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603题 为了使录音室隔绝外面的噪声,通常采用( )措施进行处理。
A.墙壁和顶棚上加装适当的吸声材料
B.墙体采用厚墙或双层墙
C.采用密封式的双层窗
D.采用特制的双层门
E.采取浮筑式结构,形成“房中房”
参考答案:BCDE
解析:答案 B、C、D、E:
墙壁和顶棚上加装适当的吸声材料的主要目的是室内噪声的传播控制,而不是隔绝外
界的噪声。
第604题 常见的声学处理措施是对建筑物的( )进行隔声和吸声处理。
A.地面
B.窗户
C.墙面
D.外立面
E.周围环境
参考答案:ABC
解析:答案 A、B、C:
对外立面和周围环境无法进行隔声和吸声处理。
第608题
演播室灯光施工中调光系统的调试的最后一步是打开所有负载的 65%~85% 并保
持 1.5~2h,检测( ),直至调光系统所有设备全部正常工作。
A.电源电压的波动情况
B.空气开关的表面温度
C.调光柜的运行情况
D.散热系统的运行情况
E.测试三相电源之间及每相对零、对地的绝缘电阻
参考答案:ABCD
解析:答案 A、B、C、D:
测试三相电源之间及每相对零、对地的绝缘电阻是针对电源的安全进行的,不直接影
响调光系统的性能。
第612题 广播电视中心演播室灯光用电负荷的特点包括( )。
A.用电设备集中,负荷性质具有非线性负载的特性
B.用电负荷容量大,且演播室的灯光用电负荷是连续负荷
C.用电负荷对工艺用电设备产生较大的谐波干扰
D.用电设备的单相负荷在使用中易造成严重的三相不平衡
E.用电设备的供电使用时间长,每天24h连续工作
参考答案:ABCD
参考答案:↓
解析:
① 需要安装的设备位置、数量是否准确有效;
② 线缆走向、距离是否准确可行;
③ 电源电压、熔断器容量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④ 保护接地的位置是否有冗余;
⑤ 防静电地板的高度是否和抗震机座的高度相符。
(2)设计会审最终要形成“施工图设计会审纪要”,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与设计文件 同时作为指导施工的依据,也同时作为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审定后的 施工图设计与施工图设计会审纪要,都是指导施工的法定性文件,在施工中既要满足规范、 规程、施工合同的要求,又要满足施工图设计和会审纪要的要求。
(3)施工组织设计中缺少的主要内容是:
① 施工部署;
② 施工方案;
③ 施工准备;
④ 资源配备计划。 与投标阶段相比,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强调的是可操作性。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施工单位的现场准备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临时设施的位置选择不当。因为所选的驻点通信不方便,而且驻点距离线路两端距离较远,不便于施工。
②进货检验工作存在问题,表现在使用接头盒以前未对其进行进货检验。
③仪表进场前未进行校验,未检验其可用性。因为光缆接续时发现 OTDR 测试不准,导致监测结果有误。
(2)施工单位的技术准备工作存在以下问题:
①施工单位的施工图设计自审工作存在问题。因为施工单位的投标报价费用较低,未到现场核对施工图存在的问题。工程开工以后,才在路由复测时发现线路路由上有民房和树林。
②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存在问题。施工单位的安全技术交底内容不全面,只将施工安全、仰俯角辅助装置的制作及光缆接续工作要求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了交底,未将拉线的制作要求进行交底,从而致使施工人员制作的拉线不符合建设单位的制作要求。
③施工单位未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导致了所有拉线上的捆扎线(铁线)全部生锈。
(3)施工组织设计不完整,缺少编制依据、项目工作分解结构以及进度、成本、风险、采购、变更等方面的管理计划。
(4)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主持召开设计会审会议不妥。按照要求,设计会审应由建设单位主持,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等参加,参加会审的各方共同对施工图设计进行会审。施工图会审纪要应由建设单位正式行文,作为与设计文件同时使用的技术文件和指导施工的依据,同时它也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进行工程结算的依据。而本工程的设计会审由建设单位委托设计单位主持,致使会议上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提出的配合问题没有得到落实,建设单位也未向监理单位、设计单位以及施工单位出示设计会审纪要,从而导致工程中的管理缺少了依据。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本工程各项主要工作的排列顺序为:路由复测—挖沟及处理障碍—放缆—回填及标石埋设—接续(光缆接续、成端制作)—中继段测试—整理(汇总)竣工资料。
(2)对于光缆接头及成端制作,按照不同的施工条件、不同的监测方式,可以将接头制作放在前边,也可以将成端制作放在前边。如果 ODF 架已经安装完毕、局端光缆已经敷设完成时,可先进行成端制作,然后采用单向法对光缆接头进行监测,此时也可以采用双向法对每个光缆接头进行双向监测。当局端光缆不具备施工条件时,只能先进行光缆接头制作,采用双向监测法监测,最后待具备条件时再完成光缆成端制作工作。
(3)项目部首先将此工程分解为三个中继段,然后将每个中继段的工作进一步分解为路由复测、挖沟及处理障碍、放缆回填及标石埋设、光缆接续及全程测试等项工作。
(4)本工程项目部采用流水作业法合适。采用流水作业法的条件是:
①可以把工程的施工分为若干个过程,每个过程分别由固定的作业队负责完成。
②可以把工程划分为劳动量大致相等的施工段(也称流水段)。
③各作业段施工持续的时间相近。
④各作业队按一定的施工工艺要求配备必要的施工资源,依次性地、连续性地由一个施工段转移到另一个施工段,反复地完成同类工作。
⑤各作业队完成各施工过程的时间可以适当地搭接起来。
(5)在考虑工序搭接的情况下,要求工期最短(时间按整天考虑)、费用最低,绘制的本工程包含路由复测、挖沟及障碍处理、放缆回填及埋设标石、接续及测试的横道图如下。
(6)如果时间按整天考虑,各中继段的作业组正常施工,在考虑流水作业的情况下,A 组的工作可以分解为 A1-n(A 中继段第一作业组第 n 天的工作)、A2-n(A 中继段第二作业组第 n 天的工作);当 A 中继段光缆接续、测试需要的时间 D1 = 6 天时,A 中继段的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
(7)影响本工程进度的可能因素有外部因素和施工单位的内部影响因素。
①外部因素有:建设单位的配套机房未建好;材料不能按时到货或到货材料有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得不到急需的建设资金;建设单位不能及时提供满足要求的施工图设计;政府的重要会议、大型活动、重要节假日禁止施工;交通不便;当地居民阻止施工等。
②施工单位的内部影响因素有:对突发情况应对不力;为工程配备的熔接设备和仪表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投入的技术力量不能满足工程需要,如光缆接续人员技术不熟,生手太多;施工过程中,因质量问题造成大量返工;施工现场资金紧缺;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等。
(8)项目部在进行进度控制时,应按照事前、事中、事后的过程方法工作。项目部应在施工准备阶段编制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在施工过程中应将此计划落实下去,要求现场作业班组按照此计划安排施工;施工过程中,项目部还应对工程进度实行动态控制,检查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的偏差,发现偏差应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保证工程项目在合同规定的工期内完成。
(9)如果施工进度延误,项目部应通过分析延误进度的原因,找出调整进度的方法。在调整进度时,可考虑下列方法,调整进度偏差时还应考虑调整成本:
①及时消除影响进度的因素;
②增加施工人员或延长施工人员的劳动时间;
③增加施工机具、设备、仪表或倒班作业;
④改变某些工作间的逻辑关系;
⑤缩短某些工作的持续时间。
第617题
(1)列出图中B、E、F 表示的工作内容。 (2)计算未被批准的原计划工期。 (3)绘出优化后的双代号网络图。 (4)列出优化后的关键工作,并计算工期。 (5)分别分析事件一和事件二对工期造成的影响。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图中 B 表示清刷管孔,E 表示光缆配盘,F 表示光缆敷设。
(2)原计划的关键路径为路由复测→清刷管孔→敷设子管→光缆敷设→光缆接续→中继 段测试,所以:
原计划工期= 5 + 9 + 21 + 24 + 4 + 2 = 65 天
(3)优化后的双代号网络图如下:
(4)优化后的关键工作有:A、B1、C1、F1、F2、F3、G、H; 优化后的计算工期= 5 + 3 + 7 + 8 + 8 + 8 + 4 + 2 = 45 天
第618题
(1)指出施工单位控制现场开支的做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2)施工单位给此项目配置专门的仪表和设备的做法是否可取?为什么? (3)分别说明项目负责人降低现场开支的措施是否合适妥当。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施工单位在控制现场开支方面的做法不正确。因为施工单位没有考虑工程的实际状况,在已经很低的费用情况下再进一步打折后承包给项目部,使得项目部现场费用紧张、施工困难。
成本、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等各方面密不可分,控制成本绝不能脱离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等方面的管理而独立存在,相反的,要在成本、进度、技术、质量、安全等各方面之间进行综合平衡,制定切合实际的成本控制计划。不能忽视工程的具体要求,片面地、不顾客观实际需要地减少成本开支。
(2)施工单位给此项目配置专门的仪表和设备的做法不可取。因为熔接机和 OTDR 并不是在工程整个施工过程中都需要的设备或仪表,专门配备仪表和设备造成其利用率降低,整体上增加了施工单位的成本。施工单位应科学调配资源,加快工程施工过程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的周转速度,提高其使用效率。这样可以使得企业减少机械设备和仪器仪表等固定资产购置,从而可以减少固定资产分摊,降低企业的固定成本,达到降低施工项目成本的目的。
(3)在项目负责人降低现场开支的措施中,现场采购、适当降低材料的等级以及限额领料、随领随用的措施是合理的,因为它符合工程的实际状况,而且对材料的合理控制也将大大降低现场的开支水平。
项目部减少现场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及沿线招收临时作业人员的做法不可取。减少现场管理人员的数量,有可能使得现场的各项管理工作做不到位,从而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临时招收大量的施工人员,需要对他们进行认真的培训,由此增加的费用也是很可观的;新人到了工作岗位,也会使得工程的质量得不到保证。虽然这样做能节约一部分费用,但从工程的质量成本来考虑,不一定合适。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第 1 周末和第 5 周末的计划工作预算费用(BCWS)为:
第 1 周末:BCWS = 10×500×1×7 + 3000÷2 = 35000 + 1500 = 36500 元
第 5 周末:BCWS = 10×500×2×7 + 3000(A 工作)+ 4×500×7 + 400(B 工作)+ 8×500×7 + 100000(C 工作)+ 4×500×2×7 + 200(D 工作)= 73000 + 14400 + 128000 +
28200 = 243600 元
(2)第 1 周末和第 5 周末的已完工作预算费用(BCWP)为: 第一周末:BCWP =(10×500×2×7 + 3000)×70% = 51100 元
第五周末:BCWP = 10×500×2×7 + 3000(A 工作)+ 4×500×7 + 400(B 工作)+ 8×500×7 + 100000(C 工作)+(4×500×2×7 + 200)×80%(D 工作)= 237960 元
(3)第 1 周末和第 5 周末的计划工作实际费用(ACWP)为:
第 1 周末:ACWP = 14×500×7 + 3000×70% = 51100 元
第5 周末:ACWP = 14×500×7 + 10×500×7 + 3000(A 工作) + 4×500×7 + 2×
500×7 + 400(B 工作)+ 6×500×7 + 2×500×7 + 100000(C 工作)+ 4×500×7 + 4×
500×7 + 200×80%(D 工作)= 264560 元
(4)第 1 周末和第 5 周末的费用偏差(CV)和进度偏差(SV)为:
第 1 周末:
CV = BCWP-ACWP = 5110-51100 = 0 元(费用持平)
SV = BCWP-BCWS = 51100-36500 = 14600 元(进度超前) 第 5 周末:
CV = BCWP-ACWP = 237960-264560 = -26600 元(费用超支)
SV = BCWP-BCWS = 237960-243600 = -5640 元(进度滞后)
参考答案:↓
解析:
答:
(1)项目部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涉及安全管理的内容缺少安全事故处理方面的要求,也就是说缺少事后纠偏的工作内容。工程的安全管理工作应在事前制定安全管理计划,事中落实管理计划并进行检查,事后应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查明问题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避免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问题。
(2)在项目部的施工组织设计中,只提到了对内部的人员、仪表、车辆、设备、机具的安全管理,还应当增加:对材料的安全管理,对周围人员、车辆及其他设施的安全管理,对已完工作的安全管理。
(3)本工程的危险源包括:高温;路由附近的高压电力线、低压裸露电力线及变压器;有缺陷的夹杠、大绳、油丝绳、脚扣、安全带、座板、紧线设备、梯子、试电笔等工具,有缺陷的钢绞线、夹板、螺丝、螺母、地锚石、电杆等材料,固定不牢固的滑轮、线担、夹板等高处重物,锋利的工具;码放过高的材料,千斤顶上的电缆盘,车上固定不牢的重物,绷紧的钢绞线;人(手)孔内的有毒气体,落入人(手)孔的重物,安装不牢的拉力环,开凿引上孔溅起的灰渣,使用不当的喷灯;有缺陷的标志,未做防护的杆坑、拉线坑,未立起的电杆,打开的没有围栏的人(手)孔;行驶的车辆,燃油,伙房的煤气罐,传染病,雷电等。
(4)项目负责人不具备上岗资格。因为项目负责人只具有一级注册建造师的证书,还应同时取得安全培训合格证书以后才可上岗。
(5)项目部不符合规定的安全管理工作有: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负责,且只涉及了主要施工人员,交底的范围不符合要求;开挖的杆坑、拉线坑及打开的人(手)孔均未作警示标志或警示标志不全;路口处敷设吊线时未设专人看管;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不到位;未按照安全操作规程施工等。
(6)建设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负责项目管理的技术人员应当对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作业班组、作业人员作出详细说明,并由双方签字确认。在本工程涉及高空作业、人孔作业、大件运输、公路作业、带电作业等重点危险作业施工前,作业现场负责人应组织安全技术人员对作业人员及时进行再交底。
安全交底的形式应根据工程规模确定,如果工程规模比较大,安全技术交底可以逐级进行,直至交底到所有人员;如果工程规模不大,交底工作可以集中进行,直接向所有人员交底。
安全技术交底可以采用会议、口头沟通或示范、样板等组织形式,采用文字、图像等表达形式,但不管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形成记录,都要覆盖到全体人员,并由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签字。
安全技术交底至少包括: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特点和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制定的具体预防措施;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和标准;在施工生产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7)人(手)孔内作业时应注意防毒、防坠落、防原有线缆损坏,具体做法如下:
①在人(手)孔内工作时,井口处应设置警示标志。施工人员打开人(手)孔后,应先进行有害气体测试和通风,确认无有害气体后才可下去作业。在人孔内抽水时,抽水机的排气管不得靠近人(手)孔口,应放在人(手)孔的下风方向。
②下人(手)孔时必须使用梯子,不得蹬踩光(电)缆托板。人(手)孔内工作时,如感觉头晕、呼吸困难,必须离开人(手)孔,采取通风措施。开凿人(手)孔的引上孔时,必须戴防护眼镜。在人(手)孔内不许吸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