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41题
下列关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不同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财政在社会消费中起决定性作用
B.财政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式只有间接影响
C.财政在形成投资需求方面的作用主要是调整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结构,确保其合理化
D.银行的作用主要在于调整总量和产品结构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两者对需求调节的作用不同。
B选项说法错误,银行对个人消费需求的形成只有间接影响,而不是财政。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1042题
具有“创造”货币能力的是( )。
A.财政
B.银行信贷
C.中央银行
D.企业和个人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两者在扩大和紧缩需求方面的作用不同。
唯一能“创造”需求、“创造”货币的是银行信贷。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思路点拨】此处需要和经济基础知识进行区分,做财税的题目就考虑财税的教材说法。且此处的创造是加了双引号的。并不等同于基础里的创造货币。
第1043题
下列手段中属于“松”的财政货币政策措施是( )。
A.减少政府投资
B.减税
C.压缩信贷支出
D.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参考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双松”政策,即松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配合。
松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降低税收或扩大政府支出规模或两者同时使用来增加社会的有效需求,A项错误B项正确。
松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降低法定准备金率、降低利息率来扩大信贷规模,增加货币供给,CD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思路点拨】此题具有一定迷惑性,我们要仔细审题,题干说的是“财政货币”政策,也就是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因此四个选项中的“减税”是符合题意的。
第1044题
可以有效地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时期的是( )。
A.“双紧”政策
B.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C.“双松”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双紧”政策,即紧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的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增加税收或削减政府支出或两者同时使用,来限制消费与投资,从而抑制社会总需求;紧的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高法定准备金率、调高利率等来压缩信贷支出规模,减少货币供给。这种政策组合可有效地抑制需求膨胀与通货膨胀,适用于严重通货膨胀时期。A项正确。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适合使用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B项错误。
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适合使用“双松”政策,C项错误。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消费不足而投资过旺,适合使用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D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非常重要,现总结如下:
第1045题
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可以采( )。
A.“双紧”政策
B.“双松”政策
C.紧的财政政策与松的货币政策
D.松的财政政策与紧的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运用。
紧的财政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防止经济过旺和制止通货膨胀;
松的货币政策可以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这种政策搭配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大体平衡,但消费偏旺而投资不足时可以采用。这种政策组合的效应就是在抑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持经济的适度增长。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此类题目重在于理解松的政策措施和紧的政策措施都有哪些:
松的政策措施:减税,增加政府支出,降低准备金率与利息率,扩大信贷支出,增加货币供应量。
紧的政策措施:增税,减少财政支出,提高准备金率,压缩信贷支出,减少货币供应量。
第1046题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受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目前我国实施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 )。
A.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B.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C.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D.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参考答案:D
解析:
2023年我国继续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大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第1047题
我国2021年继续实行( )的财政政策和( )的货币政策。
A.积极、积极
B.稳健、稳健
C.积极、稳健
D.稳健、积极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实践。
202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思路点拨】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严肃财经纪律。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要协调联动,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