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2181题
在质量检查中,不应有分层现象的是
A.口服混悬剂
B.口服乳剂
C.口服溶液剂
D.干混悬剂
E.高分子溶液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口服乳剂的质量要求。
口服乳剂应呈均匀的乳白色,以半径为250px的离心机每分钟4000转的转速离心(1800xg)15分钟,不应有分层现象。
第2182题
下列不属于乳剂不稳定现象的是
A.絮凝
B.破裂
C.转相
D.分离
E.酸败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乳剂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第2183题
鱼肝油乳剂处方的组成是鱼肝油500ml、阿拉伯胶细粉125g、西黄蓍胶细粉7g、糖精钠0.1g、挥发杏仁油1ml、羟苯乙酯0.5g及纯化水适量。其中,羟苯乙酯的作用是
A.乳化剂
B.润湿剂
C.增溶剂
D.助溶剂
E.防腐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乳剂的处方分析举例。
羟苯乙酯的作用是防腐剂。
第2184题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
A.乳化剂的性质
B.乳化剂的用量
C.分散相的浓度
D.分散介质的黏度
E.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包括乳化剂的性质、乳化剂的用量、分散相的浓度、分散介质的黏度、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制备方法及乳化器械以及其他(如微生物的污染)等。
第2185题
乳剂受外界因素(光、热、空气等)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酸败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使体系中油相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由O/W型乳剂转变为W/O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
第2186题
鱼肝油乳剂处方组成:鱼肝油500ml、阿拉伯胶细粉125g、西黄蓍胶细粉7g、糖精钠0.1g、杏仁油1ml、羟苯乙酯0.5g,纯化水加至1000ml。其中用作抑菌剂的是
A.阿拉伯胶
B.鱼肝油
C.杏仁油
D.羟苯乙酯
E.西黄蓍胶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附加剂。
羟苯乙酯既可以做抑菌剂,又可以做防腐剂,故答案选“羟苯乙酯”。
【考点延展】
1.阿拉伯胶:乳化剂。
2.西黄蓍胶:稳定剂。
3.糖精钠、杏仁油:矫味剂。
4.鱼肝油:为药物,兼作油相。
第2187题
不属于乳剂不稳定现象的是
A.分层
B.絮凝
C.转相
D.破裂
E.分解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乳剂属热力学和动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体系,由于分散体系及外界条件的影响常常出现分层、絮凝、转相、合并、破裂和酸败等不稳定现象。
第2188题
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
A.分层
B.转相
C.酸败
D.絮凝
E.酸败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由于ζ电位降低促使液滴聚集,出现乳滴聚集成团的现象称为絮凝。
第2189题
适宜乳化的温度应控制的范围和乳化剂用量为
A.50~70℃;0.5%~10%
B.40~60℃;0.25%~1%
C.10~30℃;0.5%~2.5%
D.20~40℃:3%~30%
E.30~50℃;0.5%~10%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影响乳剂稳定性的因素:
乳化剂的用量:一般应控制在0.5%~10%,用量不足则乳化不完全,用量过大则形成的乳剂黏稠。
乳化及贮藏时的温度:一般认为适宜的乳化温度为50~70℃,乳剂贮藏期间过冷或过热均不利于乳剂的稳定。
第2190题
不属于口服溶液剂、混悬剂、乳剂的质量检查的是
A.装量
B.干燥失重
C.沉降体积比
D.可见异物
E.不溶性微粒
参考答案: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液体制剂的质量要求。
口服溶液剂、口服混悬剂、口服乳剂的质量检查:1.装量差异2.装量3.干燥失重4.沉降体积比5.微生物限度检查。
第2191题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有
A.需制成液体药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
B.为了发挥长效作用而需制成液体药剂供临床应用的药物
C.需要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
D.毒性药物
E.剂量小的药物
参考答案:AB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特点。
适用于制成混悬型液体药剂的药物有:①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②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性中的稳定性的药物。但是毒性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宜制成混悬液。混悬液为热力学和动力学均不稳定的体系,长期放置会引起沉淀或聚集,从而改变局部浓度,因此不适含毒性药物和剂量小的药物。
第2192题
干混悬剂的减失重量不得超过
A.3.0%
B.4.0%
C.2.0%
D.6.0%
E.5.0%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干燥失重: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应按照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其减失重量不得超过2.0%。
第2193题
可提高混悬液稳定性的方法包括
A.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
B.减小分散介质的黏度
C.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
D.减小微粒粒径
E.增大微粒粒径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稳定化措施。
采取下列措施可提高混悬液的稳定性:①减小微粒粒径;②增加分散介质的黏度;③减小固体微粒与分散介质间的密度差。
第2194题
以上处方中甲基纤维素属于
A.润湿剂
B.絮凝剂
C.反絮凝剂
D.润滑剂
E.助悬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附加剂。
常用的助悬剂有:①低分子助悬剂,如甘油、糖浆剂等。②高分子助悬剂,主要分为天然和合成高分子助悬剂。常用的天然高分子助悬剂及其用量分别为阿拉伯胶5%~15%;西黄蓍胶0.5%~1%;琼脂0.3%~0.5%。此外尚有海藻酸钠、白及胶、果胶等。常用的合成高分子助悬剂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聚乙烯醇等,一般用量为0.1%~1.0%,此类助悬剂性质稳定,受pH影响小,但与某些药物有配伍变化。③硅酸类,如胶体二氧化硅、硅酸铝、硅皂土等。
第2195题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不包括
A.温度
B.湿度
C.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D.混悬粒子的沉降
E.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因素
(1)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2)混悬粒子的沉降
(3)微粒增长与晶型的转变
(4)温度的影响
第2196题
可作为混悬型液体药剂稳定剂的有
A.助流剂
B.絮凝剂
C.助悬剂
D.助溶剂
E.润湿剂
参考答案: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附加剂。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制备时常用附加剂有:润湿剂、助悬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第2197题
不适于制成混悬液的药物是
A.难溶性药物
B.毒性药物
C.不稳定的药物
D.易成盐的药物
E.治疗剂量大的药物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特点。
适宜制成混悬型液体制剂的药物有:需制成液体制剂供临床应用的难溶性药物;为了发挥长效作用或为了提高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的药物。但剧毒药或剂量小的药物不应制成混悬液。
第2198题
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照干燥失重测定法,减失重量不得过
A.2%
B.3%
C.4%
D.6%
E.9%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除另有规定外,干混悬剂照干燥失重测定法,减失重量不得过2%。
第2199题
口服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
A.0.50
B.0.60
C.0.70
D.0.80
E.0.90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口服混悬剂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