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历史真题(720题)


第621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也不能变,那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要加强重大理论学习,认真落实党委中心组理论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确保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根本问题上绝不含糊、绝无偏差。要强化思想政治引导,密切关注社会思潮动态动向,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对一些错误言论、思潮和主张,旗帜鲜明、及时有力地予以批驳和修正,始终站稳政治立场、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为加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没有变

B.加强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力度

C.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D.全党全国人民思想政治引导的方向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开篇通过习总书记的话引出观点,即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本任务没有变,紧接着通过“那就是”对这一根本任务进行解释,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领导地位、加强理论学习和强化思想政治引导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展开,故整个文段为“总-分”结构,重点强调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根本任务没有变,对应A 项。
B 项“意识形态领域”,C 项“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应文段解释说明部分,且只对应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这一部分,表述片面,排除;
D 项“思想政治引导”,对应文段尾句,属于解释说明部分,且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


第622题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虽然以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但它一开始就根植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土壤中,服务于人民,因而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淌的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血液,因而,人民主体性也毫无例外是其首要原则。人民主体性原则的基本意涵就是全体人民都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同时又是平等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主人。脱离人民主体性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就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也肯定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以资本主义作为研究对象

B.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根植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因

D.人民主体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则


参考答案:D


解析:

文段开篇告诉我们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具有鲜明的人民主体性,接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脱胎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淌着它的血液,通过“因此”得出结论,人民主体性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首要原则,然后对人民主体性作出了具体的解释,尾句通过反面论证依然在强调人民主体性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性,故文段的重点对应D 项。


A、B 两项,对应文段首句,属于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


C 项,对应“脱胎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流淌的是……血液”,属于结论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正本清源: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大原则》


第623题

服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风采,今天的民族复兴必然要求复兴传统服饰文化。当代中国人穿着具有本民族风格的服饰是身体力行展现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重要手段。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系统中探寻中国服饰的文化基因,同时也要用现代创新的手法将这些基因进行重组和变革,既要展现中国传统的审美精神,也要适应当代国人的审美和着装习惯。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中国服饰文化的基因

B.中国服饰的意义

C.服饰与中华民族精神

D.国人的审美和着装习惯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段开篇前两句引出服饰文化这一话题,并指出其很重要。最后尾句通过“要……同时也要……”引导并列结构,强调中国服饰的文化基因很重要以及具体的做法,后通过“既要……也要……”对做法进行补充说明,故文段重点围绕中国服饰文化基因展开论述,对应A 项。


B、C 两项,均对应开篇非重点部分,文段强调的是中国服饰文化的基因,排除;D 项,对应尾句的后半部分,表述片面,且没有提到“服饰文化”这一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探寻中国服饰的文化基因》


第624题

利益催生下,信息黑色产业链对公民权利的侵犯显而易见:公众信息被泄露、隐私被侵犯、人身被骚扰甚至还发生过快递信息泄露导致凶手上门的恶性事件。在信息数据能够迅速变现的时代,要切断信息贩卖的利益链条,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安全,不能仅止于相关企业的道歉与自查,而更应该走向公共机构日常化的严格规范与监管,走向法律对公民隐私权利制度化的保障。


这段话旨在说明:


A.信息安全需要严格监管和法律保障制度

B.信息泄露对公民权利的侵犯随处可见

C.信息泄露常导致恶性事件的发生

D.信息泄露企业应道歉和自查


参考答案:A


解析:

文段开篇提出问题,指出信息黑色产业链侵犯公民权利,并通过冒号进行解释说明,列举很多信息泄露导致的恶性事件。尾句提出对策,通过“不能仅止于……而更应该……”强调程度词“更”之后的对策,即严格规范监管和法律制度化保障,对应A 项。


B、C 两项,均对应前文问题的表述,非重点,排除。
D 项,对应尾句“更应该”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倒卖个人信息者必须受严惩》


第625题

看似繁荣热闹的表象后面,称得上精品力作的作品乏善可陈。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深层的原因是什么?文化部艺术司连续七次举办研讨会,与会艺术家及理论家认为,创作出三“精”的艺术作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需要崇高的艺术精神:创造的精神、尊重历史的精神、人文关怀的精神。当下的中国正处在复兴的历史节点,呼唤、期待着伟大作品的产生,富有活力的中华民族蓄积着艺术精神的新的内涵,具有中国气质和时代精神的生活素材期待着美术家们去表现去创作。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三“精”艺术作品的现状

B.艺术精神的概括

C.艺术精神新内涵

D.艺术精神与时代精神


参考答案:C


解析:

文段开篇指出精品力作乏善可陈这一问题。接着分析原因,通过艺术家及理论家的观点指出创作出三“精”的艺术作品需要有艺术精神,随后用冒号进行解释说明。最后通过尾句强调在当下这个历史节点上,期待更多伟大作品产生,就要积蓄艺术精神的新内涵,故文段重点强调的是赋予艺术精神新的内容,这样才能有更多优秀作品产生,对应C 项。


A 项,未涉及文段主题词“艺术精神”,且“现状”非重点,排除。


B 项,对应前文解释说明的内容,非重点,且没有明确提到“新内涵”,排除。


D 项,文段并非并列结构,“时代精神”非文段的重点,文段侧重强调艺术精神的新内涵,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2014 年的中国美术:正本清源回归大道》


第626题

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建设世界体育强国,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而实现这样伟大的战略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参与。中华体育精神倡导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价值追求,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精神动力。我们要大力发扬中华体育精神,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和“终生体育”的长远目标,将中华体育精神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起来,持续推动中国梦这一伟大目标的实现。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


A.中华体育精神价值构建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B.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C.建设体育强国需要人人参与

D.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追求


参考答案:A


解析:文段开篇介绍中华体育精神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接下来指出实现中国梦这个战略梦想需要每个人参与,如何实现,后文明确指出,通过对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追求实现中国梦。即文段重点强调通过发扬体育精神,实现中国梦目标,故文段主题词为中华体育精神和实现中国梦,把握两个主题词,对应A 项。
B 项,对应首句引出话题的部分,非重点,排除。
C 项,未涉及文段论述的两个主题词,排除。
D 项,未涉及“中国梦”这个主题词,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中华体育精神的文化内涵与价值构建》


第627题

随着医疗体系改革的逐步深入,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往往会注重追求经济效益,以至出现见利忘义,以药养医的现象。与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虚高。一些不法药商通过给医生回扣、提成等,增加药品和医用器材的销售量,现行医院的药品收入加成机制,也诱导医院买卖贵重药品。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收受红包、请吃等现象也极大的加重了患者看病的经济负担,进一步导致了医患关系持续紧张。


这段文字主要是说明:


A.我国医院将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

B.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

C.我国医院服务相关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

D.我国医生开大处方、过度检查和治疗、收受红包、请吃等现象严重


参考答案:B


解析:

文段开篇通过“随着”交代医院过于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带来以药养医等危害的背景,引出医院注重追求经济效益的话题,后面具体列举了一系列以药养医的具体表现,一系列医院过度收费行为加重了患者负担,通过“导致”强调带来结果就是导致医患关系紧张。整个文段为分总结构,强调医院注重追求经济效益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对应B 项,当选。


A 项,背景表述,非重点,排除;


C、D 两项,为危害具体情况表述,非重点,排除;


D 项,均为结论词之前的内容,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项。


【文段出处】抽刀断仇仇更浓,医患纠纷何时了?


第628题

社会救助水平的提高,归根结底取决于制度保障。要真正实现贫有所济、困有所帮,就要提高政策执行的公开性和透明度,保障群众对社会救助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社会救助的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      。因此,真正实现“困有所济”还需整合各方力量,促进社会救助从“单一”走向“多元。


A.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结构中,政府固然是第一责任主体,但受财力所限,政府救助存在许多盲点,依然有相当一部分社会成员游离在政府救助的保障网之外

B.但在实践中,由于缺少统一规范的制度,有不少地方对家庭收入的核查,主要源自主观判断和根据基层单位审核的意见,无法对申请人多元化的家庭收入进行准确核查

C.然而,各地低保发放却屡现“关系保”、“人情保”,一些家境富裕又享受着低保的人比比皆是,救助制度不规范、救助水平依然较低、社会救助力量发挥不够等问题依然存在

D.目前我国救助管理尚不规范,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部门,从而导致社会救助缺乏联动机制,难以有效满足救助对象的各种救助需求


参考答案:D


解析:

此题为语句填空题,横线放置在中间,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前文论述社会救助取决于制度保障,引出社会救助这一话题,并提出社会救助的管理目标就是实现社会救助制度的规范化、经常化、制度化。后文“因此”,进行总结,针对社会救助有针对性提出对策,那就是即整合各方力量,实现多元。可知横线部分应该是提出问题部分表述,应体现社会救助存在问题,与此话题保持一致,没有整合各方力量,没有实现多元多种方式救助,同时承接前文社会救助管理方面的话题,对应选项应为D 项。


A 项,文段未涉及财力问题,无中生有,排除;


B 项,根据后文可知,文段强调的是没有实现多种方式的多元救助,而不是针对一个“家庭的收入进行多元核查”,与文段话题不符,排除;


C 项,没有未体现力量未整合相关话题,不能引起下文,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项。


【文段出处】社会救助要堵住制度漏洞抽刀断仇仇更浓,医患纠纷何时了?


第629题

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晶状体焦距获得倒立的、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这就是眼睛成像的基本原理。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远的点叫远点,正视眼所能看到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到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睛的近点在距离眼睛约10厘米处。长时间用眼可发生眼疲劳现象,眼疲劳的症状表现为:眼睛发胀、头疼、眼花,眼睛酸涩、眼睛发干等。


这段话主要讲述:


A.眼睛的器官部位

B.长时间用眼导致眼疲劳

C.眼睛的成像原理

D.眼疲劳的症状表现


参考答案:B


解析:文段开篇介绍眼睛通过调节晶状体去获取实像,引出眼睛相关话题,具体介绍眼睛成像的原理。
接着介绍眼睛看到的位置范围情况。尾句指出长时间用眼有危害,可能带来眼疲劳,故文段前文属于话题引入,后文为作者观点,文段行文脉络为分总结构,对应B 项,当选。
A 项,为话题引入部分表述,非重点,排除;
C 项,为前文论述内容,非重点,排除;
D 项,为结论后的冒号部分的具体说明,非重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项。


第630题

研究发现,造成中年人幸福感“低谷”的原因很多,但最关键因素是就业情况和经济状况。是否拥有住宅对年轻人的幸福感影响不明显,他们更关心住所距离办公地点、娱乐场所和朋友家是否足够近。进入中年后,住房问题对幸福感的影响凸显出来,邻里关系等也会对幸福感造成很大影响。社会治安情况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幸福感都影响颇深。而身体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一般会有两次飙升:第一次是在30岁后首次发现健康状况下滑时,还有就是首次发现比较严重的生理疾病时。


与这段文字文意不符的是:


A.幸福感的高低与生活中的诸多因素相关

B.身体健康问题对年轻人幸福感的影响较小

C.住房问题对中年人幸福感的影响比对年轻人更大

D.社会治安情况对中年人和年轻人的幸福感都有影响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而身体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一般会有两次飙升:第一次是在30 岁后首次发现健康状况下滑时,还有就是首次发现比较严重的生理疾病时。是否拥有住宅对年轻人的幸福感影响不明显”可知,文段并未将身体健康问题对年轻人幸福感的影响情况文段未提及与其他因素作比较,无中生有属于无关对比,B 项,当选。


A 项,根据“进入中年后,住房问题对幸福感的影响凸显出来,邻里关系等也会对幸福感造成很大影响。社会治安情况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幸福感都影响颇深。而身体健康水平对幸福感的影响程度一般会有两次飙升”,可知,影响幸福感的因素有许多,正确,排除;


C 项,根据“是否拥有住宅对年轻人的幸福感影响不明显,他们更关心住所距离办公地点、娱乐场所和朋友家是否足够近。进入中年后,住房问题对幸福感的影响凸显出来”可知,C 项表述正确,排除;


D 项,根据“。社会治安情况对所有年龄段人群的幸福感都影响颇深”可知,D 项表述正确,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


【文段出处】研究:中年人的幸福感最低


第631题

数量关系。本部分包括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两种题型。


(    ),11,20,31,44,59


A.2

B.3

C.4

D.5


参考答案:C


解析:数列无明显特征,优先考虑做差。做差后得到新数列:( )、9、11、13、15,是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则第一项为9-2=7,故题干所求项为11-7=4。
故正确答案为C。


第632题 2,6,24,168,(  )


A.740

B.1848

C.1478

D.924


参考答案:B


解析:相邻两项之间倍数关系明显,优先考虑做商。后项除以前项得到新数列:3、4、7、( )。观察发现 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则下一项为4+7=11,故题干所求项为168×11=1848。
故正确答案为B。


第633题 7,14,21,35,56,(  )


A.72

B.80

C.96

D.91


参考答案:D


解析:观察数列特征,构成简单递推和数列:7+14=21 、14+21=35、21+35=56,则原数列所求项为:35+56=91 。
故正确答案为D。


第634题 245,168,249,164,254,159,260,(  )


A.153

B.155

C.266

D.270


参考答案:A


解析:

方法一:数列项数较多,优先考虑交叉,奇数项为:245,249,254,260,无明显规律,作差:4、5、6 为公差是1 的等差数列;


偶数项为:168,164,159,( ),无明显规律,作差:-4、-5、( )为公差是-1 的等差数列,则下一项为-6,故题干所求项为159-6=153。


方法二:原数列两两分组:[245,168][249,164][254,159][260,()] ;


组内求和均为413,故未知项为413-260=153。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35题


A.-6

B.-3

C.-4

D.-5


参考答案:A


解析:题干出现图形,且大数位置不固定,优先考虑凑相等。观察发现每一行或者每一列相加之和都为6,故所求项为6-(5+7)=-6。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36题 108.02,-70.04,72.06,-34.08,36.10,(  )


A.-7.12

B.7.02

C.9.12

D.-9.12


参考答案:A


解析:

原数列中数字均为小数,可将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开观察。整数部分正负交替,数字分别108、70、72、34、36,做差加和均无规律,观察各项数字发现,各位数字相加之和为9、7、9、7、9,则下一项整数部分加和应为7。小数部分为02、04、06、08、10,构成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12。因为原数列正负交替循环,则所求项应为-7.12。


故正确答案为A。


第637题 1,3,4,8,15,(  )


A.47

B.34

C.23

D.27


参考答案:D


解析:数列变化平缓,做差加和无规律,考虑递推。观察数列可发现,1+3+4=8 ,3+4+8=15 ,即 第一项+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则所求项=4+8+15=27。
故正确答案为D。


第638题 11,14,23,50,131,(  )


A.292

B.326

C.356

D.374


参考答案:D


解析:数列变化无明显规律,两两做差可得,3、9、27、81,构成公比为3 的等比数列,则下一项为 81×3=243,所求项为 131+243=374。
故正确答案为D。


第639题 2,6,12,20,(  )


A.44

B.32

C.37

D.30


参考答案:D


解析:数列变化平缓,优先考虑做差。两两做差可得,4、6、8,构成公差为2 的等差数列,下一项为 8+2=10,则所求项为 20+10=30。
故正确答案为D。


第640题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析:将原数列分子分母分开观察,分子均为1,分母为2、3、5、7、11、13,为质数列,下一项为17。则所求项为
故正确答案为A。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