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1题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人的因素运动轨迹不包括的是( )。
A.行为失误
B.后天的心里缺陷
C.社会环境的缺陷
D.维修保养上的缺陷
参考答案:D
解析:
维修保养上的缺陷不属于人的因素运动轨迹,而是属于物的因素运动轨迹。
第42题 根据轨迹交叉理论作用原理,物的因素运动轨迹不包括的是( )。
A.设计上的缺陷
B.企业管理上的缺陷
C.制造、工艺流程上的缺陷
D.作业场所环境上的缺陷
参考答案:B
解析:
企业管理上的缺陷属于人的因素运动轨迹,故选B。
第43题 依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安全概念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没有发生伤亡事故就是安全
B.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C.当危险度低于可接受水平时即为安全
D.安全性与危险性互为补数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安全概念。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
第44题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安全与危险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B.危险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周期
参考答案:C
解析: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第45题 安全是相对的,当风险低于某种程度时,则认为是安全的。这一观点的理论依据是()。
A.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扰动起源理论
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来自某种危险源的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危险。危险源是一些可能出问题的事物或环境因素,而危险表征潜在的危险源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机会,可以用概率来衡量。
第46题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的观点,下列关于系统安全理论的概念中,错误的是()。
A.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B.安全是一种主观的判断
C.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
D.安全工作贯穿于系统整个寿命期间
参考答案:C
解析: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
第47题 某矿业公司在提高职工安全管理素质的安全管理培训过程中提出“我公司虽一直处在安全生产状态,但要时刻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因为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的观点,该观点符合()
A.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
B.系统安全理论
C.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参考答案:B
解析:系统安全理论:在系统寿命周期内应用系统安全管理及系统安全工程原理,识别危险源并使其危险性减至最小,使系统达到最佳的安全程度。包括四个创新概念:(1)改变了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2)没有绝对的安全,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应考虑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彻底去消除几种选定的风险;(4)危险源不是一成不变的,有的可能暂时未认识到,有的则会因某种原因而产生。
A.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
B.可以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也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
D.由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有时不能完全认识危险源和危险,即使认识了现有的危险源,随着技术的进步又会产生新的危险源
参考答案:B
解析:
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
第49题 根据系统安全理论,下列关于系统中危险源控制的观点,正确的是()。
A.不可能消除一切危险源
B.可以采取措施控制危险源,减少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
C.系统进入运行阶段后,再进行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
D.应降低系统整体的危险性,而不是仅消除选定的危险源及其危险性
E.可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系统安全理论包括很多区别于传统安全理论的创新概念。(1)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改变了人们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的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2)没有任何一种事物是绝对安全的,任何事物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通常所说的安全或危险只不过是一种主观的判断。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来自某种危险源的造成人员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叫做危险。危险源是一些可能出问题的事物或环境因素,而危险表征潜在的危险源造成伤害或损失的机会,可以用概率来衡量。(3)不可能根除一切危险源和危险,可以减少来自现有危险源的危险性,应减少总的危险性而不是只消除几种选定的危险。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应在事前阶段进行,而不是事中阶段进行。
第50题 某机械制造厂对该厂区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由于危险源较多,该厂决定采取措施根除部分危险源,对不能根除的危险源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从而达到控制与减少危险源总数的目的。该观点符合事故致因理论的()。
A.现代因果连锁理论
B.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C.系统安全理论
D.事故频发倾向理论
参考答案:C
解析:
系统安全理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是“由于不能全部根除危险源,只能把危险降低到可接受的程度,即可接受的危险。安全工作的目标就是控制危险源,努力把事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万一发生事故,把伤害和损失控制在较轻的程度上”。故选C。
第51题 人的失误主要表现在感知环境信息方面的差错,处理信息时作出决策差错、行为差错等,下列情况导致判断、决策差错的是()。
A.信息呈现时间太短
B.听力障碍
C.遗忘和记忆错误
D.眩光
参考答案:C
解析:
信息呈现时间太短、听力障碍、眩光会造成人体感知差错。
第52题 交通心理学研究显示,人的心理状态对交通安全隐患的影响非常重要,不同气质类型的司机交通事故发生率不同,胆汁质的人被认为是“马路第一杀手”。( )的人排第二。
A.黏液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轻率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多血质的特征:思维、言语、动作都具有很高的灵活性,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发生变化,易适应当今世界变化多端的社会环境。故,选C。
第53题 在公路上,汽车司机争开超速飞车,相互超车,经常导致交通事故发生。这种情况属于( )心理。
A.好奇
B.逆反
C.骄傲
D.凑兴
参考答案:D
解析:
凑兴心理是人在社会群体中产生的一种人际关系的心理反应,多见于精力旺盛、能量有余而又缺乏经验的青年人。从凑兴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易导致不理智行为。题干中,“司机争开超速飞车,相互超车”属于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或发泄剩余精力,常导致不理智行为,属于凑兴心理。故,选D。
第54题 安全哲学观是人们安全观念的理论化和系统化,是安全问题在人们头脑中的认识和反映,其中事故处理所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属于()的安全哲学。
A.宿命论与被动型
B.经验论与事后型
C.系统论与综合型
D.本质论与预防型
参考答案:B
解析:
事故处理所坚持的“四不放过”原则,用统计分类的方法进行事故致因的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的完善,管理中的事故赔偿与事故保险制度等方法和措施,都是受经验论与事后型安全哲学的影响所形成的具有补救意义的办法。
第55题 安全发展必须做到()“三个不能”。
A.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B.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
C.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D.不能损害员工的切实利益
E.不能不进行安全生产宣传
参考答案:ABC
解析:
安全发展必须做到“三个不能”,即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安全、不能损害劳动者的健康权益。
A.“三同时”原则
B."6S'’活动
C.“三不伤害”活动
D.“四查”制度
参考答案:D
解析:
“四查”制度属于系统论与综合型的安全哲学。
A.直播工作
B.直接测试
C.直奔基层
D.直插现场
E.直提建议
参考答案:CD
解析:
“四不两直”: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故,选C、D。
A.辐射功能
B.凝聚功能
C.激励功能
D.同化功能
参考答案:B
解析:
凝聚功能,当企业安全文化所提出的价值观被企业职工内化为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后就会产生一种积极而强大的群体意识,将每个职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故选B
第59题 某企业2019年发生了1320起意外事件,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9年有()起重伤或死亡。
A.4
B.116
C.600
D.1200
参考答案:A
解析: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第60题 某企业2019年发生了58起轻伤事故,根据海因里希法则推测,该企业在2019年有()起不安全行为。
A.232
B.116
C.600
D.660
参考答案:C
解析:在机械事故中,伤亡、轻伤、不安全行为的比例为1:29:300。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