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02题 胃容受性舒张实现的途径是
A.交感神经
B.抑胃肽
C.壁内神经丛
D.迷走神经
E.促胰液素
参考答案:D
解析:
胃的容受性舒张是通过迷走神经的传入和传出通路反射地实现的,切断人和动物的双侧迷走神经,容受性舒张即不再出现
第103题 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是
A.钠
B.钙
C.磷
D.内因子
E.胃蛋白酶
参考答案:D
解析:
胃内壁细胞不仅分泌盐酸,还能产生“内因子”,它是与维生素B12吸收有关的物质。内因子与食入的VB12结合,形成一种复合物,可保护VB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酸破坏。
第104题 胃的蠕动作用是
A.扩大胃容积
B.研磨搅拌食物
C.保持胃的形态
D.减慢胃的排空
E.促进胃内容物的吸收
参考答案:B
解析:
胃的蠕动始于胃体的中部,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形式,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每分钟约3次,每次蠕动约需1分钟到达幽门。生理意义在于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有利于机械与化学性消化,并促进食糜排入十二指肠。
第105题 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
A.抑制胃蛋白酶的激活
B.促进胃泌素的释放
C.促进维生素B12的吸收
D.参与胃黏膜屏障
E.激活胃蛋白酶原
参考答案:C
解析:
内因子是由壁细胞分泌的糖蛋白,能与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结合,形成一复合物而使后者易于被回肠主动吸收
第106题
胃大部分切除术后最可能出现
A.铁和钙不能吸收
B.糖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C.脂肪类食物消化和吸收障碍
D.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E.胃蛋白酶缺乏而导致食物中蛋白质不能消化和吸收
参考答案:D
解析:
内因子是由胃腺的壁细胞分泌,具有促进和保护维生素B12,在回肠黏膜吸收的作用。胃大部分切除术后,内因子减少,导致维生素B12吸收障碍。
第107题 引起胃容受性舒张的感受器是
A.口腔
B.咽,食管
C.胃底
D.胃幽门部
E.十二指肠
参考答案:B
解析:
胃的容受性舒张系指吞咽食物时,食团刺激咽和食管等处感受器,通过迷走-迷走反射引起胃头区平滑肌紧张性降低和舒张,以容纳咽入的食物。
第108题 胃特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冲
B.集团蠕动
C.蠕动
D.容受性舒张
E.紧张性收缩
参考答案:D
解析:
容受性舒张是胃特有的运动形式。由进食动作或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引起胃底、胃体平滑肌舒张。
第109题 胆汁中有利胆作用的是
A.胆固醇
B.胆色素
C.胆盐
D.胆绿素
E.脂肪酸
参考答案:C
解析:
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第110题 胰液成分中不包含哪种酶
A.胰蛋白酶
B.肠激酶
C.糜蛋白酶
D.胰脂肪酶
E.胰淀粉酶
参考答案:B
解析:
胰液成分包括水、无机物(Na+、K+、HCO3-、Cl-)和多种分解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蛋白水解酶主要有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蛋白酶和羧基肽酶;胰脂肪酶主要是胰脂酶、辅酯酶和胆固醇酯水解酶等;还有胰淀粉酶。
第111题 下列关于小肠内消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
B.消化三大营养物质最重要的是胰液
C.胰蛋白酶原水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D.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
E.胰液中的水和碳酸氢盐对小肠黏膜具有保护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
胰液含有消化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酶,是消化液中最重要的,其中胰蛋白酶原经肠致活酶激活为胰蛋白酶,具有水解蛋白质的活性。食物在小肠内已被分解为小分子物质,故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是分节运动,利于消化和吸收。
第112题 消化道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在
A.口腔
B.胃
C.小肠
D.升结肠
E.横结肠
参考答案:C
解析:
在口腔,没有营养物质被吸收。胃的吸收能力也很差,仅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的物质如乙醇及某些药物。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量大,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大肠能吸收水和无机盐。
第113题 以下哪种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
A.分节运动
B.紧张性收缩
C.集团冲动
D.集团蠕动
E.蠕动
参考答案:A
解析:
分节运动是小肠特有的运动形式:以环形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
第114题 胰液中碳酸氢盐主要发挥什么作用
A.分解淀粉
B.促进脂肪吸收
C.激活胃蛋白酶原
D.使蛋白质变性
E.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参考答案:E
解析:
胰液中碳酸氢盐的作用: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
第115题 消化道共有的运动形式是
A.蠕动
B.蠕动冲
C.集团运动
D.分节运动
E.容受性舒张
参考答案:A
解析:
食管、胃、小肠、大肠平滑肌均有蠕动的活动形式。在胃,蠕动从胃中部开始,有节律地向幽门方向推进。在小肠,蠕动可发生在任何部位,推动食物在小肠内缓慢移动。
第116题 下列关于胆汁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胆盐可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B.胆汁作用的主要成分是胆盐
C.不含消化酶
D.胆盐可促进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E.胆盐可水解脂肪为脂肪酸和甘油三酯
参考答案:E
解析:
胆汁的成分和作用 胆汁中除97%的水外,还含胆盐、胆固醇、磷脂和胆色素等有机物及Na+、Cl-、K+、HCO3-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①弱碱性的胆汁能中和部分进入十二指肠内的胃酸;②胆盐在脂肪的消化和吸收中起重要作用:一是乳化脂肪,增加脂肪与脂肪酶作用的面积,加速脂肪分解;二是胆盐形成的混合微胶粒,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分解产生脂肪酸、甘油一酯和脂溶性维生素等处于溶解状态,有利于肠黏膜的吸收;三是通过胆盐的肝肠循环,刺激胆汁分泌,发挥利胆作用。
第118题 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机体有效的散热的方式是
A.对流散热
B.辐射散热
C.蒸发散热
D.传导散热
E.辐射和对流散热
参考答案:C
解析:
蒸发散热:指机体通过体表水分的蒸发而散失体热。在人的体温条件下,蒸发1克水可使机体散发2.43千焦的热量。当环境温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肤温度时,蒸发成为唯一有效的散热形式。
第119题 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
A.35.0~36.0℃
B.36.0~37.4℃
C.36.7~37.7℃
D.36.9~37.9℃
E.37.9~38.9℃
参考答案:B
解析:
临床上常用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代表体温。人腋窝温度的正常值为36.0~37.4℃;口腔温度的正常值为36.7~37.7℃;直肠温度的正常值为36.9~37.9℃。
第120题 下列关于体温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
B.腋窝温度>直肠温度>口腔温度
C.女性排卵后基础体温略高
D.一昼夜中下午1:00 ~6:00时最高
E.剧烈运动或精神紧张时有所变化
参考答案:B
解析:
体温一般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机体腋窝、口腔和直肠的温度正常值,分别为36.0~37.4℃、36.7~37.7℃、36.9~37.9℃。体温有昼夜变动,并受肌肉活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女性体温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波动,排卵后基础体温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