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第121题 我国目前监测的主要疾病是
A.肿瘤
B.传染病
C.非传染病
D.性病
E.地方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监测的主要传染病:
①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
②监测传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回归热、疟疾、脊髓灰质炎、登革热、流行性感冒。
③禁止外国人入境的疾病:严重精神病、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
④禁止从事食品、饮用水工作的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
⑥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传染病。
第122题 下述不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的是
A.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B.死因监测
C.环境监测
D.病原微生物监测
E.传染病监测
参考答案:D
解析: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传染病监测 | 疾病的发生和诊断、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监测、病原体、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 |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出生缺陷 |
死因监测 | 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 |
症状监测 | 流感监测、发热监测、胃肠监测 |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 公共卫生事件原因的监测 |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 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测、学校卫生监测 |
第123题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
A.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
B.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
C.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
D.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E.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参考答案:D
解析:
D选项为第二级预防的内容。
第124题 1986年以来,我国已有百余所医院定期上报、反馈医院内感染与病原菌耐药的信息,这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
A.疾病监测
B.描述性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实验流行病学
E.生态学研究
参考答案:A
解析:
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及利用疾病信息的过程,可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第125题 某人多次体检正常,却总怀疑自己患有心脏病,这属于
A.致病行为模式
B.不良疾病行为
C.预警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参考答案:B
解析:
危险行为包括有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糢式、不良疾病行为和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其中讳疾忌医、疑病行为、瞒病行为都属于不良疾病行为。
第126题 关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知信行(KABP)错误的是
A.信念通常来自父母及周围尊敬的人
B.态度指个人对人或事所采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倾向
C.价值观是人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信念和标准
D.价值观是最终的目标
E.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它追求的是“知-信-行”的统一,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是目标。
第128题 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患者
D.隐性感染者
E.全体人群
参考答案:E
解析: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因此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群。
第129题 健康教育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中,运用的两大手段是
A.行为干预与健康监督
B.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
C.卫生监督与追踪观察
D.专业指导与行为干预
E.信息传播与网络咨询
参考答案:B
解析: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第130题 为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孕期应补充叶酸,开始补充的时间应在
A.分娩前1个月
B.孕后1个月
C.孕后2个月
D.孕后3个月
E.孕前3个月
参考答案:E
解析:
叶酸有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建议准备怀孕的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早孕3个月连续每日服用0.4mg叶酸。
第131题
下列哪项不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A.戒烟限酒
B.保持心理平衡
C.适量有规律的无氧运动
D.控制饮食
E.合理膳食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规律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是预防高血压风险的良好方法之一。
第132题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内容不包括
A.消化道传播预防教育
B.血液传播预防教育
C.母婴传播预防教育
D.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系及其危险性教育
E.性传播预防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能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所以不需要进行消化道传播的预防教育。
第133题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包括
A.吸毒、同性恋者
B.艾滋病病人的亲属
C.流动人口、服务行业人员
D.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E.以上各项都正确
参考答案:E
解析: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为: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2)高危人群,一般指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受劳动教养的人员以及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亲属;
(3)重点人群,指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其余则属一般人群。
第134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吸烟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氮氧化物
D.焦油
E.潜在致癌性物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烟草中有害成分主要包括尼古丁、焦油、潜在性致癌物、一氧化碳和烟尘。
第136题 某山区为碘缺乏病的流行地区,如果已经引起了群众的重视,但群众不了解病因,应重点采取哪项措施
A.积极强化正确的行为
B.提供碘盐的使用方法
C.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
D.利用媒体宣传,引起注意
E.以上都不能达到目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为已经引起群众重视了,但还不了解,所以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让群众去了解,通过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
第137题 下列哪种不属于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
A.同伴教育
B.门诊个体健康教育
C.电话和网络咨询
D.讲座
E.标语
参考答案:E
解析:
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讲座、小组讨论、同伴教育、演示/示范、门诊个体健康教育、入户健康教育、电话和网络咨询。而标语属于健康教育材料的一种形式。
第138题 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
B.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C.传染病是传染或感染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感染病原体后不一定都发病
D.构成传染过程必需具备病原体,人体及环境三个因素
E.传染也称感染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第139题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A.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
B.病人、污染物、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微生物、媒介及宿主
E.病原体、易感机体
参考答案:E
解析: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所以传染过程必备的因素为病原体和宿主(易感机体)。所以本题答案选择E。
第140题 下面哪个因素会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迁入
C.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D.免疫人口死亡
E.计划免疫
参考答案:E
解析:
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必须按程序规范实施。②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有相当部分人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但其免疫力持续时间因病种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