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历史真题(1340题)


第701题

方中生石膏与知母配伍属于


A.相使

B.相畏

C.相杀

D.相须

E.相恶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配伍。


第702题

根据口苦咽干、舌质红、苔黄燥、脉细数的病症特点,处方中使用不当的中药是


A.麦冬

B.知母

C.柴胡

D.牛膝

E.熟地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柴胡的炮制作用。

该题干的形式给人感觉是中药综合的题目,命题人给大家施了一个障眼法,其实他想考查的是柴胡的炮制作用。首先题干中这些病证特点为阴虚证,就算大家不会判断,主题干中,也告诉大家了该病证属阴虚火旺、津液被伤。从而回归到中药一的知识,生柴胡具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能,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并不适用于该病证。鳖血柴胡能填阴滋血,抑制其浮阳之性,增强清肝退热的功效。所以本题中的阴虚火旺,应选用鳖血柴胡是较为恰当的。


第703题

方中葛根有效成分葛根素的结构类型是


A.醌类

B.强心苷类

C.单萜类

D.黄酮类

E.甾体皂苷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葛根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葛根为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其主要类型为异黄酮。《中国药典》规定以葛根素为指标成分进行鉴别和含量测定。


第704题

《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Ⅰ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001%的饮片是


A.白芷

B.羌活

C.秦艽

D.细辛

E.制草乌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化学成分。

细辛:含有痕量的马兜铃酸I,有明显的肝肾毒性,《中国药典》对马兜铃酸Ⅰ进行限量检查,要求其含量不得过0.001%。

【补充】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有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细辛、天仙藤、青木香、寻骨风等。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下文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3味含马兜铃酸的中药药用标准。


第705题

处方中含有生物碱类成分,若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导致心律失常的饮片是


A.香附(制)

B.制川乌

C.乳香(制)

D.没药(制)

E.天南星(制)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川乌为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其含有乌头碱、次乌头碱和新乌头碱等,均为双酯型生物碱,是主要的毒性成分,经炮制可水解双酯型生物碱,从而降低毒性。若炮制不当或服用过量,可引起中毒,其对心脏的毒性主要表现为严重复杂多变的心律失常。


第706题

追风透骨丸的包衣种类是


A.药物衣

B.保护衣

C.肠溶衣

D.控释衣

E.缓释衣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丸剂的包衣。

题干中的滑石粉为处方药物,能利尿,清热,解暑。故为药物衣。


第707题

理中丸主治病证与病势不包括


A.中焦虚寒

B.自利不止

C.病势较急

D.呕吐腹痛

E.脉沉迟少力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剂型的特点。

本小题题干给人感觉与中药二息息相关,其实大家可以通过筛选题干中的重要信息,轻松得分。主题干中我们可以知道该题与中药剂型有关,理中丸为丸剂,人参汤为汤剂;主题干中还提到病有急缓,应根据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剂型给药。得出以上信息后,我们再看小题的选项中,仅有C选项与主题干内容相呼应。我们再反推验证一下,传统丸剂溶散、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适用于慢性病治疗或病后调和气血,故而丸剂不适用于病势较急的患者,所以该题选C。


第708题

人参汤主治病证与病势不包括


A.心胸痞闷

B.四肢不温

C.病势较缓

D.气从胁下上逆抢心

E.中上二焦虚寒之胸痹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剂型的特点。

解题思路同上一题。仅有C选项与主题干内容相呼应,汤剂以水为溶剂,制法简单,吸收、奏效较为迅速,故而不适用于病势较缓的患者,所以答案为C。


第709题

理中丸为大蜜丸,《中国药典》对大蜜丸溶散时限的规定是


A.不检查溶散时限

B.应在30分钟内溶散

C.应在1小时内溶散

D.应在2小时内溶散

E.应按肠溶衣片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丸剂的溶散时限。

①小蜜丸、水蜜丸、水丸、包衣滴丸:1h内全部溶散;

②浓缩丸和糊丸:2h内全部溶散;

③蜡丸在盐酸溶液中2h内不溶散,在磷酸盐缓冲液(pH 6.8)中1h内全部崩解;

④大蜜丸及研碎、嚼碎后或用开水、黄酒等分散后服用的丸剂不检查溶散时限。


第710题

处方中甘草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属于


A.木脂素类

B.三萜皂苷类

C.甾体皂苷类

D.生物碱类

E.香豆素类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化学成分的结构类型。

甘草为含三萜皂苷类的常用中药,其所含的三萜皂苷以甘草皂苷含量最高。甘草皂苷又称甘草酸,为甘草中的甜味成分。《中国药典》上将甘草和炙甘草的质量控制成分定为甘草酸,对照品采用甘草酸铵,同时将甘草苷也列入质量控制成分之一,对照品采用甘草苷(黄酮苷)。


第711题

按《中国药典》以干燥鳞茎作为川贝母入药的原植物有


A.暗紫贝母 Fritillaria unibracteata

B.甘肃贝母 I Fritillaria przewalskii

C.太白贝母 Fritillaria taibaiensis

D.梭砂贝母 Fritillaria delavayi

E.湖北贝母 Fritillaria hupehensis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百合科-川贝母的来源。

川贝母来源于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太白贝母、瓦布贝母的干燥鳞茎。按药材性状不同分别习称“松贝”、“青贝”、“炉贝”。


第712题

评价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指标有


A.药物表观分布容积(V)

B.药物的生物半衰期(t1/2)

C.血药浓度峰值(Cmax)

D.血药浓度达峰时间(tmax)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


参考答案: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指标: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应该用Cmax、tmax和AUC三个指标全面评价。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上的峰浓度(Cmax)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的重要参数,也与药物吸收的数量有关,若Cmax低于有效治疗浓度,则治疗无效,若Cmax超过最小中毒浓度,则能导致中毒。


第713题

牛黄中的化学成分属于甾体类化合物的有


A.胆酸

B.石胆酸

C.牛磺酸

D.去氧胆酸

E.甘氨酸


参考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

天然胆汁酸是胆烷酸的衍生物,胆烷酸的结构中有甾体母核。牛黄为含胆汁酸的常用中药,其胆汁酸主要成分为胆酸、去氧胆酸和石胆酸。故答案为ABD。


第714题

中药饮片的炮制方法不同,其作用也有所不同,关于黄柏炮制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酒炙可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

B.生用偏于泻火解毒、清热燥湿

C.盐引药入肾,增强滋阴泻火作用

D.土炒可增强补脾止泻的作用

E.炒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用于治疗便血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盐炙法的代表药-黄柏的炮制作用。

黄柏具有泻火解毒,清热燥湿的功能。多用于湿热泄痢,黄疸,热淋,足膝肿痛,疮疡肿毒,湿疹,烫火伤等。①盐黄柏可引药入肾,缓和枯燥之性,增强滋肾阴、泻相火、退虚热的作用。多用于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盗汗,遗精,足膝痿软,咳嗽咯血等。②酒黄柏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用于热壅上焦诸证及热在血分。③黄柏炭清湿热之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黄柏含生物碱,以小檗碱含量较高,另含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等成分。盐黄柏、酒黄柏小檗碱浸出量较生品增加,其原因可能与小檗碱成盐和酒炙增加溶解有关。


第715题

影响药物在眼部吸收与利用的因素有


A.眼用制剂的pH

B.眼用制剂的刺激性

C.滴眼剂的黏度

D.药物在外周血管的消除

E.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流失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影响眼用制剂中药物吸收的因素。

(1)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

(2)药物的外周血管消除;

(3)眼用制剂的pH及药物的pKa:弱碱性药物在偏碱性时吸收较好,但此时药物的溶解度和制剂的稳定性会下降,因此,配制时常应用缓冲液进行调节。

(4)刺激性:眼用制剂的刺激性,不仅给眼部带来不适,而且使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增加了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并使泪液增加而稀释药物,影响药物的吸收与利用而降低药效。

(5)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滴眼剂与泪液的混合,也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易于渗入。

(6)黏度:增加黏度可使滴眼剂中药物与角膜接触的时间延长,有利于吸收。


第716题

产地加工需“发汗"的药材有


A.红参

B.玄参

C.当归

D.厚朴

E.续断


参考答案:B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产地加工。

有些药材在加工过程中为了促使变色,增强气味或减小刺激性,有利于干燥,常将药材堆积放置,使其发热、“回潮”,内部水分向外挥散,这种方法称为“发汗”,如厚朴、杜仲、玄参、续断、茯苓等。


第717题

某些生物碱类成分具有一定的毒性,在临床使用时应特别注意。因含生物碱类成分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中药有


A.紫草

B.千里光

C.雷公藤

D.马钱子

E.龙胆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生物碱的常用中药。

千里光:具有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其生理活性独特,一些表现出抗肿瘤活性,一些有肝毒、致畸、致突变、致癌等毒性。千里光具有肝、肾毒性和胚胎毒性,使用时应该严格注意。

雷公藤:主要毒性为生殖毒性,也可引起肝、肾、心脏和局部刺激等毒性反应。

马钱子:士的宁是主要有效成分,亦是有毒成分,成人用量5-10mg可发生中毒现象,30mg可致死。


第718题

山豆根与北豆根为名称相近的药材,下表所列药材鉴別内容存在错误的鉴别项目有


A.药用部位

B.原植物

C.形状

D.断面

E.气味


参考答案:A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山豆根与北豆根的性状鉴别。


第719题

按《中国药典》规定,应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查的药材有


A.大枣

B.肉豆蔻

C.全蝎

D.柏子仁

E.水蛭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的安全性检测。

需进行黄曲霉毒素限量检查的药材和饮片有九香虫、土鳖虫、大枣、马钱子、地龙、肉豆蔻、延胡索、全蝎、决明子、麦芽、远志、陈皮、使君子、柏子仁、胖大海、莲子、桃仁、蜈蚣、蜂房、槟榔、酸枣仁、僵蚕、薏苡仁、水蛭。


第720题

关于影响药物透皮吸收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A.清洁皮肤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B.皮肤上涂敷药物的面积不同,透皮吸收的药量有所不同

C.皮肤破损时,药物的透皮吸收速度和程度显著增加

D.皮肤湿度大,不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

E.不同年龄和性别,因皮肤条件不同,药物的透皮吸收情况也不同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外用膏剂-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因素。

【皮肤条件】

(1)应用部位:皮肤的厚薄、毛孔的多少等与药物的穿透、吸收均有关系。不同年龄和性别,由于皮肤条件不同,对药物的穿透、吸收也不同。

(2)皮肤的病变:皮肤烧伤、溃瘍破损时,药物可自由地进入真皮,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大大增加,但可能引起疼痛、过敏及中毒等不良反应。某些皮肤病使角质层致密硬化,则不利于药物的透过。

(3)皮肤的温度与湿度:皮肤温度提高,皮下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可加速吸收。皮肤湿度大,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合作用,致角质层疏松,有利于吸收。

(4)皮肤的清洁:洗涤可除去部分角质层以及毛囊、皮脂腺上的堵塞物,有利药物的透入。

药物的透皮吸收除上述影响因素外,还与药物浓度、应用面积、应用次数及与皮肤接触时间等密切相关。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