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461题
制备藿香正气滴丸时所用的聚乙二醇6000,其作用是
A.起防腐作用
B.作为滴丸的赋形剂
C.调节制剂pH
D.控制药物缓慢释放
E.减少生半夏的刺激性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滴丸的基质。
聚乙二醇6000为滴丸的溶水性基质,即滴丸的赋形剂。
【考点延展】滴丸的赋形剂(基质)
1.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聚乙二醇类(如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等)、泊洛沙姆、硬脂酸聚烃氧(40)酯、明胶、甘油明胶、硬脂酸钠等。
2.非水溶性基质:常用的有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氢化植物油、虫蜡、蜂蜡、十八醇等。
第462题
处方中呈立方块或不规则厚片,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气微,嚼之粘牙的饮片是
A.陈皮
B.生半夏
C.白芷
D.大腹皮
E.茯苓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藻、菌、地衣类中药-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性状鉴别。
茯苓皮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茯苓块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气微,味淡,嚼之粘牙。故答案选“茯苓”。
【考点延展】茯苓的药材规格有茯苓个、茯苓块、茯苓片、茯苓皮。
1.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神:为类方形的片块。表面白色至类白色,较平坦,中间或一侧有类圆形松根木。质硬,折断面较粗糙。
2.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余同茯苓个。
3.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余同茯苓个。
4.茯苓皮: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伴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
第463题
上述滴丸含量测定成分为橙皮苷,其化学结构类型是
A.萜类
B.挥发油
C.醌类
D.黄酮类
E.苯丙素类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橙皮苷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故答案选“黄酮类”。
【考点延展】橙皮苷为《中国药典》规定检查陈皮含量测定的指标成分,具有和芦丁相同的用途,也有维生素P样功效,多制成甲基橙皮苷供药用,是治疗冠心病的药物“脉通”的重要原料之一。
第464题
处方中厚朴用姜汁制的作用是
A.增强宽中和胃作用
B.增强祛瘀止痛作用
C.增强止咳化痰作用
D.增强健脾补血作用
E.增强渗湿止泻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姜炙法的代表药-厚朴。
姜厚朴:厚朴用姜汁制后,可消除对咽喉的刺激性,并可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
第465题
关于处方中萸黄连的炮制方法和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A.炮制萸黄连时,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
B.萸黄连是吴茱萸和黄连片共同拌炒而得
C.吴茱萸性热,可抑制黄连的寒性
D.萸黄连善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
E.黄连经吴茱萸炮制后,可提高小檗碱的溶出率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酒炙法的代表药-黄连的炮制方法。
萸黄连:是用吴茱萸的水煎液与黄连片拌匀,稍闷润,待药液被吸尽后,用文火炒制而得。故选项B是错误的。
【考点延展】
1.萸黄连的炮制方法:每100kg黄连片,用吴茱萸10kg。故A选项正确。
2.吴茱萸制黄连:吴茱萸性热,可抑制黄连的苦寒之性,使黄连寒而不滞,以清气分湿热,散肝胆郁火为主。故C和D选项正确。
3.酒炙黄连:引药上行,缓其寒性,善清头目之火。
4.姜炙黄连:苦寒之性缓和,止呕作用增强。
5.黄连经酒、姜汁、吴茱萸汁炮制后,主要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但可提高小檗碱在水中的溶出率。故E选项正确。
第466题
《中国药典》规定,香连丸的溶散时限是
A.15分钟
B.30分钟
C.1小时
D.45分钟
E.2小时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丸剂的溶散时限。
根据题干“每100g粉末用米醋8g加适量的水泛丸”可知香连丸为水丸,水丸应在1小时内全部溶散。故答案选“1小时”。
第467题
香连丸处方中萸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是
A.纤维束鲜黄色,壁稍厚,纹孔明显
B.联结乳管含淡黄色细小颗粒状物
C.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
D.纤维多而壁厚,附有小晶体(砂晶和方晶)
E.纤维成束,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毛茛科-黄连的显微鉴别。
黄连、黄连片、酒黄连、姜黄连、萸黄连:中柱鞘纤维束鲜黄色,纤维壁稍厚,纺锤形或梭形,纹孔明显。故答案选A。
【考点延展】
1.党参:联结乳管含淡黄色细小颗粒状物。故B选项为党参的显微鉴别。
2.人参:树脂道碎片易见,含黄色块状分泌物。故C选项为人参的显微鉴别。
3.麻黄:纤维多而壁厚,附有小晶体(砂晶和方晶)。故D选项为麻黄的显微鉴别。
4.甘草:纤维成束,壁厚,微木化,周围薄壁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草酸钙方晶多见。故E选项为甘草的显微鉴别。
第468题
处方中淡附片是由附子炮制而成,关于淡附片炮制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数日,煮至透心,水漂,切片,用调色液染至浓茶色,蒸后晒干而得
B.由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加食盐浸泡,取出,切片,晒干而得
C.由泥附子浸入食用胆巴的水溶液,煮至透心,剥去外皮,切片,蒸透晒干
D.由净盐附子漂尽盐分,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而得
E.取砂置锅内,加入附片拌炒至鼓起、变色,去砂,放凉而得
参考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煮法的代表药-淡附片的炮制方法。
淡附片:取净盐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换水2~3次,至盐分漂尽,与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开后口尝无麻舌感时,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干燥。故答案选D选项。
【考点延展】附子炮制辅料小结
1.盐附子:食用胆巴+食盐
2.黑顺片:食用胆巴+调色液
3.白附片:食用胆巴+剥去外皮
4.淡附片:盐附子漂去盐+甘草、黑豆煮水
第469题
该方炙甘草和制剂的质量控制成分为甘草酸,其结构类型是
A.甾体皂苷
B.强心苷
C.胆汁酸类
D.蜕皮激素
E.三萜皂苷
参考答案: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三萜皂苷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甘草:甘草酸又称甘草皂苷,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故答案选“三萜皂苷”。
【考点延展】甘草:《中国药典》以甘草苷和甘草酸为指标成分。
【易错点】甘草苷为黄酮苷类化合物,甘草酸(甘草皂苷)为三萜皂苷类化合物,二者要注意区分。
第470题
该制剂的含糖量一般不高于
A.10%(g/ml)
B.20%(g/ml)
C.15%(g/ml)
D.25%(g/ml)
E.30%(g/ml)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合剂的质量要求。
根据题干“其质量应符合《中国药典》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可知该制剂为合剂。合剂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故答案选“20%(g/ml)”。
【易错点】合剂与糖浆剂的含糖量易混淆,要注意区分。
1.合剂:可加糖,也可不加糖。若加蔗糖,除另有规定外,含糖量一般不高于20%(g/ml)。
2.糖浆剂:为含有原料药物的浓蔗糖水溶液,一定含糖。其含蔗糖量应不低于45%(g/ml)。
第471题
断面可见大理石样花纹的饮片有
A.大黄
B.鸡血藤
C.肉豆蔻
D.大血藤
E.槟榔
参考答案: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常用中药鉴别的断面特征。
执业药师考试大纲中,具有“大理石样花纹”的中药只有3个,分别为肉豆蔻、槟榔、雷丸。选项中没有“槟榔”,故答案选“肉豆蔻”和“雷丸”。
【考点延展】
1.肉豆蔻:断面显棕黄色相杂的大理石样花纹。
2.槟榔: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
3.雷丸:断面常有黄白色大理石样纹理。
4.大黄:断面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或散在。
5.鸡血藤:切面导管孔多数;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髓部偏向一侧。
6.大血藤: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有多数细孔状导管,射线呈放射状排列。
第472题
切面内皮层环纹明显的饮片有
A.土茯苓
B.百部
C.莪术
D.姜黄
E.白及
参考答案: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根及根茎类中药的性状鉴别。
选项中“切面内皮层环纹明显”的有“莪术”和“姜黄”。
1.莪术饮片:切面内皮层环纹明显,散在“筋脉”小点。
2.姜黄饮片:切面角质样,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点状散在。
【考点延展】
1.土茯苓饮片:切面可见点状维管束及多数小亮点;以水湿润后有黏滑感。
2.百部饮片:切面角质样;皮部较厚,中柱扁缩。
3.白及饮片:切面角质样,半透明,维管束小点状,散生。
第473题
具有缓释作用,可显著减轻药物毒性或刺激性的丸剂有
A.蜡丸
B.水蜜丸
C.大蜜丸
D.浓缩丸
E.糊丸
参考答案:A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丸剂的特点。
具有缓释作用,可减轻药物毒性或刺激的丸剂有“蜡丸”和“糊丸”。
1.蜡丸:在体内不溶散,缓缓持久释放药物而延长药效;毒性或刺激性强的药物,制成蜡丸可减轻毒性和刺激性。
2.糊丸:溶散迟缓,释药缓慢,可延长药效;减少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性。含毒性或刺激性饮片以及需延缓药效的方药,可制成糊丸。
【考点延展】
1.水蜜丸:指饮片细粉以炼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2.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蜜丸性质柔润,作用缓和持久,具有补益和矫味作用。
3.浓缩丸:具有体积和服用剂量小,易于吸收,服用、携带及贮存方便等优点,但浓缩过程受热时间较长,应注意某些成分可能受到影响。
第474题
《中国药典》规定,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的颗粒剂有
A.混悬颗粒
B.肠溶颗粒
C.可溶颗粒
D.泡腾颗粒
E.缓释颗粒
参考答案:AB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颗粒剂的质量要求。
可不进行溶化性检查的颗粒剂有:混悬颗粒以及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颗粒剂。
1.溶出度检查:除另有规定外,混悬颗粒剂应进行溶出度检查。
2.释放度检查:缓释颗粒、肠溶颗粒应进行释放度检查。
综上所示,故本题答案选“混悬颗粒”“肠溶颗粒”“缓释颗粒”。
【考点延展】溶化性检查
1.可溶性颗粒:应在5分钟内全部溶化,允许有轻微混浊。
2.泡腾颗粒:应在5分钟内完全分散或溶解在水中。
第475题
主产于青藏高原地区的药材有
A.冬虫夏草
B.雪莲花
C.红景天
D.西红花
E.炉贝母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道地药材。
藏药:主产地青藏高原地区。著名的藏药如冬虫夏草、雪莲花、炉贝母、红景天,以及甘松、胡黄连、藏木香、藏菖蒲、余甘子、毛诃子、麝香等。
【考点延展】西红花主产地为西班牙等地。
第476题
用煮法炮制降低毒性的中药有
A.巴豆
B.吴茱萸
C.附子
D.川乌
E.马钱子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煮法的代表药。
用煮法炮制,降低毒性的中药有藤黄、川乌、附子、吴茱萸等。故本题答案选“吴茱萸”“附子”“川乌”。
【考点延展】
1.巴豆:采用制霜法炮制。巴豆霜毒性降低,泻下作用缓和。
2.马钱子:采用砂烫法炮制。砂烫马钱子毒性降低,质地酥脆,易于粉碎,可供内服,常制成丸散剂应用。
第477题
根及根茎类药材,在产地加工时需除去外皮的有
A.白芍
B.人参
C.天南星
D.郁金
E.山药
参考答案:AC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药饮片的净制。
根、根茎、块茎或鳞茎类中药,一般多在产地趁鲜去皮。
1.需刮净或撞去外皮:山药、天南星、三棱、大黄、千年健、天花粉、白及、白附子、半夏、粉葛、浙贝母等。
2.置沸水中煮或蒸后,除去外皮:白芍、天冬、北沙参等。
综上所示,本题“在产地加工时需除去外皮的”应选“白芍”“天南星”“半夏”。
第478题
根据苷键原子分类原则,属于氧苷的有
A.酯苷
B.醇苷
C.酚苷
D.氰苷
E.吲哚苷
参考答案:A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苷的分类。
氧苷按照苷元不同可分为:醇苷、酚苷、氰苷、酯苷、吲哚苷。故本题应全选。
【考点延展】“苷”按照苷键原子的分类
1.氧苷:①醇苷,如红景天苷、毛茛苷、獐牙菜苦苷;②酚苷,如天麻苷、水杨苷;③氰苷,如苦杏仁苷;④酯苷,如山慈菇苷A;⑤吲哚苷,如靛苷。
2.硫苷:如萝卜苷、芥子苷。
3.氮苷:如巴豆苷、腺苷。
4.碳苷:如牡荆素、芦荟苷。
第479题
主含生物碱类化学成分的药材有
A.当归
B.苦参
C.麻黄
D.川乌
E.五味子
参考答案: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含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有:山豆根、千里光、雷公藤、苦参、延胡索、川乌、防己、马钱子、麻黄、黄连、天仙子、洋金花。【巧记】山里雷神,沿川放马,采黄鲜花(山里雷参,延川防马,~黄仙花)
【考点延展】当归为含有机酸的常用中药,五味子为含木脂素类化合物的常用中药。
第480题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剂型有
A.锭剂
B.钉剂
C.散剂
D.膜剂
E.棒剂
参考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其他剂型。
既可内服又可外用的剂型是锭剂、散剂、膜剂。
1.锭剂:指饮片细粉加适宜黏合剂制成不同形状的固体制剂。供内服,可吞服或研细以水或黄酒化服;外用多是研细用醋或酒调敷,也可作嗅入或外搽药用。
2.散剂: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3.膜剂:指原料药物与适宜的成膜材料经加工制成的膜状制剂。按给药途径可分为内服膜剂、口腔用膜剂、眼用膜剂、皮肤及黏膜用膜剂等。
【考点延展】
1.钉剂:多含有毒性药物或腐蚀性药物,其赋形剂的选择类似于糊丸,具缓释作用。一般供外科插入,用于治疗痔、屡管及溃疡等。
2.棒剂:系指将药物制成小棒状的外用制剂。可直接用于皮肤或黏膜,起腐蚀、收敛等作用,多用于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