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历史真题(1340题)


第501题

关于道地药材主产地的说法,错误的是


A.西红花主产于西藏

B.附子主产于四川

C.地黄主产于河南

D.白芷产于杭州

E.三七主产于云南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花类中药-鸢尾科-西红花的产地。

西红花主产于西班牙,意大利、德国、法国、希腊等国亦产。


第502题

经炮制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引药上行的饮片是


A.炒黄柏

B.酒黄柏

C.盐黄柏

D.黄柏炭

E.蜜黄柏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盐炙法的代表药-黄柏的炮制作用。

酒黄柏可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并借酒升腾之力,引药上行,清血分湿热。用于热壅上焦诸证及热在血分。


第503题

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凹窝的药材是


A.硫黄

B.自然铜

C.雄黄

D.赭石

E.朱砂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矿物类中药-氧化物类矿物-赭石的性状鉴别。

赭石:为鲕状、豆状、肾状集合体。多呈不规则的扁平块状。暗棕红色或灰黑色,条痕樱红色或红棕色,有的有金属光泽。一面多有圆形的突起,习称“钉头”;另一面与突起相对应处有同样大小的凹窝。体重,质硬,砸碎后断面显层叠状。气微,味淡。


第504题

主要含有木脂素类化学成分的中药是


A.丹参

B.厚朴

C.前胡

D.秦皮

E.千里光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厚朴。

厚朴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木脂素类化合物,包括厚朴酚以及和厚朴酚等,《中国药典》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材中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含量。


第505题

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孢、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的药材是


A.银柴胡

B.威灵仙

C.徐长卿

D.北豆根

E.狗脊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石竹科-银柴胡的性状鉴别。

银柴胡:呈类圆柱形,偶有分枝,长15~40cm;直径0.5~2.5cm。表面浅棕黄色至浅棕色,有扭曲的纵皱纹及支根痕,多具孔穴状或盘状凹陷,习称“砂眼”,从砂眼处折断可见棕色裂隙中有细砂散出。根头部略膨大,有密集的呈疣状突起的芽苞、茎或根茎的残基,习称“珍珠盘”。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较疏松,有裂隙,皮部甚薄,木部有黄、白色相间的放射状纹理。气微,味甘。


第506题

《中国药典》规定,应进行溶化性检查的颗粒剂是


A.混悬颗粒

B.肠溶颗粒

C.缓释颗粒

D.泡腾颗粒

E.控释颗粒(该知识点已删除)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溶化性检查:可溶性颗粒、泡腾颗粒。颗粒剂按上述方法检查,均不得有异物,中药颗粒还不得有焦屑。混悬颗粒以及已规定检査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颗粒剂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释放度检查:肠溶颗粒、缓释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第507题

下列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是


A.肥皂

B.聚山梨酯80

C.卵磷脂

D.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E.苯扎溴铵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司盘类)、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吐温类)、聚氧乙烯脂肪酸酯、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等。


第508题

川乌中的生物碱有很强的毒性,其中毒性最大的是


A.单酯型生物碱

B.季铵型生物碱

C.双酯型生物碱

D.酰胺型生物碱

E.醇胺型生物碱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川乌。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等双酯型生物碱,具麻辣味,毒性极强,是乌头的主要毒性成分。单酯型生物碱的毒性小于双酯型生物碱,醇胺型生物碱几乎无毒性。


第509题

药用部位为干燥茎髓,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的药材是


A.石斛

B.灯心草

C.通草

D.木通

E.肉苁蓉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茎木类中药-五加科-通草的性状鉴别与来源。

通草的药用部位为干燥茎髓,药材呈圆柱形,表面白色或淡黄色,断面平坦,显银白色光泽,中部有空心或半透明圆形的薄膜,纵剖面薄膜呈梯状排列,实心者少见。


第510题

苦杏仁苷(结构如图)水解后的苷元结构不稳定,其进一步分解释放的少量产物而产生镇咳,平喘作用,大剂量会产生中毒症状。按苷元结构分类,苦仁苷属于


A.氰苷

B.醇苷

C.酚苷

D.吲哚苷

E.酯苷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氰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苦杏仁。

苦杏仁苷为氰苷。


第511题

关于防止药物氧化措施的说法,错误的是


A.适当降低制备和储存温度

B.调节药物溶液适宜的pH值

C.避光贮藏

D.通入二氧化氮驱逐容器中的空气

E.采取加热煮沸法驱逐溶液中的氧气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提高中药制剂稳定性的方法。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①降低温度,在制备和贮存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温度,以减少药物的氧化;②避光贮藏;③驱逐氧气,可采取加热煮沸法驱逐溶液中的氧气或通入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碳等)驱逐容器中的空气;④添加抗氧剂;⑤控制微量金属离子,可加入金属离子络合剂;⑥调节药物适宜的pH值。


第512题

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的饮片是


A.大黄

B.苍术

C.郁金

D.丹参

E.黄连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姜科-郁金的性状鉴别。

郁金饮片:呈椭圆形或长条形的薄片。外表皮灰黄色、灰褐色至灰棕色,具不规则的纵皱纹。切面灰棕色、橙黄色至灰黑色,角质样,内皮层环明显。


第513题

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具有典型肝肠循环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化合物是


A.麦芽糖

B.黄芩苷

C.马兜铃酸B

D.苦参碱

E.麝香酮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黄芩。

黄芩苷血药浓度的药时曲线具有典型的双峰现象,此为肝肠循环的特点。


第514题

常用于黄酮或黄酮醇类化合物检识的试验是


A.碘化铋钾试验

B.盐酸-镁粉试验

C.无色亚甲蓝试验

D.Liebermann试验

E.异羟肟酸铁试验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黄酮类化合物的显色反应。

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是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强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色至紫红色,少数显紫色至蓝色。


第515题

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下端有一点状种脐的饮片是


A.沙苑子

B.牵牛子

C.补骨脂

D.女贞子

E.菟丝子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旋花科-牵牛子的性状鉴别。

牵牛子似橘瓣状,表面灰黑色或淡黄白色,背面有一条浅纵沟,腹面棱线的下端有一点状种脐,微凹。质硬,横切面可见淡黄色或黄绿色皱缩折叠的子叶,微显油性。气微,味辛、苦,有麻感。加水浸泡后种皮呈龟裂状,手捻有明显的黏滑感。



第517题

试卷附图图1~图5中,图示饮片为川牛膝的


A.

图1

B.

图2

C.

图3

D.

图4(教材已变动)

E.

图5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苋科-川牛膝的彩图。

图1是虎杖,图2是商陆,图3是牛膝,图4是大黄,图5是川牛膝。

【教材变动】图4大黄饮片彩图更新:


第518题

试卷附图图6~图10中,图示药材为三七的是


A.

图6

B.

图7

C.

图8(教材已变动)

D.

图9(教材已变动)

E.

图10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五加科-三七的彩图。

图6是西洋参,图7是三七,图8是草乌,图9是川乌,图10是重楼。

【教材变动】

1.图8草乌的彩图更新为:

2.图9川乌的彩图更新为:


第519题

试卷附图图11~图15中,图示饮片为大血藤的是(教材已变动)


A.

图11

B.

图12

C.

图13(教材已变动)

D.

图14

E.

图15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茎木类中药-木通科-大血藤的彩图。

图11是木通,图12是降香,图13是大血藤,图14是苏木,图15是鸡血藤。

【教材变动】图13大血藤饮片的彩图更新:


第520题

试卷附图图16~图20中,图示药材为木瓜的是


A.

图16

B.

图17

C.

图18

D.

图19

E.

图20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果实及种子类中药-蔷薇科-木瓜的彩图。

图16是木瓜,图17是山楂,图18是瓜蒌,图19是枳壳,图20是乌梅。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