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中药师 中药学(师)-专业实践能力题库(707题)


第201题 可采用研和法、熔和法、乳化法制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软膏剂的制法可用研和法、熔和法和乳化法。


第202题

原料+附加剂→配液→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此工艺流程用来制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眼用溶液剂的制法:主药十附加剂→溶解→滤过→灭菌→无菌分装→质检→印字包装。


第203题 药料提取→炼油→下丹收膏→去火毒→摊涂,此工艺流程用来制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黑膏药的制法分为药料提取→炼油→下成收膏→去火毒→摊涂等过程。


第204题 下列软膏基质中释药穿透吸收最好的是


A.羊毛脂

B.硅油

C.乳剂型基质

D.植物油

E.蜂蜡


参考答案:C


解析:

一般O/W型乳剂基质中药物的释放和穿透较其他基质快。蜂蜡、羊毛脂,硅油、植物油都属于油脂性基质,所以选项中乳剂型基质的释药穿透吸收最好。



第206题 淡棕黄色黏稠半固体,吸水量大,具有良好的润滑性,易于涂布的基质是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乙二醇(PEG)为乙二醇的高分子聚合物,药剂中常用分子量在300~6000。PDG700以下是液体,PEG1000、PEG1500及PEG1540是半固体,PEG2000以上是固体。若取不同平均分子量的聚乙二醇以适当比例相混合,可制成黏度适宜的基质。PEG化学性质稳定,可与多数药物配伍,耐高温,不易腐败。易溶于水,能与乙醇、丙酮、氯仿混溶。吸湿性强,可吸收分泌液,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性,长期使用可致皮肤脱水干燥。
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棕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因含胆甾醇、异胆甾醇与羟基胆甾醇及其酯而有较大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


第207题 下列软膏基质中,药物吸收最好的是


A.聚乙二醇

B.羊毛脂

C.凡士林

D.乳剂基质

E.蜂蜡


参考答案:D


解析:乳剂型基质是由水相、油相借乳化剂的作用在一定温度下乳化而成的半固体基质,分为水包油型(0/W)和油包水型(W/O)两类。由于乳化剂的表面活性作用,乳剂型基质对油、水均有一定的亲和力,软膏中药物的释放穿透性较好,能吸收创面渗出液,较油脂性基质易涂布、清洗,对皮肤有保护作用。可用于亚急性、慢性、无渗出的皮肤疾病和皮肤瘙痒症,忌用于糜烂、溃疡、水泡及化脓性创面。与水不稳定的药物不宜制成乳剂型软膏。


第208题 不属于油脂性软膏基质的是


A.凡士林

B.卡波普

C.蜂蜡

D.硅油

E.羊毛脂


参考答案:B


解析:

油脂性基质如下:①油脂类,包括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②类脂类,包括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蜂蜡又称黄蜡。还有虫白蜡、鲸蜡。③烃类,包括凡士林、固体石蜡和液状石蜡。④硅酮类,俗称硅油。


第209题 软膏中油脂性基质选用的灭菌方法最好是


A.紫外线灭菌

B.湿热灭菌法

C.滤过除菌法

D.干热空气灭菌法

E.火焰灭菌法


参考答案:D


解析:

软膏剂中基质的净化与灭菌:油脂性基质应先加热熔融,趁热滤过,除去杂质,再经150℃干热空气灭菌1小时并除去水分。


第210题 下列不属于油脂性软膏基质的是


A.蜂蜡

B.羊毛脂

C.硅酮

D.凡士林

E.聚乙二醇


参考答案:E


解析:

油脂性基质
油脂性基质包括油脂类、类脂类及烃类等,其特点是润滑、无刺激性,并能封闭皮肤表面,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皮肤的水合作用,故对皮肤的保护及软化作用比其他基质强。但油腻性及疏水性大,不宜用于急性炎性渗出较多的创面。
1.油脂类
油脂类基质系动、植物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及其混合物。常用的有豚脂、植物油、氢化植物油等,其中植物油常与熔点较高的蜡类熔合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
2.类脂类
类脂类基质系高级脂肪酸与高级醇的酯类。常用品种有:①羊毛脂:又称无水羊毛脂,为淡棕黄色黏稠半固体,熔点36℃~42℃,因含胆甾醇、异胆甾醇与羟基胆甾醇及其酯而有较大的吸水性,可吸水150%、甘油140%、70%的乙醇40%。②蜂蜡:又称黄蜡。白(蜂)蜡系由黄蜡漂白精制而成,主要成分为棕榈酸蜂蜡醇酯。因含少量的游离高级醇而有乳化作用,熔点为62℃~67℃,可作为辅助乳化剂。常用于调节软膏的稠度。此外,还有虫白蜡、鲸蜡。
3.烃类
烃类基质系石油分馏得到的烃的混合物,大部分为饱和烃类,其性质稳定,很少与主药发生作用,不易被皮肤吸收,适用于保护性软膏。常用的品种有:①凡士林:系液体与固体烃类形成的半固体混合物,有黄、白两种。白凡士林由黄凡士林漂白而得。化学性质稳定,能与大多数药物配伍。熔点为38℃~60℃,具有适宜的稠度和涂展性,能与蜂蜡、脂肪、植物油(除蓖麻油外)熔合。吸水性较低(约吸收5%水分),故不适宜用于有多量渗出液的伤患处。与适量的羊毛脂或胆甾醇合用,可增加其吸水性。②固体石蜡和液状石蜡:常用于调节软膏剂的稠度。
4.硅酮类
硅酮类基质为有机硅氧化物的聚合物,俗称硅油。常用二甲聚硅与甲苯聚硅,其黏度随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而增加。疏水性强,与羊毛脂、硬脂酸、聚山梨酯等均能混合。本品对皮肤无刺激性,润滑而易于涂布,不污染衣物。与油脂性基质合用制成防护性软膏,用于防止水性物质及酸、碱液等刺激或腐蚀。


第211题 下列水合作用最强的软膏基质是


A.胶体型基质

B.油脂性基质

C.W/O型乳剂基质

D.O/W型乳剂基质

E.水溶性基质


参考答案:B


解析:基质的性质:增加皮肤的水合作用,也能增加药物的渗透性,例如油脂性基质封闭性强,可显著增加皮肤水合作用。


第212题 用聚乙二醇制备软膏基质时常采用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混合应用,其目的是


A.增加药物的穿透性

B.调节吸水性

C.调节稠度

D.减少吸湿性

E.增加药物在基质中的溶解度


参考答案:C


解析:

常用分子量在300~6000的聚乙二醇以适当比例相混合。可制成稠度适宜的基质。


第213题 黑膏药制备过程中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为


A.摊涂

B.药材提取

C.炼油

D.下丹收膏

E.去"火毒"


参考答案:D


解析:

下丹收膏:系指在炼成的油液中加入红丹,反应生成脂肪酸铅盐的过程。下丹时油温应在320℃左右,以保证与油充分反应,药油由棕褐色进而成为黑色的稠膏状物。为检查膏药的老、嫩程度,可取少量滴于水中,数秒钟后取出。膏黏手,表示太嫩;膏不粘手,又稠度适当,表示合格;膏发脆,表示过老。


第214题 在水中浸泡以减轻刺激性的黑膏药制备过程为


A.摊涂

B.药材提取

C.炼油

D.下丹成膏

E.去"火毒"


参考答案:E


解析:

去"火毒":膏药若直接应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发泡、溃疡,这种刺激反应俗称"火毒"。所谓"火毒",可能是在高温时氧化及分解生成的具刺激性的低分子产物,如醛、酮、脂肪酸等。在水中浸泡或阴凉处久贮可以除去。


第215题 黑膏药制备时的操作过程


A.打白丝

B.返砂

C.鱼眼泡

D.去火毒

E.架桥现象


参考答案:D


解析:油丹化合制成的膏药若直接应用,常对局部产生刺激,轻者出现红斑、瘙痒,重者发泡、溃疡,这种刺激反应俗称"火毒"。在水中浸泡或阴凉处久置可以除去。


第216题 处方中如有乳香、没药、冰片等,在黑膏药制备中哪个工序中加入为妥


A.摊涂

B.药材提取

C.炼油

D.下丹成膏

E.去"火毒"


参考答案:A


解析:

摊涂:取膏药团块置适宜的容器中,在水浴上熔融,加入可溶性或挥发性的药物,如乳香、没药、冰片、樟脑等可先研成细粉,等膏熬成,摊涂前加入已熔化的膏药中混匀;贵重饮片,如麝香等可研成细粉,待膏药摊涂后撒布于表面,搅匀。用竹签蘸取规定量的膏药,摊于纸或布等裱背材料上,包装,置阴凉处贮藏。


第217题

制备黑膏药时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制备黑药膏的原料是植物油和红丹,其中,红丹又称章丹、铅丹、陶丹,为橘红色非晶性粉末,其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铅(Pb3O4),含量要求在95%以上。


第218题 制备橡胶膏剂可选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橡胶膏剂基质的组成包括主要原料、增黏剂、软化剂和填充剂等。其中,常用的主要原料是橡胶;常用的增黏剂是松香、甘油松香酯、氢化松香、β-蒎烯等;常用的软化剂有凡士林、羊毛脂、液状石蜡、植物油等;常用的填充剂是氧化锌和锌钡白。


第219题 )制备栓剂可选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A


解析:

栓剂的油脂性基质可用可可豆脂或者半合成或全合成脂肪酸甘油酯。


第220题 制备胶剂可选用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胶剂辅料的种类有冰糖、油类、酒类和明矾。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