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42题 大青叶的采收时间是
A.秋末茎叶枯萎时
B.夏季果熟期
C.枝叶茂盛期
D.花由黄变红时
E.幼果期
参考答案:C
解析:
C
大黄一般在秋、冬两地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大青叶一般在枝叶茂盛期采摘。
第2449题 为避免发霉、变色、虫效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药材贮藏前一般均需
A.干燥
B.蒸、煮、烫
C.熏琉
D.发汗
E.切片
参考答案:A
解析:
A
干燥的目的是除去新鲜药材中大量水分,避免发霉、变色、虫蛀以及有效成分的分解和破坏,保证药材质量,利于储藏。
第2450题 中国药典》规定的“低温干燥”所用的温度一般是不超过
A.45℃
B.50℃
C.55℃
D.60℃
E.65℃
参考答案:D
解析:
D
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温度一般不超过60℃。
第2451题 天麻在采收加工时应
A.低温干燥
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
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
D.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内紧贴
E.阴干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第2452题 党参在采收加工时应
A.低温干燥
B.蒸透心,敞开低温干燥
C.发汗后再晒干或烘干
D.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内紧贴
E.阴干
参考答案:D
解析:
D
有些药材在干燥过程中皮、肉分离而使药材质地松泡,在干燥过程中要时时搓揉,使皮肉紧贴,达到油润、饱满、柔软或半透明等目的。如玉竹、党参、三七等。
第2453题 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有
A.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
B.使药用部位尽快灭活,干燥或保鲜,防腐,保证药材质量
C.降低或消除药材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
D.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
E.有利于药材包装、运输与贮藏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药材产地加工的目的是:1.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位,保证药材的纯净度。2.按药典规定进行加工或修制,使药材尽快灭活,干燥,保证药材质量。3.降低或消除药材的毒性或刺激性,保证用药安全。4.有利于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化。5.有利于包装、运输与贮藏。
第2454题 《中国药典》对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有
A.晒干或低温干燥
B.阴干或晾干
C.曝晒
D.干燥
E.远红外干燥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
《中国药典》对药材干燥的表述方法如下:(1)烘干、晒干、阴干均可的,用“干燥”表示。(2)不宜用较高温度烘干的,则用“晒干”或“低温干燥”(一般不超过60℃)表示。(3)烘干、晒干均不适宜的,用“阴干”或“晾干”表示。(4)少数药材需要短时间干燥,则用“曝晒”或“及时干燥”表示。
第2455题 五倍子加工需
A.切片
B.蒸
C.熏硫
D.发汗
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参考答案:E
解析:
E
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第2456题 红参加工需
A.切片
B.蒸
C.熏硫
D.发汗
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含浆汁,淀粉粒,糖多的药材,用一般方法不易干燥,须先经蒸、煮、烫的处理则易干燥,同时使一些药材中的酶失去活力,不致分解药材的有效成分,但加热时间的长短不等,视药材的性质而定,如天麻、红参蒸至透心,白芍煮至透心,太子参置沸水中略烫,有些动物药,如桑螵蛸、五倍子蒸至杀死虫卵或蚜虫。
第2457题 大黄加工需
A.切片
B.蒸
C.熏硫
D.发汗
E.置沸水中略煮或蒸
参考答案:A
解析:
A
较大的根及根茎类、坚硬的藤木类和肉质的果实类药材有的趁鲜切成块、片,以利干燥,如大黄、鸡血藤、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