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初级药士 药学(士)-相关专业知识题库(542题)


第221题 可作片剂助流剂的是


A.硬脂酸钠

B.微粉硅胶

C.糊精

D.聚维酮

E.糖粉


参考答案:B


解析:

目前常用的润滑剂(助流剂)有:硬脂酸镁、微粉硅胶、滑石粉、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类(PEG4000,PEG6000)、十二烷基硫酸钠(镁)等。


第222题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最佳填充剂是


A.微晶纤维素

B.糊精

C.微粉硅胶

D.滑石粉

E.淀粉


参考答案:A


解析:

可作为粉末直接压片的辅料有:微晶纤维素、可压性淀粉、喷雾干燥乳糖、磷酸氢钙二水合物、微粉硅胶等。微晶纤维素可作填充剂,微粉硅胶作助流剂。


第223题 干燥方法按操作方式可分为


A.间歇式干燥和连续式干燥

B.常压式干燥和真空式干燥

C.辐射干燥和介电加热干燥

D.热传导干燥和辐射干燥

E.热传导干燥和对流干燥


参考答案:A


解析:

干燥方法的分类方式有多种。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连续式;按操作压力分为常压式、真空式;按加热方式分为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


第224题 按给药途径分类的片剂不包括


A.咀嚼片

B.口含片

C.舌下片

D.包衣片

E.内服片


参考答案:D


解析:

包衣片不是按给药途径分类的片剂。


第225题 湿法制粒压片工艺流程为


A.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B.原辅料→混合→粉碎→制软材→制粒→整粒→干燥→压片

C.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整粒→压片

D.原辅料→混合→粉碎→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

E.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压片


参考答案:A


解析:

湿法制粒压片的工艺为原辅料→粉碎→混合→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压片。


第226题 以下哪项可作为片剂的水溶性润滑剂使用


A.预胶化淀粉

B.聚乙二醇

C.硬脂酸镁

D.硫酸钙

E.滑石粉


参考答案:B


解析:

聚乙二醇是水溶性润滑剂硬脂酸镁属于疏水性润滑剂。


第227题 下列哪条不属于分散片的特点


A.崩解迅速,分散良好

B.能够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

C.可能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D.需研碎分散成细粉后直接服用

E.一般在20℃左右的水中于3min内崩解


参考答案:D


解析:

分散片能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药物应是难溶性的。分散片可加水分散后口服,也可吮服和吞服。分散片能析增加难溶性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分散片应进行分散均匀性检查,一般在20℃左右的水中于3min内崩解。


第228题 不能用作复方乙酰水杨酸片润滑剂的是


A.PEG4000

B.PEG6000

C.硬脂酸镁

D.微粉硅胶

E.滑石粉


参考答案:C


解析:

阿司匹林遇水易水解,水解受金属离子催化,因此不能使用硬脂酸镁。


第229题 舌下片应符合以下哪一条要求


A.所含药物应是难溶性的

B.药物在舌下发挥局部作用

C.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就在5min内全部崩解

D.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应在10min内全部溶化

E.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


参考答案:C


解析:

舌下片系指置于舌下能迅速溶化,药物经舌下黏膜吸收发挥全身作用的片剂。舌下片中的药物与辅料应是易溶性的,舌下片应进行崩解时限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应在5min内全部溶化。


第230题 润滑剂用量不足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E


解析:

造成黏冲或黏模的主要原因有:颗粒不够干燥或物料易于吸湿、润滑剂选用不当或用量不足以及冲头表面锈蚀或刻字粗糙不光等,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原因加以解决。


第231题

混合不均匀或可溶性成分迁移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D


解析:

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过大的因素,皆可造成片剂中药物含量的不均匀,此外,对于小剂量的药物来说,混合不均匀和可溶性成份的迁移是片剂含量均匀度不合格的两个主要原因。


第232题 加料斗中颗粒过多或过少


A.A

B.B

C.C

D.D

E.E


参考答案:C


解析:

片重差异超限
即片剂的重量超出药典规定的片重差异允许范围,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是:①颗粒流动性不好,流入模孔的颗粒量时多时少,引起片重差异过大,应重新制粒或加入较好的助流剂如微粉硅胶等,改善颗粒流动性,②颗粒内的细粉太多或颗粒的大小相差悬殊,致使流入模孔内的物料时重时轻,应除去过多的细粉或重新制粒,③加料斗内的颗粒时多时少,造成加料的重量波动也会引起片重差异超限,所以应保持加料斗内始终有1/3量以上的颗粒,④冲头与模孔吻合性不好,例如下冲外周与模孔壁之间漏下较多药粉,致使下冲发生“涩冲”现象,必然造成物料填充不足,对此应更换冲头、模圈。


第233题 常作为片剂的黏合剂的是


A.羧甲基淀粉钠

B.羧甲基纤维素钠

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D.干淀粉

E.交联聚维酮


参考答案:B


解析:

粘合剂系指对无黏性或黏性不足的物料给予黏性,从而使物料聚结成粒的辅料。常用粘合剂有:淀粉浆(常用浓度为8%~15%)、聚维酮(PVP)的纯溶液或水溶液、糖粉与糖浆、聚乙二醇、胶浆及纤维素衍生物如甲基纤维素(MC)、羟丙基纤维素(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乙基纤维素(EC)等。


第234题 下列片剂不需测崩解度的是


A.舌下片

B.多层片

C.分散片

D.咀嚼片

E.口服片


参考答案:D


解析:

除药典规定进行“溶出度”或“释放度”检查的片剂以及某些特殊的片剂(如口含片、咀嚼片等)以外,一般的口服片剂均需做崩解度检查。


第235题 丙烯酸树脂Ⅳ号为药用辅料,在片剂中的主要用途为


A.肠溶包衣材料

B.包糖衣材料

C.胃溶包衣材料

D.肠胃都溶型包衣材料

E.肠胃溶胀型包衣材料


参考答案:C


解析:

丙烯酸树脂Ⅳ号为胃溶包衣材料,丙烯酸树脂Ⅱ、Ⅲ号肠溶包衣材料。


第236题 在片剂的薄膜包衣液中加入液状石蜡的作用为


A.致孔剂

B.助悬剂

C.乳化剂

D.成膜剂

E.增塑剂


参考答案:E


解析:

增塑剂改变高分子薄膜的物理机械性质,使其更具柔顺性。甘油、丙二醇、PEG等可作为纤维素衣材的增塑剂;精制蓖麻油、玉米油、液状石蜡、甘油单醋酸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可用作脂肪族非极性聚合物的增塑剂。


第237题 包隔离层的主要材料是


A.10%CAP乙醇溶液

B.糖浆和滑石粉

C.稍稀的糖浆

D.食用色素

E.川蜡


参考答案:A


解析:

可用于隔离层的材料有:10%的玉米朊乙醇溶液、15%~20%的虫胶乙醇溶液、10%的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乙醇溶液以及10%~15%的明胶浆。


第238题

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衣中加入黄原胶的作用是


A.增光剂

B.色料

C.增塑剂

D.致孔剂

E.固体物料防止粘连


参考答案:D


解析:

释放速度调节剂:又称释放速度促进剂或致孔剂。在薄膜衣材料中加有蔗糖、氯化钠、表面活性剂、PEG等水溶性物质时,一旦遇到水,水溶性材料迅速溶解,留下一个多孔膜作为扩散屏障。薄膜的材料不同,调节剂的选择也不同,如吐温、司盘、HPMC作为乙基纤维素薄膜衣的致孔剂;黄原胶作为甲基丙烯酸酯薄膜衣的致孔剂。


第239题 乙基纤维素中加入胶态二氧化硅的作用是


A.色料

B.固体物料防止粘连

C.增塑剂

D.致孔剂

E.增光剂


参考答案:B


解析:

固体物料及色料:在包衣过程中有些聚合物的黏性过大时,适当加入固体粉末以防止颗粒或片剂的粘连。如聚丙烯酸酯中加入滑石粉、硬脂酸镁;乙基纤维素中加入胶态二氧化硅等。


第240题 普通型薄膜衣的材料是


A.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

B.丙烯酸树脂Ⅱ号

C.甲基纤维素

D.乙基纤维素

E.醋酸纤维素


参考答案:C


解析:

胃溶型薄膜衣的材料有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甲基纤维素(MC)等,乙基纤维素为缓释型包农材料,HPMCP、丙烯酸树脂Ⅱ号为肠溶型包衣材料。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