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81题
瘀血致病可见到
A.疼痛
B.出血
C.肿块
D.舌质紫暗
E.面色黧黑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致病的特点有疼痛、肿块、出血,其血色多呈紫暗色。另外,瘀血致病临床还可见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等表现。
故本题答案为全选。
第382题 瘀血引起出血的特点
A.出血量多
B.出血颜色鲜明
C.出血量少
D.出血伴有血块
E.出血色淡质清稀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
另外,临床望诊,往往还可见到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唇甲青紫、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表现。切诊则多见细涩、沉弦或结代等脉象。
故答案为“出血伴有血块”。
第383题
饮留胸胁,可见
A.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B.胸闷、咳喘、不能平卧
C.胃脘痞满,恶心呕吐
D.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
E.咽中梗阻,吞之不下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饮留胸胁,则胸胁胀满,咳唾引痛;饮在胸膈,则胸闷、咳喘、不能平卧;饮溢肌肤,则肌肤水肿、无汗、身体痛重;痰停与胃,胃失和降,可见胃脘痞满,恶心呕吐;痰与气凝结咽喉,可见咽中梗阻,吞之不下。
故答案为“胸胁胀满,咳唾引痛”。
第384题
瘀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A.外伤
B.气虚
C.气滞
D.气逆
E.血热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瘀血的形成原因。
瘀血的形成,一是由于气虚、气滞、血寒、血热等原因,使血行不畅而瘀滞。二是由于内外伤,或气虚失摄,或血热妄行等原因,引起血离经脉,积存于体内而形成瘀血。
故本题答案为外伤、气虚、气滞、血热。
第385题
痰留经络筋骨,可见
A.肢体麻木
B.阴疽流注
C.咽中梗阻
D.瘰疬痰核
E.癫狂痴呆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留经络筋骨,可见瘰疬痰核、肢体麻木,或半身不遂,或成阴疽流注等。
【考点延展】
若痰滞在肺,则可见喘咳咯痰;痰阻于心,血行不畅,可见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可见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可发为癫狂;痰停于胃,胃失和降,可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痰浊上犯于头,可见眩晕、昏瞀;若痰与气凝结咽喉,可出现咽中梗阻,吞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气症。
第386题
发病的内在根据是
A.邪气入侵
B.正气不足
C.津液亏损
D.精气不足
E.阴阳失调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发病原理。
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在依据;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邪正相搏胜负决定发病与否。
第387题
通常正气虚的病机变化可出现的表现是
A.疼痛剧烈
B.二便不通
C.精神亢奋
D.烦躁不宁
E.二便失禁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在于考查对虚实病机概念的掌握。
“虚”是指以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为主的病理反映。疼痛剧烈、二便不通、精神亢奋、烦躁不宁均属邪气亢盛的“实”性病机的临床表现;若脾肾阳气虚弱,不能固摄大小便,则可导致二便失禁。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二便失禁”。
第388题
正气的作用有
A.抗御外邪
B.自身调节
C.自我修复
D.驱邪外出
E.损伤机体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发病的理解。
人体正气具有抗御病邪侵袭,及时祛除病邪,调节功能活动,修复机体损伤而防止发病的作用。
第389题
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机属于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上虚下实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邪正盛衰。
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邪热炽盛,消灼津液而形成的实热伤津、气阴两伤病证,出现以高热、烦渴欲饮、尿少便干等主要表现,就属于实中夹虚的病机变化。
故本题答案为“实中夹虚”。
第390题
邪正斗争及其盛衰变化,决定疾病的
A.虚实
B.表里
C.上下
D.内外
E.寒热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在疾病过程中,机体的抗病能力与致病邪气之间相互斗争中所发生的盛衰变化。这种斗争,不仅关系着疾病的发生,而且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同时也影响着病证的虚实变化。
故答案为“虚实”。
第391题
属于“邪气盛则实”的是
A.阴盛则寒
B.阳虚则寒
C.阳盛则热
D.阴损及阳
E.阳损及阴
参考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阴或阳的偏盛,主要是指“邪气盛则实”的实证。病邪侵入人体,必从其类。即阳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阳偏盛,阴邪侵入人体,可形成阴偏盛。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明确地指出了阳偏胜和阴偏胜病机的临床表现特点。
故答案为“阳盛则热 ”。
第392题
至虚有盛候,病机属于
A.真虚假实
B.真实假虚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上虚下实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因脏腑的气血不足,运化无力,可导致真虚假实证,称为“至虚有盛候”。
举例:①气虚便秘;②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可见脘腹胀满、疼痛等假实征象。
故答案为“真虚假实证”。
第393题
患者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其病机为
A.虚
B.实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由实转虚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邪正盛衰病机的理解。
虚,指正气不足,是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机变化。虚证,多见于素体虚弱,精气不充;或外感病的后期,以及各种慢性病证日久,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正气化生无源;或因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以致正气虚弱,或阴阳偏衰。临床上,虚证常见神疲体倦、面色无华、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表现。
故答案为“虚”。
第394题
外感热病,出现高热口渴、尿少等,其病机属于
A.虚
B.实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由实转虚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邪正盛衰病机的理解。
实中夹虚即指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机变化。如在外感热病发展过程中,由于热邪伤阴,可形成邪热炽盛、阴气受伤的病证。临床表现既有高热气粗、心烦不安、面红目赤、尿赤便秘、苔黄脉数等实热见症,又兼见口渴引饮、气短心悸、舌燥少津等阴液不足症状。
故答案为“实中夹虚”。
第395题
因脏腑功能衰退而内生湿、痰、瘀血等病理产物的病证,属于
A.实证
B.虚证
C.因虚致实证
D.由实转虚证
E.真虚假实证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邪正盛衰。
因虚致实:多因正虚而无力祛邪或内伤水湿、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
举例:肺肾两虚的哮证,复感风寒而见寒邪束表,痰涎壅肺证。
【考点延展】
第396题
患者痰涎壅盛,咳嗽气粗,其病机为
A.虚
B.实
C.虚中夹实
D.实中夹虚
E.由实转虚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邪正盛衰病机的理解。
实,指邪气盛,是以邪气亢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机变化。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和疠气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水湿、痰饮、食积、气滞、瘀血等引起的内伤病证。
故答案为“实”。
第397题
实证多出现在
A.邪盛与正盛之时
B.邪盛与正衰之时
C.邪盛与正气未衰之时
D.邪衰与正盛之时
E.邪衰与正衰之时
参考答案:AC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实证指邪盛而正未衰,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或由于痰、实、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症。
故答案为“邪盛与正气未衰之时”。
第398题
患者先有阴虚内热病证,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为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阴阳失调病机的理解。
阴损及阳,是指由于阴精或阴气亏损,累及阳气生化不足或无所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了阳虚,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
故答案为“阴损及阳”。
第399题
引起实热的病机是
A.阳盛
B.阴盛
C.阳虚
D.阴虚
E.亡阳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机。
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和阴阳偏衰两个方面。阳盛则可引起实热证,阴盛可引起实寒证,阳虚可引起虚寒证,阴虚可引起虚热证。
故答案为“阳盛”。
第400题
患者见到大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躇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表现,其病机为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阴偏衰
D.阳偏衰
E.亡阳证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阴阳失调病机的理解。
亡阳多由于邪气太盛,正不敌邪,阳气突然脱失所致;也可因汗出过多,吐利无度,津液过耗,阳随阴泄,阳气外脱;或由于素体阳虚,劳伤过度,阳气消耗过多所致;亦可因慢性疾病,长期大量耗散阳气,终至阳气亏损殆尽,而出现亡阳。阳气暴脱,多见大汗淋漓、心悸气喘、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脉微欲绝等生命垂危的临床征象。
故答案为“亡阳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