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01题
见五心烦热、骨蒸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其病机主要是
A.阳盛则热
B.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津枯血燥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阴虚则热导致虚热证,其表现为五心烦热、骨蒸潮热、颊红消瘦、盗汗、咽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故答案为“阴虚则热”。
第402题
阳偏衰的病机多表现为
A.虚寒证
B.虚热证
C.实寒证
D.气虚证
E.寒热错杂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阳偏衰:即阳虚,指机体阳气虚损,机能减退或衰弱,代谢减缓,产热不足的病理状态。
特点:机体阳气不足,阳不制阴,阴气相对亢盛的虚寒证。
故答案为“虚寒证”。
第403题
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有
A.阴虚
B.阳虚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阴阳格拒
参考答案: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阴阳失调病机的理解。
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的一方,形成阴阳两虚的病机。在阴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阳虚,称为阴损及阳;在阳虚的基础上,继而导致阴虚,称为阳损及阴。
故答案为“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第404题
患者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症,其病机为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阴阳失调病机的理解。
阳盛格阴,系指阳热偏盛至极,深伏于里,阳气被遏,郁闭于内,不能外达于肢体而将阴气排斥于外的病机变化。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可在原有壮热、面红、气粗、烦躁、舌红、脉数大有力等邪热内盛表现的基础上,又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称为真热假寒证。
故本题答案为“阳盛格阴”。
第405题 颊红烦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属于
A.阳胜格阴
B.阴胜格阳
C.阴阳偏盛
D.阴阳偏衰
E.阴阳消长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阴盛格阳表现为真寒假热证,临床可见四肢厥逆,下利清谷,脉微欲绝等症状,又可见阳浮于外之证,如身热反不恶寒,面颊泛红等假热之象。
故答案为“阴胜格阳”。
第406题
“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
A.阳热偏盛,阴寒内生
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C.阳热亢盛,热极生寒
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
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阳胜则阴病”,即阳盛则阴虚。但从病机上必须区分阴的虚损程度。邪客于阳而致阳盛,此时由于阴的相对不足,从而出现实热证。如果由于阳盛而耗伤机体的阴液,此时阴由相对的不足转而成为绝对的虚亏,这就从实热证转化为虚热证或实热兼阴亏证。
故答案为“阳热亢盛,损伤阴液”。
第407题
以下不属于阳偏盛的病理变化的是
A.实热证
B.阴虚则阳亢
C.阳胜则热
D.阳胜则阴病
E.阳盛格阴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阳偏盛即是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出现的阳邪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状态。其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阴虚则阳亢属于阴偏衰导致的虚热证。
故答案为“阴虚则阳亢”。
第409题
气行失常不包括
A.气滞
B.气陷
C.气闭
D.气脱
E.气虚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
气失调包括气不足与气行失常两个方面。气不足,即气虚。气行失常包括气滞、气陷、气闭、气逆、气脱五个方面。
故答案为“气虚”。
第410题 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
A.气陷
B.气闭
C.气逆
D.气滞
E.气脱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失调。
气逆证是指气机升降失常,逆而向上所引起的证候。临床上以肺胃之气上逆和肝气升发太过的病变较为多见。
故答案为“气逆”。
第411题
下列不属于血虚病机形成原因的是
A.失血过多
B.脾虚气弱
C.久病不愈
D.房劳过度
E.慢性消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血失调病机的理解。
失血过多,新血不能生成补充;或因脾胃虚弱、饮食营养不足、血液生化乏源;或因血液的化生功能障碍;或因久病不愈、慢性消耗等因素而致营血暗耗等,均可导致血虚。
【易错点】房劳过度而耗伤则易导致肾精不足。
第412题
引起津液不足的原因有
A.发热
B.多汗
C.吐泻
D.失血
E.多尿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失调。
津液不足是指津液在数量上的亏少,进而导致内则脏腑,外而孔窍、皮毛,失其濡润滋养作用,因之产生一系列干燥失润的病理状态。多由燥热之邪或五志之火,或发热、多汗、吐泻、多尿、失血,或过用误用辛燥之剂等引起津液耗伤所致。
故答案为全选。
第413题
下列不属于津液不足形成原因的是
A.燥热之邪灼伤
B.忧愁思虑暗耗
C.五志化火耗伤
D.多汗、多尿、吐泻
E.过用辛燥药物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津液失调病机的理解。
导致津液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热邪伤津,如外感燥热之邪,灼伤津液;或邪热内生,如阳亢生热、五志化火等耗伤津液。二是丢失过多,如吐泻、大汗、多尿及大面积烧伤等,均可损失大量津液。三是生成不足,如体虚久病,脏腑气化功能减退,可见津液生成不足。忧愁思虑而暗耗则易导致血不足。
第414题
患者头痛、眩晕、昏厥、呕血者,多因
A.胆气上逆
B.肺气上逆
C.肝气上逆
D.胃气上逆
E.骨气上逆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失调。
一般以气机逆而向上的症状为辨证要点。气逆证临床表现,肺气上逆可见咳嗽喘息;胃气上逆,则见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肝气升发太过,则现头痛,眩晕,昏厥,吐血等。
故答案为“肝气上逆”。
第415题
气脱病变,临床常见
A.面红目赤
B.闷胀疼痛
C.子宫下垂
D.汗出不止
E.突然昏厥,不省人事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失调。
面红目赤乃气逆的病理表现;闷胀疼痛属气滞的病理表现;突然昏厥、不省人事为气闭的病理表现;汗出不止乃气脱的病理表现;子宫下垂是气陷的病理表现。
故答案为“汗出不止”。
第416题
津液不足的常见症状有
A.咽干口渴
B.唇焦舌燥
C.小便短少
D.大便干结
E.舌红少津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气血津液失调。
津液不足的表现:常见口、鼻、皮肤干燥。大吐、大泻、多尿时所出现的目陷、螺瘪,甚则转筋等;热病后期或久病伤阴,所见到的舌光红无苔或少苔,唇舌干燥而不引饮,形瘦肉脱,肌肤毛发枯槁,甚则肉瞤,手足震颤蠕动等。
故答案应全选。
第417题
中医“治未病”包括
A.法于阴阳
B.和于术数
C.未病先防
D.既病防变
E.愈后防复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预防的理解。
预防,就是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中医学历来注重预防,早在《内经》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预防的内容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三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