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A.③②⑤①④
B.③⑤①④②
C.②③⑤④①
D.②④①⑤③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阅读文段,确定题型,此题极为明显,乃排序题,所有的排序题均需观察选项。确定首句,验证选项。通过观察选项,发现首句是②、③,因此只需确定②、③哪句话更适合做首句即可。
第二步,阅读②和③,发现③“理性对待粉丝热情、引导粉丝合理消费,同时将明星效应转化为提升商业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契机,才能更好体现“粉丝经济”背后的流量价值。”是一句典型的对策句,对策不适合做首句,对策句一般放在问题后或者文段结尾处,因此首句排除③,也就排除了A 和B 两个选项。观察C、D 两个选项,这两个选项有共同特征,⑤③绑定, ①④绑定,其中⑤是问题,③是对策,⑤应该在③前,排除C。
因此,选择D 选项。
A.及时降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损耗与风险
B.将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转化为生产要素
C.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D.不断发掘与推动产业经济的新增长点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阅读文段,确定题型,此题为语句填空题。首看形式,兼顾内容。语句衔接题,一般分为三类:空在段首,一般为总分的行文结构,第一句话起总领下文的作用;空在段中,承上启下;空在段尾,总结前文。
第二步,观察此题,为空在段首的题。第一句话为总句,总领下文。所以对下文归纳概括的内容即为首句内容。首句后面有句话“一方面表现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另一方面表现为数字技术不断催生新产业。”表明数字经济有两个方面的作用即赋能传统产业和催生新产业。后文“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大大降低风险。”主要对赋能传统产业进行解释说明,解释说明部分不重要。因此,对一方面....另一方面总结即为首句内容,观察选项,C 符合,
因此,择C 选项。
拓展
A 选项,解释说明部分,非重点,排除;B 和D 无中生有,排除。
A.社会学家分析青少年网瘾问题的成因
B.社会各界如何解决青少年网瘾问题
C.生化科学家研发治疗青少年网瘾的药物
D.心理学家提出解决青少年网瘾的对策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判断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首句就提出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对策,紧接着分别介绍生化科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研究三个主体为此所做出的努力。所以下面文段很有可能还是接着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对策这个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的主体是社会各界与题干文段的首句相符,同时该项也是围绕着如何解决问题来说,与文段话题一致。A 项一方面只提到了社会学家这一个主体,另一方面围绕的是网瘾问题的成因,而不是对策,话题不一致,排除。C 项只提到了生化科学家,D 项只提到了心理学家,主体过于单一,均排除。
因此,选择B 选项。
A.⑤①③④②⑥
B.②⑥③④①⑤
C.④②⑥③⑤①
D.⑥③⑤④①②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④句论述的是“中国的家庭结构经历着革命变迁”交代一个背景,②句和⑥句都在论述变迁的具体表现,所以②句和⑥句不适合做首句,排除B 项和D 项。⑤句为观点援引,也符合首句特征。
第二步,对比A 项和C 项,⑥句论述的是“不同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在同一时空并存的环境下”,而③句论述的是“当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难以快速趋同时”,应该是先并存,然后在并存的过程中发现难以趋同,所以⑥应该在③之前,排除A 项。
因此,选择C 选项。
A.隐球菌病的症状明显
B.隐球菌病的死亡率高
C.隐球菌病的后遗症多
D.隐球菌病的危害性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指出隐球菌如何进入体内并带来严重危害。然后,通过“其中”引出“隐球菌脑膜炎死亡率高”来论证隐球菌带来的严重危害性。尾句通过递进关联词“更”再次强调,“幸免于死的隐球菌脑膜炎的患者还可能留下严重后遗症”,进一步补充论证了隐球菌带来严重危害。因此,文段为“总—分”的行文结构,主旨句为第一句话,主要论述隐球菌带来的危害。
第二步,对比选项。A 项“隐球菌的症状”属于隐球菌危害的具体表现,排除。B 项主要强调“隐球菌的死亡率高”,而原文论述的是“隐球菌脑膜炎的死亡率高”,仅仅是为了解释说明隐球菌带来的严重危害,排除。C 项“后遗症多”同样为解释说明隐球菌带来的严重危害,排除。D 项是为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 选项。
A.当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问题
B.农村劳动者整体素质提升的策略
C.当前农村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D.农村劳动力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文段首先提出了“解决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两大问题”,文段紧接着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即“必须着眼于提升农村人力资源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后“通过”对前文对策进行了概括,引出最终目的是“有效解决当前人力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
第二步,文段重点是解决问题的对策,对对策句进行概括。
因此,选择D 选项。
A.似曾相识不是“心灵能力”
B.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符合原文,对应“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C 项符合原文,对应“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D 项符合原文,对应“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B 项与原文不符,B 项说“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对应“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原文意思是不能预见未来。
因此,选择B 选项。
A.天文学家如何精确测量距离
B.天文学家如何精确测量红移
C.在距离测量方面遇到的困难
D.在距离测量方面获得的突破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根据句末的转折词可知,文段话题落在尾句,指出距离的精确测量从来都是天文学家的最大难题。接下来应围绕这一话题进行论述。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未提及“距离测量”,与尾句话题不一致,排除。因为尾句已经明确说到“距离的精确测量从来都是天文学家的最大难题”,所以A 项“如何精确测量距离”与尾句相悖,C 项“在距离测量方面遇到的困难”与“尾句重复”,排除A 项和C 项。D 项“在距离测量方面获得的突破”体现出天文学家在这个方面正在做出努力,有了一定的进展和成绩,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 选项。
A.从农业经济的“活动对象”到工业经济的“活动方式”,再到知识经济“活动主体”,三者构成一个价值整体
B.在知识经济形态下,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主体、实践方式、实践对象、实践目的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整体
C.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随着经济形态的历时性演进,逐渐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D.知识经济将人的实践活动要素实践的主体、方式、对象和目的构成一个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价值整体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确定代词指代。定位好文段代词位置,根据就近原则向前寻找,我们得知“这”指的是人的实践活动要素——主体、方式、对象、目的,在知识经济形态下,才能构成一个有机价值整体。
第二步,对比选项。代词指代的内容是“实践活动要素”以及“知识经济”。A 项和C 项涉及的内容在第一句话,话题跳脱,明显不是代词指代的内容,故排除。B 项说“本身就是一个价值整体”,原文是“只有……才能”,和原文不符,故排除。D 项符合代词指代内容。
因此,选择D 选项。
A.该视频平台公司的广告收入没有会员付费收入高
B.该视频平台公司的会员付费模式优于国内视频网站
C.该视频平台公司的市值增长主要依靠会员付费收入
D.该视频平台公司的点击量变现收入比不上国内视频网站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和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 项和D 项中的对比文中未体现,属于无中生有。B 项对应“该视频平台公司的会员付费模式备受国内同行的青睐和追捧”,符合原文。C 项不符合原文,文段给了三种收入来源,不能确定哪种是主要来源。
因此,选择B 选项。
A.利用技术手段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B.信息公开透明有助于疫情防护
C.利用技术手段普及科学防护知识
D.信息公开透明满足了人民信息需求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先指出在重大疫情面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性,接着从有关部门和相关结构以及互联网企业的角度解释具体做法。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是重点,强调重大疫情面前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公开透明回应群众关切的重要性。
第二步,对比选项。B 项是文段重点的同义替换,符合文段意图。
因此,选择B 选项。
拓展
A 项和C 项:核心话题是“技术手段”与文段的话题不一致。D 项:没有提到“疫情”。
A.相对贫困受到各种条件与因素的制约
B.信息和资源是造成相对贫困的主要因素
C.形成解决相对贫困的多层次资源支撑
D.解决相对贫困是扶贫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句为背景铺垫,第二句通过正反论证的方式说明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掌握信息和资源的重要性,第三句为文段的主旨句,重点说明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对策。文段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对策是重点,强调需要多层次资源支撑和保障。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符合作者意图。A 项和B 项强调相对贫困面临的问题,偏离重点。D 项没有提到“资源支撑”。
因此,选择C 选项。
A.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遇到的法规问题
B.培训农民工学会用法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C.用法规来强制用工单位解决农民工被欠薪问题
D.用法规来解决农民工被欠薪之后证据不足的问题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快速浏览文段,重点分析尾句,判别文段话题落脚点。文段先强调了农民工面临因证据不足、难以取证的维权难问题,并通过北京昌平的例子论证观点,最后分析具体原因。文段为“总—分”结构,强调农民工维权时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接下来应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第二步,对比选项。D 项是针对文段问题提出的合理对策。因此,选择D 选项。
拓展
A 项:对文段的总结,而非下文要去论述内容。B 项:培训的方式不能在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且没有提到“证据不足”。C 项:主体为强制用工单位,文段主体强调农民工,主体错误,且没有提到“证据不足”。
A.④①③⑤②
B.①④③②⑤
C.⑤③①④②
D.②⑤③①④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①句论述的是“如何估算闪电粗细”,④论述的是“闪电发生”的情况,⑤句论述的是“闪电的长度”。因此,从①④⑤这三句话的论述内容来看,皆可做首句。②句中“甚至”属于递进关联词的后半段,不适合做首句,排除D。
第二步,对比A 项、B 项和C 项。②⑤均在论述“闪电的长度”,可做捆绑,而②句是递进之后的内容,可确定⑤在②之前。排除B 项、C 项。
因此,选择A 选项。
A.寻求对新发病毒病抑制的具体措施
B.重塑云南马铃薯病毒优势种的类型
C.掌握蓟马种群结构及区域分布情况
D.厘清蓟马作为传播中介的运作机制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分析文段,横线前文出现“蓟马”这一核心话题,保持上下文话题一致,横线处应该介绍“蓟马”自身的特点,即“掌握蓟马”种群结构及区域分布情况。
第二步,对比选项。C 项符合上述语境。A、B 两项均不包含核心话题“蓟马”,D 项“厘清蓟马作为传播中介的运作机制”强调“厘清”两者的关系,横线处重“蓟马”自身特点,且“运行机制”与下文“流行传播及发生风险”表述重复,排除D 项。
因此,选择C 选项。
A.1
B.2
C.3
D.4
参考答案:A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效率类。
第二步,根据A 和B 的效率比为2∶3,赋值A 和B 的效率为2 和3,工程总量为(2+3)×8=40,A 和C 的效率比为2∶1,故C 的效率为1,A 和B 生产两天后又投产了C,前两天完成的工程总量为5×2=10,剩余的工程总量为30,还需要的时间为30÷(2+3+1)=5(天)。一共需要的时间为5+2=7(天),8-7=1(天),则可以提前一天完成。
因此,选择A 选项。
A.4
B.5
C.7
D.8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数列问题。
第二步,平均分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考虑公差为0、公比为1,即第7、8、9 名分数相同,设第7 名的平均分为x,那么第6 名平均分为x+1,第五名为x+2,第10 名张龙的平均分为x-1,张龙英语成绩实际为121 分,若按112 算相当于少算了9 分,那么平均分少算了3 分,则张龙的实际平均分应该为x-1+3=x+2,可以排到并列第五名。
因此,选择B 选项。
第518题 一条直线将一个平面分成2个部分,两条直线最多将一个平面分成4个部分,……则6条直线最多将一个平面分成的部分为:
A.20
B.21
C.22
D.23
参考答案:C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几何计数,用枚举归纳法求解。
第二步,第1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2 块,第2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4 块,画图可得第3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7 块,枚举发现第4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1 块。平面数依次为:2,4,7,11……,相邻两项做差得2,3,4……是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那么以此类推,第5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1+5=16(块),第6 条直线将平面分成16+6=22(块)。
因此,选择C 选项。
A.丙领先甲3000米
B.丙领先甲2900米
C.丙领先甲2450米
D.丙领先甲2350米
参考答案:D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行程问题,属于基础行程问题,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由三人的速度之比为2∶1∶3,甲进入场地时乙已跑完1/3 圈,赋值甲、乙、丙速度分别是200、100、300,乙跑完2 圈所用时为3000÷100=30,乙跑500 米所用时间为500÷100=5,故当乙跑完2 圈时甲跑的时间为30-5=25,甲所走的距离为25×200=5000(米)。
第三步,同理丙到场地时落后甲100 米,甲跑100 米所用时间为100÷200=0.5,故丙在乙跑完2 圈时所用时间为25-0.5=24.5,丙所跑的距离为24.5×300=7350(米)。丙比甲多行驶的距离为7350-5000=2350(米)。
因此,选择D 选项。
A.1%
B.4%
C.6%
D.8%
参考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基础应用题。
第二步,设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的数量分别为x、3x、6x 千克。药材成本为8×5000=40000(元),总成本为40000+20000=60000(元)。可列方程:80×x+50×3x+20×6x-60000=108000,解得x=480,那么废品为5000-480-3×480-6×480=200(千克),则废品率为200÷5000=4%。
因此,选择B 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