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61题
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是
A.津液
B.血液
C.精液
D.肝血
E.阳气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六淫性质及致病特点的理解。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是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易伤肺。
第362题 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
A.为阳邪
B.炎热
C.伤津
D.动血
E.生风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暑、火、燥三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暑为阳邪,其性炎热②暑性升散,伤津耗气 ③暑多挟湿。
燥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燥性干涩,易伤津液。②燥易伤肺。
火(热)邪的性质和致病特点:①火为阳邪,其性炎上。②火易耗气伤津。故“壮火食气”。③火易生风动血。故“热极生风”。④火易发肿疡。
故暑、火、燥三邪的共同致病特点是伤津。
第364题
高热神昏,四肢抽搐,妇女月经量多,符合六淫致病的哪种特性
A.火性炎上
B.暑性升散
C.暑性炎热
D.火易生风动血
E.火易伤津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火邪的致病特点。
火易生风是指火为阳邪,侵犯人体后耗伤津液,使筋失滋养濡润,出现高热,四肢抽搐等肝风内动表现。
【考点延展】
第365题
某女,15岁。突发高热,且伴有口渴喜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等症状,这是因为
A.火热之邪其性炎上
B.火热之邪易生风动血
C.火热之邪易伤津耗气
D.火热之邪易发肿疡
E.火热之邪易伤肺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
火易伤津耗气:火热之邪最易迫津外泄,消灼津液,使人体津液耗伤。故火热邪气致病,除见高热之外,往往伴有口渴喜冷饮、口舌咽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津伤阴亏征象。此外,还认为火热亢盛,极易损伤正气,而使全身功能减弱。所以又有“壮火食气”之说。“壮火”,这里指火热邪气。
第366题
有强烈传染性的邪气是
A.风
B.暑
C.火热
D.湿
E.疫疠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疫疠邪气的致病特点: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考点延展】
在外感邪气中还有一类疫疠邪气,这是一类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致病邪气。在中医古代文献记载中,又称“疠气”、“戾气”、“异气”、“毒气”、“乖戾之气”等。疫疠邪气与一般的六淫邪气不同,乃是天地间别有的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疫疠邪气致病,多从口鼻侵入人体。在人群中,可以散在发生,也可以形成瘟疫大面积流行。常见病如大头瘟、疫痢、白喉、烂喉丹痧、天花、霍乱、鼠疫等。
第367题
疠气的致病特点有
A.发病急骤
B.病情较重
C.症状相似
D.传染性强
E.易于流行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疠气致病共同特点的理解。
疠气致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较重;一气一病、症状相似;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的特点。
第369题
七情内伤致病多损伤的脏是
A.心、肝、脾
B.心、肺、脾
C.心、肝、肾
D.心、肺、肝
E.肺、脾、肾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情志所伤,又以心、肝、脾为多见。
第371题
七情内伤中,导致脾气郁结、食欲减退、脘腹胀满的原因是
A.恐则气下
B.惊则气乱
C.思则气结
D.喜则气缓
E.悲则气消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七情内伤致病特点的理解。
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劳神损脾,而致气机郁结,阻滞脾胃运化功能的病理变化。过度思虑或长期凝神集思,损伤心脾,导致脾气郁结,升降失常,运化失职。临床可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腹胀便溏等症状。
第373题
最易导致脘腹胀满,嗳腐吞酸,厌食等症的是
A.摄食不足
B.饮食不洁
C.暴饮暴食
D.饮食偏寒偏热
E.饮食五味偏嗜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饮食太多或暴饮暴食,超过脾胃助消化能力,则会损伤脾胃之气,由于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则可导致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泻下臭秽等症,此种病症多见于小儿。
故答案为“暴饮暴食”。
第374题
饮食不节致病表现为
A.脾胃损伤
B.饮食停滞
C.气血衰少
D.聚湿成痰
E.化生内热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饮食不节包含过饥、过饱。
(1)过饥 指不能按时进食,或长期进食不足,以致气血化生无源,气血得不到足够的补充,日久即可导致脏腑功能衰弱而为病,或因正气不足,抗病无力,继发他病。
(2)过饱 指饮食太多,或暴饮暴食,超过脾胃助消化能力,则会损伤脾胃之气。由于食物不能及时腐熟运化,则可导致脘腹胀痛拒按、厌食、嗳腐吞酸、泻下臭秽等症,此种病证多见于小儿。这是由于小儿进食常缺乏规律性,且脾胃运化功能又比成年人弱,故食滞日久可郁而化热;伤于生冷寒凉,则又可以聚湿生痰;婴幼儿食滞日久,还可以引起疳积。若久食肥甘厚味,则容易化生内热,甚至引起痈疽疮毒等病证。
故本题答案为全选。
第376题
劳神过度则耗伤
A.心血
B.脾气
C.肝血
D.肺气
E.肾精
参考答案:A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劳逸失常致病特点的理解。
劳神过度,又称“劳心”。指长期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由于心藏神,脾主思,血是神志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故长思久虑,劳神太过,则易耗伤心血,损伤脾气,以致心神失养、神志不宁而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和脾失健运而纳少、腹胀、便溏、消瘦等。
第377题
劳神过度主要伤及
A.肝脾
B.肺脾
C.脾肾
D.心脾
E.心肾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因。
劳神过度指思虑太过,劳伤心脾而言。脾主运化,在志为思,心主血而藏神,所以思虑劳神过度,则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可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失健运的纳呆、腹胀、便溏等症。
第378题
痰致病广泛,变化多端的原因是
A.痰可扰乱神明
B.痰可化火化风
C.痰阻碍气血运行
D.痰似风善行数变
E.痰可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痰饮致病特点的理解。
痰饮随气升降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无处不到,可停滞而致多种疾病。
第379题
痰饮患者,症见恶心呕吐、胃脘痞满者,属于
A.痰浊上犯证
B.痰阻心脉证
C.痰气凝结证
D.痰停于胃证
E.痰浊阻络证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痰饮的致病特点。
痰在不同的部位有不同的表现:在肺,喘咳咳痰;在心,胸闷心悸;痰迷心窍则神昏痴呆;痰火扰心则癫狂;在胃,恶心呕吐,胃脘痞满;在经络筋骨,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阴疽流注;上犯于头,眩晕;结于喉,则梅核气。
故答案为“痰停于胃证”。
第380题
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疼痛的特点
A.刺痛
B.痛处拒按
C.痛有定处
D.痛处喜按
E.疼痛夜间加重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瘀血的致病特点。
瘀血的致病特点:
(1)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2)肿块:外伤肌肤局部,可见青紫肿胀;积于体内,久聚不散,则形成癥积,按之有痞块,固定不移;
(3)出血:血色多呈紫暗色,并伴有血块。
故答案为“痛处喜按”。
【易错点】痛处喜按为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