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进入考试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

乡村执业助理医师-公共卫生题库(232题)


第121题 我国目前监测的主要疾病是


A.肿瘤

B.传染病

C.非传染病

D.性病

E.地方病


参考答案:B


解析:

我国最基本、最主要的疾病监测系统是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

监测的主要传染病:

①检疫传染病:鼠疫、霍乱、黄热病。

②监测传染病:流行性斑疹伤寒、流行性回归热、疟疾、脊髓灰质炎、登革热、流行性感冒。

③禁止外国人入境的疾病:严重精神病、传染性肺结核病或者有可能对公共卫生造成重大危害的其他传染病

④禁止从事食品、饮用水工作的疾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传染病。

⑥国家质检总局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其他传染病。


第122题 下述不属于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的是


A.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B.死因监测

C.环境监测

D.病原微生物监测

E.传染病监测


参考答案:D


解析:

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与内容

传染病监测

疾病的发生和诊断、病例三间分布的动态变化、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监测、病原体、动物宿主和媒介昆虫

慢性非传染病监测

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出生缺陷

死因监测

人群的死亡率和死因分布

症状监测

流感监测、发热监测、胃肠监测

行为危险因素监测

公共卫生事件原因的监测

其他公共卫生监测

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监测、学校卫生监测


第123题

传染病监测的主要内容,以下哪项不正确


A.研究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包括人群的免疫水平、病原体的型别、毒力和耐药性等

B.媒介昆虫的种类、分布及病原携带状况

C.评价防疫措施的效果和预测疫情

D.早期发现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

E.收集人口学资料、传染病的发病和死亡及其分布


参考答案:D


解析:

D选项为第二级预防的内容。


第124题 1986年以来,我国已有百余所医院定期上报、反馈医院内感染与病原菌耐药的信息,这属于流行病学研究中的


A.疾病监测

B.描述性研究

C.病例对照研究

D.实验流行病学

E.生态学研究


参考答案:A


解析:

疾病监测:是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分析、解释、反馈及利用疾病信息的过程,可了解疾病的流行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第125题 某人多次体检正常,却总怀疑自己患有心脏病,这属于


A.致病行为模式

B.不良疾病行为

C.预警行为

D.病人角色行为

E.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


参考答案:B


解析:

危险行为包括有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致病行为糢式、不良疾病行为和违反社会法律、道德的危害健康行为,其中讳疾忌医、疑病行为、瞒病行为都属于不良疾病行为。


第126题 关于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理论--知信行(KABP)错误的是


A.信念通常来自父母及周围尊敬的人

B.态度指个人对人或事所采取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感倾向

C.价值观是人们认为的最重要的信念和标准

D.价值观是最终的目标

E.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参考答案:D


解析: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帮助人们建立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它追求的是“知-信-行”的统一,知识是基础,信念是动力,行为是目标。


第127题 下列哪项不是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之一


A.资源因素

B.生物因素

C.环境因素

D.卫生服务因素

E.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


参考答案:A


解析:

影响健康的四大因素不包括资源因素。


第128题 健康教育的对象是


A.健康人群

B.亚健康人群

C.患者

D.隐性感染者

E.全体人群


参考答案:E


解析:

健康教育是以传播、教育、干预为手段,以帮助个体和群体改变不健康行为和建立健康行为为目标,以促进健康为目的所进行的系列活动及其过程。因此健康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群。


第129题 健康教育在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中,运用的两大手段是


A.行为干预与健康监督

B.信息传播与行为干预

C.卫生监督与追踪观察

D.专业指导与行为干预

E.信息传播与网络咨询


参考答案:B


解析:

健康教育是指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


第130题 为预防胎儿发生神经管畸形,孕期应补充叶酸,开始补充的时间应在


A.分娩前1个月

B.孕后1个月

C.孕后2个月

D.孕后3个月

E.孕前3个月


参考答案:E


解析:

叶酸有助于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建议准备怀孕的妇女在孕前3个月和早孕3个月连续每日服用0.4mg叶酸。


第131题

下列哪项不是缓解高血压的有效措施


A.戒烟限酒

B.保持心理平衡

C.适量有规律的无氧运动

D.控制饮食

E.合理膳食


参考答案:C


解析:

有规律中等强度的有氧耐力运动是预防高血压风险的良好方法之一。


第132题 艾滋病传播途径的预防教育内容不包括


A.消化道传播预防教育

B.血液传播预防教育

C.母婴传播预防教育

D.吸毒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关系及其危险性教育

E.性传播预防教育


参考答案:A


解析:

艾滋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不能通过消化道进行传播,所以不需要进行消化道传播的预防教育。


第133题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包括


A.吸毒、同性恋者

B.艾滋病病人的亲属

C.流动人口、服务行业人员

D.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

E.以上各项都正确


参考答案:E


解析:

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目标人群为:

(1)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

(2)高危人群,一般指卖淫嫖娼者、吸毒者、同性恋者、受劳动教养的人员以及性病患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亲属;

(3)重点人群,指年轻人、流动人口、宾馆或服务行业人员、长途汽车司机;其余则属一般人群。


第134题 下面哪一项不是吸烟产生的主要有害物质


A.一氧化碳

B.尼古丁

C.氮氧化物

D.焦油

E.潜在致癌性物质


参考答案:C


解析:

烟草中有害成分主要包括尼古丁、焦油、潜在性致癌物、一氧化碳和烟尘。


第135题 健康教育处方一般不用于


A.门诊教育

B.入院教育

C.出院教育

D.随访教育

E.住院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

健康教育处方适用于门诊病人,住院病人出院指导和社区健康教育。


第136题 某山区为碘缺乏病的流行地区,如果已经引起了群众的重视,但群众不了解病因,应重点采取哪项措施


A.积极强化正确的行为

B.提供碘盐的使用方法

C.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

D.利用媒体宣传,引起注意

E.以上都不能达到目的


参考答案:C


解析:

因为已经引起群众重视了,但还不了解,所以此时最重要的就是让群众去了解,通过进行知识的普及教育。


第137题 下列哪种不属于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


A.同伴教育

B.门诊个体健康教育

C.电话和网络咨询

D.讲座

E.标语


参考答案:E


解析:

健康教育的常用方式:讲座、小组讨论、同伴教育、演示/示范、门诊个体健康教育、入户健康教育、电话和网络咨询。而标语属于健康教育材料的一种形式。


第138题 关于传染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病原体的特性

B.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C.传染病是传染或感染过程中的表现形式之一,感染病原体后不一定都发病

D.构成传染过程必需具备病原体,人体及环境三个因素

E.传染也称感染


参考答案:A


解析:

感染病原体后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人体的抗病能力。


第139题 构成“传染过程”必须具备的因素是


A.寄生虫、中间宿主及终末宿主

B.病人、污染物、易感者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微生物、媒介及宿主

E.病原体、易感机体


参考答案:E


解析:

传染过程是指病原体进入宿主机体后,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亦即传染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整个过程。所以传染过程必备的因素为病原体和宿主(易感机体)。所以本题答案选择E。


第140题 下面哪个因素会使人群易感性降低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迁入

C.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

D.免疫人口死亡

E.计划免疫


参考答案:E


解析:

可引起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①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对传染病的特异性免疫力,是降低人群易感性的重要措施。预防接种必须按程序规范实施。②传染病流行:一次传染病流行后,有相当部分人因发病或隐性感染而获得免疫,但其免疫力持续时间因病种而定。


进入题库练习及模拟考试