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441题 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后果,这是合理情绪疗法的( )。
A.远期目标
B.完美目标
C.终极目标
D.不完美目标
参考答案:D
解析:针对求助者症状的改变,即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这称为不完美目标。
第1442题 夫妻一方无任何外因提出离婚,另一方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努力寻找对方轨的证据,寻找证据一方其行为背后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 )。
A.绝对化要求
B.糟糕至极
C.过分概括化
D.个性化
参考答案:C
解析: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就好像是以一本书的封面来判定它的好坏一样。它是个体对自己或别人不合理的评价,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
第1443题 “我对丈夫忠诚,丈夫也必须对我忠诚”,这种观点背后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 )。
A.绝对化要求
B.过分概括化
C.夸大或缩小
D.糟糕至极
参考答案:A
解析:某些求助者常常错误地运用这一定律,他们的观念是一些不合理的、绝对化的要求,如“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必须对我怎样”或“别人必须喜欢我,接受我”等,而他们自己却做不到“必须喜欢别人”。因此,当这类绝对化的要求难以实现时,他常常会对别人产生愤怒和敌意情绪。
第1444题 合理情绪疗法的ABCDE理论中,E代表( )。
A.诱发事件
B.对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
C.咨询的效果
D.对个体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
参考答案:C
解析:E(Effecting)指咨询的效果。
第1445题 将咨询室中的辩论延伸到家庭,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逬行辩论的方法是( )。
A.问题解决训练
B.合理自我分析报告
C.社交技能训练
D.自我管理程序
参考答案:B
解析:认知性的家庭作业也是合理情绪疗法常用的方法。它实际上是在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的一次咨询性辩论结束后的延伸,即让求助者自己与自己的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RET自助表和合理自我分析报告(简称RSA)。
第1446题 饱和策略属于( )。
A.增强法
B.消退法
C.惩罚法
D.代币管制法
参考答案:C
解析:特殊性惩罚包括束缚身体、隔离、厌恶疗法等。其中厌恶疗法包括给予电击、催吐剂等。这是很有争议的技术,批评者认为这些方法缺乏人道,通常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采用。还有一种比较特殊却比较柔和的厌恶技术,即饱和策略。
第1447题 信用卡刷卡积分换取礼品的方法属于( )。
A.増强法
B.消退法
C.惩罚法
D.代币管制法
参考答案:D
解析:代币管制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代币是指可以在某一范围内兑换物品的证券,其形式有小红旗、小铁牌、小票券等。求助者可以用这些证券换取自己所需的物品。我国许多精神病院已经采用这种方法管理精神病患者,使其不良行为减少、生活秩序好转、恢复社会功能。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培养儿童的适应性行为。
第1448题 对于阳性强化法中阳性强化物的描述,错误的是:阳性强化物( )。
A.是现实可行、可以达到的
B.是求助者喜欢、需要的
C.对求助者有足够的吸引力
D.只能是外强化物
参考答案:D
解析:阳性强化物的标准是现实可行、可以达到的,对求助者有足够的吸引力,是其需要的、喜欢的、追求的、愿意接受的,这样才能对求助者有较强的强化作用;并且需要同时使用内、外强化物,按照一个渐进的强化时间表,才会促使求助者的行为朝着期望的方向发展。
第1449题 对于行为塑造技术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手段
B.考虑需要塑造的最终目标行为是否能从已有的行为中衍生出来
C.使用对求助者而言最强有力的刺激物
D.强化那些通过的行为反应,惩罚没有通过的行为反应
参考答案:D
解析:使用对求助者而言最强有力的刺激物。强化那些通过的行为反应,不强化那些没有通过的行为反应;使用的强化物对求助者来说,应该是最强有力的。
第1450题 孩子考试取得好成绩后父母给予物质奖励,这种方法是(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参考答案:A
解析:正强化是指给予正性强化物(即人所喜欢的刺激);负强化是指撤销惩罚物(即人厌恶的刺激),两者都可用来鼓励求助者产生受欢迎的行为和抑制不受欢迎的行为。
第1452题 绿叶陪衬下的红花看起来更红了,这是( )现象。
A.同时对比
B.相继对比
C.彩色对比
D.感觉适应
参考答案:AC
解析:
我们常说红花还得绿叶配,就是因为绿色可以诱导出红的感觉,对比的结果使绿叶衬托下的红花看起来更鲜艳了。彩色对比的效果是产生了对比色的补色。
我们把两种感觉同时发生所形成的对比叫同时对比。第1453题 声波的特性包括( )。
A.音色
B.响度
C.频率
D.波形
参考答案:CD
解析:声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三种特性。音调由声波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由声波的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声音越响;音色由声波的波形决定。
第1454题 关于概念,正确的说法包括( )。
A.以词来标识
B.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
C.以句子记载
D.一种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式
参考答案:AB
解析: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概念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同时又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元。
第1457题 以下对A型人格者的描述,正确的包括( )。
A.有更强的获取成就的竞争性
B.有更强的时间紧迫感
C.对挫折情境更易接纳和包容
D.易患心血管疾病
参考答案:ABD
解析:
A型人格特质的三个主要成分:
1、A型人格者有更强的获取成就的竞争性。
2、A型人格者有更强的时间紧迫感。
3、A型人格者对挫折情境更易产生愤怒和敌意。
第1458题 人格特质理论的假设包括人格特征( )。
A.在时间上相对稳定
B.能迅速变化
C.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
D.随个体的社会角色而变化
参考答案:AC
解析:
特质学说建立在两个假设上:
1.人格特征在时间上相对稳定。当然,这不等于人格不会变化,只是这些变化是逐渐的在多年时间里缓慢发生的。
2.人格特征具有跨情境的稳定性。第1460题 态度的维度包括( )。
A.方向
B.外显度
C.深度
D.强度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态度的维度
(一)方向
方向指态度的指向,即个体对态度对象是肯定指向或否定指向。在态度测量时,大多涉及的是这个维度。它包括是与否、赞同与反对、接纳与拒绝、喜欢与厌恶等表现形式。
(二)强度
强度指态度倾向于某一特定方向的程度。多数人格量表涉及的是态度强度的测量。
(三)深度
深度指个体对特定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态度对象对个体的意义越大,个体的卷入程度越深。
(四)向中度
向中度指某种态度在个体态度体系及相关价值体系中,接近核心价值的程度。
(五)外显度
外显度指个体态度在其行为方向与行为方式上的外露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