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61题
盾构掘进方向与管片环方向不一致时,盾构与管片产生干涉,将导致管片损伤或变形。为防止管片损伤,必须采取措施防止干涉发生,以下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
A.施工中对隧道线形与盾构方向严格控制
B.施工中认真检测盾尾间隙
C.根据检测结果调整盾构推进速度
D.预先详细研究适宜的盾构方向控制方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盾构掘进技术。
盾构掘进方向与管片环方向不一致时,盾构与管片产生干涉,将导致管片损伤或变形。为防止管片损伤,预先要根据曲线半径与管片宽度对适宜的盾构方向控制方法进行详细研究,施工中对每环管片的盾尾间隙认真检测,并对隧道线形与盾构方向严格控制。
第362题
关于盾构管片拼装,以下说法正确的( )。
A.管片拼装一般从A型管片开始
B.拼装时最后安装楔形管片
C.先紧固轴向连接螺栓
D.先紧固环向连接螺栓
E.拼装时盾构千斤顶应同时全部缩回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盾构掘进技术。
拼装顺序紧:一般从下部的标准(A型)管片开始,依次左右两侧交替安装标准管片,然后拼装邻接(B型)管片,最后安装楔形(K型)管片。拼装时,禁止盾构千斤顶同时全部缩回。紧固连接螺栓:先紧固环向(管片之间)连接螺栓,后紧固轴向(环与环之间)连接螺栓。
第363题
沿隧道轮廓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形,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的方法称为( )。
A.正台阶法
B.中洞法
C.全断面法
D.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全断面开挖法采取自上而下一次开挖成形,沿着轮廓开挖,按施工方案一次进尺并及时进行初期支护。
第364题
下列开挖方法中,初期支护拆除量大的方法是( )。
A.CRD法
B.CD法
C.单侧壁导坑法
D.中洞法
E.侧洞法
参考答案:A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初期支护拆除量大的方法包括双侧壁导坑法、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
第365题
浅埋暗挖法施工因掘进方式不同,可分为众多的具体施工方法,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A.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大的隧道施工
B.对城市第四纪地层,施工中一般要打设锚杆
C.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变成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D.柱洞法与洞桩法的施工步序基本一致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由于拱形开挖高度较小,或地层松软锚杆不易成型,所以对城市第四纪地层,施工中一般不设或少设锚杆。
柱洞法施工是先在立柱位置施做一个小导洞,当小导洞做好后,再在洞内做底梁,形成一个细而高的纵向结构,柱洞法施工的关键是如何确保两侧开挖后初期支护同步作用在顶纵梁上,而且柱子左右水平力要同时加上且保持相等。洞桩法就是先挖洞,在洞内制作挖孔桩,梁柱完成后,再施作顶部结构,然后在其保护下施工,实际上就是将盖挖法施工的挖孔桩梁柱等转入地下进行。
第366题
关于隧道外超前加固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有( )。
A.浅埋暗挖施工地下结构处于富水地层中且地层的渗透性较好时,应首选地表锚杆法
B.降低地下水位适用于浅埋暗挖、进出工作井地段和岩体松软破碎地段
C.冻结法适用于土层含水量大于2.5%或地下水流速不大于40m/d时的地层
D.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对工程环境污染大
E.冻结法成本较高,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参考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辅助工法施工技术要点。
当浅埋暗挖施工地下结构处于富水地层中,且地层的渗透性较好时,应首选降低地下水位法达到稳定围岩,提高喷锚支护安全的目的。地表锚杆(管)是一种地表预加固地层的措施,适用于浅埋暗挖、进出工作井地段和岩体松软破碎地段。冻结加固的地层强度高,地下水封闭效果好,地层整体固结性好,对工程环境污染小。
第367题
CRD法是在CD工法基础上增设( ),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
A.临时仰拱
B.超前小导管
C.管棚
D.钢拱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当CD工法不能满足要求时,可在CD工法基础上加设临时仰拱,即所谓的交叉中隔壁法(CRD工法)。
第368题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别大时,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不宜采用( )。
A.中洞法
B.柱洞法
C.洞桩法
D.全断面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当地层条件差、断面特大时,一般设计成多跨结构,跨与跨之间。跨与跨之间有梁、柱连接,一般采用中洞法、侧洞法、柱洞法及洞桩法等施工,其核心思想是变大断面为中小断面,提高施工安全度。全断面开挖法适用于土质稳定、断面较小的隧道施工,适宜人工开挖或小型机械作业。
第369题
下列开挖方法中,初期支护无需拆除的方法是( )。
A.CRD法
B.CD法
C.单侧壁导坑法
D.正台阶法
E.全断面法
参考答案: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喷锚暗挖法的掘进方式选择。
初期支护无需拆除的是全断面法和正台阶法。CRD法初期支护拆除量大,CD法和单侧壁导坑法初期支护拆除量小。
第370题
关于沉井不排水下沉水下封底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地下水位距坑底不小于1m
B.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0.5m
C.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
D.混凝土浇筑顺序应从低处开始,逐渐向周围扩大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不排水下沉不需要降低地下水位;每根导管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且导管埋入混凝土的深度不宜小于1.0m;封底前应设置泄水井是沉井排水下沉要求。
参考答案:见解析
解析:
1.(1)测量员所需测量小组内应按下列工作内容进行分工:
①协助组长定期对区域内的控制点进行检核,负责施工区域查勘,测量技术方案拟定和测量技术计划及措施的编制及交底;
②进行平面控制网布设及平面测量作业,必须实行由两人两次复核,严格履行测量资料书面签字手续;
③进行高程控制网布设及标高测量作业,必须实行由两人两次复核,严格履行测量资料书面签字手续;
④对控制性桩点、测量标志桩点进行加固保护,定期检查复核;
⑤建立仪器专人保管制度,指导监督正确使用及管理测量仪器设备;
⑥负责检查外业记录平差计算,编制测量成果并对测量成果进行检查;编写测量技术总结。
(2)测量成果交于施工员做法不正确,
正确做法:施工测量人员进入现场,首先检查由建设单位提供的控制性桩点、测量资料和测量标志,并进行复测,将复测结果提交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复核,批准后方可进行施工放线。另布设完成高程与中心坐标后,应采用不同数据采集人核对的方法,以判定测量成果的有效性。
2. (1) D为垫木; E为内支架; F为外支架。
(2)本项目对刃脚不需要加固,在坚硬土层中下沉时需要对刃脚外缘采用钢板保护,本工程沉井处地勘资料显示为淤泥质软土,因此不需要对刃脚进行加固。为防止脚踏面收到损坏,可用角钢加固的方式进行刃脚保护。
3.(1)降低地下水的高程至少为0.000-5.000-0.5-0.3-0.1-0.6-0.5=-7.000(m)。
(2)取土机械:抓斗取土、风动工具、小型长臂反铲挖土机械等。
(3)辅助下沉措施:沉井外壁采用阶梯形,井外壁与土体之间均匀灌入黄砂;触变泥浆套助沉;空气幕助沉;爆破方法助沉。
4.(1)K为后背(后背墙、后背顶板),应布置在工作井顶管走向对侧,后背中心线与顶管中心线保持一致,后背墙平面与掘进轴线应保持垂直。
(2)管节启动前、出洞前检查部位:设备检查(顶铁、千斤顶、顶管机等)及试运转、顶管机位置(中心线、坡度和高程)、洞口土体加固情况、洞圈止水装置及注浆装置、沉井结构本体、末端管节与顶管机联结状态、拆除洞口封门的准备措施。
5. (1)土质为淤泥质地层,洞口土体加固应选择水泥浆液。
作用为:①始发进入地层前保证拆除工作井围护结构,以便将顶管机推入土层掘进;
②保证拆除围护结构后,开挖面土压和水压的稳定;
③拆除围护结构及顶管机通过加固区域时,防止地层变形,因为工作井周边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破坏。
(2)纠偏方法:挖土纠偏、调整顶进合力方向纠偏、衬垫校正纠偏、强力校正纠偏、改变切削刀盘的转动方向、机头旋转的反向增加配重等措施。
第372题
分节制作沉井时应( )。
A.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
B.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
C.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位置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
D.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梁时应与刃脚分别浇捣
E.必要时应对刃脚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基及结构的稳定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沉井施工技术。
分节制作沉井:
1)每节制作高度应符合施工方案要求且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井内设有底梁或支撑梁时应与刃脚部分整体浇捣。 故D错误。
2)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
3)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内外模板采用对拉螺栓固定时,其对拉螺栓的中间应设置防渗止水片;钢筋密集部位和预留孔底部应辅以人工振捣,保证结构密实。
4)沉井每次接高时各部位的轴线位置应一致、重合,及时做好沉降和位移监测;必要时应对刃脚地基承载力进行验算,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基及结构的稳定。
5)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
①应验算接高后稳定系数等,并应及时检查沉井的沉降变化情况,严禁在接高施工过程中沉井发生倾斜和突然下沉;
②后续各节的模板不应支撑于地面上,模板底部应距地面不小于1m。
第373题
沉井下沉说法错误的是( )。
A.下沉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B.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
C.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8mm/10h
D.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下沉控制:
下沉应平稳、均衡、缓慢,发生偏斜应通过调整开挖顺序和方式“随挖随纠、动中纠偏”。
沉井下沉监控测量:
1)下沉时标高、轴线位移每班至少测量一次,每次下沉稳定后应进行高差和中心位移量的计算;
2)终沉时,每小时测一次,严格控制超沉,沉井封底前自沉速率应小于10mm/8h;
3)如发生异常情况应加密量测;
4)大型沉井应进行结构变形和裂缝观测。
第374题
沉井下沉施工时,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 )。
A.0.3m
B.0.2m
C.0.4m
D.0.5m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沉井施工技术。
沉井下沉施工时,挖土应分层、均匀、对称进行;对于有底梁或支撑梁沉井,其相邻格仓高差不宜超过0.5m。
第375题
关于沉井施工分节制作工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一节制件高度必须与刃脚部分齐平
B.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60%,方可拆除模板
C.混凝土施工缝应采用凹凸缝并应凿毛清理干净
D.设计要求多分节制作的沉井,必须全部接高后方可下沉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沉井施工技术。
第一节制作高度必须高于刃脚部分。设计无要求时,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75%后,方可拆除模板或浇筑后节混凝土。混凝土施工缝处理应采用凹凸缝或设置钢板止水带,施工缝应凿毛并清理干净。分节制作、分次下沉的沉井,前次下沉后进行后续接高施工。
第376题
竖井井口防护应符合哪些规定( )。
A.竖井应设置防雨棚
B.洞门土体加固
C.竖井应设置挡水墙
D.竖井应设置安全护栏,且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2m
E.竖井周边应架设安全警示装置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工作井施工技术。
竖井井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井应设置防雨棚、挡水墙。
(2)竖井应设置安全护栏,且护栏高度不应小于1.2m。
(3)竖井周边应架设安全警示装置。
第377题
以下关于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挤压注浆法
B.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
C.在砂层中宜采用电动硅化注浆法
D.劈裂法注浆压力应大于0.5MPa
E.注浆速度应不大于30L/min
参考答案: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超前预支护及预加固施工技术。
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渗入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挤压、渗透注浆法;在黏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
第378题
关于管棚施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适用于软弱地层和特殊困难地段,并对地层变形有严格要求的工程
B.钢管间距宜为300~500mm
C.钻孔直径应比设计管棚直径大30~40mm
D.钻孔顺序应由低孔位向高孔位进行
E.管棚中的钢管内应灌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超前预支护及预加固施工技术。
钻孔顺序应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钻孔直径应比设计管棚直径大30 ~ 40mm。钻杆方向和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第379题
一般采用管棚超前支护的场合是( )。
A.隧道洞口段施工
B.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C.深大基坑开挖
D.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
E.穿越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
参考答案:AB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超前预支护及预加固施工技术。
通常,在下列施工场合应考虑采用管棚进行超前支护:
(1)穿越铁路修建地下工程。
(2)穿越地下和地面结构物修建地下工程。
(3)修建大断面地下工程。
(4)隧道洞口段施工。
(5)通过断层破碎带等特殊地层。
(6)特殊地段,如大跨度地铁车站、重要文物保护区、河底、海底的地下工程施工等。
第380题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规定:地下铁道隧道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与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所遵循的原则以下正确的是( )。
A.综合治理
B.因地制宜
C.刚柔结合
D.以防为主
E.防、排、截、堵并重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衬砌及防水施工要求。
《地铁设计规范》GB 50157—2013规定:地下铁道隧道工程的防水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地震烈度、结构特点、施工方法和使用要求等因素进行,并应遵循“以防为主,刚柔结合,多道防线,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与其相适应的防水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