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41题 沉入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以控制桩端()为主。
A.设计标高
B.承载力
C.工艺
D.贯入度
参考答案:A
解析:
锤击沉桩开始时,应控制桩锤的冲击能,低锤慢打,当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可按要求的落距和正常锤击频率进行。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视桩端土质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桩端位于黏性土或较松软土层时,应以标高控制,贯入度作为校核。
②桩端位于坚硬、硬塑的黏土及中密以上的粉土、砂、碎石类土、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当硬层土有冲刷时应以标高控制。
③贯入度已达到要求,而桩尖未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在满足冲刷线下最小嵌固深度后,继续锤击3阵(每阵10锤),贯入度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
第242题 在砂类土、黏性土中沉桩宜用()法。
A.振动
B.锤击
C.射水
D.静力
参考答案:B
解析:
沉桩方法和机具应根据桩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1)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桩身结构强度、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锤的性能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结合试桩情况确定。桩锤可选用液压锤、汽锤。
(2)振动沉桩宜用于锤击沉桩效果较差的密实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3)在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振动沉桩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桩施工。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在重要建筑物附近 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4)静力压桩宜用于软黏土(标准贯入度N<20)、淤泥质土。
(5)钻孔埋桩宜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且河床覆土较厚的情况。
第243题 重力式混凝土桥台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m。
A.0.3~0.5
B.0.5~1.0
C.1.0~1.5
D.1.5~2
参考答案:D
解析:
重力式混凝土桥台施工
(1)桥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2)桥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3)桥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桥台截面尺寸较小的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宜做成企口形。分块数量:桥台水平截面积在200m²内不得超过2 块;在300m²以内不得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m²。
(4)明挖基础上灌注桥台第一层混凝土时,要防止水分被基础吸收或基顶水分渗入混凝土而降低强度。
第244题 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成孔后压灌混凝土并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成桩的方法是()。
A.旋挖钻
B.潜水钻
C.长螺旋钻
D.冲抓钻
参考答案:C
解析:
长螺旋钻孔
①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宜反转或提升钻杆。
②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立即停钻待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方可继续作业。
③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升钻杆。提钻速度应根据土层情况确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的混凝土。
④混凝土压灌应连续进行,压灌结束后,应立即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
第245题 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械、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选用高塑性黏土或()。
A.粉质黏土
B.膨润土
C.粉土
D.低塑性黏土
参考答案:B
解析:
泥浆的制备与处理
①泥浆制备根据施工机具、工艺及穿越土层情况进行配合比设计,宜选用高塑性黏土或膨润土。
②灌注水下混凝土前,清孔后的泥浆相对密度应小于1.10;含砂率不得大于2%;黏度不得大于20Pa·s。
③现场应设置泥浆池和泥浆收集设施。泥浆池包括制浆池、储浆池、沉淀池,宜设在桥的下游,也可设在船上或平台上。
④施工期间护筒内的泥浆面应高出地下水位1.0m以上;在受水位涨落影响时,泥浆面应高出最高水位1.5m以上。
⑤泥浆宜在循环处理后重复使用,减少排放量,对重要工程的钻孔桩施工,宜采用泥沙分离器进行泥浆的循环。
⑥施工完成后废弃的泥浆应采取先集中沉淀再处理的措施,严禁随意排放污染环境。
第246题 正、反循环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在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设计未要求时摩擦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mm。
A.100
B.200
C.300
D.400
参考答案:C
解析:
清孔后的沉渣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摩擦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300mm;端承桩的沉渣厚度不应大于100mm。
第247题 重力式桥台混凝土浇筑时,分块数量每块面积不得小于()m2。
A.50
B.100
C.200
D.300
参考答案:A
解析:
重力式混凝土桥台施工
(1)桥台混凝土浇筑前应对基础混凝土顶面做凿毛处理,清除锚筋污锈。
(2)桥台混凝土宜水平分层浇筑,每层高度宜为1.5~2m。
(3)桥台混凝土分块浇筑时,接缝应与桥台截面尺寸较小的一边平行,邻层、分块接缝应错开,接缝宜做成企口形。分块数量:桥台水平截面积在200m²内不得超过2 块;在300m²以内不得超过3块;每块面积不得小于50m²。
(4)明挖基础上灌注桥台第一层混凝土时,要防止水分被基础吸收或基顶水分渗入混凝土而降低强度。
第248题 钻孔灌注桩正常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m。
A.1~3
B.2~4
C.3~5
D.2~6
参考答案:D
解析:
混凝土灌注
(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灌注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其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
(3)首盘浇筑:初灌量必须保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不应少于1.0m,且连续灌注。
(4)正常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埋于混凝土中深度宜为2~6m。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每次拆卸导管前均要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后拆卸。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第249题 沉入桩施工中,沉桩时的入土深度是否达到要求是以控制()为辅。
A.入土深度
B.贯入度
C.桩顶高程
D.桩尖设计标高
参考答案:B
解析:
锤击沉桩开始时,应控制桩锤的冲击能,低锤慢打,当桩入土一定深度后,可按要求的落距和正常锤击频率进行。桩终止锤击的控制应视桩端土质而定,一般情况下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桩端位于黏性土或较松软土层时,应以标高控制,贯入度作为校核。
②桩端位于坚硬、硬塑的黏土及中密以上的粉土、砂、碎石类土、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当硬层土有冲刷时应以标高控制。
③贯入度已达到要求,而桩尖未达到设计标高时,应在满足冲刷线下最小嵌固深度后,继续锤击3阵(每阵10锤),贯入度不得大于设计要求的数值。
第250题 钻孔桩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并控制提拔导管速度,严禁将导管提出()。
A.混凝土灌注面
B.地下水面
C.泥浆面
D.护筒顶面
参考答案:A
解析:
混凝土灌注
(1)桩孔检验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置导管灌注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其粗骨料粒径不宜大于40mm。
(3)首盘浇筑:初灌量必须保证导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不应少于1.0m,且连续灌注。
(4)正常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埋于混凝土中深度宜为2~6m。
(5)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中途停顿时间不宜大于30min,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每次拆卸导管前均要测量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埋深后拆卸。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灌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确保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第251题 柱式墩台施工模板、支架除应满足强度、刚度要求外,稳定计算中应考虑() 影响。
A.振动
B.施工荷载
C.风力
D.冰雪荷载
参考答案:C
解析:
柱式桥墩施工
(1)模板、支架稳定计算中应考虑风力影响。
(2)墩柱与承台基础接触面应凿毛处理,清除钢筋污锈。浇筑墩台柱混凝土时,应铺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一层。墩台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3)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V形墩柱混凝土应对称浇筑。
(4)采用预制混凝土管做柱身外模时,预制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础面宜采用凹槽接头,凹槽深度不得小于50mm。
②上下管节安装就位后,应采用四根竖方木对称设置在管柱四周并绑扎牢固,防止撞击错位。
③混凝土管柱外模应设斜撑,保证浇筑时的稳定。
④管节接缝应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密封。
(5)钢管混凝土墩台柱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第252题 钢管混凝土墩柱应采用()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A.高强度
B.高性能
C.微收缩
D.补偿收缩
参考答案:D
解析:
柱式桥墩施工
(1)模板、支架稳定计算中应考虑风力影响。
(2)墩柱与承台基础接触面应凿毛处理,清除钢筋污锈。浇筑墩台柱混凝土时,应铺同强度等级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一层。墩台柱的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3)柱身高度内有系梁连接时,系梁应与柱同步浇筑。V形墩柱混凝土应对称浇筑。
(4)采用预制混凝土管做柱身外模时,预制管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基础面宜采用凹槽接头,凹槽深度不得小于50mm。
②上下管节安装就位后,应采用四根竖方木对称设置在管柱四周并绑扎牢固,防止撞击错位。
③混凝土管柱外模应设斜撑,保证浇筑时的稳定。
④管节接缝应采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密封。
(5)钢管混凝土墩台柱应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一次连续浇筑完成。
第253题 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梁安装时,接头混凝土达到()后,方可卸除临时固定设施。
A.设计强度
B.设计强度的 90%
C.设计强度的 80%
D.设计强度的 75%
参考答案:A
解析:
预制安装钢筋混凝土盖梁
(1)盖梁的预制安装方式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宜根据盖梁的构造特点以及施工的运输能力、起重能力、方便性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采用整体预制安装或 分节段预制安装。
(2)盖梁分节段预制安装时,应采用匹配预制、匹配安装的方式进行施工。
(3)盖梁预制构件的吊点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应通过计算确定。
(4)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和清洁处理,预埋件应除锈。
(5)在墩台柱上安装预制盖梁时,应对墩台柱进行固定和支撑,确保稳定。
(6)盖梁就位时,应检查轴线和各部尺寸,预留槽(孔)的位置是否与墩台(身) 的相应位置一致,确认合格后方可固定,并浇筑接头混凝土。接头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卸除临时固定设施。
(7)节段匹配安装盖梁预制构件时,应采取可靠的临时固定措施,在构件精确就 位后对其进行临时固定,未固定之前不得将起重机的吊钩松脱。
第254题 对现场填筑土围堰的施工要求有()。
A.围堰填筑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B.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
C.打木桩固定
D.必须将筑堰部位河床上的杂物、石块及树根等清除干净
E.要分层夯实
参考答案:ABD
解析:
土围堰施工要求
(1)筑堰材料宜用黏性土、粉质黏土或砂质黏土。填出水面之后应进行夯实。填土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2)筑堰前,必须将筑堰部位河床上的杂物、石块及树根等清除干净。
(3)堰顶宽度可为1~2m。机械挖基时不宜小于3m。堰外边坡迎水流一侧坡度宜为1:2~1:3,背水流一侧可在1:2之内。堰内边坡宜为1:1~1:1.5。内坡脚与基 坑边缘的距离不得小于1m。
第255题 施工中经常采用的土袋围堰的施工要求有()。
A.土袋中宜装不渗水的黏性土
B.堰外边坡为 1∶0.5~1∶1,堰内边坡为 1∶0.2~1∶0.5
C.围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
D.堆袋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
E.要分层夯实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土袋围堰施工要求
(1)围堰两侧用草袋、麻袋、玻璃纤维袋或无纺布袋装土堆码。袋中宜装不渗水的黏性土,装土量为土袋容量的1/2~2/3。袋口应缝合。堰外边坡为1:0.5~1:1,堰内边坡为1:0.2~1:0.5。围堰中心部分可填筑黏土及黏性土芯墙。
(2)堆码土袋,应自上游开始至下游合龙。上下层和内外层的土袋均应相互错缝, 尽量堆码密实、平稳。
(3)筑堰前堰底河床的处理、内坡脚与基坑边缘的距离、堰顶宽度等相关要求与土围堰相同。
第256题 双壁钢围堰浮运定位时,应对()时的稳定性进行验算。
A.下沉
B.就位
C.浮运
D.吊装
E.着床
参考答案:BCE
解析:
双壁钢围堰施工要求
(1)双壁钢围堰应作专门设计,其承载力、刚度、稳定性、锚锭系统及使用期等应满足施工要求。
(2)双壁钢围堰应按设计要求在工厂制作,其分节、分块的大小应按工地吊装和移运能力确定。
(3)双壁钢围堰各节、块拼焊时,应按预先安排的顺序对称进行。拼焊后应进行焊接质量检验及水密性试验。
(4)钢围堰浮运定位施工技术要点如下:
①应对浮运、就位和灌水着床时的围堰稳定性进行验算。
②浮运宜选择白昼,尽量安排在低水位或水流平稳、无风或小风时进行,保证浮运平稳顺利。
③在水深或水急处浮运时,可在围堰两侧设导向船。
④在浮运、下沉过程中,围堰露出水面的高度不应小于1m。
⑤围堰下沉前初步锚锭于墩位上游处。
⑥锚锭体系的锚绳规格、长度应相差不大。锚绳受力应均匀。边锚的预拉力要适当,避免导向船和钢围堰摆动过大或折断锚绳。
⑦就位前应对所有缆绳、锚链、锚锭和导向设备进行检查调整,以使围堰落床工作顺利进行,并注意水位涨落对锚锭的影响。
第258题 城市桥梁工程常用的桩基础,按成桩的施工方法可分为()。
A.旋喷桩
B.护壁桩
C.沉入(锤击)桩
D.钻孔灌注桩
E.搅拌桩
参考答案:CD
解析:
城市桥梁工程常用的桩基础通常可分为沉入桩基础和灌注桩基础,按成桩施工方法又可分为:沉入桩、钻孔灌注桩。
钻孔灌注桩:依据成桩方式可分为泥浆护壁成孔、干作业成孔、沉管成孔灌注桩及爆破成孔。
第259题 沉入桩施工桩锤的选用应根据()等因素确定。
A.桩型
B.桩的密集程度
C.施工条件
D.辅助施工方法
E.单桩竖向承载力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沉桩方法和机具应根据桩型、地质条件、水文条件以及施工环境、施工条件等因素确定。
(1)锤击沉桩宜用于砂类土、黏性土。桩锤的选用应根据地质条件、桩型、桩身结构强度、桩的密集程度、单桩竖向承载力、锤的性能及现有施工条件等因素并结合试桩情况确定。桩锤可选用液压锤、汽锤。
(2)振动沉桩宜用于锤击沉桩效果较差的密实黏性土、砾石、风化岩。
(3)在密实的砂土、碎石土、砂砾的土层中用锤击法、振动沉桩法有困难时,可采用射水作为辅助手段进行沉桩施工。在黏性土中应慎用射水沉桩;在重要建筑物附近 不宜采用射水沉桩。
(4)静力压桩宜用于软黏土(标准贯入度N<20)、淤泥质土。
(5)钻孔埋桩宜用于黏土、砂土、碎石土且河床覆土较厚的情况。
第260题 关于沉入桩沉桩顺序的说法,正确的有()。
A.宜先大桩后小桩,先长桩后短桩
B.宜先小桩后大桩,先短桩后长桩
C.自中间向两个方向对称施打
D.自中间向四周对称施打
E.自四周向中间对称施打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沉桩顺序:
宜由一端向另一端进行;
对于密集桩群,自中间向两端(两个方向)或四周对称施打;
根据基础的设计标高,宜先深后浅;
根据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
根据斜坡地形,应先坡顶后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