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题
《中国药典》规定,以东莨菪碱为含量测定指标成分的药材是
A.防己
B.洋金花
C.川乌
D.黄连
E.麻黄
参考答案:B
解析:
洋金花主要化学成分为莨菪烷类生物碱,由莨菪醇类和芳香族有机酸结合生成的一元酯类化合物。主要有莨菪碱(阿托品)、山莨菪碱、东莨菪碱、樟柳碱和N-去甲莨菪碱。《中国药典》以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为指标成分进行定性含量测定,要求东莨菪碱不得少于15%。
A.薄荷
B.荆芥
C.蝉蜕
D.大黄
E.黄柏
参考答案:B
解析:
顺其病位选择用药:一般说,病位在上在表类病证,宜选用或配用具有升浮之性的药。如治疗病位在上之风热目赤肿痛,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薄荷、蝉蜕、蔓荆子等;治疗疾病在表的风寒表证,常选用药性升浮的荆芥、紫苏、防风等。
A.回流提取法
B.煎煮法
C.渗漉法
D.连续回流提取法
E.水蒸气蒸馏法
参考答案:C
解析:
渗漉法(不加热):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浸出液的一种方法。但该法消耗溶剂量大、费时长,操作比较麻烦。渗漉法是提取热不稳定的中药化学成分宜选用的方法。
A.55.0
B.12.0
C.8.0
D.4.0
E.3.0
参考答案:D
解析:
《中国药典》规定,车前子膨胀度不低于4.0;哈蟆油膨胀度不低于55;葶苈子膨胀度南葶苈子不低于3,北葶苈子不低于12。
第7题 加 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的细胞内含物是
A.糊粉粒
B.碳酸钙结晶
C.菊糖
D.草酸钙结晶
E.硅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细胞内含物鉴定
①淀粉粒: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用醋酸甘油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观察,未糊化淀粉粒有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②糊粉粒: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
③脂肪油、挥发油或树脂:加苏丹Ⅲ试液呈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加90%乙醇,脂肪油不溶解,挥发油则溶解。
④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呈紫红色并很快溶解。
⑤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⑥草酸钙结晶: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产生;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⑦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产生。
⑧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第8题
液体制剂因药物的分散状态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下列属于非均相分散体系的是
A.甘油剂
B.芳香水剂
C.高分子溶液剂
D.醑剂
E.溶胶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以多分子聚集体分散于水中形成的非均相的液体制剂,亦称疏水胶体溶液。溶胶剂具有极大的分散度,分散相质点与溶剂之间存在相界面,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第9题
散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
A.普通散剂与含毒性药散剂
B.分剂量散剂与非剂量散剂
C.单味药散剂与复方散剂
D.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
E.含低共熔成分散剂与含液体成分散剂
参考答案:D
解析:
散剂按医疗用途分类: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内服散剂,如川芎茶调散等;外用散剂,如九一散等;专供治疗、预防和润滑皮肤的散剂也可称为撒布剂或撒粉。有的散剂既可内服,又可外用,如七厘散、九分散等。
第10题
关于蜂蜜炼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通过炼制可除去杂质、杀灭微生物、降低水分含量
B.中蜜能“滴水成珠”
C.嫩蜜的含水量为17%~20%
D.炼制至老蜜时,表面会出现“牛眼泡”
E.老蜜黏性强,会“打白丝”
参考答案:B
解析:
根据炼制程度,炼蜜有嫩蜜、中蜜(炼蜜〕、老蜜三种规格,适合于不同性质的药粉制丸。
①嫩蜜:炼制温度在105℃~115℃,含水量为17%~20%,相对密度约1.35,色泽无明显变化,稍有黏性。适合于含较多黏液质、胶质、糖、淀粉、油脂、动物组织等黏性较强的药粉制丸。
②中蜜(又称炼蜜):炼制温度达116℃~118℃,含水量在14%~16%,相对密度为1.37左右,炼制时表面翻腾”鱼眼泡“(黄色均匀而有光泽的气泡)。手指捻有黏性,但两指分开指间无长白丝出现。适用于黏性中等的药粉制丸,为大部分蜜丸所采用。
③老蜜:炼制温度达119℃~122℃,含水量在10%以下,相对密度约为1.40,呈红棕色。炼制时表面出现“牛眼泡”(较大的红棕色气泡),能“滴水成珠”(滴入冷水呈球形而不散手指捻黏性强,两指分开有白色长丝(俗称“打白丝”)。适用于黏性差的矿物药或富含纤维的药粉制丸。
第12题
大鼠灌胃给药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出现双峰,代谢产物之一与原药的结构中均含葡萄糖醛酸的是
A.橙皮苷
B.大豆苷
C.金丝桃苷
D.木犀草苷
E.黄芩苷
参考答案:E
解析:
黄芩苷的结构有两个特点,一是黄芩苷是苷元与葡萄糖醛酸形成的苷,这与其他葡萄糖苷等苷类化合物不同,该化合物具有弱酸性,酸性条件下稳定;二是黄芩苷水解后的产物黄芩素A环上有三个相邻的羟基,该化合物在肝脏代谢酶的作用下,三个羟基可以发生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或甲基化的Ⅱ相代谢途径。黄芩素在小肠上皮细胞受到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可重新转化为葡萄糖醛酸的苷形式,既又可重新生成黄芩苷,这是黄芩苷肝肠循环的主要原因。
第13题
关于凝胶剂质量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A.混悬型凝胶剂中胶粒应分散均匀,不应下沉、结块
B.用于烧伤治疗的凝胶剂必须为无菌制剂
C.凝胶剂应均匀细腻,在常温时保持胶状
D.凝胶剂一般应检查 pH 值
E.凝胶剂可根据需要添加抑菌剂
参考答案:B
第14题
主根呈长圆锥形,叶基生;花茎纤细,花瓣5,花距细管状;果圆形或3裂,种子淡棕色的药材是
A.金钱草
B.紫花地丁
C.蒲公英
D.车前草
E.白花蛇舌草
参考答案:B
解析:
紫花地丁药材: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距细管状。蒴果椭圆形或3裂,种子多数,淡棕色。气微,味微苦而稍黏。
第15题
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状突起的药材是
A.党参
B.银柴胡
C.防风.
D.板蓝根
E.桔梗
参考答案:D
解析:
板蓝根药材: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根头略膨大,可见暗绿色或暗棕色轮状排列的叶柄残基和密集的疣状突起。体实,质略软,断面皮部黄白色,木部黄色。气微,味微甜后苦涩。
第16题
糖浆剂中的山梨酸抑制霉菌和酵母菌效果最好的pH范围是
A.3.0~3.5
B.3.4~3.8
C.4.0~4.5
D.5.0~5.5
E.4.4~4.8
参考答案:E
解析:
糖浆剂中的山梨酸抑制霉菌和酵母菌效果最好的pH范围是4.4~4.8。
第17题
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有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的药材是
A.天冬
B.重楼
C.麦冬
D.知母
E.山药
参考答案:B
解析:
重楼药材:呈结节状扁圆柱形,略弯曲,长5~12cm,直径1.0~4.5cm。表面黄棕色或灰棕色,外皮脱落处呈白色;密具层状突起的粗环纹,一面结节明显,结节上具椭圆形凹陷茎痕,另一面有疏生的须根或疣状须根痕。顶端具鳞叶和茎的残基。质坚实,断面平坦,白色至浅棕色,粉性或角质。气微,味微苦、麻。
第19题
关于水包油(O/W) 型乳膏剂基质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可吸收创面渗出物,适合溃疡及化脓性创面
B.对油或水都有一定亲和力
C.易干涸、霉变,常需加入保湿剂、防腐剂等
D.不适合遇水不稳定的药物
E.有利于药物释放和穿透
参考答案:A
第20题
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表面凹凸不平,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斑纹的药材是
A.降香
B.沉香
C.苏木
D.鸡血藤
E.大血藤
参考答案:B
解析:
沉香药材:呈不规则块状、片状或盔帽状,有的为小碎块。表面凹凸不平,有刀痕,偶有孔洞,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间的斑纹、孔洞及凹窝。表面多呈朽木状。质较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味苦。燃烧时有浓烟及强烈香气,并有黑色油状物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