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301题
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是( )。
A.出口退税
B.关税壁垒
C.出口配额
D.非关税壁垒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政府常常采取各种鼓励出口的措施对出口贸易进行干预。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出口退税和出口信贷都属于间接补贴的内容。
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是政府对进口贸易干预的主要方式。BD选项错误。
出口配额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出口商品的出口数量或金额规定一个最高限额的制度。限额内商品可以出口,限额外商品不准出口或者予以处罚,显然这不是政府鼓励出口的主要措施。C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
区分“进口配额”: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某些产品的进口数量和金额加以直接限制的措施。教材不涉及“出口配额”。
第302题
政府对进口贸易进行干预的手段主要包括( )。
A.进口配额制
B.自愿出口限制
C.歧视性公共采购
D.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
E.出口信贷
参考答案:ABCD
解析:
考查政府对国际贸易干预的目的。
(1) 对进口贸易的干预主要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包括:进口配额制、自愿出口限制、歧视性公共采购、技术标准和卫生检疫标准等。
(2)对出口贸易的干预政府干预出口贸易以刺激出口增加的主要措施是出口补贴。出口补贴分为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两种。间接补贴包括出口退税、出口信贷等。E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D。
第303题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这些要求不包括( )。
A.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
B.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
C.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倾销对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过度价格竞争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ABC选项正确。
D选项不属于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的要求。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304题
倾销会对进口国的同类产业带来危害,所以各国可以使用反倾销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下列关于反倾销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反倾销措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
B.反倾销税是一种附加税
C.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
D.反倾销税的纳税义务人是倾销产品的出口商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反倾销是一种贸易救济措施,是指进口国针对价格倾销这种不公平的贸易行为而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措施来抵消不利影响的行为。A选项正确。
反倾销是在正常海关税费之外,进口国主管机关对确认的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附加税。B选项正确。
反倾销税的税额不得超过所裁定的倾销幅度。C选项正确。
反倾销税的纳税人是倾销产品的进口商,出口商不得直接或间接替进口商承担反倾销税。D选项错误。
世界贸易组织规定,对出口国某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必须符合以下要求:①该产品存在着以低于正常价值水平进入另一国市场的事实。②倾销对某一成员国的相关产业造成重大损失。③损害与低价倾销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305题
下列关于倾销的危害,说法错误的是( )。
A.倾销会挤占进口国相同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
B.倾销会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
C.倾销会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
D.发达国家新兴产业产品倾销将带动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
参考答案:D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除会对进口国造成实质性伤害以外,对出口国本身和第三国也会产生不利的影响:(1)倾销会挤占进口国相同产品生产商的市场份额,阻碍进口国相关产业发展。A选项正确。
(2)向进口国发出错误的价格信号,扭曲进口国市场秩序。
(3)倾销会引发出口国国内相似产品生产厂商的过度价格竞争,扰乱出口国市场秩序。B选项正确。
(4)倾销企业利用出口国市场需求弹性小来维持较高的垄断价格,损害出口国消费者利益。
(5)倾销会导致进口国对第三国产品需求下降,使第三国在进口国的市场份额减少。C选项正确。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产品倾销将抑制发展中国家新兴产业的建立和发展,D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
第306题
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称为( )。
A.反倾销
B.倾销
C.关税壁垒
D.非关税壁垒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倾销是指出口商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向进口国销售产品,并因此给进口国产业造成损害的行为。
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A选项错误。
关税壁垒是指以高额关税作为限制商品进口的一种措施。C选项错误。
非关税壁垒是指一国或地区在限制进口方面采取的除关税以外的所有措施。D选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
第307题
国际贸易的倾销类型通常包括( )。
A.掠夺性倾销
B.持续性倾销
C.隐蔽性倾销
D.特殊性倾销
E.偶然性倾销
参考答案:ABCE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国际贸易中的倾销通常存在四种类型,包括:掠夺性性倾销、持续性倾销、隐蔽性倾销、偶然性倾销。
D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E。
【思路点拨】国际贸易中的倾销通常存在四种类型:
①掠夺性倾销,指出口企业为在国外市场上达到排除竞争对手、获取超额垄断利润的目的,在短期内以不合理的低价向该市场销售产品,一旦竞争对于被排除,再重新提高产品销售价格的行为;
②持续性倾销,指出口企业为长期占领市场,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而元限期地持续以低价向国外市场出口产品的行为;
③隐蔽性倾销,指出口企业按国际市场的正常价格出售产品给进口商,但进口商却以倾销性的低价在进口国市场上抛售,其亏损部分由出口企业予以补偿;
④偶然性倾销,指出口国国内存在大量剩余产品,为处理这些产品而以倾销方式向国外市场抛售。
第308题
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是否为倾销行为的关键是关于产品正常价值的认定,世界贸易组织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 )。
A.原产国标准,即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B.第三国标准,即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确定
C.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D.进口国标准,即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进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
E.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利润确定
参考答案:ABC
解析:
考查倾销的界定和反倾销措施分析。
WTO规定,确定产品正常价值可依据的标准有:(1)原产国标准: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国内销售的可比价格确定。(2)第三国标准:按照相同或类似产品在正常交易过程中出口国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确定。(3)按照同类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销售费、管理费、一般费用和利润确定。
DE为干扰选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BC。
【思路点拨】
由题干中”确认出口国企业低价销售行为“,也可知D项错误,排除此项,该选项说的是进口国,表述上就是错误。。
第309题
下列关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举措,正确的是( )。
A.制度和规则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
B.制度和规则建设,实施大范围、大领域、多层次的局部开放
C.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D.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处理好利用内外资和国家安全的关系
E.我国的“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建设外商外资制度
参考答案:ACE
解析:
考查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举措:
(1)制度和规则建设,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的全面开放。A正确
我国的“放管服”改革——改善营商环境、建设外商外资制度。E正确
(2)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处理好利用外资和国家安全的关系。C正确,D错误。
第310题
下列关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B.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目标
C.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D.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参考答案:B
解析:
考查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内容:
(1)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A正确。
(2)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高效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促进国内国际要素资源有序自由流动、全球高效配置;C正确。
(3)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并把它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内容。D正确。
B项不属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内容,本题为反选题,故选B。
第311题
下列关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有( )。
A.要积极推动进出口的多元化
B.要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
C.要通过优化出口结构积极扩大出口
D.要重视外资引进数量
E.要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
参考答案:ABE
解析:
考查建设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
A正确,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采取积极措施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B正确,进一步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C错误,应该是“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D错误,不是“数量”,应该是“重视外资引进质量”。E正确,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
【思路点拨】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新体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
1.努力保持进出口稳定增长,采取积极措施拓展海外市场,积极推动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开拓中亚市场,稳住东南亚市场,对北美、日本、欧洲等重要市场采取更加灵活的战略。
2.进一步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我国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要重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改善我国的外贸结构,努力扩大服务出口,提高服务贸易产品的竞争力;要采取有效政策于段,引导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优化贸易结构。
3.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积极扩大进口。当前积极扩大进口不仅仅是为了扩大消费品和基础原材料等商品的进口规模,更是要通过优化进口结构支持国内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提升国内技术服务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
4.要重视外资引进质量,落实好我国鼓励利用外资的政策。从制度上消除行政交易成本,维护外资企业在境内开展公平、公正、合法竞争的经营活动,支持外资企业在国内的发展以促进我国在全球产业价值链中向高端产业领域转移,从而更好地融入国际分工和产业链中。
5.要积极支持我国企业"走出去”,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优化对外投资的结构,保护好我国企业在境外投资的安全和合法权益,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要在维护和推进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地和我国在世界经济和贸易中的重要地位相匹配,建设性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继续发挥我国推动世界经济和贸易增长的引擎作用
第312题
在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 )是主要特征。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公共物品的两个特征中,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非排他性是派生特征。正因为公共物品具有消费上的非竞争性,若是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私人物品: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商品。CD项属于私人物品,故不选。
(1)竞争性是指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于既定的可供消费的产品,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就必然减少另一个人的消费。
(2)排他性是指私人物品在财产所有权上的独占性。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313题
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指的是纯公共物品的( )特征。
A.非竞争性
B.非排他性
C.竞争性
D.排他性
参考答案:A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
CD属于私人物品的特征。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思路点拨】私人物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不购买就无法消费,所以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第314题
对于一种纯粹公共物品,在其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加一个人对它的消费量,则其他人可消费数量的变化情况是( )。
A.相应增加
B.相应减少
C.保持不变
D.趋于平均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与市场失灵。
公共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特征,其中非竞争性强调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所以,纯粹公共物品在其总供给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增加一个人对它的消费量,则其他人可消费数量保持不变。C说法正确,ABD描述均为错误说法。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315题
关于公共物品的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存在搭便车问题
B.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不可储存性
C.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排他性
D.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非竞争性
E.公共物品的消费具有竞争性
参考答案:CD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的性质。
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CD正确,E错误,没有“不可储存性”的说法,B错误。
(1)非竞争性:消费者对某一种公共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其他人对该公共物品的消费。即公共物品可以被很多人同时消费。它对某一人的供给不会减少对其他人的供给;某人分享某公共物品的利益通常也不会减少其他人分享该公共物品的利益。例如国防、道路、环境治理、电视广播等。
(2)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可以由任何消费者进行消费,任何一个消费者都不会被排斥在外。
公共物品的这些特征决定了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出现“搭便车”。所谓“搭便车”就是某人不进行购买而消费某物品。A错误。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D。
【思路点拨】
可以结合公共物品的举例记忆其特征,如“国防”、“治安”、“环保”等,来理解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B项“不可储存性”一般指的是服务的特征。
第316题
关于公共物品需求显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共物品是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强度
B.公共物品是具有经济效率的
C.公共物品的排他性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
D.公共物品是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数量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公共物品会导致市场失灵,若排他性消费则不符合效率准则。由于个人没有付费而阻止他的消费,则违反了社会资源有效利用的帕累托准则。
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A项错误。
公共物品是缺乏经济效率的,B项错误。
公共物品排他性消费不符合效率原则,C项正确。
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数量和需求强度,D项错误。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C。
第317题
在现实生活中,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 )实现的。
A.政治机制
B.市场机制
C.价格机制
D.竞争机制
参考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通过政治机制显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A说法正确,BCD说法均为错误干扰项。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A。
第318题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公共物品由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首次提出来的
B.公共物品的形式化定义奠定了现代财政学的基础
C.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D.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具有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选项C说法错误。ABD表述均正确。
本题为反选题,故答案为C。
【思路点拨】本题涉及“公共物品及其特征”和“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两个知识点的内容,较为综合。在商品和服务市场上,人们用出价多少表示对私人物品的需求强度和需求数量。因此,私人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故而C选项错误。
第319题
下列关于公共物品的表述正确的有( )。
A.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自愿的市场交易实现的。
B.公共物品的非竞争性是主要特征,是指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
C.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
D.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E.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参考答案:BCDE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的定义及其融资与生产。
公共物品的需求显示是通过强制性的政治交易实现的。A选项错误。
“纯公共物品”具有两大特征,即消费上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指的是,某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增加一个人的消费并不增加任何额外成本,也就是增加一个人消费的边际供给成本为零。这一特征强调了集体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收益。非排他性指的是,一种公共物品一旦被提供出来,要排除一个额外的消费者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尽管技术上排他是可行的,但这样做的成本过高。这一特征指出了通过市场机制提供公共物品的潜在困难。BC选项正确。
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D选项正确。
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E选项正确。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BCDE。
第320题
下列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方式的有( )。
A.政府融资
B.私人融资
C.联合融资
D.政府生产
E.合同外包
参考答案:DE
解析:
考查公共物品的融资与生产。
政府生产和合同外包是两种典型的生产方式。
ABC选项属于公共物品的融资方式,与题意不符;DE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
故此题正确答案为DE。
提示:合同外包中,私人签约者可能是营利性机构、非营利性机构,且均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
【思路点拨】
政府融资(强制融资):“免费搭车”使得公共物品市场融资机制失灵,所以政府应作为公共物品供给的资金提供者,以强制税收的形式为公共物品 融资。政府融资的缺点是难以满足社会成员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私人融资(自愿融资):非排他性成为对自愿融资起阻碍作用的关键因素。尽管有这种限制,公共物品有时还经由收费的集体行动而被自愿提供,特 别是在公共物品的受益结构和成本分担都比较清晰的小规模集体中,或者当提供者同时也是该公共物品的主要受益者时。私人融资的缺点是可能导致公共物品供给的数量不足和结构不平衡。
联合融资:公共物品在一定情况下,由私人来提供是可能的,但多数情况下,应在私人融资和公共融资之间作出分工。对于政府来说,通过价格机制激励私人自愿提供公共物品,而不是亲自来提供,则是最为理想的。常见的手段是政府以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方式,鼓励私人机构提供公共物品
政府生产(典型形式):代表公众利益的政治家雇佣公共雇员,与他们签订就业合同,合同中对所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做出具体规定
合同外包(典型形式):是指政治家首先与私人厂商签约,再由这个私人厂商与其雇员签订劳务合同,按政府的要求完成公共物品或服务的生产任务。私人签约者可能是营业性的机构,也可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合同外包是公共服务提供私有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