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新】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题库(2413题)


第2201题

枸橼酸盐在混悬液型液体制剂中常作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附加剂。

枸橼酸盐在混悬液型液体制剂中常作为絮凝剂。


第2202题

下列叙述中与混悬液的稳定性无关的是


A.微粒间的排斥力与吸引力

B.压力

C.混悬粒子的沉降

D.微粒增长与晶型转变

E.温度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影响混悬型液体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与压力无关。


第2203题

炉甘石洗剂的处方组成是炉甘石150g、氧化锌50g、甘油50ml、羧甲基纤维素钠2.5g、纯化水适量。其中,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处方中的作用是


A.润湿剂

B.助悬剂

C.增溶剂

D.助溶剂

E.防腐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处方分析举例。

羧甲基纤维素钠在处方中的作用是助悬剂。


第2204题

关于液体制剂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口服混悬剂的沉降体积比应不低于0.90

B.干混悬剂的干燥失重测定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过2.0%

C.干混悬剂按各种项下规定的比例加水振摇应均匀分散

D.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检查

E.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不再进行沉降体积比检查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混悬剂的质量要求。

口服混悬剂应检查沉降体积比,且应不低于0.09。凡检查含量均匀度的口服混悬剂,一般不再进行装量检查。故E选项错误。


第2205题

关于注射剂特点的正确描述是


A.疗效确切可靠,起效迅速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D.产生局部定位及延长药效的作用

E.使用方便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可以产生局部定位或延长药效的作用。有些注射液可用于疾病诊断。但注射剂使用不便,注射疼痛;其质量要求高,制备过程复杂,需要特定的条件与设备,成本较高;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


第2206题

关于中药注射剂特点和应用注意事项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能口服用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

B.中药注射剂应谨慎联合用药

C.中药注射剂药效迅速,不易发生不良反应

D.长期使用时,疗程间应有一定的间隔时间

E.对于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加强监测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药效迅速,作用可靠,一旦注入机体,其生理作用难以逆转,若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危险等。故C选项错误。


第2207题

关于注射剂的概念,描述正确的是


A.供临用前稀释供静脉滴注用的无菌浓溶液

B.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溶剂配制成溶液的无菌制剂

C.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

D.供临用前用适宜的无菌溶剂配制成溶液的无菌粉末

E.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的粉末或浓溶液的无菌粉末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剂的特点。

注射剂系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供注入人体内的无菌制剂。


第2208题

污染热原的途径有


A.原辅料带入

B.从溶剂中带入

C.容器、用具、管道、生产设备带入

D.制备过程中带入

E.从输液器具带入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污染热原的途径。

污染热原的途径包括:①溶剂:是热原污染的主要途径;②原辅料:原辅料本身质量不佳,贮藏时间过长或包装不符合要求甚至破损,均能受到微生物污染而产生热原。以中药为原料的制剂,原料中带有大量的微生物,提取处理的条件不当也容易产生热原;③容器、用具、管道与设备:注射剂制备时所用的用具、管道、装置、灌装注射剂的容器等接触药液的一切器具,使用前清洗不彻底或灭菌不完全,均可污染热原;④制备过程:制备过程中环境的洁净级别达不到规定要求、工作人员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操作时间过长、灭菌不及时或灭菌不彻底、包装不严密等,都可能使注射剂污染热原;⑤临床应用过程:多数由于临床使用注射器具的污染所致。


第2209题

热原的基本性质有


A.水溶性

B.挥发性

C.耐热性

D.可滤过性

E.被吸附性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基本性质。

热原的基本性质:耐热性、水溶性、不挥发性、滤过性、被吸附性、其他性质(热原能被强酸、强碱破坏,也能被强氧化剂如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等破坏,超声波及某些表面活性剂也能使之失活)。


第2210题

用蒸馏法制备注射用水是因为热原具有


A.不挥发性

B.耐热性

C.水溶性

D.滤过性

E.被吸附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基本性质。

热原本身不挥发,但因溶于水,在蒸馏时可随水蒸气雾滴进蒸馏水中,因此蒸馏水器应有完好的隔沫装置,以防热原污染。


第2211题

耐热器具高温后才能破坏热原是利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去除热原的方法。

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维持30min以上可以破坏热原。


第2212题

用活性炭除去热原是利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去除热原的方法。

吸附法:活性炭具有较强的吸附热原作用,同时兼有脱色、助滤作用。应选用针用规格活性炭,常用量为0.1%~0.5%。此外,活性炭与白陶土合用也可除去热原。


第2213题

药剂上热原的主要成分是


A.异性蛋白

B.脂多糖

C.胆固醇

D.生物激素

E.磷脂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来源于致病特点。

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膜与固体膜之间,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第2214题

可除去热原的方法是


A.高温法

B.酸碱法

C.吸附法

D.离子交换法

E.凝胶滤过法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去除热原的方法。

去除热原的方法包括高温法、酸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凝胶滤过法、超滤法、反渗透法等。


第2215题

关于热原的叙述,正确的有


A.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

B.细菌中以革兰氏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致热能力最强

C.真菌也能产生热原

D.微生物的主要致热物质是内毒素

E.病毒也能产生热原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

热原是一种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其中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氏阴性杆菌,真菌和病毒也能产生热原;微生物产生的内毒素是导致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其中脂多糖(LPS)是内毒素的主要成分,具有特别强的致热活性。


第2216题

药剂上认为,能产生致热能力最强的热原的微生物是


A.革兰氏阳性杆菌

B.绿脓杆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沙门氏杆菌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来源于致病特点。

热原系指注射后能引起恒温动物体温异常升高的致热物质。广义的热原包括细菌性热原、内源性高分子热原、内源性低分子热原及化学性热原等。药剂学上的“热原”通常是指细菌性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或尸体,注射后能引起特殊的致热反应。大多数细菌和许多霉菌甚至病毒均能产生热原,致热能力最强的是革兰阴性杆菌所产生的热原。


第2217题

内毒素的组成包括


A.蛋白质

B.胆固醇

C.脂多糖

D.磷脂

E.生物激素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热原的来源及致热特点。

内毒素是产生热原反应的最主要致热物质。内毒素是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所组成的复合物。


第2218题

注射用的耐热器具除热原可采用


A.吸附法

B.酸碱法

C.高温法

D.超滤法

E.离子交换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去除热原的方法。

高温法:耐热器具洁净干燥后于250℃维持30min以上可以破坏热原。


第2219题

除另有规定外,多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其纯度应不低于


A.0.1

B.0.2

C.0.6

D.0.8

E.0.9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用中药原料。

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多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所测成分应大于总固体量的80%。


第2220题

除另有规定外,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药成分应不少于


A.0.1

B.0.2

C.0.6

D.0.8

E.0.9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注射用中药原料。

按照《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的规定,有效成分制成的中药注射剂,主要成分含量应不少于90%。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