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药师 药学(师)-相关专业知识题库(621题)


第561题

毒性药品处方应保存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第562题

为门(急)诊患者开具的第二类精神药品每张处方一般不得超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缓控释制剂不超过15天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医师开具毒性药品处方,只允许开制剂,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第563题

为门诊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每张处方为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B


解析: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缓控释制剂不超过15天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医师开具毒性药品处方,只允许开制剂,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第564题

为门诊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控释制剂,每张处方不得超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缓控释制剂不超过15天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医师开具毒性药品处方,只允许开制剂,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第565题

医师开具毒性药品处方,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麻醉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缓控释制剂不超过15天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为一次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控缓释制剂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第二类精神药品的处方每次不超过7日用量;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处方用量可适当延长,但医师应当注明理由。为癌痛及慢性中、重度非癌痛患者开具的第一类精神药品注射剂处方不得超过3日用量,其他剂型处方不得超过7日用量。
医师开具毒性药品处方,只允许开制剂,每次处方剂量不得超过2日极量;


第566题 以下关于血液制品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定科室专人负责血液制品的购进验收

B.血液制品发出后可退回

C.医疗机构药学部和输血科根据配额规定及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制定购血计划

D.血液制品必须是从具有合法资质的企业和单位购进

E.将相关血液制品按血型、种类、采血日期分别依序存放在不同温控要求的冰箱内


参考答案:B


解析:

血液制品发出后一律不得退回,此题选B。


第567题 国家基本药物调整的周期是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E.5年


参考答案:C


解析:

国家基本药物一般每三年调整一次


第568题 非处方药的英文缩写为


A.OTC

B.OCT

C.CTD

D.ODT

E.DOT


参考答案:A


解析:

非处方药英文缩写为(OTC)


第569题 我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将药品分为


A.处方药与非处方药

B.传统药与现代药

C.新药与上市药品

D.创新药品与仿制药品

E.中药与化学药品


参考答案:A


解析: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即将药品分为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按不同的手段进行管理,是当前国际上通行的一项药品管理制度。


第570题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不包括


A.临床必需

B.安全有效

C.价格低廉

D.使用方便

E.中西药并重


参考答案:C


解析:

我国国家基本药物的遴选原则是:临床必需、安全有效、价格合理、使用方便、中西药并重。


第571题 以下哪项不是影响药品质量的外环境


A.药物分子结构

B.阳光

C.空气

D.储存条件

E.微生物


参考答案:A


解析:

影响药品质量的因素包括药品的内、外环境。药品的内环境是药品本身的理化性所决定的,如药物的分子结构以及药物制剂的处方因素等。药品的外环境是药品储存过程中的自然环境,如阳光、空气、稳定、湿度、微生物等因素。因此,为保证药品质量,必须从药物制剂本身稳定性和医院储存条件来考虑。


第572题 药品的质量特性不包括


A.有效性

B.均一性

C.安全性

D.稳定性

E.完整性


参考答案:E


解析:

药品的质量特性包括:安全性、有效性、均一性、稳定性、经济性等。


第573题 医院检验室主要任务不包括


A.负责本院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

B.负责本院制剂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验

C.对购入的药品实施质量抽验

D.有计划开展各项科研工作

E.负责核对本院开具的处方


参考答案:E


解析:

医院检验室主要任务包括:①负责本院药品质量监督、检验工作;②负责本院制剂成品和半成品的质量检验;③对购入的药品实施质量抽验;④对本院制剂,留样定期观察、检验并做留样观察记录;⑤负责制订本院制剂质量标准、检验规程等文件;⑥负责各种样品检验用试液、标准液、滴定液的配制、标定;⑦有计划开展各项科研工作;⑧负责检验仪器设备、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保养工作。


第574题 医院药品检验工作程序正确的是


A.取样→登记→鉴别→检验→含量测定→出具检验报告书

B.取样→检验→鉴别→登记→含量测定→出具检验报告书

C.取样→含量测定→鉴别→检验→登记→出具检验报告书

D.取样→鉴别→登记→检验→含量测定→出具检验报告书

E.取样→检验→鉴别→含量测定→出具检验报告书


参考答案:A


解析:

医院药品检验工作程序一般是取样、登记、鉴别、检验、含量测定和出具检验报告书等六个环节。


第575题 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的内容不包括


A.检查处方调配中药品核对及技术操作规程执行情况

B.检查医疗机构制剂的质量检验执行情况

C.检查医院药品流通管理执行情况

D.负责检验仪器设备、衡量器具的使用、维修、保养工作

E.检查库存药品质量情况,确保库存药品安全有效


参考答案:D


解析:

D属于医院检验室的主要任务之一。


第576题 对于口服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安全

B.吸收慢

C.方便

D.适用于昏迷患者

E.经济


参考答案:D


解析:

口服:口服是最常用的给药方法。其主要优点是方便、经济、安全、适用于大多数药物和患者。其主要缺点是吸收较慢而不规则,且易受胃肠内容物的影响,也不适用于昏迷、抽搐等的患者。


第577题 影响合理用药的机体因素不包括


A.年龄

B.给药次数

C.安慰剂效应

D.精神因素

E.遗传因素


参考答案:B


解析:

影响药物效应因素机体方面
1)生理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小儿、老人、妇女)、精神因素、营养状态、昼夜节律、体温、血压、激素分泌,酶的活性等。
2)病理状态
病因素:机能状态、肝肾功能。
遗传因素:代谢酶异常。
3)个体差异:高敏性、过敏反应、耐受性


第578题 对于注射给药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迅速

B.疗效确实可靠

C.昏迷患者可用

D.剂量准确

E.便于携带


参考答案:E


解析:

注射给药:注射给药的优点是剂量准确、吸收迅速、完全、疗效确实可靠。凡治疗上需要快速生效时,或由胃肠给予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或患者呕吐不止,或患者处于昏迷状态时,均可采用注射给药。常用的注射给药方法,有皮下、肌内和静脉注射等。


第579题 关于药品的适当性叙述错误的是


A.使用适当的疗程

B.适当的时间

C.适当的途径

D.适当的价格

E.适当的剂量


参考答案:D


解析:

药品的适当性是指将适当的药品,以适当的剂量,在适当的时间,经适当的途径,给适当的患者,使用适当的疗程,最终达到合理的治疗目标。


第580题 不违背抗菌药物应用基本原则的是


A.老年人使用磺胺类

B.儿童期使用四环素

C.哺乳期妇长期大量服用氨苄西林

D.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使用利福平

E.肾功能不全患者服用青霉素


参考答案:E


解析:

抗菌药物在患者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1)根据患者的病理状况选药: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对主要经肝代谢或对肝有损害的药物如氯霉素、红霉素、林可霉素、利福平、异烟肼、咪康唑和四环素类等;主要经肾排泄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两性霉素、多黏菌素和磺胺类等,均必须减量慎用或避免使用,以免消除减慢,血药浓度偏高,半衰期延长,导致药物蓄积中毒。
2)根据患者的生理状况选药: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渐趋减退;新生儿则发育未完善,应用磺胺类、氯霉素及硝基呋喃类等药物后可能导致肝肾损害,应禁用。儿童期的皮肤较为菲薄,使用四环素、磺胺类及氟喹诺酮类等药物后,较易出现光敏感症状等。
妊娠期妇女使用氨基糖苷类药物可能损害胎儿的听神经及肾脏,故应禁用。孕期服用四
环素类药物,可抑制胎儿骨骼与牙釉质发育,导致肢体畸形,还有造成肝脏损害的毒性等。妊娠晚期或临产时服用大量氯霉素可引起新生儿“灰婴综合征”,妊娠早期服用磺胺类、甲硝唑、利福平及TMP等药物可能有致畸作用,故应避免使用。
哺乳期妇长期大量服用氨苄西林可致新生儿腹泻或感染,如需要应用,可考虑暂停哺乳。
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红霉素、氯霉素、克林霉素等均可排入乳汁,给乳儿带来不良影响,故哺乳期妇女应慎用或禁用。
3)根据患者的遗传状况选药:如新生儿、早产儿患有遗传性G-6-PD缺陷时,应用磺胺类、氯霉素及硝基呋喃类等药物后,可能导致溶血性贫血。此外,还要考虑患者的防御功能以及有无过敏史等全身状况后,做出合理选择。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