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2684题)


第2401题 含莨菪烷类生物碱的中药是()含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中药是()


A.麻黄

B.延胡索

C.洋金花

D.千里光

E.雷公藤


参考答案:CD


解析:

CD

【解析】川药:川贝母、川芎、黄连、附子、川乌、天麻、川牛膝、川楝子、川楝皮、川续断、花椒、川黄柏等

关药:人参、鹿茸、细辛、辽五味子、防风、关黄柏、龙胆、升麻等


第2402题 木糖是()洋地黄毒糖()


A.五碳醛糖

B.糖醛酸

C.六碳醛糖

D.2,6-去氧糖

E.二糖


参考答案:AD


解析:

AD

【解析】

糖的分类:

五碳醛糖: D-木糖,L-阿拉伯糖,D-核糖

六碳醛糖: D-葡萄糖,D-甘露糖,D-半乳糖

甲基五碳醛糖:L-鼠李糖,D-鸡钠糖,D-夫糖

六碳酮糖:  D-果糖

糖醛酸: D-葡萄糖醛酸,D-半乳糖醛酸

α-去氧糖常见于强心苷类,是区别于其他苷类成分的一个重要特征(2014,A)。如D-洋地黄毒糖等2,6-二去氧糖;L-夹竹桃糖、D-加拿大麻糖、D-迪吉糖和D-沙门糖等2,6-二去氧糖甲醚。


第2403题 《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成分属于三萜皂苷的中药是()《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成分属于异黄酮的中药是()《中国药典》规定,含量测定成分属于香豆素的中药是()


A.葛根

B.柴胡

C.艾叶

D.知母

E.前胡


参考答案:ABE


解析:

BAE

【解析】柴胡的化学成分及其结构:柴胡中所含的皂苷均为三萜皂苷,柴胡皂苷是柴胡的主要有效成分。《中国药典》以柴胡皂苷a和柴胡皂苷d为指标成分对柴胡药材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

葛根含异黄酮类化合物,主要成分有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及葛根素、葛根素-7-木糖苷。《中国药典》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鉴定和含量测定。

前胡: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白花前胡甲素和白花前胡乙素含量。


第2404题 主要含甾体皂苷的中药是()主要含强心苷的中药是()


A.麦冬

B.甘草

C.商陆

D.罗布麻叶

E.合欢皮


参考答案:AD


解析:

AD

【解析】含甾体皂苷的常用中药:

    麦冬:甾体皂苷-螺旋甾烷醇型。以鲁斯可皂苷元为对照品。

    知母:甾体皂苷和芒果苷。以知母皂苷BⅡ和芒果苷为知母的质量控制成分。

含强心苷的常用中药:

    香加皮:甲型强心苷-杠柳毒苷(毒性来源)和杠柳次苷。

罗布麻叶:甲型强心苷-毒毛旋花子苷元。





第2408题 属于环烯醚萜类的化合物有()


A.黄芪甲苷

B.栀子苷

C.苦杏仁苷

D.甜菊苷

E.京尼平苷


参考答案:BE


解析:

BE

【解析】环烯醚萜苷 1)环烯醚萜苷 ①C-4位有取代基的环烯醚萜苷:栀子苷、京尼平苷和京尼平苷酸等。 ②4-去甲基环烯醚萜苷:如地黄中的降血糖有效成分梓醇和梓苷。 2)裂环环烯醚萜苷 如龙胆中主要有效成分和苦味成分龙胆苦苷,獐牙菜中的苦味成分獐牙菜苷及獐牙菜苦苷等。


第2409题 中药中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的常用方法有()


A.质谱

B.紫外光谱

C.红外光谱

D.核磁共振谱

E.E、高效液相谱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ABCD

【解析】结构研究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有质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高效液相谱常用于含量测定。


第2410题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除品种外,还有下列哪些因素( )


A.栽培

B.产地

C.采收加工

D.贮藏

E.运输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除品种外,还有栽培,产地,采收加工,贮藏,运输等等。


第2411题 黄芩的产地( )


A.西藏

B.河南 

C.云南

D.河北

E.浙江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北药主产地河北、山东、山西以及内蒙古中部。如党参、酸枣仁、柴胡、白芷、北沙参、板蓝根、大青叶、青黛、黄芩、香附、知母、山楂、金银花、连翘、桃仁、苦杏仁、薏苡仁、小茴香、大枣、香加皮、阿胶、全蝎、土鳖虫、滑石、代赭石等。


第2412题 木瓜的道地产区 ( )


A.广东 

B.广西 

C.安徽

D.新疆

E.辽宁


参考答案:C


解析:

C
木瓜【产地】主产于安徽、湖北、四川、浙江等省。以安徽宣城的宣木瓜质量最好。


第2413题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是( )


A.品种

B.栽培

C.产地

D.采收加工

E.贮藏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包括品种,产地,采收,加工,贮藏,栽培等等


第2414题 造成药材品种混乱现象的主要原因有( )


A.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现象

B.栽培措施不当

C.环境因素

D.采收加工

E.一药多基源情况较为普遍


参考答案:AE


解析:

A,E
在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中,品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中药的同名异物、同物异名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中药材的质量。一药多基原情况普遍存在,有的来源于同属不同种,有的甚至为不同属或不同科。


第2415题 植物药的采收原则有( )


A.根及根茎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季地上部分将枯萎时,春初发芽前或刚出苗时采收

B.皮类药材一般宜在秋冬季采收

C.叶类药材一般宜在叶片繁茂,色绿时采收

D.花类药材在含苞待放或开放时采收

E.种子类药材一般在果实、种子成熟时采收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A,C,D,E
植物药类的一般采收原则聽 聽 聽 聽1. 根及根茎类一般在秋、冬两季植物地上部分将枯萎时及春初发芽前或刚露苗时采收,此时根或根茎中贮藏的营养物质最为丰富,通常所含有效成分也比较高,如牛膝、党参、黄连、大黄、防风等。有些中药由于植株枯萎时间较早,则在夏季采收,如浙贝母、延胡索、半夏、太子参等。但也有例外,如明党参在春天采集较好。2. 茎木类一般在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物质积累丰富,如大血藤、鸡血藤、首乌藤、忍冬藤等。有些木类药材全年均可采收,如苏木、降香、沉香等。3. 皮类聽 聽 聽 聽聽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聽 聽 聽 聽聽采皮时可用环状、半环状、条状剥取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如杜仲、黄柏采用的“环剥技术”,即在一定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离地面15~ 500px处向上至分枝处的树皮全部环剥下来,剥皮处用塑料薄膜包裹,不久便长出新皮,一般3年左右可恢复。聽 聽 聽 聽4. 叶类聽 聽 聽 聽多在植物光合作用旺盛期,开花前或果实未成熟前采收,如艾叶、臭梧桐叶等。少数药材宜在秋、冬时节采收,如桑叶等。聽 聽 聽 聽5. 花类一般不宜在花完全盛开后采收,开放过久几近衰败的花朵,不仅药材的颜色和气味不佳,而且有效成分的含量也会显著减少。花类中药在含苞待放时采收的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在花初开时采收的如洋金花等;在花盛开时采收的如菊花、西红花等;红花则要求花冠由黄变红时采摘。对花期较长,花朵陆续开放的植物,应分批采摘,以保证质量。有些中药如蒲黄、松花粉等不宜迟收,过期则花粉自然脱落,影响产量。6. 果实种子类一般果实多在自然成熟时采收,如瓜蒌、栀子、山楂等;有的在成熟经霜后采摘为佳,如山茱萸经霜变红,川楝子经霜变黄;有的采收未成熟的幼果,如枳实、青皮等。若果实成熟期不一致,要随熟随采,过早肉薄产量低,过迟肉松泡,影响质量,如木瓜等。种子类药材须在果实成熟时采收,如牵牛子、决明子、芥子等。7. 全草类多在植物充分生长,茎叶茂盛时采割,如青蒿、穿心莲、淡竹叶等;有的在开花时采收,如益母草、荆芥、香薷等。全草类中药采收时大多割取地上部分,少数连根挖取全株药用,如金钱草、蒲公英等。茵陈有两个采收时间,春季幼苗高6~ lOcm时或秋季花蕾长成时。春季采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的习称“花茵陈”。8. 藻、菌、地衣类不同的药用部位,采收情况也不一样。如茯苓在立秋后采收质量较好;马勃宜在子实体刚成熟时采收,过迟则孢子散落;冬虫夏草在夏初子座出土孢子未发散时采挖;海藻在夏、秋两季采捞。


第2416题 “绵茵陈”什么季节采收( )


A.秋末

B.夏初

C.春季

D.全年

E.冬季


参考答案:C


解析:

C
茵陈【采收加工】春季幼苗高6~ lOcm时采收或秋季花蕾长成至花初开时采割,除去杂质和老茎,晒干。春季采收的习称“绵茵陈”,秋季采割的称“花茵陈”。


第2417题 采收皮类药材一般宜在( )


A.春末夏初 

B.盛夏   

C.夏末秋初  

D.秋末冬初  

E.初春


参考答案:A


解析:

A
一般在春末夏初采收,此时树皮养分及液汁增多,形成层细胞分裂较快,皮部和木部容易剥离,伤口较易愈合,如黄柏、厚朴、秦皮等。少数皮类药材于秋、冬两季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较高,如川楝皮、肉桂等。根皮通常在挖根后剥取,或趁鲜抽去木心,如牡丹皮、五加皮等。聽 聽 采皮时可用环状、半环状、条状剥取或砍树剥皮等方法。如杜仲、黄柏采用的“环剥技术”,即在一定的时间、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将离地面


第2418题 属于广药的道地药材是( )


A.乌头

B.牛膝

C.砂仁

D.枸杞

E.甘草


参考答案:C


解析:

C
广药称“南药”,主产地广东、广西、海南及台湾。如阳春砂、广藿香、广金钱草、益智仁、广陈皮、广豆根、蛤蚧、肉桂、桂莪术、苏木、巴戟天、高良姜、八角茴香、化橘红、樟脑、桂枝、槟榔等。


第2419题 为了有利于干燥,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促使药材变色,常采用的产地加工方法是
( )


A.蒸透心

B.发汗  

C.熏硫  

D.切片 

E.曝晒


参考答案:B


解析:

B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第2420题 在产地加工时需要“发汗”的药材有 ( )


A.玄参   

B.续断   

C.厚朴

D.黄柏  

E.茯苓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A,B,C,E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