法施工;井径大于5m 时,宜采用伞形钻架钻眼;井径小于 5m时,可采用手持气动凿岩机钻眼。(2)钻眼前应清除工作面余渣。(3)应用量具确定炮眼圈径和每圈炮眼眼位。(4)每圈炮眼应钻至同一水平位置,掏槽眼应按要求增加深度。(5)钻眼时应避开残眼和岩层裂隙。每个炮眼钻完后应及时封住眼口,装药前应用压气清除炮眼内的岩粉和污水。
第493题 倾斜巷道倾角为12°,支架架设的迎山角为( )。
A.1°~2°
B.2°~3°
C.3°~4°
D.4°~5°
参考答案:B
解析:
答案应为B。倾斜巷道的支架架设,应有适当的迎山角。迎山角的数值,可按下表的规定取值。
倾斜巷道支架迎山角巷道倾角5° ~ 10° 10° ~ 15° 15° ~ 20° 20° ~ 25°
支架迎山角1° ~ 2° 2° ~ 3° 3° ~ 4° 4° ~ 5°
第494题 露天矿疏干井工程扩孔时,符合要求的是( )。
A.扩孔期间,每小班应提钻一次
B.应减少扩孔直径级差
C.增加扩孔级差
D.扩孔速度越快越好
参考答案:A
解析:
答案应为A。露天矿疏干井工程扩孔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1)扩孔钻具应带有扶正器,钻具连接应牢固;扩孔期间,每小班应提钻一次,认真检查钻具,当发现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修理或更换。(2)应按照设备和钻具的负荷能力及地层性质和复杂程度合理选择扩孔直径级差,当设备和钻具条件允许时,应增大扩孔直径级差,减少扩孔级差。(3)扩孔过程中应保持孔壁圆直和下部小孔畅通,下钻不顺应扫孔,发现下部小孔堵塞应进行通孔。扩孔速度不宜过快,应与地层、转速相适应。(4)扩孔过程中应定期冲孔和清理循环系统内岩粉,并应加强泥浆净化。(5)扩孔过程中在维持孔壁不塌的原则下,应降低泥浆的黏度和密度,当进行最后一级扩孔时,泥浆的黏度和密度应降低到最低限度。(6)扩孔应连续进行,停扩期间,应把钻具提出孔外,并应注意孔内水位变化,当其下降时,应及时注满。
第495题 露天矿巷道疏干工程施工时,不符合要求的是( )。
A.巷道设计为下山时,每掘进 300m 应设置一处集水坑导水
B.硐口掘进前应做好加固。
C.巷道贯通前应将贯通点处积水排净。
D.巷道贯通的两个地点相距 20m 时,应停止一个工作面。
参考答案:A
解析:
答案应为A。巷道设计为下山时,每掘进 200m 应设置一处集水坑导水。
第496题 对锚杆支护能力有重要影响的锚杆施工质量指标是( )。
A.锚杆杆体强度
B.锚固力
C.抗拉拔力
D.砂浆强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答案应为C。锚杆施工质量对锚杆作用能力有重要影响的参数是其抗拉拔力。抗拉拔力是指阻止锚杆从岩体中拔出的作用大小,而上面所说的锚杆作用能力,也就是锚杆对围岩的作用,被称为锚固力。锚杆的杆体强度不是锚杆施工时形成的质量,而砂浆强度,只是某些锚杆的粘结材料,与锚杆锚固作用没有直接作用。
第497题 锚杆安装时其外露太长、托盘不能贴紧岩面的工序衔接问题是( )。
A.锚杆孔的深度未检查
B.锚杆预紧力不够
C.锚杆长度过长
D.锚杆固结时间太早
参考答案:A
解析:
答案应为A。本题是关系工序质量控制问题。工序质量控制要特别关注的一项工作是工序间衔接应满足要求,控制上下工序间的交接工作。本题的背景是锚杆外露长、托盘无法紧贴岩面。与锚杆安装的上道衔接工序是锚杆孔质量,影响托盘不能紧贴的锚杆孔质量问题是孔深度不够,这是衔接锚杆安设应检查的内容(A);锚杆预紧力(B)是锚杆安装工序自身的质量内容;锚杆固结(D)与锚杆紧贴无直接关系;锚杆长度的检查应是锚杆材质、规格检查时完成,也不是锚杆安设前的衔接内容。
第498题 建(构)筑物应进行专门的施工勘察的情况有( )。
A.开挖基槽发现土质、土层结构与勘察资料不符时
B.为地基处理,需进一步提供勘察资料时
C.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详勘阶段难以查清时
D.施工单位为方便工程施工时
E.在施工时出现新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时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答案应为A、B、C、E。所有建(构)筑物均应进行施工检测,遇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专门的施工勘察:(1)工程地质条件复杂,详勘阶段难以查清时;(2)开挖基槽发现土质、土层结构与勘察资料不符时;(3)施工中边坡失稳,需查明原因,进行观察处理时;(4)施工中,地基土受扰动,需查明其性状及工程性质时;(5)为地基处理,需进一步提供勘察资料时;(6)建(构)筑物有特殊要求,或在施工时出现新的岩土工程地质问题时。
第499题 符合立井井筒基岩爆破作业规定的有( )。
A.短段掘砌混合作业的眼深应为 3.5~5.0m
B.宜采用低威力、防水性能好的水胶炸药
C.浅眼多循环作业的眼深应为 1.2~2.0m
D.周边眼药卷直径不小于 45mm
E.光面爆破周边眼的眼距应控制在 0.4~0.6m
参考答案:ACE
解析:
答案应为A、C、E。立井井筒基岩爆破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炮眼的深度与布置应根据岩性、作业方式等加以确定,通常情况下,短段掘砌混合作业的眼深应为3.5~5.0m;单行作业或平行作业的眼深可为 2.0~4.5m 或更深;浅眼多循环作业的眼深应为1.2~2.0m。(2)宜采用高威力、防水性能好的水胶炸药、乳化炸药,实行光面爆破。(3)应编制施工作业规程,爆破图表应根据岩性变化适时调整。(4)光面爆破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周边眼的眼距应控制在0.4~0.6m;有条件的井筒,周边眼应采用小炮眼、小药卷,药卷直径宜小于35mm。
第500题 根据《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 50511—2010 规定,说法正确的有( )。
A.松软破碎的大断面巷道采用全断面爆破,利于快速施工
B.巷道采用锚喷作永久支护时,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间的距离不宜大于 40m
C.巷道采用砌碹支护时,临时支护应紧跟工作面
D.永久水沟距掘进工作面不宜大于 40m
E.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岩石巷道宜采用掘进机掘进
参考答案:BCD
解析:
答案应为B、C、D。根据《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 50511—2010 规定;(1)平巷施工时,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间的距离,当采用锚喷作永久支护时,应紧跟掘进工作面,永久支护与掘进工作面间的距离不宜大于40m;当采用砌碹支护时,应设临时支护,临时支护应紧跟工作面。(2)永久水沟距掘进工作面不宜大于 40m。(3)煤巷和煤岩巷道施工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宜采用掘进机掘进。(4)松软破碎不稳定的大断面巷道的施工方案,可采用上下分层法、一侧或两侧导硐法、先拱后墙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