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试题(2684题)


第2501题 能发散风寒的药,其性味大多( )


A.酸温

B.苦寒

C.辛温

D.甘温

E.咸寒


参考答案:C


解析:

C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如知母、玄参、北沙参、石斛等。


第2502题 能清热燥湿的药,其性味大多( )


A. 酸温

B.苦寒

C.辛温

D.甘温

E.咸寒


参考答案:B


解析:

B
辛温的药多能发散风寒,如麻黄、紫苏等;辛凉的药多能发散风热,如薄荷、菊花等;苦寒的药多能清热解毒或清热燥湿,如黄芩、黄连等甘温的药多能补气或助阳,如黄芪、锁阳等;苦甘(或甘苦)寒的药多能清热滋阴,如知母、玄参、北沙参、石斛等。


第2503题 能安蛔生津的味是( )


A.淡味

B.苦味

C.酸味

D.咸味

E.辛味


参考答案:C


解析:

C
酸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作用。如治自汗盗汗、遗精滑精的五味子,治久泻久痢的五倍子,治久咳的乌梅,治大汗虚脱、崩漏经多的山茱萸等,均具酸味。另外,酸能生津、安蛔,如木瓜、乌梅等。酸味药大多能收敛邪气,凡邪未尽之证均当慎用


第2504题 能行气活血的味是( )


A.淡味

B.苦味

C.酸味

D.咸味

E.辛味


参考答案:E


解析:

E
辛能散、能行,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如治表证的荆芥、薄荷,治气滞的香附,治血瘀的川芎等,都具有辛味。辛味药大多能耗气伤阴,气虚阴亏者慎用。


第2505题 下列属于甘味表示的作用是( )


A.行气

B.活血

C.利水

D.收敛

E.补益


参考答案:E


解析:

E
甘,能补、能缓、能和,有补虚、和中、缓急、调和药性等作用。


第2506题 羌活散风寒,主治风寒湿邪客于足太阳经,其归经是( )


A.三焦经

B.大肠经

C.心包经

D.膀胱经

E.脾胃经


参考答案:D


解析:

D
足太阳膀胱经主表,为一身之藩篱,风寒湿邪外客此经后,可引发头项痛、身痛、肢体关节酸楚等症,投用羌活(散风寒湿止痛)能消除或减轻这些症状,即云羌活归膀胱经。


第2507题 止咳平喘药主归( )


A.肾经

B.脾经

C.心经

D.肺经

E.肝经


参考答案:D


解析:

D
苏子、白前能治疗咳喘,而咳喘为肺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肺经;茯神、柏子仁能治疗心悸、失眠,而心悸、失眠为心脏功能失调所致,故归心经。


第2508题 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部位而选药的理论是( )


A.五味

B.归经

C.四气

D.升降浮沉

E.有毒与无毒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归经含义归,即归属,指药物作用的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即药物作用的定位。就是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依据。


第2509题 属于沉降所示的功效是( )


A.清热泻火

B.利水渗湿

C.平肝潜阳

D.涌吐开窍

E.收敛固涩


参考答案:BECA


解析:

B,E,C,A
升浮类药能上行向外,分别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作用;沉降类药能下行向内,分别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止呕、收敛同涩、止咳平喘等作用。


第2510题 针对患者症状,可选择具有升举药性的药物组是( )


A.柴胡、升麻、黄芪

B.牛膝、枳壳、人参

C.薄荷、蝉蜕、木贼

D.桔梗、苦杏仁、紫苏子

E.桑叶、牛蒡子、茯苓


参考答案:A


解析:

A
如治疗病势下陷之久泻脱肛,常在补中益气的基础上再配用药性升浮而能升举阳气的升麻、柴胡等;


第2511题 按中医治疗学分类对应病证的疗效是


A.止痛

B.排脓

C.清热

D.蚀疣

E.涩精


参考答案:D


解析:

D
对病证功效:截虐、蚀疣、祛风湿、通鼻窍、利胆退黄、消痈排脓、祛杀绦虫。


第2512题 属消除病理产物的功效是 ( )


A.疏肝

B.养血

C.宣肺

D.理气

E.排石


参考答案:E


解析:

E
结石是一种病理产物。


第2513题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有 ( )


A.个体差异

B.配伍不当

C.剂型失宜

D.辨证不准

E.离经悖法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引起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 品种混乱有些人不辨真伪,误将混淆品种作正品使用,引发中毒。如有的地区将有毒的香加皮作五加皮人药,导致中毒。2. 误服毒药有些人迷信传说和文献错载,误服有毒中药,致使中毒。如有人误信马钱子能避孕,取七粒捣碎服,遂致中毒死亡。3. 用量过大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不必严格控制剂量,在求愈心切的心理支配下,盲目加大用量,导致中毒。如有人过量服用人参或大面积涂敷斑蝥而致中毒死亡。有些有毒药生用毒大,炮制后毒减。4. 炮制失度若炮制失度,毒性不减,即可引发中毒。如有人服用含有炮制失度的草乌制剂而致中毒。5. 剂型失宜有些药物在服用时对剂型有一定要求,违则中毒。如砒石不能作酒剂,违之则毙命。6. 疗程过长有些人误认为中药均无毒或毒性甚小,长期使用有毒的中药或含有有毒成分的中成药,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7. 配伍不当中成药组方不合理、中药汤剂配伍不合理、中西药联用不合理等,也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8. 管理不善有些单位对剧毒药管理不善,造成药物混杂,或错发毒药,遂致中毒。如有人在调剂时,误将砒石当花蕊石等发给病人,造成中毒身亡。9. 辨证不准临床因辨证失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导致不良反应的案例时有发生。如明为脾虚泄泻,反用大剂黄连,致使溏泄加重;虽为血虚,但兼便溏,仍投大剂当归,致使溏泄不已。10. 个体差异由于个体差异,各个体对某些药物的耐受性相异,乃至高度敏感,也常引起不良反应。如白芍、熟地、牡蛎,本为无毒之品,常人服之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但有个别病人服后引起过敏,临床时有报道。11.离经勃法无论是应用单味中药,还是复方中药及中成药,都应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进行,否则就会引发或轻或重的不良反应。如近年有人将张仲景《伤寒论》小柴胡汤按原方原量制成颗粒剂,用于临床治疗肝炎和肺炎,由于用药时不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是依据西医药理论为指导、以药理研究结果为基础,结果导致严重的不良反应等。


第2514题 影响有毒无毒的因素有 ( )


A.品种来源

B.采集时间

C.炮制加工

D.给药途径 

E.制剂工艺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A,B,C,D,E
药物的有毒与无毒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主要有品种、来源、入药部位、产地、采集时间、贮存、加工炮制、剂型、制剂工艺、配伍、给药途径、用量、用药次数与时间长短、皮肤与黏膜的状况、施用面积的大小、病人的体质、年龄、性别、种属、证候性质,以及环境污染等。


第2515题 依据患者症状,适合选择性温归肺经的药物组是( )


A.桑叶、菊花、黄芩

B.栀子、竹叶、淡竹叶

C.细辛、生姜、麻黄

D.吴茱萸、艾叶、荔枝核

E.附子、干姜、甘草


参考答案:C


解析:

C
细辛、生姜、麻黄均为辛温之品,且可温肺化痰、止咳平喘。而A组虽归肺经但药均性寒;B组为性寒归心经药物组,D组药性虽温主归肝经;E组药性温均归心经。


第2516题 温性归肺经药不适宜的病证是( )


A.虚寒性咳嗽

B.肺寒咳痰

C.寒饮停肺

D.阴虚热盛咳痰

E.阳虚外感兼痰咳


参考答案:D


解析:

D
考查温热性的不良效用。备选答案依据“寒者热之,热者”的临床合理用药原则,温热性药有助火伤阴之弊,不适宜于阴虚热盛痰咳,故2题选D.而A.B.C.E.均可选性温归肺经药治疗。


第2517题 针对主证主病发挥治疗作用的药称( )


A.臣药

B.君药

C.使药

D.佐制药

E.佐助药


参考答案:B


解析:

B
君药即对处方的主证或主病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它体现了处方的主攻方向,其药力居方中之首,是方剂组成中不可缺少的药物。其用量也较作为臣、佐药应用时要大。


第2518题 上述实验研究中,甘草黄酮类成分对乌头碱心脏毒性的影响结果,体现了甘草与附子的什么配伍关系( )


A.单行

B.相杀

C.相须

D.相反

E.相使


参考答案:B


解析:

B
甘草可以抑制乌头的毒性反应,是甘草杀乌头,表现相杀的配伍关系。聽甘遂与甘草配伍增加对人体的伤害,体现了增毒的特性,属于相反的配伍关系。


第2519题 表示减毒的配伍关系是( )


A.相畏

B.相须

C.相反

D.相使

E.相恶


参考答案:A


解析:

A
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第2520题 表示减效的配伍关系是( )


A.相畏

B.相须

C. 相反

D.相使

E.相恶


参考答案:E


解析:

E
在药物七情中,单行既不增效或减毒,也不增毒或减效,临床可据情酌选;相须、相使表示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需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